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用二阶迎风 TVD格式求解层流 N- S方程 ,数值模拟了超声速主流与横向喷流相互作用复杂干扰流场 ,得到了合理的涡系结构 ,计算波系结构及沿物面压力分布也与实验结果一致。计算还表明 ,TVD格式不但具有较强的捕捉激波的能力 ,而且用来模拟复杂涡系结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2.
 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层流全N-S方程,对超音速后向台阶绕流与台阶后横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不带喷流的超音速后向台阶绕流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及其他计算结果吻合较好。最后给出横向喷流压力比p_j/p_∞=3.033~7.033和喷口宽度w=0.1h~0.2h(h为台阶高度)时的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合理的流场结构;并可看到喷流压力比和喷口宽度对流场特性有显著影响,在计算参数范围内,底部压力与系数Q(=wp_j/hp_∞)几乎成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3.
超音速来流中侧向喷流干扰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维  刘宏  刘嘉  王发民 《航空学报》2004,25(2):108-112
通过求解三维可压缩N S方程组,对尖锥/圆柱组合体模型在超音速绕流中的侧向喷流干扰流场进行了模拟,数值方法采用有限体积法,差分格式采用NND格式。分析了干扰流场的结构,研究了干扰效应对气动性能的影响,得到来流Ma∞=3 3和4 5时力放大因子和干扰力矩系数随攻角变化的规律,计算结果与实验一致。  相似文献   

4.
侧向控制喷流干扰流场特性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侧向喷流是导弹在中高空进行姿态控制的重要手段.本文用数值方法求解N-S方程,模拟了二种带侧向喷流控制的喷流与绕流的干扰流场.通过定性流场结构和物面压力分布与实验结果的比较,数值模拟能较好地模拟侧向喷流与外流干扰产生的复杂流场特性.给出了合理的流场结构和干扰气动力特性,表明数值方法可以作为型号侧向喷流控制设计的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5.
超声速底部喷流干扰流场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数值模拟了不同马赫数,不同喷流压比下的轴对称超声速底部喷流干扰流场,采用LU隐式算法进行数值求解并引入了Baldwin-Lomax代数湍流模型.采用分区网格将弹身与底部区域合为一个整体进行计算,得到了清晰的流场结构和弹体表面及底部的压力分布,并与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数值模拟结果表明超声速底部喷流干扰流场结构复杂,有、无喷流时底部流场有很大不同, 喷流对底压分布有明显影响,进而对轴向力系数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6.
反向喷流与主流干扰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反向喷流是改变钝体迎风面压力和温度分布的有效手段之一,所以了解反向喷流场对再入体防热及减阻设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用有差分法求解轴称N-S方程模拟了球柱体部反向喷流与超声速自由来流的干扰流场。研究了喷流出口压力对流场的影响,物面压力分布及喷流Mach盘、弓形激波的脱体距离与实验值进行了比较,取得了一致的结果,喷流附近分离区的再附位置及再附产生的激波位置也与实验相符,但高压比下再附激波略强于实验。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隐式CSCM格式,通过数值求解NS方程,对平板上二维超声速主流中横向喷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实验和其它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横向喷流引起的三维复杂干扰流场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横向喷流引起流动分离的干扰流场特性,利用表面压力分布测量和纹影、油流等试验方法研究了此类流场的细节结构,给出了干扰流场的结构分析图。  相似文献   

10.
超声速主流中逆向喷流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本文在差分格式NND-2基础上^[1],提出了一个修正格式,形式简单,应用方便。从薄层近似的NS方程出发,用该格式计算了超声速主流中存在逆向喷流的钝体绕流的粘性流场,成功地捕捉到流场内的各种波系和涡系结构。计算的结果与文献[2]中的实验结果比较表明二者符合很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超声速燃烧室内燃料与空气快速掺混过程的流场特性,基于可压缩Navier-Stokes方程,采用大涡模拟方法和高精度WENO-TCD混合格式对来流马赫数为2.68,喷压比为36的超声速横向射流流场结构进行数值研究。数值结果清晰描述了超声速主流与横向射流相互作用过程的流场结构特征,得到了三维激波形态的演变规律以及它们在强化混合过程中的作用。另外,因桶形激波背风面低压区处的斜压效应,射流气体在桶形激波背风面形成一对螺旋向上的反向涡对,反向涡对的卷吸作用诱导进入壁面边界层的主流向上运动,形成冲击射流。冲击射流以v=557m/s的法向速度向上冲击桶形激波背风面,因而在桶形激波背风面留下类三角锥面凹痕。  相似文献   

12.
超声速气流中凹腔对液体射流穿透深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高速摄影对凹腔上游液体垂直射入超声速气流中的穿透深度展开了试验研究。进行了不同喷注位置和液气动量通量比条件下,平板射流和带凹腔射流的试验,研究了凹腔对射流穿透深度的影响。试验发现,射流穿透深度在凹腔前缘降低,射流边界曲线向凹腔内弯曲;射流穿透深度在凹腔后缘增大。凹腔对射流液雾的卷吸作用使穿透深度降低,剪切层撞击凹腔后缘形成的高压波传递使得穿透深度在后缘增大。减小液气动量通量比是增大凹腔对射流卷吸作用的途径之一。喷注在凹腔上游3倍凹腔深度的距离上,凹腔对穿透深度降低最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MacCormack两步显式格式,用空间推进法求解Euler方程来对有翼飞行器的超声速绕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应用特征边条件处理场面边界及装配激波的计算,在翼缘及表面斜率不连续处,采用局部解析处理,提高了算法的可靠性,复杂外形的计算采用分区处理技术,网格由代数形式生成,在大攻角的计算中,通过对横流速度型的修正改善了背风面压力分布特性,解决了推进中断问题,同时模拟出背风面涡。  相似文献   

14.
为探索混合流动控制器对隔离段气动性能影响,对来流马赫数2.0条件下混合流动控制器的控制特性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着重比较了射流俯仰角和偏航角对流动控制的影响,结果表明:给定射流位置时,俯仰角的变化仅小幅度改变角区低速回流区的轴向位置,但对回流区范围以及角涡强度有较大影响,其中俯仰角取45°和60°时,回流区范围最小;由于微型涡流发生器上方高速流场的冲击,射流俯仰角越大,混合流动控制器形成的流向涡高度反而越低;偏航角取30°时,随着偏航角的增加,隔离段抗反压能力、流场质量先提升后降低,偏航角过大会导致流场的明显不对称,偏航角取45°时的综合性能最优异;采用较小的俯仰角和偏航角可有效降低总压损失。  相似文献   

15.
应用PIV技术测量压电型自耦合射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念  张堃元  沙江 《航空学报》2007,28(1):20-24
 采用PIV对激励信号频率为300 Hz、 400 Hz和500 Hz的矩型出口自耦合射流流场进行测量,应用相位锁定技术,测得一个激励周期内12个相位的瞬时流场,并由120张瞬时流场图像的平均得到了射流流场时均流动特性。分析了3种频率下的流场结构,发现在当前实验条件下,射流的扩张半角近35°,稳定增长区的中心线速度随流向距离的-0.511次方变化。当频率为f=400 Hz时流量增长率高达4,动量增长率最高达4.5。当沿流向距离y/h>40后自耦合射流的动量呈下降趋势,这与定常二维平面射流动量保持不变的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一种平面流动的快速欧拉方程解法。该方法将原参数非定常欧拉方程组重新组合成以广义称曼变量表示的欧拉方程组,再用二点二步迎风格式离散解。针对钝体流动,本文先建立了动网格下的方程,构造了动网格下的算法。提出了一种简单的激波处理方法。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速度快,稳定性好,对初场不敏感。  相似文献   

17.
超声速条件下内埋式武器分离特性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非结构动网格技术,耦合求解欧拉方程和六自由度(6-DOF)运动方程,对内埋式导弹在亚声速和超声速条件下的分离轨迹和姿态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了不同马赫数下气动力对导弹分离特性的影响,重点讨论了超声速条件下导弹分离过程中相对于载机的位置和导弹的姿态变化情况,分析了超声速飞行环境下导弹安全分离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边条翼布局的双垂尾抖振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数值模拟研究.模拟来流马赫数为0.2,迎角为10°~40°.通过非定常Euler方程计算各迎角下的非定常流场及垂尾根部弯矩系数.并将随时间脉动的根部弯矩系数进行计算得到根部弯矩系数均方根值,从而得出根部弯矩响应大小随迎角的变化曲线.结合流场特性对该布局双垂尾抖振的发生机理及抖振响应随迎角的变化规律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该边条翼布局双垂尾抖振主要是由于边条破裂涡作用在垂尾上的脉动载荷引起的.最后,将垂尾根部弯矩响应的计算结果与该模型双垂尾抖振的风洞实验结果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采用稳态液晶测温法对基准孔和3个在计算中有较好冷却效率的带抑涡支孔结构新型气膜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新型气膜孔的抑涡支孔对主气膜孔起到了保护作用,使新型孔在不同吹风比下的冷却效率要高于普通基准孔,特别是在高吹风比的情况下,这种现象更加明显。在低吹风比情况下,三种不同结构新型孔的冷却效率差别不大;而在高吹风比时,支孔与主孔平行孔型和支孔在主孔下游孔型要高于支孔在主孔上游的孔型,该现象随着吹风比增加会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20.
邓甜  李佳周  陈伟 《航空学报》2021,42(7):124464-124464
航空发动机燃烧室中,液体燃料的雾化过程、特别是初始雾化过程非常复杂,至今无法建立准确的初始雾化模型。忽略液体射流黏性,采用线性不稳定性分析法对无黏液体(工质为水)在二维剪切横向气流中的破碎机理进行研究。通过建立射流的色散方程,根据其表面波的增长率及波数的发展情况对射流破碎进行预测。当气体韦伯数或液体韦伯数增大时,射流表面波增长率显著增加,最佳波长明显减小。液气动量比大于临界值时,Kelvin-Helmholtz (K-H)不稳定性占主导作用;反之,Rayleigh-Taylor (R-T)不稳定性占主导作用。二维剪切气流在射流方向上具有速度梯度,只改变横向气动力对射流表面波的作用。气体韦伯数与液体韦伯数对射流破碎的作用与均匀气流相似;保持气流流量相同时,负梯度剪切气流可以加速射流的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