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OXYMAT/(ULTRAMAT 6E)氧分析仪是一种磁式氧分析仪,在氧纯度的在线分析中具有操作方便、性能良好的特点,本文对该仪器的工作原理、技术指标、使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F氧分析仪快速准确取样方式及仪器正确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ΔF氧分析仪快速准确取样方式及仪器正确使用、维护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述ΔF氧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5.
简述△F氧分析仪的特点和应用,评价其性能.  相似文献   

6.
氧分析仪在微量氧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磁氧型、氧化锆型和电池型氧分析仪的原理和应用,介绍了几款分析仪器的特点,并阐述了取样系统的材料的选择和使用中注意点.  相似文献   

7.
当气体中有可燃性气体存在时,会对氧化锆氧分析仪产生测量误差.本文阐述了氧化锆氧分析仪的使用条件,同时提出了测量误差的解决办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在对经典的浓差电池型氧化锆氧分析仪原理、分类和国内正在运行的仪表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分析ZDO-101型氧化锆氧分析仪出现故障的原因,提出降低加热炉功率,强化密封措施,改善加工工艺等方法手段,旨在延长检测器使用寿命,提高准确度,使之更好地为试验任务服务.  相似文献   

9.
氧化锆氧分析仪是固体离子学领域一项重要的应用实例,是应用最新研究成果“双参数校准法”研制的高技术节能产品。其核心部分的氧化锆传感器是由一个在高温情况下能传导氧离子的导体氧化锆固体电解质(ZrO2 ·Y2 O3)组成。仪器主要性能指标:(1)准确度为±0 .1% ;(2 )稳定性为±3% (2 4h) ;(3)仪表精度为三级;(4 )探头寿命平均为1年~1.5年(国际同类仪表为1年)。本成果曾获两项国家发明奖,并获国家专利和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其技术水平国内领先,主要指标达到并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应用于废气及炉内气氛控制,是电力、冶金、石化、轻纺、食…  相似文献   

10.
简述了3000TA微量氧分析仪的工作原理、特点、校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1.
封文春  朱永峰 《航空学报》2019,40(2):522212-522212
基于航空连续供氧系统和呼吸过程,建立了吸入气、气管气各组分计算模型,并依据此模型计算分析了不同乘员供氧标准不同座舱高度所需氧流量。结果表明:所建模型适用于不同乘员类型的连续供氧流量计算,为连续供氧流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针对大型运输机乘员多的特点,介绍了多乘员连续供氧试验方法、试验原理,并对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在通气量为15和20 L/min的情况下,12 km及其以下高度各测试点的氧分压均达到100~83.8 mmHg,满足供氧防护生理要求。  相似文献   

12.
使用氧化锆分析仪测量气体中氧浓度时发现,压力和速度可能对测量值有影响。本文组建实验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用氧气和空气混合制成高氧气浓度气体,用氧气和二氧化碳混合制成低氧气浓度气体,分别研究了压力和速度对不同氧气浓度下氧化锆分析仪测量值的影响。结果表明,氧化锆分析仪在直接插入式安装时,存在最大使用压力;在最大使用压力以下测量时,气体压力对测量值无影响。压力超过最大使用压力时,高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减小;低氧气浓度下,随着压力升高,测量值增加。气流速度对分析仪的测量值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肖华军 《航空学报》2001,22(5):441-443
重点回顾了我国 70年代以来航空供氧装备防护生理学的研究与发展。将我国航空供氧装备生理研究归结为 :高空高总压供氧防护高空低总压供氧简化装备防护和机载分子筛制氧防护生理研究三大部分。提出未来发展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4.
陈建华  曹晨  徐浩海  李妙婷  王飞 《推进技术》2021,42(7):1449-1457
长征五号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代号CZ-5),芯级捆绑四个助推器,每个助推器配置两台并联的液氧煤油高压补燃发动机。本文对国内外运载火箭的故障模式进行分析,结合CZ-5火箭首飞实际情况,提出了助推动力系统风险规避应采取的措施。针对CZ-5火箭助推级和芯一级发动机起动点火的特点,分析了CZ-5火箭首次发射中的异型发动机点火匹配特性。简述了YF-100系列液氧煤油发动机的研制历程、技术特征和热环境适应性,重点分析了发动机在可重复使用和大范围推力调节方面的潜力。对比了国内外液氧煤油补燃循环发动机的推重比性能,分析了不同发动机推重比对火箭运载能力的影响,总结了提高发动机性能的措施(如采用泵后摆技术、选用高强度轻质化材料等)。提出了新一代液氧煤油发动机必须在满足高可靠性的前提下,追求高性能、高推重比、降低成本和增强适应性的后续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5.
地面模拟设备中原子氧通量测量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子氧是低地球轨道中对航天器影响最为严重的环境因素之一。原子氧通量的测量,是原子氧效应研究工作的基础,是量化航天器材料和部件的原子氧暴露程度、评估其空间原子氧使用寿命的重要参数。介绍了地面模拟设备中常用的几种原子氧通量测量方法的测量原理,包括Kapton质量损失法、NO2滴定法、银表面催化法、光谱法、质谱分析法、银膜和半导体膜电阻法等等,对各种测量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概括。另外,选择了Kapton质量损失法、银表面催化法和光谱法测量了原子氧效应模拟设备中的原子氧通量,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了这几种方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试图说明在喷气发动机上或燃气轮机的进气道内建立聚氧滞氮的流场,增加燃烧室氧的浓度,组织富氧燃烧.提高涡轮前的温度和整机热效率.加大喷气发动机的推力,降低航空煤油耗量,减少喷气尾气对大气的污染.对各种可能的聚氧滞氮的方案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回顾了航天系统液氧贮箱的历史沿革,论证聚合物复合材料作为贮箱材料应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聚合物基体和纤维选择,复合材料的成型,与液氧相容性的评价以及综合性能测试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聚氧提高航机部件性能,总体性能的研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航空发动机聚氧减重的规律,提供聚氧缩短压气机、燃烧室、涡轮轴向尺寸、减少发动机直径、减轻上述核心机部件和发动机总重量的理论依据,可供航机预研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