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开发太空     
第三节太空工厂到21世纪末,在神秘的太空中将会出现一座座新型的工厂——太空工厂。这并不是什么天方夜谭,科学家们早已把宇宙空间看成是未来新技术革命的摇篮。科学家们打算把地球上的大批化工厂和炼钢厂搬迁到太空中去,这样,地球上污染环境的因素将越来越少,而花园、树木、草  相似文献   

2.
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而地球上的人口却是在不断地增长,当地球的各种资源日趋枯竭的时候,人们便把目光投向了尚未开垦的处女地———广袤无垠的宇宙。人类试探着要把自己的活动领域扩展到太空去,在那里建电站、建工厂、建农场、建未来的太空城市,建设人类美好的太空乐园。太空城市不是随便建在太空中就行的,必须保证它是永久的,不会坠落。经过科学家们的计算,在太空中离地球约38.4万千米远的区域,有一些特殊的点,在这些点上太阳、地球、月球的引力相互平衡。物体位于这些点上就不会轻易离开自己的位置。因此,科学家们便提出…  相似文献   

3.
当今,静谧的太空正面临一场垃圾危机。从宇航员的丢弃物和排泄物到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爆炸后形成的硬币大小的碎片,不仅对航天飞机和卫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使太空成了一个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料场。1989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地球表面643千米的上...  相似文献   

4.
如果我们可以在太空制造空间站部件,为什么还要在地球上的工厂里制造呢?如果你可以用一台3D打印机制造这些零件,为什么还要用工厂呢?这是新公司“太空制造”向航空航天业和潜在的投资者提出的问题。“太空制造”计划研制3D打印机并将其发射到太空轨道,利用它们在太空直接打印出飞船和空间站部件,然后在失重状态下把它们组装起来。3D打印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不断堆积金属、塑料或多种其他材料等“给料”的薄层来制造物体。  相似文献   

5.
美国太空总署(NASA)现正研究利用磁力浮动的技术,制造下一代到太空的交通工具,可以大大减低飞行太空的成本,也许到那时,很多人都可负担得起到太空的平价观光费用。科学家认为,推动太空船到太空,环绕地球运行,最昂贵的部分是将太空船推动到高空,离开地球的地心吸力。科学家计划建造类似太空高速公路,利用磁力浮动技术,像磁力浮动火车一般,将太空船推动至时速900千米,直飞高空。由于不需要很多零件,磁力浮动火箭维修方便,操作成本比较低,科学家预算,每90分钟便可发射一辆磁力推动太空船,因此旅行太空的费用便会大为减低。负责协助研究的英国…  相似文献   

6.
太空中的“天使”不久前,美国的哈勃太空望远镜拍到了一组天空中的奇妙镜头。在其中一组传回地球的照片中,有一些活生生的生命体出现在镜头前。天文学家们本来认为,是那架价值1.5亿美元的哈勃太空望远镜出了毛病,所以才拍到这些很不寻常的影像。不过当他们把资料输入电脑进行分析、整理后,才发现那些影像是真真实实存在的。最初科学家们还以为他们发现了一个新天体,但是后来他们却发现那些光都是具有生命的人形物体,而并非是什么天体。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到的影像,早在1985年7月,就被飞行在太空中的前苏…  相似文献   

7.
正国际空间碎片研究之父、美国宇航局空间碎片计划首任首席科学家凯斯勒曾于1978年提出"凯斯勒灾难"的概念。他指出,当近地轨道上的卫星碎片等太空垃圾多到一定程度,人造卫星和航天器会时常遭到撞击,由此滚雪球般产生更多碎片,最终将迫使人类不得不放弃继续发射卫星到这一区域。据专家估算,地球周边的太空中直径大于10厘米的碎片已经超过2.3万个。人类已处于"凯斯勒灾难"的边缘,清理太空垃圾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8.
法国科幻小说之父儒勒·凡尔纳所著科幻小说《流星追逐记》中,讲述了一个发人深思的故事:有个科学家发明了一架神奇的机器,它从地球附近的太空中抓获了一颗“流星” (实际上是小行星 )。因为它是纯金构成的,所以运到地球后,这重达 186 7吨的黄金、高达 680亿亿元的巨额财富,引起了轩然大波。种种尔虞我诈的丑剧使发明家大失所望,最后只能愤怒地将这座金山推入大洋的深处…… 故事纯属虚构。虽然宇宙中未必真有纯金小行星,但现代科学家们相信,在银河系“人丁兴旺”的小行星家族中,大约有 5% (约有几万颗 )的成员是 M型的。…  相似文献   

9.
空间扫描     
空间扫描俄建造遥测地面的“太空眼”俄罗斯科学家正在萨马拉的航天中心研制一种被誉为“太空眼”的航天器,它将用于地球遥测、研究地球生态状况。这种名为资源-DK的航天器计划于2001年发射升空,它在距地面300km的轨道上能看清地面约2m大小的物体。它将记...  相似文献   

10.
腾月 《太空探索》2013,(3):40-41
在茫茫的太空中,几年之后很可能将盛开一朵朵"太空之花"。它们就像是太空中的向日葵,始终迎着灼热的太阳,收集着来自太阳的光和热。这些"太空之花"并非奇异的外星生物,而是美国研究人员正在研制的新型卫星,它们可将收集来的太阳能输送到地球上为人们照亮。夜幕降临之时,孩子们有时会问:"太阳公公哪里去了呢?"父母们则会  相似文献   

11.
若日本大林公司的一项大胆设想成真,人们2050年前将可乘坐太空电梯上天。日本媒体近日报道说,设在东京的这家建筑公司希望在本世纪中叶前建成一种实用型太空电梯,能用稍长于一周的时间把乘客送到地球上空3.6万千米的一座空间站。根据设想,电梯可乘30人,  相似文献   

12.
坐上电梯就可以进入太空去旅游,这是科学家的设想。这一设想是前苏联科学家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后来,美国科学家进一步做了论证。目前,这方面的探索仍没有停止。美国宇航局去年举行了一次太空电梯研讨会,专家提出用一根4.5万千米的绳索将电梯的上下两端连接起来,这一长度是地球到月球距离的1/6。如何生产出如此长的太空电梯的牢固材料,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1999年,日本科学家发明了一种碳纤维材料,韧度是钢的数百倍,重量只有钢的1/6。但目前的生产成本太高,每一克这种碳纤钢索的成本是500美元。成本…  相似文献   

13.
庾晋  子荫 《飞碟探索》2002,(6):32-34
随着太空探索日渐深入,太空的神秘感已经逐渐消失。或许会有一天,人类往返于天上人间,甚至干脆离开越来越拥挤的地球将不再是一个虚无飘渺的梦幻。世界著名未来学家托夫勒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发表了一些观点,其中之一便是人类将移民太空。在未来的第四次浪潮中,人类开始越来越认真地考虑迁到宇宙其他星球上去,并在那些星球上繁衍生息。人类的紧迫任务(1)替地球减负。1969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杰拉德·奥尼尔认为,地球已经到了承受人类发展的极限。要永久性地解决生态、资源、人口等问题,最好的办法是在太空中建造太空城,…  相似文献   

14.
在地球上,从美国的佛罗里达半岛到波多黎各岛和百慕大群岛之间,有一片神秘的海域,就是著名的百慕大三角海区。那里天气复杂多变,环境恶劣,奇怪的物理现象频频发生,飞机船只经常失事,所以这一世界闻名的神秘海区又被人们称为“百慕大魔鬼三角”。我们地球的近邻、太空中的伙伴月球上面,也有神秘的“百慕大”,那就是固定对着地球一面的月面上的一些特殊低凹地域。这些特殊的地域被科学家们称之为月海。人类对月球进行科学考察的过程中,在月海里发生的一些怪事,让科学家们迷惑不解,深感意外。20世纪60年代,美国向月球发射了绕之运转的轨道探测…  相似文献   

15.
人类在地球上的生活,您知,我知,勿用多言。在太空中会怎么样呢?由12个国家联合研制的“阿尔法”国际空间站明年将开始在太空建造,预计2002年全部峻工。到时,空间站将运行在396千米的地球上空,地面上数千名科学家为其提供保障。站上共有1个居住舱、1个服务舱(有居住功能)、6个实验室和2个节点舱,可同时容纳6名航天员或科学家。也许您将有幸成为太空人并到空间站上一游,那么,不妨请您来一份导游图——  相似文献   

16.
赵雁 《国际太空》2004,(5):27-28
人类在进化过程中,身体结构已经完全适应了地球环境的特点。在太空中,失去了地球引力,航天员的生理必然会受到环境带来的严峻挑战。在神舟—5飞船成功将中国航天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后,毋庸质疑,中国人造访太空的机会会越来越多,时间也会越  相似文献   

17.
澳大利亚天体生物学家保罗·戴维斯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2004年8月7日出版)上,发表了一个惊人的观点:外星文明也许早就将他们的“兴衰史”和对地球人类的“欢迎词”写进了人类的细胞———DNA中,只有当人类科技水平发展到高级阶段时,才能懂得DNA中那些由外星人留下的“加密信息”!自1947年以来,世界各国的天文学家孜孜不倦地用天文望远镜搜索着浩渺的太空,希望能捕捉到某个外星文明向地球发来的信息。美国“SETI”研究计划的科学家们更是发起“凤凰计划”,用天文望远镜寻找外太空中可能是“外星人”发出的激光信号。然而到目前为止,…  相似文献   

18.
在太空中还有一些资源是不能利用的,如彗星和流星体。彗星被称为“脏雪球”,因为它是由灰尘、冻结的气体和冰集结而成。彗星的速度极快,不是经常能遇到,因此不适宜做建设太空城的资源。 流星体不仅不可利用,而且是太空城的一种潜在危害。科学家们曾从地球上、月球上和太空中对流星体进行过大量的观测。他们发现,在太空中每平方千米面积上被一颗质量在1克以上的流星体穿过的可能性是每10年有1次,被100克以上的流星体穿  相似文献   

19.
<正>经过多年的努力,欧空局的"菲莱"号彗星着陆器成功地登陆在一颗飞行速度为每小时135000千米的彗星上,由此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并翻开了人类在太空探索的新篇章。与此同日寸,科学家们还在思考另外一些问题,如:怎样捕捉小行星、能否在金星的云层上建设一座漂浮城市、能否送人类到土卫六的海洋中去漂流等等。  相似文献   

20.
航天简讯     
美打算摧毁“康普顿”︽射线空间望远镜□□据英国广播公司 1月 1 7日报道 :美国航宇局 (NASA)最近打算摧毁目前仍在太空运行的“康普顿”γ射线空间望远镜 ,以防它因技术故障掉到地球上引发灾难。它价值6亿多美元 ,重达 1 7t,于 1 991年 4月由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送上太空 ,是航天飞机送上太空最重的物体 ,也是最昂贵的探测器之一。科学家原来估计“康普顿”γ射线空间望远镜至少还能在太空坚持工作 8~1 0年 ,但它的 1个陀螺仪 1 999年 1 2月 6日出现故障失灵。这使科学家们十分着急 ,因为它虽然有 3个陀螺仪 ,但如果再坏一个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