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江静 《西南航空》2007,113(6):60-63
藏传佛教“噶举”在藏语里的意思为“口授传承”,强调传承金刚持佛亲口所授密咒教义。而八帮寺作为“噶举”派的主寺庙之一,坐落在万山峻岭中,它的神秘.再加上遥远的路途,使所有朝拜它的人需经受更多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德木情思     
葛加林   《西南航空》2005,(4):22-29
离天拉萨,沿川藏线向东,我向德木洛色林进发。一整天的颠簸后,心仪已久的寺庙终于映入了眼帘。寺院耸立在小山顶上,落日正为它涂上亮丽的金黄,寺畔松涛阵阵,经幡轻扬,那就是我神往已久的圣地:德木洛色林——德木寺。  相似文献   

3.
一墨 《今日民航》2011,(4):62-67
山西浑源悬空寺又名玄空寺,是国内现存唯一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这座悬挂在峭壁间的寺庙始建于北魏后期,历经了1400多年的历史,仍然屹立在几十米高的陡岩上,风雨不倒。  相似文献   

4.
佛教在西藏经过上千年的传播,形成了宁玛、噶当、萨迦、噶举和格鲁派等五大教派,其中宁玛派(也称"红教")便是佛教本土化或西藏化极为明显的一个教派,这一教派的很多思想、义理、仪轨和习俗与西藏本土信仰形成了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和"藏地情节"在"密咒师"这一群体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它既带有很多佛教密宗的神秘因素,也带有诸多西藏本土信仰的个性色彩。尽管这种"半僧半俗"的密咒师及其行为在西藏佛教的其他教派中遭到质疑,但在藏区的农村牧区仍然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5.
黄红 《西南航空》2007,113(6):108-111
风雨桥边的水族——八蒙阿呆把他的“二老婆”打扮得花枝招展,在高速公路上引来相当高的回头率。阿呆十分得意地对着后视镜里的大家说:“你们别看我这个‘二老婆’只是一辆长安面包,它可给我长脸了。陪我去过新疆、广州、广西、河南等地方,每次都非常听话,路上从来就没有出过差错……”八蒙就在阿呆和“情人”纠缠不清的时候悄悄过去了,直到同车美女不经意回头看见了那座标志性的风雨桥,大家才猛然清醒过来。八蒙在321国道旁,距县城榕江有54公里,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水族村寨,村中文物古迹较多,特别是水族古墓石雕,技术精湛,图案生动。传统歌舞有芦笙舞、斗牛舞、水族情歌等。  相似文献   

6.
巴山背二歌     
陈珂 《西南航空》2006,106(11):68-68,70
“弯弯背架一只梭,我是巴山背二哥。太阳送我上巴山,月亮陪我过巴河。打一杵来唱支歌,人家说我好快乐。”“巴山背二歌”是指产生并流传于四川东北部米仓山南麓巴中市辖区内的一种山歌。在当地,人们把从事长途背运的人叫“背老二”或“背二哥”,而在背运途中打杵歇气时所唱的山歌就叫“巴山背二歌”.在隐藏于巴中市南江县大山里的米仓古道上,我们见到一群背运筑路条石的背二哥.他们刚爬过一个陡坡,靠着打杵在山梁上歇脚.“背二哥来好遭孽,连路走来连路歇,一年四季穿一件,浑身晒得黢麻黑。”当一个背二哥即兴而唱,其他人随即和唱起来。他们的眉宇间还滴着汗珠,用粗糙的大手捞起本已盐溃斑斑的粗布衣襟,揩着面颊的汗雨.这些汗湿淋淋,喘着粗气的沉重形象,已经一代代刻在了这条古道上。巴中境内的古道有由巴人在三千余年前开通的“巴岭路”、“大行道”.“米仓道”,北通陕西梁川、南郑、直达关中平原西安,下通巴州直延重庆。巴山背二哥像马帮、驼帮一样组成庞大的背运队伍翻越大山,长途跋涉在这些古道上,而“背二歌”这种在长途背运中产生的山歌,其历史可与巴人的背运一样追溯到秦汉以前,庞大的背运队伍在漫长的背运途中更唱迭合,相互学习交流,没有固定的师徒关系,属自发式传承,由于背二歌旋律优美、情趣盎然,故在民间广泛传唱。  相似文献   

7.
森严的布达拉宫,对于历代达赖喇嘛来说是一个不相信爱情、不相信浪漫的地方。因为它象征着一种以牺牲自我、感化和利益芸芸众生的使命。然而,自从年轻英俊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走到了这里,爱情与浪漫以情诗的方式,像一道道绮丽的彩虹图画在布达拉宫的上空,传送出了无数动人的歌谣。  相似文献   

8.
把道孚县的八美称为“康定情歌故乡的后花园”一点都不过分。早在明清时期这里就是属康定府管辖的泰宁地区。清雍正年间由于西北准噶尔部入侵西藏引起战乱,从理塘转世的七世达赖喇嘛灵童未能入藏到拉萨坐床亲政,辗转青,康地区的塔尔寺和长青春科尔寺。雍正皇帝为扶持黄教确保达赖喇嘛的宗教领袖地位,维护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统治,经卜卦,选址泰宁,拨白银四十万两为七世达赖修建了名的惠远寺。  相似文献   

9.
可米 《西南航空》2007,112(5):94-97
“如果把藏地旅行算作一次完美的旅行的话,那阿坝应该是旅行中的高潮”。它是藏地非常罕见而完整的标本。当你面对着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辽阔壮美的风吹草低时,那些古老的寺庙和传统民居星星点点,出没其间,你会感觉自己在一瞬间,就从工业世界的边缘走回到了自然世界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
云源 《西南航空》2007,118(11):98-98,100,101
一针针,一线线,千万条彩线在软缎上轻盈穿梭,绣出了独具一格的绚烂——刺绣。据《尚书》载,我国远在4000多年前的章服制度,就规定"衣画而裳绣"。而在民间刺绣的发展年轮上,我国先后产生了苏绣、粤绣、湘绣、蜀绣、它们并称"四大名绣"。成都自古盛产丝绸,以此为中心的刺绣被称为蜀绣,西晋文献中把蜀绣称作"蜀中之宝"。在四川遂宁,人们将蜀绣融入到民俗文化中,把各种观音的形象绣制到绣品上,便有了颇具特色的"观音绣",创造性地传承了蜀绣这一民间艺术。遂宁有两座寺庙,一座是创建于隋代的灵泉寺,一座是创建于唐代的广德寺,而两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