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促进空间科学学科的蓬勃发展,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于2014年9月3~6日在天津市滨海高新区召开。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所属空间探测、空间遥感、空间材料、空间物理学、空间天文学等10个专业委员会近200名专家和学者参加了这一空间科学学术盛会,其中包括多名院士。本次会议的主题是空间科学—空间探索、创新发展,宗旨是通过广泛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科学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交叉、相邻学科的合作,使相邻和非相邻学科的科技工作者对其他学科领域进一步相互了解、合作与支持。  相似文献   

2.
《空间科学学报》2007,27(6):518-518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于2007年09月18—22日在湖南省张家界召开.来自全国各地31个单位163位代表出席了会议.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41篇,其中139篇收入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二十次学术会议论文集光盘.有62位代表在会上做了报告.本次会议报告的内容涉及月球探测、行星探测、载人航天、探测方法和技术、地面系统技术、电子信息技术等相关领域,既有国外动态,又有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本次会议为代表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与交流机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02年8月在广西北海召开学术研讨会.会议的主要内容:交流近年来在空间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泡括金属、有机、无机、复合材料等)尤其与国家重大任务,如 973、86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有关的学术论文;空间材料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取得良好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的应用成果;有关空间材料研究最新动态及进展.空间材料学术研讨会~~  相似文献   

4.
<正>中高层大气物理研究与应用专题研讨会于2010年5月22日在南昌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空间环境研究预报室共同主办。会议主  相似文献   

5.
正第九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于2015年11月9至13日在中国厦门市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研究专业委员会(NSMSA),厦门大学材料学院,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物理研究所与中国空间科学学会联合主办.全国微重力科学大会是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专业委员会自1993年开始,每隔两  相似文献   

6.
长征 《国际太空》2011,(11):53-53
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承办,中国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协办的第24届中国空间探测技术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11月10—12日在古城西安举行。来自中国科学院各院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北京空间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东方红卫星有限公司、西安卫星测控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等单位的110余位参会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科学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及首次学术交流会于1981年11月9日至14日在无锡市召开,参加会议的来自全国各地共24个单位,52位代表。 成立大会由中国科学院付院长、本专业委员会筹备委员会主任严东生同志主持,会议一致推选了严东生、柯俊、田文华、庄育智、顾长立等28位同志为第一届空间材料科学  相似文献   

8.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材料专业委员会于2002年9月6至11日在广西省北海市召开了学术交流及专业委员会工作会议.出席本次会议的代表共有30余人,代表着全国空间材料研究方面的科研、大专院校以及有关公司等十几个单位.本次会议共收到28篇论文,有18篇在会上进行了交流.所有的论文展示了近几年来我国在空间材料研制方向的进展情况:有在空间研究材料的情况,有利用高空飞机失重时来研究材料情况,有研究空间应用的轻型结构件的进展情况;会议中还对未来空间站中空间晶体生长装置提出建议和介绍了未来空间相机用新型轻量化碳化硅反射镜的研制初步进展;会上郭景坤院士提出的金属陶瓷材料研究设想,引起与会人员热烈反响.大会还交流了许多金属、陶瓷、有机基复合材  相似文献   

9.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于2017年10月24日在北京怀柔召开。来自空间物理、空间探测、空间天文、空间遥感等十个专业委员会的理事和常务理事共计100余名专家出席了会议。会议重点报告了第九届理事会自2016年8月正式履职以来,在增进学术交流、加强会员管理、设立奖励机制和提升《空间科学学报》影响力等方面所开展的工作,讨论通过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第九届理事会任期目  相似文献   

10.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于2000年9月中下旬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来自中国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航天科技总公司各有关单位,以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总参谋部大气研究所、总参谋部跟踪与通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信息产业部、54所、北京川页电气公司等单位共计 84位代表出席了会议. 本次学术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 60余篇,并编辑出版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三次学术会议论文集》. 本次学术会议主要对我国在卫星探测、气象卫星发展、火箭探空航天技术领域所取得…  相似文献   

11.
正第12届亚洲微重力科学会议(12th Asian Microgravity Symposium,AMS 2018)将于2018年11月12-16日在中国珠海举行,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NSMSA/CSSR)与空间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NSSLS/CSSR)以及日本微重力应用学会(JASMA)、日本空间生物科学学会(JSBSS)、韩国微重力学会(KMS)等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12.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一次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0日至25日在广州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科研、教学、研制、设计等36个单位60名从事空间探测工作的科技人员,会议期间,正来我国访问的日本宇宙科学研究所代表团4人应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进行了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3.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于2001年8月7日至11日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镜泊湖召开。会议学术交流内容包括国内外空间探测新技术。神舟号飞船测控、应用及地面系统,月球探测初步设想,火星探测研究、计划及其软着陆技术,卫星探测的技术、方法及应用,以及卫星接收地面系统中有关数据的接收及处理等方面。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对提交的论文,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评审,编辑出版了“中国空间科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论文集”。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四次学术会议召开  相似文献   

14.
第五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术讨论会,于1988年10月24日至10月29日在河南省新乡市召开.这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主持,委托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筹办.会议得到了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以及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的大力支持. 会议共有来自23个单位的132名代表参加.这些单位是:中国科学院的技术开发局、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地球物理所、大气物理所、武汉物理所、紫金山天文台、陕西天文台、北京天文台、生物物理所、电子学所、物理所,  相似文献   

15.
正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20年8月下旬至9月初在新疆库尔勒市召开第三十三届全国空间探测学术研讨会。本届研讨会旨在通过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活跃学术思想,推动我国空间探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会议将以特邀报告、专题报告、壁报张贴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6.
《空间科学学报》2019,(3):387-38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学专业委员会拟定于2019年5月26日至30日在青海省西宁市召开第十八届全国日地空间物理学学术研讨会,承办单位为北京大学.会议主题包括:阳风与行星际物理,磁层物理与空间等离子体物理,电离层与中高层大气物理,空间天气与环境应用,行星物理.  相似文献   

17.
中国空间科学学会成立于一九八○年九月。本会的宗旨是坚决根据“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团结广大的科技工作人员,进行广泛、深入的各种学术活动,发现人才,交流成果,为积极推动空间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而努力。 本会现设八个专业委员会,即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空间天文专业委员会,空间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 中国宇航学会航天医学工程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生命科学专业委员会于1982年10月22日至24日在北京联合召开了学术交流会。有31个单位70多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三天的学术会议交流了30多篇报告,内容涉及:重力生物学和医学;飞船生保系统部件研制;数学模型在航空航天医学中的运用;空间生态学;国外航天飞机的进展述评;外  相似文献   

19.
中层和低热层物理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5月19日—21日在北京中国科学院植物园招待所召开。到会代表40人,来自中国科学院、教委系统、国家气象局、总参气象局等部门共10个单位。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物理专业委员会、空间中心中层大气课题组、武汉物理所中层大气重力波课题组联合筹备召开。  相似文献   

20.
<正>第10届全国微重力科学学术会议将于2017年8月18—22日在宁夏银川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微重力科学与应用专业委员会与中国科学院微重力重点实验室、宁夏大学宁夏光伏材料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太空应用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这次会议旨在交流近年来中国在微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