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大功率放大器是各种卫星地面站传输系统中的关键元件之一。在典型的应用中,例如国际通信卫星系统 A 型标准地面站里,调制的载波要经过上变频器输入到大功率放大器之中,并在该放大器把它的载波功率电平从约-10dBm 放大到40~60dBm,然后通过天线馈电系统发给卫星。  相似文献   

2.
对地观测卫星固定波束数据传输天线覆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卫星系统设计入手,利用J2轨道模型及星地空间几何关系研究了太阳同步、近极圆轨道、三轴稳定对地观测卫星的星地数传无线链路,得到了在地面站作用范围内均衡接收的波束分布特性。研究结果表明卫星进、出地面站的周向分布是不均匀的,沿卫星飞行方向进、出地面站概率最大,而垂直于卫星速度方向,卫星进、出地面站概率最低;并分析了波导十字缝阵组合天线的覆盖特性。  相似文献   

3.
卫星地面站系统任务调度的动态规划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卫星及其应用系统任务调度问题是空间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 文章针对单天线地面站系统任务调度问题, 在可视时间窗口的约束条件下, 考虑任务权重和地面站天线转换时间, 以最大化完成任务权重之和为目标, 建立了调度模型; 提出了基于动态规划的模型求解算法; 并给出了示例, 验证模型和算法。  相似文献   

4.
对于采用空间惯性定向姿态的卫星,其在数传设备工作期间不能保证固定安装在星体上的发射天线波束准确指向地面站,这给有效载荷高速数传提出更高技术要求. 研究了这类卫星在轨运行时其姿态相对地面站的变化规律,利用STK软件提供的卫星轨道仿真分析结果,寻找数传天线波束中心轴的较好指向,得到不同天线波束宽度能够实现的卫星对地数传时间. 通过研制140°波束范围内0dBi增益天线,在链路设计上保证了传输速率85Mbit·s-1时有足够的余量. 在星载设备小型化约束(质量10kg、功耗80W)条件下,采用小型化宽波束天线以及固态功放解决了空间惯性定向姿态卫星的有效载荷数据传输问题,设计方案满足相关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5.
深空通信中利用GEO卫星的双跳下行链路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的地球静止轨道(GEO)卫星资源,构建深空通信中深空探测器到GEO卫星、再到地面站的双跳链路系统。在自由空间链路段载波宜采用较高频率以获得链路增益;在GEO卫星到地面站链路段宜采用10GHz左右的卫星通信窗口以规避大气的相关影响。与传统一跳链路相比,双跳链路系统可以获得更大的信噪比和信道容量,以及更小的误码率。采用现有的GEO地面天线完全能够满足深空通信的要求,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日本邮政省为了利用太空站进行通信实验,正设想在卫星上采用直径10米的两个天线平台,作移动通信及毫米波通信实验。倘若这些通信技术予以确定,就能够用超小型天线实现个人卫星通信。设想的通信实验平台有三种系统:1.综合移动通信系统,在移动体与卫星之间采用超高频段(900/800兆赫);地面站与卫星之间使用12/14千兆赫与20/30千兆  相似文献   

7.
据《纽约时报》报道,美国1976年3月发射的一颗国内通信卫星“卫星通信-2”去年9月13日凌晨在同步轨道上曾失去控制,因此其太阳帆板不能保持在稳定的俯仰位置,太阳能供电发生困难。由于卫星摇摆不定,其天线也不能对准地面站。“卫星通信-2”的自动控制系统发生问题,突然出现扰频,防碍或最低程度地破坏了一个复杂的通信网。  相似文献   

8.
SPOT卫星的数据捕获与处理是由两个不同的系统承担的: 空间图象数据接收站(SRIS)主要职能是用X波段接收SPOT卫星或美国陆地卫星传输的遥测数据(SPOT卫星地面站在设计上是与美国陆地卫星兼容的),放大、解调并将它们记录在高密度磁带(HDDT)上。此外还进行信号的适时显示,捕获卫星飞过天顶轨道时的数据。为了方便地面站的各种操作,还将设置各种测试设备:准直天线、超高频和视频发生器。空间图象校正中心(CRIS)接收SRIS站传输来的数据,并进行尺寸定型,录入磁带;校正由于星上仪器和照相条件造成的辐射测量误差和几何测量误差,这些工  相似文献   

9.
日本防卫厅1988年空间预算申请约80亿日元,此钱将花在建造21座船载站和2座海岸地面站上,以进行卫星移动通信。该厅将用1988年发射的私营“超鸟”通信卫星的X波段(817吉赫)转发器。预算不包括卫星转发器费用。防卫厅要求在1987年用一座地面站进行功能验证,之后至1989年增加到15座,最后在37艘军舰上都装配舰载站。 1988年要用的地面站现正在研究之中。据目前研究的结果来看,舰上可只用1米直径天线;海岸地面站采用7.6米直径天线。  相似文献   

10.
英国卫星工业由于未得到政府的支持,加上未反映出用户的需要,因而一直很不景气。可是,1982年却成了英国的“信息技术年”。英国目前在悄悄而迅速地发展着技术通信卫星系统。许多私营厂商对捐款资助发展卫星系统、地面站和运载火箭很感兴趣,从而又出现了复兴时期。  相似文献   

11.
法国S80小卫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发展小卫星是一个趋势,各国都在制定小卫星计划,法国也不例外,它提出S80卫星系列,马特拉公司已中标,现在进行方案可行性论证。 S80卫星系列计划研制80颗,用于移动通信和车船定位,覆盖欧洲需6颗卫星。1992年发射第一颗技术试验卫星S80T。 S80T卫星的外形如图,采用标准型UoSAT-F型。平台重35公斤,有效载荷(不含天线)重5公斤,有效载荷天线0.6公斤,卫星总重40.6公斤。电功率分配:平台5~7瓦,在地面站可见区之外,预热用  相似文献   

12.
日本宇宙开发事业团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开始研制日本的数据中继卫星(DRTS)。他们首先着手研制卫星上的主要组件:天线和转发器。现已承包给东芝和日本电气两家公司,前者负责天线,后者研制转发器。日本将研制两颗“数据中继卫星”,分别送入静止轨道,间隔为120度。卫星的研制费、发射费以及地面站兴建费总计约1,000亿日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提升星群协同的系统容量,考虑在卫星星群上配置阵列天线的传输模式.分析了最大化容量时下行链路的信道条件,给出了系统容量最大化的实现方式,探索了系统参数对信道容量的影响,发现信道容量随地面天线间距成周期性变化,其周期与卫星数目成反比、与地面天线阵列相对于东西方向的夹角的余弦成反比、与相邻卫星之间的角间距成反比.在多卫星多天线环境下,发现信道容量曲线的包络同样随地面天线间距成周期性变化,提出并通过仿真验证了多卫星多天线环境下减小地面天线间距和降低测控精确度要求的地面天线排布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为了迅速改变通信落后的面貌,印度在自己研制试验性通信卫星的同时,又向美国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订购了两颗国内通信卫星,以建立国内卫星系统。在购买卫星之前,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事先自己制定卫星系统的基本方案和合理的“固定价格”,然后才与美国福特航空空间和通信公司谈判,最后于1978年8月签订了正式合同。按合同规定,福特公司负责研制两颗卫星以及卫星控制中心所需的地面设备。而与卫星控制中心接口的地面天线和电子设备以及32个通信地面站和几千个直接电视广播接收站,则由  相似文献   

15.
南非对地观测“绿色”小卫星上的计算机由约翰内斯堡的分析管理系统公司(AMS)制造,采用8086和8087单元组成一台数据处理计算机(DHC)和一台控制导航计算机(CNC),这两台计算机合装后重量仅8公斤。数据处理计算机处理指令和通信信号,包括有效载荷数据、卫星各系统检测、卫星和地面站之间往来的导航数据,以及卫星电源系统、时钟和天线指向系统。控制导航计算机负责轨道控制,通过数据处理计算机和星上敏感器的接口数据了解卫星方位,通过给反作用飞轮和推力器等控制部件的指令完成定位工作。为了达到两年飞行任务有…  相似文献   

16.
英国航宇公司研制出一种可折叠式抛物面天线,直径1.7米,重175公斤,增益7-8千兆赫时为40分贝。此地面站天线适宜卫星军用移动站。  相似文献   

17.
美国新闻署的电视电影服务部正在考虑利用卫星转播视频电话会议,使美国官员能同海外的同僚对话。该服务部试验了数字视频压缩技术和2.4米直径的地面站天线。这将成为增强美国外交活动的一个永久性网络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8.
综合消息     
中国购买Spar通信集团地面站。这6个移动式地面站,价值290万美元。这样,中国共购买了34个地面站,天线直径在6米或6米以上。苏研究新型雷达卫星,卫星使用核动力装置,装备了低分辨率(宽搜索)和高分辨率(合成孔径)的雷达。该型号第一颗卫星(宇宙-1900)已于去年12月12日发射。 Spot-1卫星飞行2年,绕地球飞行10512圈,行程47.47亿公里,发回图象625000幅(60×60km)。Spot图象公司在1987年共销售1万多件Spot产品,营业额超过6000万法朗。今年,在巴西、泰国、中国、日本、巴基斯坦和沙特阿拉伯等国建立新的  相似文献   

19.
[据美《航空周刊与空间技术》1978年5月22日报道] TRW公司接受了一项三千三百万美元的合同,以研制和在全球部署卫星监视地面站网。这个全球网将大大增强美空军的卫星探测和跟踪能力。据空军官员们透露,设在五个地点的该卫星地面站系统,可能也将在美国的空间防御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这些地面站将使用1.016米  相似文献   

20.
在转发式卫星测定轨系统中,基于伪码测距原理的星地距离测量是实现卫星精密定轨和高精度时间比对的基础。为获得高精度的星地距离,需要将地面站设备时延从伪码测距值中精确扣除。在转发式卫星测轨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移动站的转发式地面站设备时延标校方法,实现了对转发式地面站设备时延的标校,标校精度能够优于0.5ns,对提高转发式卫星定轨精度和卫星双向时间比对精度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