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 毫秒
1.
《国际航空》2011,(1):14-15
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T-50首飞 1月29日.苏霍伊设计局研制的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PAKFA)的首架原型机T-50成功首飞。整个飞行过程持续47分钟,航程超过1000千米.最高速度接近2000千米/时。  相似文献   

2.
<正> 印度在承诺同俄罗斯一起开发基于T-50(或PAK FA)战斗机的同时,决定在未来3年内,拨款20亿美元研制重量约20吨的双发"先进中型作战飞机"(AMCA),用以填补印度轻型战斗机"光辉"(LCA)和重型战斗机苏-30MKI之间的空白。AMCA原型机首飞预计在2017年。这笔经费将用于AMCA设计概念研究、制造2架技术验证机和7架原型机.  相似文献   

3.
与时间赛跑     
<正>7月初,俄罗斯国防部副部长鲍里索夫宣布,俄军将削减首批购买的T-50第四代战斗机的数量,第一批采购数量仅为一个中队(10~15架)。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鲍里索夫表示:"我们正在减少采购T-50的数量。在未来几年内购买一个中队T-50战机的同时,我们还将继续增购苏-35S战斗机。苏-35S战斗机比T-50更加便宜,但其战术技术性能相比国外其他战机来说更高。"2004年,T-50在确定基本技术指标后正式开始研制,虽然是由大名鼎鼎的苏霍伊设计局亲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T-50原型机总体设计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的研制背景和设计需求,初步分析了T-50原型机在超声速巡航、超机动性和低可探测性等方面的设计特点,对比了美国和俄罗斯在第五代战斗机设计理念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2011年8月莫斯科航展上,俄罗斯新一代战斗机T-50起飞时发生故障,有目击者称飞机在起飞加速滑跑时出现火光。据分析可能是发动机发生了喘振。但T-50战斗机的动力装置研制单位称发动机并未出现故障,只是安装在发动机上的传感器未能正常工作所致,发动机并未损坏,具体原因有待详查。  相似文献   

6.
<正>读完本期专题,相信读者一定对T-50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认知。其既不是"苏-27的深度隐身改进版",也不是抄袭F-22的"猛禽斯基"。T-50不是一款简单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战斗机,因为它具有独特的"两而性":T-50似乎不那么先进。从外形来看,T-50不具备F-22那样的全向隐身设计;从航电系统来说,目前俄罗斯尚未有一种AESA雷达正式服役,所以T-50预计搭载的AFAR-X主动相控阵雷达性能如何尚未可知;从动力方面来讲,能够确保T-50实现超声速巡航的第四代发动机依然在研制之中……尽管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7.
图片消息     
《国际航空》2010,(10):4-4,6,8,10-12
<正> 印度和俄罗斯将进一步合作 8月31日,在莫斯科附近的拉缅斯科耶机场上,俄罗斯第五代战斗机原型机(PAK-FA)为到访的印度国防部和工业界官员代表团进行了10分钟以上的飞行演示。飞机先做了低速通场飞行,然后进行了大迎角机动。俄罗斯声称,俄罗斯空军需要250~300架第五代战斗机(T-50),预计在2015-2016年投入使用;而印度声称,将计划购买200~250架联合设计的下一代战斗机,两种飞机将使用共同的机体和发动机,但机载系统和武器将按各自需要量身定制。  相似文献   

8.
<正>5月初,有媒体报道说印度已经从T-50项目中撤资,而这将直接影响俄罗斯T-50项目的研发进度。IHS简氏更进一步报道说,由于资金不足,印度只能在"阵风"与T-50之间"二者择其一"。那么,印度真的会放弃T-50么?首先,我们回顾一下印度当初参与T-50项目的"前因"。早在2007年,印度与俄方签订了共同发展T-50的意向书,一年后正式签约。根据合约,俄印双方将在单座T-50的基础上联合发展印度所需的双座型FGFA,其中印度将分担约50%的研发费用与25%的研发任务。因此,严格来说,俄罗斯的T-50与印度的FGFA并不是一回事,后者是前者的衍生型(类似"宝石"与"布  相似文献   

9.
“双面”T-50     
<正>编者按2010年,当T-50"横空出世"时,很多人先是"惊讶"——美国在隐身战斗机领域"一家独大"的垄断局面终于被打破,后是"失落"—T-50无论怎么看似乎都难以比肩-22,总缺少点新一代战斗机的科幻与前卫气质。一转眼已经过去5年,F-22依然是F-22,而T-50则随着试飞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得以披露,人们慢慢  相似文献   

10.
朱荣昌 《国际航空》2011,(12):18-22
以美国F-22/F-35和俄罗斯T-50为代表的新型战斗机已经或者接近列装,它们标志着当今世界航空武器装备的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也引发了人们对未来航空武器装备发展趋势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