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引言 航空器在低能见度下的进近着陆一直是航空安全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已有各种先进的地面导航系统和机载导航设备,低能见度仍然对航空器安全进近着陆产生很大威胁,它是造成可控飞行撞地(CFIT:Controlled Flight into Terrain)和跑道侵入(Runway Intrusion)两类事故的主要因素。飞行员在低能见度条件下操纵航空器进近着陆时,由于缺乏有效的目视参考,  相似文献   

2.
仪表着陆系统作为一种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为正在进近的航空器提供水平和垂直引导。飞行员利用自动飞行驾驶仪,能方便地截获和跟踪航向道和下滑道,从而减小工作量、降低飞行难度,因此仪表着陆系统深受飞行员欢迎。由于仪表着陆系统是精密进近导航系统,它的最低运行标准比非精密进近导航系统低许多,对于提高航班正常率和保障飞行安全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仪表着陆系统(Instrument Landing System,ILS)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飞机精密进近指引系统。它的作用是以无线电信号建立一条由跑道指向空中的狭窄“隧道”,飞机通过机载ILS接收设备,确定自身与“隧道”的相对位置,只要飞机保持在“隧道”中央飞行,就可沿正确方向飞近跑道,平稳地下降高度,最终飞进跑道并着陆。盲降进近是我国绝大多数机场最常见的进近方式,也是唯一的一种精密进近方式。ILS的信号精确与否直接决定着飞行员能否在建立盲降以后,稳定、精准的进近直至决断,是做好着陆的先决条件。而在有的机场,如广州白云机场21号着陆向,其ILS信号有时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对飞行员做好精密进近造成了困难,甚至会危及飞行安全!经了解,当地面有车辆或飞机在航向道或下滑道天线附近活动时,相应的航向道及下滑道信号会受到干扰,这是正常现象。正是因为有这种干扰,所以装备有盲降的机场往往在航向道天线和下滑道天线附近设置有“ILS临界区域(ILS Critical Area)”。大部分ILS信号不稳定都是由于ILS临界区域内,受物体干扰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机场仪表飞行程序的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而有秩序地飞行,以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进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确保飞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便于指挥、调配和飞行操纵是建立每一个仪表飞行程序必须达到的要求。安全、经济和简便是机场仪表飞行程序设计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为满足奥运会期间飞行流量增加的需要,有效地保障奥运民航运输任务,首都机场、天津机场于8月1日零时开始实施目视间隔试点运行。实施目视间隔的范围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进近管制区高度6000米(含)以下范围。  相似文献   

6.
引言在运行理念和技术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各国使用的引导飞机进近的主要方式是非精密进近导航方式,它们只为飞机提供航道信息,而不能提供下滑道信息。航空器在进近过程中,容易使得航空器转向目视飞行的时机过早或者过晚,以至于航空器不能进行着陆,从而复飞或  相似文献   

7.
飞行程序设计就是为航空器设定其在终端区内起飞或下降着陆时使用的飞行路线。设计飞行程序的目的是保证航空器在机场区域内按规定程序安全而有秩序地飞行,避免在起飞离场和进近着陆的过程中,航空器与地面障碍物、航空器与航空器之间相撞。飞行程序设计涵盖了领航学、飞机性能、空中交通管制、气象学等多门学科知识,是一门综合性学科。笔者从事了几年飞行程序设计工作,有些不成熟的“心得体会”,不对之处敬请指正。  相似文献   

8.
作为飞行校验员,笔者在某机场执行飞行校验任务时,机场空管人员及通信导航人员向笔者提起在该机场ILS因故关闭期间,航班使用VOR/DME程序进近着陆过程中,很多航班反映在按程序飞到复飞点时,飞机位置严重偏离跑道中心延长线,并导致部分国际航班复飞,希望我们能对VOR/DME及其进近程序进行复查。复查后,感到有必要对复飞原因进行分析,故写成文章,与飞行程序设计人员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9.
引言民航气象观测是指民航气象观测人员使用目力和仪器对本站视区,尤其是对机场跑道、进近着陆和起飞爬升区域的气象要素进行的观察和测定。其目的是为航空器的飞行活动提供各种实时的飞行气象参数,为飞行安全、正常和效益服务。民航气象观测工作对气象观测  相似文献   

10.
航向信标是仪表着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主要作用是给进近和着陆的飞机提供对准跑道中心延长线的航向道(方位)信息。天线系统(天线分配单元ADU、天线单元LPDA)的故障将导致航向道偏移甚至出现假航道,严重影响着飞行安全。目前,在国内广泛使用的仪表着陆系统有挪威NORMARC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