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主要介绍主从式双CPU架构的小卫星智能遥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此系统由MCU(386EX)和DSP(TMS320F2812)芯片构成双CPU系统,MCU为主CPU,主要负责遥测系统管理、接口与通信功能;DSP为从CPU,负责遥测数据处理分析。智能遥测系统软件采用智能遥测轮询控制算法和遥测数据压缩算法。整个系统硬件设计简单,遥测数据处理算法设计合理、可靠性高。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高的实时性和数据处理能力,提高遥测信道的有效利用率。此研究结果可以为后续卫星遥测系统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开放式超高速空间智能数传系统具有针对超高速载荷数据输入、基于开放式架构设计实现在轨智能信息处理的特点。文章中研究超高速复杂数据流控制与路由交互技术,采用具备空间环境适应性的高可靠光电模块等高速传输接口,先进的星型路由处理拓扑架构,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协议,构建开放式超高速星载处理系统平台的方法。通过平台集成共用、架构在轨重构、软件上注更新方式实现各种先进智能处理算法应用。研究多源数据分类存储和管理技术,解决了海量多组高速数据存储和检索问题,满足高达数百Tb的超大数据存储检索能力。通过设计仿真和试验验证了系统功能性能。实现了具有数百Gbps高实时性载荷数据信息处理能力、灵活空间智能处理功能和开放式架构的新型空间智能数传系统。  相似文献   

3.
管路系统在火箭中布局在狭小空间内,不仅规格种类和数量多,且安装位置和安装接口极其复杂多样,给管路的敷设、制造和装配都带来相当的难度。近年来,国内外与智能技术相关的信息、计算机软硬件、控制和传感器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火箭管路系统的设计、制造以及高效率装配等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保障。从国内外火箭管路系统在智能布局、智能制造和智能装配等方面入手,研究了智能技术在火箭管路系统工程应用的现实和前景。  相似文献   

4.
基于HLA的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成员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LA体系结构对电子对抗仿真系统框架进行了设计。同时提出了用于设计成员的原子模块排列组合的方法,使得设计的HLA对外接口更加灵活,并采用此方法对仿真系统的兵力成员进行了详细分析设计,获得了所有兵力成员的原子模块,完成了电子对抗仿真系统各成员的接口设计,使得复杂的仿真系统被简单化,同时使系统具有更强的扩充性,成员具有更好的重用性。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一种基于串行总线的智能舵机控制系统,系统以STM32作为控制芯片,控制信号通过串行总线式通讯接口产生,具有结构简单、信号稳定和实时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高速智能MULTIBUS总线遥测接口的设计思想。接口采用了Intel80186高性能微处理器,在MULTIBUS总线上实现了高速数据采集;而在系统实时工作方式下,使遥测数据吞吐率达0.6MB/s以上,实现了高速遥测数据实时存盘。重点介绍了此接口的设计方案、信息流程、工作方式及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航天器环境试验中3595多路数据采集板性能指标,开发了智能检定系统。文章介绍了该智能检定系统的软硬件组成及功能,包括检定主程序、通讯接口和数据库的开发等。与过去所采用的手动方式检定相比,该智能检定系统满足了航天高精度、高质量、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采用Profibus-DP总线开发智能断路器总线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主站和从站的实现方法。在带CAN总线接口的智能断路器上增加CAN/Profibus-DP协议转换器,由协议转换器和智能断路器组成Profibus—DP智能从站;主站采用WinCC组态软件实现对从站的监测和控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卫星信息获取能力的快速提升,传统卫星操控模式已无法满足用户快速、准确、灵活的遥感数据获取和信息产品生产需求,亟需发展智能操控技术来降低卫星操控难度和复杂度,有效提升卫星的应用效能。文章论述了遥感卫星智能操控技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智能星地操控的关键技术,提出基于"智能卫星+一体化地面系统+智能操控平台"架构的天地一体化智能星地操控模式,从任务指控、任务进程监控、任务结果处理与多维度呈现、在轨维护以及在轨健康监测与处置等5个维度优化星地操控接口和操控流程,改善人机交互效果,可为遥感卫星操控模式设计和系统实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USB接口的智能密码钥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中设计一种基于 USB接口的智能钥匙的实现方案 ,介绍其总体结构、硬件、软件性能指标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1.
针对星载计算机产品的高速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提供一种基于VPX架构的星载智能计算机架构设计方案,具体包括计算机架构设计、二次电源模块设计、固存模块设计、接口模块设计、网络交换及AOS处理模块设计、母板设计。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传统图像处理系统带宽不足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高速串行RapidIO总线的图像处理系统,该系统通过Camera Link接口接收图像数据,经过FPGA预处理之后,通过RapidIO总线传输到DSP内存中,进行复杂的算法处理。本设计通过FPGA实现了RapidIO接口,采用了基于FIFO缓存的设计方法,来实现Camera Link接口与RapidIO接口间的匹配和转换。试验证明:该系统工作稳定可靠,数据传输速率高,满足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现役运载火箭供配电系统的设计体制,对箭载电子设备供电接口的设计分别从工作电流、接插件种类、线路接点等方面进行统计,从统计特征上分析电子设备供电接口的现状,进一步通过对典型接口设计电路的理论分析,归纳影响因素,定义了影响因子,提出供电接口统一化设计的思路和方法,并给出统一化设计要求和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介绍Y_9系统计算机遥测接口功能和主要的技术指标、接口设计要点,它的组成和编程简况。  相似文献   

15.
FY-2卫星综合测试系统自动测试技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党建成  俞洁  周晶 《上海航天》2005,22(Z1):72-77
介绍了FY-2气象卫星综合测试系统的组成和性能,给出系统软硬件的配置和设计原则.分析了系统自动测试设计中应用的智能专家测试库、监控终端的智能显示和智能化测试控制模式等技术.该系统具有自动执行测试程序、捕获瞬态故障和报警等功能,其自动化和智能化测试程度较高,不仅提高了测试效率,而且所需操作人员较少.  相似文献   

16.
文章叙述了智能化磁带机接口的硬件设计及编程须知。由于接口是以8089IOP 处理器为核心设计的,既有高速 DMA 数据传送功能,又有执行程序的功能,它可以和主机并行工作,因而大大减轻了主机的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利用率,为接口设计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海量数据传输与处理技术是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统的关键技术,北京三号B卫星作为高分辨率光学遥感卫星其图像传输速率高达几十吉比特每秒,因此设计了一种基于万兆网接口与高速串行收发器GTX/GTH接口的数据传输与处理系统。该系统使用万兆网接口接收前端相机载荷数据,使用GTX/GTH接口实现产品内数据互联,并基于超大规模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作为核心处理芯片实现海量数据路由分发、编解码和处理。测试结果表明:可实现36.04 Gbit/s数据接收和60 Gbit/s数据传输处理能力,并具有可靠性高、系统延时小、通用性强的优点。与传统数传方案相比,系统数据处理能力提高了一倍以上,且显著降低了硬件成本。  相似文献   

18.
本文拟对导弹测试系统实现标准化,完成了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测试系统设计过程及功能测试。文章详细讨论了标准化测试系统的设计过程,采用可复用设计思想,对测试系统各设备实现基于CAN总线节点的标准化设计。设计首先针对测试系统中的共有成分进行硬件与配置接口设计,之后重点突破非共有成分的标准化设计与配置接口设计。该标准化测试系统通过控制台确定配置界面和选项,上位机编译程序软件实现具体测试功能。测试结果表明该CAN总线标准化测试系统工作稳定,功能完善,满足设计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一种卫星低频接口自动测试系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卫星低频接口测试主要依靠人工操作,导致接口测试自动化程度低,测试效率不高,测试受主观因素影响大的问题,通过对现有测试工具和测试方法的分析,并充分考虑系统的可靠性和安全性,设计了一种卫星低频接口自动测试系统。该系统包括一套硬件设备和一套控制软件,硬件设备与星上电缆通过转接电缆连接后,在控制软件的控制下自动完成星上电缆中所有待测点的接口测试工作。测试结果表明:测试效率提高了50%;系统规范了低频接口测试流程,并有效降低了测试人员的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出舱活动某试验中,航天员系统与飞船系统间舱压数据接口通信的设计和实现为例,探讨了通用数据通信机制在载人航天信息监测和通信中的应用。该接口模块基于动态数据交换(DDE)设计,实现1帧/s采样,正式试验连续运行超过6h,数据量累计691200byte,通畅无阻塞,顺利地完成了舱压数据的采集通信任务。实践证明,基于DDE通信的接口设计,可以扩展到载人航天任务其它软件产品间的数据交互应用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