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9 毫秒
1.
在发动机的维护方案中,内窥工作是视情维护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及时地掌握发动机内部的损伤情况及其发展的趋势,使发动机管理人员能有充分的时间提前做好换发的准备。据统计,机队航线维护中大约90%的换发决定都取决于发动机内窥检查的结果。由于民航机队不断增大,发动机内窥工作也越来越多,内窥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显得尤为重要。现就内窥工作方面的问题做一些探讨。1.精选内窥设备对内窥设备的要求是使用方便,观察的图像清晰,测量精度高、耐用性好。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重庆维修基地选用了美国韦林公司的PXLM超级手持式便携数字化可测量…  相似文献   

2.
内窥检测在航空发动机维护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目前的人工检测方式已经难以满足民航业的需求,将智能诊断专家系统引入到航空发动机内窥故障检测中,并集合了基于规则的专家系统和基于案例的专家系统的优点.研究了一种航空发动机内窥检测智能诊断混合专家系统,该系统首先对处理后的内窥图像进行规则推理,若无法找到匹配规则再转入案例推理,直至给出故障诊断结果和维修策略。通过实验检验,专家系统可以准确、快速地给出诊断结果。  相似文献   

3.
内窥探伤技术(孔探技术)是无损检测技术的重要手段,已普遍应用于航空发动机的维修。本文叙述了孔探伤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历程,以及孔探技术在航空发动机维护中的应用;介绍了新型孔探技术及其应用以及孔探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内窥检测于20世纪60年代进入航空发动机维修领域,具有无损、直观、快速等特点,迅速成为各航空公司在发动机维护中的一种有效的故障检测和监控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内窥镜也在不断发展.然而由于工作环境主要在发动机内部,拍摄到的内窥图像亮度不高,对比度差,难以识别.因此,需要通过图像增强的方法,提高图片质量,增加图片识别度.  相似文献   

5.
刘涛  罗谦  马柱  肖海 《推进技术》2022,43(10):395-401
内窥技术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article Image Velocimetry,PIV)相结合为航空发动机等受限空间内部流场测量提供了可能,本文针对内窥式PIV测量系统中激光内窥镜和相机内窥镜分别进行了详细介绍与探讨,并在现有的PIV基础上自主搭建了一套内窥式PIV测量系统,在解决系统存在的成像圈小、分辨率低、示踪粒子图像不相关、系统标定等难题后获得了较好的测量结果,在对同一稳态流场开展对比性实验研究后发现与常规PIV测量结果相比最大相对误差为1.6%。表明该测量技术具有较高的测量精度可应用于发动机实际工程研制中。  相似文献   

6.
民用航空发动机内窥检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动机视频内窥检查是近10年来兴起的新型检查方法,在对民用飞机和发动机的结构损伤的检查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7.
为了突破传统测量光路限制,实现对航空发动机三头部全尺寸回流燃烧室模型试验件内部冷态流场精细化测量,自主搭建了一套内窥式PIV测量系统,在自模区工况下对其内部冷态流场进行了测量调试。结果表明,在壁面之上预设内窥小孔即可实现测量光路布置,采用大焦距光学适配接口能够很好的解决相机内窥镜成像圈较小的技术难题。通过缩短相机内窥镜工作距离和采取多种消光措施大幅提高了测量空间分辨率和信噪比,最终实现了模型燃烧室内部冷态流场精细化测量,获得了内部流场结构信息。  相似文献   

8.
张毅  朱剑 《民航科技》2005,(5):95-96
安全工作重于泰山,“安全关口前移”是近年来民航安全管理中提出的新思路,作为飞机维修保障单位,运用状态监控技术,如发动机性能监控、内窥、磁堵检查、油样分析等方法,正是落实“安全关口前移”这一新的安全管理理念,实施预防性维修的具体体现。本文即是笔者多年从事CFM56-3CI发动机性能监控工作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9.
基于图像识别的发动机内窥智能检测系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一种基于图像识别技术的航空发动机内窥检测的新方法,采用最大类间方差法计算二值化分割的最佳阈值,并将提取的图像特征输入神经网络进行分层识别,最后由专家系统对损伤程度进行了诊断。通过现场测试,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是实现航空发动机视情维修的重要一环,在航空发动机的设计、生产、使用和维护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本文在简要介绍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基础上,详细地介绍了其实施的基本环节、方法和目前常用的几种新型的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展望了航空发动机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