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DZ40M钴基合金定向凝固过程中的型腔反应及合金中硼量高,低对铸件热裂倾向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针对空心叶片类铸件薄壁在定向凝固过程中横向收缩受阻的特点,采用薄板工字型试样,进行了定向凝固Al-Cu合金和Rene125合金的热裂倾向试验研究,并用凝固分析的方法对定向凝固叶片类铸件热裂规律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铪含量对定向凝固高温合金DZ22的元素偏析行为和相组织以及中温持久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铪是一个强烈的偏析元素。在DZ22合金中加入铪,使元素的偏析减少,而且改变了Ti,W,Nb,Cr在各相中的相对含量。铪的加入,增加了共晶γ/γ′的体积分数,扩大了凝固范围,改善了合金凝固后期的毛细补缩通道的联系,从而减轻了热裂倾向性。随着铪含量的提高,合金的中温持久性能,特别是中温横向持久性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针对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叶片的强化与修复需求,研究了在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激光熔覆Inconel 738的裂纹敏感性问题.在定向凝固镍基高温合金基体上激光熔覆Inconel 738合金对裂纹非常敏感,所产生的裂纹为热裂纹,由定向凝固基体晶界处引发并穿过界面向熔覆层发展;多层熔覆过程中熔覆层间也会产生热裂纹,热裂纹沿晶界纵向扩展.定向凝固高温合金基体晶界处的低熔共晶成为主要的裂纹源.严格控制激光熔覆过程中的热输入量可以显著降低裂纹敏感性.选择适当的熔覆工艺方法和参数可以在定向凝固镍基合金基体上形成良好冶金结合且无裂纹的基本保持定向凝固特性的熔覆层组织.  相似文献   

5.
单晶高温合金定向凝固热参数的计算机检测及热分析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在炉前应用的高温合金定向柱晶和单晶凝固过程的热参数检测和处理的微机系统及相应的热分析计算数学模型,解决了工作现场的干扰问题,建立了一套能用于炉前定向凝固工艺研究的微机系统。并将该微机系统成功地用于DD3单晶高温合金凝固过程的研究。试验表明:尽管凝固过程中的工艺因素(如:铸型的下降速度,加热器温度)不变,但直接影响单晶铸件组织和性能的凝固参数(温度梯度,凝固速度等)是变化的。因此,应随时根据凝固参数的变化规律对工艺参量进行自动调节,才能使凝固过程处于理想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力学性能,是制造先进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的主要材料。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的优异性能主要来源于消除了与应力轴垂直的晶界,而再结晶的出现会显著降低合金的高温力学性能。本文基于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行为的研究,系统分析和总结了定向凝固和单晶高温合金再结晶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热处理温度、热处理时间、第二相粒子、变形温度、高温氧化、以及表面处理工艺等因素对再结晶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根据电磁场理论和热电效应多物理场方程,建立了静磁场下金属材料定向凝固过程多场耦合模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静磁场下对Pb-Bi合金材料定向凝固过程中试样尺度和枝晶尺度上的热电磁效应进行了数值模拟,并进行了定向凝固实验验证,实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相吻合。此外,对Fe-Ni、Pb-Bi、Cu-Sn和Zn-Cu四种合金系定向凝固过程中热电磁流动随磁场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施加静磁场会导致固液界面附近产生热电磁力和热电磁流动。随着磁场强度的增加,热电磁力逐渐增大,热电磁流动先增大后减小。对于不同合金,静磁场对热电磁流动的影响不同,达到最大热电磁流动所需施加的磁场强度也不同。  相似文献   

8.
成分调整对DZ125合金凝固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标准成分的DZ125合金与以此为基础提高W、Al,降低Mo、Ti合金中的初生相的凝固顺序,确定了这两种合金在固-液范围内不同温度下的固-液相比例。结果表明,高W、Al低Mo、Ti合金显著缩小了合金凝固范围(Δ),使液相线温度提高了20℃,固相温度提高了70℃,并缩小失去技晶间毛细补缩能力时的温度与固相线之间的温度范围(ΔT2),从而减少了合金热裂倾向,提高了可铸性。Ti含量影响(γ+γ')共晶相尺寸、数量及形态,W、Wo对(γ+γ')共晶的数量、尺寸及形态均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等温凝固和差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Hf含量对定向凝固柱晶IC10高温合金凝固特性的影响,得到Hf含量变化时合金在不同温度的凝固组织和凝固顺序.结果表明:随着Hf含量增加,合金的液相线及固相线温度均降低,凝固温度范围扩大,γ+γ’共晶析出温度提高.增加Hf含量还缩小了枝晶间丧失补缩能力温度与固相线温度的温度范围,并降低枝晶间液池保持连通时所需的最小液体量,提高IC10合金的铸造性能.  相似文献   

10.
定向凝固Ni-44Ti-5Al-2Nb-1Mo合金的组织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情  郑立静  桑于蓉  周磊  李岩  张虎 《航空学报》2011,32(7):1345-1350
采用液态金属冷却定向凝固方法制备了Ni-44Ti-5 Al-2 Nb-1 Mo(原子分数,%)合金,分析了加热温度为1 550℃,抽拉速率为0.3、1.2、3.0、6.0、18.0 mm/min时的定向凝固组织特征.结果表明,定向凝固没有改变合金的相组成,但改变了组成相的形态.定向凝固组织均由初生的NiTi相与晶间析出...  相似文献   

11.
张克福  毛协民  傅恒志 《航空学报》1988,10(10):484-490
 本文通过在计算机上模拟固/液界面位置受到控制的整个HRS定向凝固过程、求出使固/液界面稳定在隔热板及其附近时抽拉速度的调节规律。依此规律,利用一个以TP 801 B单板机为核心的控制系统对铸件的HRS定向凝固过程进行实时控制。用Al—4.5%Cu合金试样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受控HRS定向中、固/液界面很快趋近于隔热板并在定向过程中稳定在隔热板附近。对界面位置实行控制能有效提高固/液界面前沿温度梯度及其稳定性明显改善定向凝固显微组织。  相似文献   

12.
镍基合金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高能激光束作为定向凝固的热源,研究了镍基合金在超高温度梯度(1.0×104K/cm)定向凝固下的组织结构特征。在定向凝固组织中得到了平均一次枝晶间距仅为10.6μm的细枝晶和完全无侧向分枝的“超细胞晶”.对合金元素在不同组织中偏析行为的分析表明:传统的定向凝固组织中存在严重的微观偏析,而激光超高温度梯度定向凝固组织中,元素的微观偏析大大改善甚至完全消除。  相似文献   

13.
刘林  傅恒志  史正兴 《航空学报》1986,7(2):181-186
本文研究了定向凝固条件下凝固参数对一种镍基铸造高温合金中MC碳化物的形态、数量和分布的影响。在冷却速率很小的平面界面下,少量MC呈块状八面体;当界面转化为胞状时,MC在胞晶间呈长条状或鱼骨状;对于冷却速率较大的树枝状组织,MC则呈粗大的汉字体或较完整的花瓣状。在合金凝固形态由平面状向树枝状的转化过程中,合金中MC碳化物的数量急剧增多。  相似文献   

14.
制备工艺对NiAl-30Fe-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研究了铸态、挤压态、热轧态和定向凝固结晶4种不同制备工艺对NiAl-30Fe-Y合金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轧和定向凝固结晶工艺明显改善了合金性能,特别是提高了合金室温塑性。在室温下不同制备工艺其拉伸断口特征明显不同。不同制备工艺仅对微观组织形态产生影响,其合金组织皆是由先共晶B2结构β和β与(γ+γ')共晶相组成,定向凝固合金成长方向为<211>β‖<100>(γ+γ')。  相似文献   

15.
超高速定向凝固K10合金组织与碳化物形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超高梯度定向凝固装置,其液固界面前沿温度梯度达1000~1300K/cm,研究了超高速定向凝固条件下,K10合金的超细柱晶组织,碳化物形态及分布的变化。经试验表明:定向凝固柱晶组织中,一次枝晶高度细化,二次枝晶退化甚至消失。碳化物呈方向性排列,形态由普通铸态下的岛状变成蠕虫状。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定向凝固涡轮叶片因不同部位显微组织不同而引起的宏观持久强度的差异,根据典型涡轮叶片几何特征,设计了两类叶片模拟件(缘板、叶冠模拟件)和对比试件(标准平板试件),开展了持久试验及对比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缘板、叶冠模拟件的持久寿命分别为对比试件持久寿命的94.22%和75.65%.这说明了定向凝固涡轮叶片不同部位的持久强度存在差异,这种差异需要在定向凝固涡轮叶片结构、寿命设计中加以考虑.研究结果对提高定向凝固涡轮叶片设计水平、改进定向凝固成形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凝固速率对定向凝固合金DZ22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γ+γ′共晶为群块状或块状,分布于晶界和枝晶间;MC型碳化物呈小块状,也分布于晶界和枝晶间。  相似文献   

18.
Primary solidification phase and lamellar orientation are investigated in Ti-45Al-7Nb alloy at very high ratio of temperature gradient to growth rate (G/v) by a liquid-metal-cooled directionally solidified method. It shows that Ti-45Al-7Nb alloy solidifies with primary α phase. Longitudinal (parallel to growth direction) microstructure shows that α dendrites in solid-liquid mushy zone are discontinuous and transverse microstructure of α dendrites is worm-like feature. Growth direction of α phase is about 80° away from〈0001〉α direction, and close to〈1120〉α direction. The corresponding lamellar orientation is aligned at the angle of about 10° to growth direction,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α-dendrite growth direction according to Blackburn orientation relationship. Therefore, due to the altered growth direction of α phase, the lamellar orientation in Ti-45Al-7Nb alloy is controlled at the G/v ratio of 5×109 K·s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