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了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理论以及ZL104铝合金材料局部硫酸阳极氧化处理后膜层粘脱现象产生的原因与机理,指出了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氧化膜在贮存、水试等环节受到污染而使氧化膜的封孔结构被破坏.根据理论分析和模拟试验结果,提出了局部阳极氧化前增加水封闭处理对氧化膜进行修复的工艺技术.该项技术可有效杜绝氧化膜层粘脱现象.采用该项工艺技术制造的液体火箭发动机已经用于常规运载火箭系统,该运载火箭已经完成飞行任务考核.  相似文献   

2.
针对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工艺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以双重封闭后的铬酸阳极氧化膜代替传统的涂漆保护,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的遮蔽层。利用极化曲线、阻抗谱(EIS)和点滴试验等测试方法,研究了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行为,并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后氧化膜进行比较。与重铬酸钾封闭、水封闭相比,双重封闭后铬酸阳极氧化膜的腐蚀电流密度下降2个数量级,氧化膜多孔层电阻R_p值提高500倍以上,氧化膜点滴试验时间提高2倍~5倍。结果表明,双重封闭技术能有效提高铬酸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增强了耐腐蚀、耐电压性能,可作为2A14铝合金局部硬质阳极氧化遮蔽层。采用该工艺制备的局部硬质阳极氧化膜均匀致密,厚度可达60μm,平均硬度可达360,满足设计要求(厚度≥40μm,硬度≥329)。  相似文献   

3.
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索铝合金硫酸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的成因,通过模拟生产加工过程和贮存环境等试验研究,认为阳极氧化膜棕红色印迹的形成与氧化膜被酸性物质污染、氧化膜封孔处理后清洗不彻底、氧化膜受到溶液浸泡等因素有关。提出了清洗、防污染等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4.
草酸阳极氧化新工艺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硫酸-草酸复合阳极氧化工艺,即在草酸阳极氧化前在硫酸溶液中氧化若干分钟,以避免零件发生烧蚀现象,同时能够提高草酸溶液的耐氯离子能力,而且适用于含铜铝合金。草酸溶液中添加1~5mL/L甲酸,可以消除氧化膜中的小白点现象。  相似文献   

5.
文章研究了2A12热处理工艺对于阳极氧化膜性能的影响,考察不同消应力退火温度及固溶温度条件下阳极氧化膜与基体结合强度及膜层裂纹扩展.通过光学显微镜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氧化膜组织和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A12铝合金消应力退火可减少阳极氧化膜裂纹密度及宽度,未进行消应力退火的氧化膜多为穿透性裂纹;阳极氧化膜裂纹...  相似文献   

6.
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及铝合金表面强化方面的应用;分析了铝及铝合金微弧氧化技术的特点及膜层性能;并展望了微弧氧化技术在铝合金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针对轻量化航天装备的可靠性服役对2195铝锂合金提出的高耐蚀性需求,采用环保型硫酸己二酸(50 g/L硫酸和10 g/L己二酸)溶液体系在2195铝锂合金表面制备阳极氧化膜,对所得的膜层通过沸水封闭、铬酸盐封闭、镍盐封闭和铈盐封闭4种封闭工艺进行后处理,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动电位极化曲线、电化学阻抗谱等方法对膜层表面的显微形貌和耐蚀性能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于未封闭的阳极氧化膜,4种封闭工艺均提高了膜层的耐蚀性能,其中镍盐封闭后对基体的钝化效果最好,铬酸盐封闭次之,沸水封闭和铈盐封闭对膜层防腐性能提升有限。对电化学阻抗谱的进一步解析表明,4种膜层阻挡层电阻Rb均在105Ω·cm2数量级,膜层耐蚀能力主要来自于被水合及沉淀物充分填充的多孔层内部,相应的电阻Rp2的数值大小依次为镍盐封闭铬酸盐封闭沸水封闭≈铈盐封闭。  相似文献   

8.
7A04壳体零件表面阳极氧化处理后,模锻表面存在黑斑现象。本文采用S-3700N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分析仪(EDS)等对表面黑斑进行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模锻表面粗糙,存在大量凹坑,模锻过程中的润滑剂或氧化皮等外来物残留于凹坑处,影响阳极氧化膜层的生成而形成表面黑斑;黑斑底部阳极氧化膜层均连续,厚度比正常区域薄,仍可以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在系统分析基础上,提出通过严格控制表面质量和模锻工艺,可以避免此类问题的产生。  相似文献   

9.
陈景蔚 《上海航天》1993,10(4):30-33
介绍常用的铝及其合金着色阳极化工艺所生成的黑色氧化膜的性能较差的情况。针对常规工艺存在的问题,对铝及其合金黑色阳极氧化工艺条件的确定、染色液的配制、封闭方法的选择等方面进行了理论探索和实验研究。提出一种新的黑色阳极氧化的工艺方法。  相似文献   

10.
对铝及铝合金阳极化染色—电解着色技术进行了研究,丰富了阳极化着色技术种类,并对铝合金阳极化工艺参数及染色—电解着色工艺参数进行了优选,使其工艺过程稳定,着色色调丰富,制备出的染色—电解着色膜经耐磨性、耐腐蚀性、耐光性试验证明其性能优良。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防锈铝零件采用普通阳极氧化工艺生产时出现的问题,对影响防锈铝零件阳极氧化膜质量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工艺试验和分析,摸索出防锈铝零件阳极氧化优化的工艺规范,该工艺规范已应用于生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铝合金硬质阳极化膜层具有极高的硬度和良好的耐磨性,本文简要介绍了对于不同牌号的铝合金,选择合理的工艺方法,确定最佳电流密度和电解液温度,改善电解液的配制等,使膜层的硬度和耐磨性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13.
在H_2SO_4-H_3PO_4水溶液中,对钛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获得了色彩纯正、均一的黄色膜层及棕、紫、兰、红、绿等其它几种颜色的阳极化膜层。试验证明,电压和溶液的组成是控制膜层颜色的主要因素,而电流密度、电解时间、溶液温度等对膜层的表观质量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它们对电压与膜层颜色的对应关系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钛合金有多种阳极氧化工艺方法,但理想的并不多见。经研试筛选采用一种重铬酸钾(25g/1)、硫酸锰(20g/1)、硫酸铵(30g/1)的溶液中加入一种添加剂(5~10g/1)的新型酸性阳极化工艺方法,其优点是操作简单、工艺参数稳定,膜层颜色一致,耐磨、绝缘等。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介绍了微弧氧化技术应用于铝合金表面强化处理的实验研究情况.结果表明,随着微弧氧化层厚度的增加,试样的抗冲击力也有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6.
采用对薄栅氧化层在纯NH3中氮化的技术,通过膜的击穿场强、表面电荷、抗腐蚀性和氮化膜中元素的百分浓度的检测对氧化样品进行分析,经过实验得到了稳定性和电特性都较好的薄栅介质,其中栅氧化层的平均击穿场强可达到13MV/cm。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镀黑铬、黑镍、铝合金黑色电解着色、钛合金黑色电解氧化、镁合金黑色氧化、不锈钢黑色电解氧化,镀锌层黑色钝化等技术发展状况进行简要介绍。黑色涂(镀)膜,此处是指黑色电镀层、黑色电化学氧化层、黑色化学氧化层而言。黑色涂(镀)膜层不仅有美丽的外观,还具有优良的光学性能、耐蚀性能、耐磨性能,很高的集  相似文献   

18.
LC9CS板材阳极化处理表面局部发黑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LC9CS板材加工的底板零件,在阳极化表面处理后发现局部表面颜色黯淡甚至发黑,针对此问题,通过采用金相分析、化学分析及力学性能试验等手段,经综合分析得出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为材料热处理状态不均匀,同时提出可以采用二次热处理(淬火+人工时效)来消除此故障,并进行了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9.
铝合金硬质阳极化的常见故障现象较多,常见的是零件局部烧损,膜层上出现斑点等。现就这些故障现象、性质、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以超硬铝合金棒材加工的加强接头零件,在阳极化处理后发现阳极化膜层呈木纹状形貌,为确定其产生的原因及对产品造成的影响,综合运用力学性能、化学分析及金相组织分析手段进行分析试验,并得出铝合金纵向强化效应是产生此问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