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建立了一种战斗机超视距空战的作战方法,构建了雷达、导弹和战斗机的功能模型,以及空战各阶段的作战流程。以战斗机损失比来分析结果,采用2k因子法设计和统计了战斗机隐身性能、导弹射程、战斗机数量、信息共享等因素的影响。当战斗机的RCS较低,使得敌方雷达探测距离显著降低,导弹的发射距离显著低于其射程时,导弹射程将无法充分发挥作用,其对空战结果的影响将小于RCS;战斗机之间有信息共享相对于无信息共享情况,红/蓝损失比平均提高61%;信息共享可以增加空战优势,提高己方战斗机群的打击效率。  相似文献   

2.
灰色关联综合优化法评估超视距空战效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克服以往的效能评估中存在效能指标可信度降低、缺乏横向可比性等弱点,提出利用灰色关联综合优化法对战斗机超视距空战效能进行评估.分析影响超视距空战效能的因素,建立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层次体系模型,通过评估实例研究利用灰色关联综合优化法评估战斗机超视距空战效能的步骤.通过对评估结果的分析表明,灰色关联综合优化法是评估超视距空战效能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义军  黄俊 《飞机设计》2007,27(6):56-59
超视距空战已经成为现代空战的主要模式。本文通过对战斗机生存力进行分析,用概率分析法计算了敏感性概率和易损性概率,评估了飞机生存率和飞机损失比等作战效能指标,发展了一种新的超视距空战效能的计算方法。给出了战斗机一对一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的计算实例,验证了计算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隐身技术对飞机作战效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较完善的飞机,火控和武器系统模型以及详实的数据,应用分布式仿真原理的可视化仿真平台,进行了隐身飞机对实规第三代战斗机作战效能的仿真研究以及常规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对作战效能的影响研究,仿真结果表明,未来的隐身飞机较常规第三代战斗机在 超视距作战中具有相当大的优势,第三代战斗机采用隐身技术降低RCS指标后可以提高其超视距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超视距相关的机动性和敏捷性要求。根据已经建立的仿真平台,以两架典型三代战斗机为对抗双方,借助矩阵博弈的决策模型进行了一对一空战仿真。在此基础上,调整有关飞机机动性和敏捷性参数,利用所得作战结果评估飞机的作战效能,并分析了相关参数对作战飞机设计的影响。仿真结果再现了红蓝双方由超视距空战到视距内空战的整个作战过程,结果对飞机参数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四代战斗机的研制是以对未来空战的设想为基础来进行的。目前设想的未来空战可分为两个阶段:(1)超视距空战。这时战斗机可通过预警机、地面雷达站或战斗机所载雷达来发现敌机,然后用发射后不管的中远程导弹拦截目标。导弹发射前并不要求战斗机做急剧机动,但却要求飞机在第一次攻击后迅速退出  相似文献   

7.
未来空战特点可概括为一超二化三多三全。一超是超视距进行空战;二化是空战自动化和快速化;三多是能使用多种武器、采用多种攻击方式、对付多种目标;三全是全天候、全方向、全高度。在海湾战争中,中距拦射导弹击落飞机数目首次超过近距格斗导弹,反映了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预示超视距空战将在未来空战中将起重要作用。装备超现距空空导弹的战斗机,可适应未来空战“一超二化三多三全”的要求,可承担空域控制、攻击、护航、舰队防空、滩头防空等任务。超视距空空导弹武器系统,是在超视距条件下任意高度上对单个或多个空中目标进行捕获…  相似文献   

8.
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现代超视距空战典型过程的分析,将超视距空战过程划分成3个阶段,以Lanchester方程为基础建立了阶段Ⅰ、Ⅱ的兵力损耗模型,分析了机载中、远程空空导弹武器系统作用距离对敌剩余兵力的影响;以优势函数矩阵为基础,探讨了"枚举法"目标分配模型,提出了阶段Ⅲ的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对所建模型的分析,探讨了超视距空战不同阶段的作战规律。文中所建模型可用于对现代超视距空战效能评估,空战过程的优势评估、进程预测、装备反算等问题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9.
关于无人战斗机空战对策的研究已经随着无人机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成为热门研究课题之一.介绍了空战对策理论的主要研究方法以及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同时对空战博弈模型的建立以及混合策略下期望支付函数的求解方法进行了描述,最后对无人机战斗机空战对策理论的未来发展趋势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西方各国和俄罗斯的第三代战斗机主要都在进行旨在提高对地攻击能力的改进改型,改型后,这些飞机在具有较强的格斗和超视距空战能力的同时,也具有较强的对地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11.
杨波  赵培林  蔡三军  周生林  陈川 《航空学报》2020,41(6):523465-523465
座舱是战斗机三大电磁散射源之一,座舱盖雷达散射截面(RCS)的减缩技术是实现新一代战斗机全机雷达隐身性能的关键技术。基于新一代战斗机隐身外形平台,座舱盖在隐身技术、透明件结构、抗鸟撞、弹射救生、光学性能、结构变形控制等领域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以新一代战斗机为背景,研究了座舱盖性能提升的4项关键技术:座舱盖隐身性能提升技术、大型整体座舱盖透明件结构设计技术、复杂曲面座舱盖光学性能仿真优化技术、大尺寸活动部件变形及状态控制技术。经过上述关键技术研究,完成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设计技术体系的升级,促进了新一代战斗机座舱盖技术和性能的跨代提升。  相似文献   

12.
马东立  郑江安 《航空学报》2008,29(2):352-356
 基于传统的概率分析法提出一种评估歼击机导引效能的方法。以发现距离作为整个导引阶段的随机变量,提出导引效能指标。将歼击机在水平面内的航向导引分为远距导引与近距导引,分别把导航站引起的导引误差、歼击机对目标的拦截角作为随机变量,分析歼击机进入机载雷达发现区和武器攻击区的情况。通过计算机载雷达的累积发现概率给出发现距离函数。最后以某型歼击机使用中程空空导弹拦截目标为例,计算歼击机向目标的成功导引概率、有效导引距离及有效导引角度,分析主要参数对导引概率的影响规律。该方法可应用于歼击机空战时导引概率的计算。  相似文献   

13.
视觉隐身技术是通过光学方法减小飞机的视觉特征。本文首先介绍了国外飞机视觉隐身技术的发展历史。为了对比实验效果,引进了一个新的技术名词——蓝天背景下目标仰视可视截面积,重点介绍了国外利用电致发光视觉隐身技术在某型无人机上的应用成果,该技术可使无人机飞行高度为100m时,在蓝天背景下的目标仰视可视截面积从0.42m^2下降...  相似文献   

14.
战斗机作战效能的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的综合性、概略性、相对性和层次性等特点,将模糊综合评判模型与层次分析法结合起来,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层次模糊评估方法的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模型,并通过具体的型号评估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下一代战斗机设计中的几个飞行力学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高浩 《飞行力学》1996,14(1):1-9
综述了下一代机设计中的超音速巡航和隐形,敏捷性与过失速机动和空战模拟等几个飞行力学问题,讨论了这些问题提出了背景,每个问题中涉及的飞行力学内容,介绍了国内外在这些方面的进展,着重讨论其中的过失速机动的机理,典型飞机的非线性控制律设计以及建立作为战斗机作战效能评估所用的空战模拟软件,并在其设计中应当考虑的几个主要问题,而由此得以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郭展智  陈颖闻  麻连凤 《航空学报》2020,41(6):523485-523485
针对鸭翼对鸭式布局战斗机整机的雷达散射截面(RCS)影响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与分析。首先,分析了鸭翼的散射机理,然后运用多层快速多极子方法(MLFMM)进行特定模型的整机外形RCS计算,通过鸭式布局和常规布局的RCS对比,分析了鸭翼散射对整机RCS的影响,包括鸭翼偏转状态下对整机的影响。然后,通过试验方法研究了鸭翼边缘散射和对缝散射的影响以及相应的抑制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对鸭翼散射进行抑制或消除之后,鸭式布局完全可以应用于高隐身飞机的布局设计,其隐身性能与常规布局相当。最后,总结得出鸭翼隐身设计的指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未来智能空战发展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智孝  杨晟琦  朴海音  白成超  葛俊 《航空学报》2021,42(8):525799-525799
随着装备战斗力生成模式逐渐向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三化融合"发展演变,未来航空主战装备的定位、形态及运用将可能发生根本性变革。为应对新时期空战任务所面临的环境高复杂性、博弈强对抗性、响应高实时性、信息不完整性、边界不确定性等一系列挑战,交叉融合人工智能理论与空战对抗技术,研发智能空战系统,将有望在下一代无人制空装备谱系中构建不对称"智能代差",成为制胜未来空天战场的核心关键。本文完整梳理了智能空战研究的发展脉络,总结了以专家机动逻辑、自动规则生成、规则演进、机器学习等方法为代表的智能空战基础理论。从体系、应用及技术视角全面剖析了智能空战的发展趋势,以智能空战的不确定性、安全性、解释性、迁移性、协同性为切入点阐述了智能空战应用落地的若干问题,以期为未来智能空战技术研究勾勒出一条新的探索路径,为人工智能理论与航空科学技术的跨领域交叉融合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火/飞/推综合控制是适应未来作战飞机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为了研究适应这种新技术的试飞和数据处理方法,开发了火/飞/推综合控制模拟试验系统和战效评估软件系统。通过模拟飞行试验,评估了该系统的作战效能,结果表明,火/飞/推综合控制自动攻击优于人工操纵攻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