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光学遥感载荷的空间站平台相比卫星平台具有很大的优势,吸引了包括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在内的国际空间站成员国争相进行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研究。文章介绍了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观测方式和特点,结合国际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应用情况,从新技术实验验证和对地观测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发展应该注意的问题,为中国空间站光学遥感载荷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轨道组装工作的日益临近,航宇局已制订了一个确定要在轨道上进行研究的战略级计划。研究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材料研究,流体和燃烧研究,生物技术、细胞生物学和重力生物学研究,人的生命科学,先进的人员保障与材料技术研究,地球观测和大气与空间环境,以及天文物理学研究等。还制订了一项计划,要在国际空间站建造期间,以研究经费和空间站技术能力有保证的进度把用于研究的有效载荷送入空间站。这些研究计划在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本文根据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朱莉·鲁滨逊博士在第64届国际宇航大会上的报告整理。在国际空间站运行十几年来,科学家们从这座“天宫”里经过大量创造性的劳动,取得了令世人为之惊叹的成果。下面是国际空间站项目科学家和项目合作各方共同选出的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4.
对苏/俄“礼炮号”系列空间实验室/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美国天空实验室、欧洲空间实验室和国际空间站上开展的空间科学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和分析,并重点对空间科学应用实验设备所需的安装空间资源进行了详细分析。同时结合我国科学发展需求,借鉴国外空间站空间科学应用开展情况,提出了将来我国空间站开展空间科学应用应优先发展的方向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我国空间站实验支持结构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9,(6):9-9
随着国际空间站的建设接近尾声,空间站各参与国正在考虑加强空间站的科学应用,尤其是在地球科学方面的应用。虽然空间站上的基础研究从2000年就已经开始,但是随着空间站上新实验设备的增加,常驻人员的增加(已增加到6名),开展科学实验的规模大大增加,空间站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也随之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6.
云力 《中国航天》1996,(5):12-13
日本加速国际空间站的研制云力日本今年将加速其国际空间站项目的研制工作,计划于2月对日本实验舱(JEM)进行关键设计评审,并将成立一个专门机构来促进利用该实验舱进行科学及工程研究工作。日本至少有10家大的宇航公司参加了总价值30亿美元的空间站系统承包工...  相似文献   

7.
张智慧 《航天》2012,(6):30-32
国际空间站作为近地轨道空间唯一在轨运行的大型综合实验平台,部署了许多先进的对地观测和遥感设备。使用手持或自动装置,航天员可以灵活开展对地观测活动,尤其是在监测突发自然灾害时,较无人飞行器而言,更具灵活性。作为一个“全球观测与监测站”,国际空间站在收集全球气候、环境变化及自然灾害信息,推动探究和解决地球环境问题以及推动全球对地观测活动的国际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前苏联/俄罗斯的"礼炮"号系列空间站、"和平"号空间站以及美国的"天空实验室",美国、欧洲、日本的"国际空间站"应用进行深入调研,归纳和总结国外空间站的发展模式以及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经验教训,梳理出其应用任务和技术,同时合理分析了国外在载人航天应用技术上的经验和发展规律,进行了小结。  相似文献   

9.
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布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现状和应用情况,分析国际空间站工程标准群布局、层次架构及其特点,研究国际空间站标准群对我们的启示,为我国载人空间站标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0.
庞之浩 《航天》2010,(9):36-39
2010年2月8日,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上天,为国际空间站送去了第三个、也是最后的节点舱——“宁静”号节点3号舱,以及欧洲“嘹望塔”号观测舱。这标志着国际空间站非俄罗斯舱段的建造已完成,国际空间站的建造工程已完成了90%。此后,航天飞机还将执行4次国际空间站任务。届时,耗时25年、花费数百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将基本建成,航天飞机也将光荣退役。  相似文献   

11.
《航天》2011,(3):38-41
二○一○年2010年国际空间站的组建已近尾声,航天飞机3次造访国际空间站,为空间站增添了美国"宁静"号节点舱和"瞭望塔"号观测舱、俄罗斯"黎明"号小型实验舱;更换了已经用尽的氨冷却剂储罐和一些旧电池组;安装了通信天线等部件。  相似文献   

12.
江山 《航天》2012,(3):22-22
1月25日,俄罗斯进步M13M货运飞船在脱离国际空间站后成功施放了田凫M小型科学卫星。卫星已进入预定轨道并开始工作。这颗小卫星于2011年11月初随进步M13M飞船抵达空间站。  相似文献   

13.
子力 《中国航天》1998,(5):26-26
俄十年内需在国际空间站项目上投资62亿美元据俄罗斯航天局局长科普捷夫最近称,俄今后10年花在国际空间站俄罗斯部分的建设与维护上的费用将达62亿美元,其中建设工作将花去30亿美元,其余将用于维护工作。尽管俄近期在首批国际空间站组件的资金筹集上遇到了一些...  相似文献   

14.
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是空间站上的主要系统之一。人在空间站能停留多长时间,空间站能容纲多少航天员在上面生活与工作,主要取决于该系统的性能,本文重点介绍国际空间站和“和平”号空间站的环境控制与生命保障系统。同时对两者进行了全面的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5.
国际空间站确定组装飞行安排仝爱莲孙广勃由美国、俄罗斯、欧空局和日本等合作建造的国际空间站的完工日期很可能会推迟到2004年以后,即比1984年该计划最早宣布时的预定完工日期晚了10年,同时也比美国航宇局1996年宣布的完工日期晚了约1年。去年11月初...  相似文献   

16.
2008年在NASA庆祝成立50周年之际,“凤凰”.号圆满完成火星任务,“哈勃”发现绕遥远恒星运行的行星,而且国际空间站建设接近尾声,NASA与印度合作进行探月科学任务并在重返月球任务上取得较大进展。在地球,NASA研究人员观测到了北极海冰持续减少、“战神-1”火箭通过重要设计关口、发现了引起北极光闪亮亚暴的原因并且为研制最新技术水平的泳衣提供了帮助。以下是2008年NASA十大科学成就: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研究国际空间站应用情况,分析了其空间制品载荷返回技术的发展现状。对目前国际空间站制品载荷返回技术的研究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着重对俄罗斯、日本和欧洲的研究情况进行了论述。结合国际的工程实际,归纳出空间制品返回的技术思路。分别对不可展开舱体、结构展开式舱体和充气展开式舱体方案分别进行了论述,总结了各种方案的特点。最后针对空间制品返回方案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说明,提出相应的技术解决思路。通过文章的论述,指出了结合目前中国空间站计划,实施对空间制品载荷下载的研究意义,同时为空间站制品的下行提供了相应的技术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18.
发射短讯     
<正>"龙"飞船进行第三次"国际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据NASA网站4月20日报道,美国东部时间4月18日下午3时25分,Space X公司的"龙"飞船成功发射。并于美国东部时间4月20日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本次任务中,"龙"飞船搭载了近2.5t的货物,其中包括4种科学载荷,用于演示验证激光通信、人体免疫系统在微重力环境下的功能、蔬菜生产、高分辨率地球观测。  相似文献   

19.
空间站应用的发展及存在问题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简要介绍了国外载人空间站应用的发展和"国际空间站"应用的现状,重点总结和分析空间站应用面临的挑战性问题,包括应用人时不足,建设进度推迟,有效载荷配置不到位,运输能力不够,供电欠缺,设备和器材无序安装与存放,缺少合理建造与应用的综合规划和协调程序,以及潜在的设备故障与人为失误,同时,给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思路和途径。  相似文献   

20.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31-34
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的进展按照美国航宇局空间站计划主任特拉夫顿的话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现在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空间站组件开始发射的日期已越来越近。事实也的确如此。该空间站的各系统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研制。欧空局去年10月的部长级会议作出的参与该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