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中国航天》1999,(7):35-37
3月24日晚,近百枚巡航导弹从停泊在亚得里亚海的美军舰船上腾空而起,划破茫茫的夜空,飞向巴尔干半岛的南斯拉夫,拉开了北约空袭南联盟的大幕。由于南斯拉夫多变的天气、复杂的地形,迫使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部队只能依靠巡航导弹和防区外发射的空地武器对目标进行轰炸...  相似文献   

2.
思飞 《航天》2010,(9):50-51
7月10日,欧空局的“罗塞塔”彗星探测器在飞往目标星体的征途中,成功飞掠“鲁特西亚”小行星,并对其进行了拍摄。这是它第二次顺路探测小行星,且具重要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胡杨 《航天》2012,(6):1-1
生活在信息爆炸的年代,我们每天都被大量新闻包围,但究竟什么是“新闻”,无论是实践操作层面的新闻界还是研究层面的学术界,都没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西方新闻界那个著名的判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有“黑色幽默”色彩,虽不能作为新闻的定义,却道出了新闻的一个必备特征:新鲜。  相似文献   

4.
张熇 《航天员》2014,(5):42-43
自2004年3月成功发射以来,“罗塞塔”探测器已在宇宙游弋了10年,今年11月12日它将释放“菲莱”号着陆器登陆彗核表面,以实现人类航天史上第一次与彗星的“亲密接触”。这也预示着“罗塞塔”在10年漫长的“追星”旅程后,将正式开展其未来的研究工作,揭开欧空局彗星探索史上伟大的一页。  相似文献   

5.
钱航 《航天员》2013,(1):58-60
自原始社会起,人类就开始使用火来温暖自己和烤熟食物,因而对火似乎再熟悉不过了,但是当火在太空使用时,对于它怎么燃烧,又如何扑灭,我们又知多少呢?  相似文献   

6.
1965年,科学家哈里森·施密特(HamsonSchmitt)被NASA选为航天员。和航天飞机时代的航天员不同,那时候所有的航天员必须同时也是合格的飞行员。哈里森是科班出身的地质学家,从未有过任何飞行经验,于是他参加了在威廉姆斯空军基地举行的长达一年的飞行员训练项目。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我国“九五”计划结束, “十五”计划启动之年。本刊记者最近采访了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有关负责人。据了解,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九五”期间我国空间技术取得了巨大成就,令世界瞩目。 “九五”期间,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完成了12颗星船的研制任务,其中东方红三号、中星22号、中国资源二号、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神舟号飞船等型号完成了发射任务。载人航天取得巨大进展 神舟号试验飞船飞行和返回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迈出了加入世界载人航天领域的第一步。1999年 11月 20日,我国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酒泉卫星发…  相似文献   

8.
“高分二号”1m/4m光学遥感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研制,首次采用天地一体化的系统设计方法,在体积和质量远小于传统设计的情况下,实现了我国当前在轨遥感相机的最高分辨率,使得我国民用遥感图像数据进入了亚米级时代。  相似文献   

9.
人类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至今已逾50年。在这期间,不光人类为走向太空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生命,而且动物们在航天史上也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是它们先于人类踏出了那一步,人类通过它们摸清了航天飞行道路上的许多门道。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2012,(1):F0004-F0004
2012年2月14日,在西方传统节日情人节这天,NASA网站发布了这张“攻瑰星云图”。  相似文献   

11.
汪兴伦 《方舱技术》1995,4(1):10-13,59
本文粗浅地阐述了防核,防生物,防化学污染方舱的论证和预研,对核,生,化污染环境条件,主要性能要求和防护装置等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
《中国航天》2005,(12):43-44
11月20日,日本“隼鸟”小行星取样回送探测器进行了首次触地采样机动。最初的报道说,探测器在与系川小行星相距40米处按计划释放了一个目标标识器,但随后出现故障,无法确定高度,并暂时与地球失去联络。恢复联络后,探测器已瓢离小行星。11月23日有关人士又说,仔细分析发现,原以为着陆失败的“隼鸟”实际上曾成功着陆。  相似文献   

13.
张雪松 《航天员》2013,(1):27-29
2010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取消了前任总统布什的“星座”计划。但“星座”计划的取消,并不意味着美国载人航天将继续在地球低轨道徘徊不前。奥巴马提出了在2025年左右实施载人登陆近地小行星,2035年左右实现载人抵达火星轨道的新的航天目标。为实现这一宏伟目标,NASA研究了很多深空探索方案。  相似文献   

14.
姚清 《航天员》2009,(3):26-29
迄今为止,哈勃空间望远镜在距地球约56:3千米的轨道上,以28000千米/小时(比汽车约快150倍)的速度绕地飞行了10万多圈,期间共采集数据资料39兆兆字节,足以塞满两个美国国会图书馆。天文学家依据“哈勃”的观测资料,已发布了超过7500多份科学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5.
谢懿 《航天》2009,(7):24-27
每过十年,美国的天文学家就会对未来进行一次规划,列出他们最想要的东西。这一做法便得美国天文学界在最核心的问题上形成了统一战线,可以同仇敌忾、一致对外,在2000年天文学家们公布的清单上,下一代空间叠远镜占据了显赫的位置,它将接替哈勃空间望远镜(HST)挑起美国天文学的大梁,并且使得美国天文学继续保持“领跑”的态势。  相似文献   

16.
江山 《航天》2013,(11):32-32
9月20日,美航宇局宣布,在同地面失去联络6周后,成果丰富的“深度撞击”彗星探测器报废。美最后一次收到该探测器的信号是在8月8日,随后恢复联络的努力一直没有奏效。问题的具体原因仍不得而知,但操作人员怀疑是计算机时滞问题,导致探测器失去了空间定向能力,从而使通信和发电难以进行。没有了足够的电力,探测器的蓄电池和推进系统可能已在恶劣的深空环境下冻结。该探测器发射于2005年1月,不到6个月后飞抵坦佩尔1彗星,用一个铜制撞击器对彗核进行了撞击,以通过对溅起物质进行观测研究来掌握其成分。主任务结束后,探测器几次改变飞行路线,启动了称为“系外行星观测与大冲撞延长研究”(EPOXl)的一项延长期任务,于2010年11月对哈特利2彗星进行了飞越探测。此后,探测器又利用其高分辨率望远镜对杰拉德和ISON彗星进行了远距离观测。  相似文献   

17.
刘苗 《航天员》2012,(3):54-55
近日,第28/29长期考察组成员日本航天员古川聪(Satoshi Furukawa),用图片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创造发明”——“乐高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模型是古川聪模仿国际空间站的构建,用一块块乐高积木拼合而成的。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花费13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大型国际太空项目,而古川聪仅仅在两个小时内。就用积木建造了一座“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18.
2013年9月18日10是58分,由美国轨道科学公司研制的"天鹅座"货运飞船在"安塔瑞斯" 运载火箭的托举下从沃勒普斯岛基地发射升空,并在再度推迟后,  相似文献   

1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8,17(6):83-83
2008年9月24日,“国际空间站”俄罗斯宇航员谢尔盖·沃尔科夫和奥列格·科诺年科收获了1个月前种下的日本生菜。1个月前宇航员曾在空间站收获了大麦,这次收获的部分生菜将和上次收获的大麦一样,被冷冻起来,然后在今年年底交由航天飞机带回地球,供俄罗斯、美国和日本专家研究。培育蔬菜的“太空温室”除了保证宇航员能吃到新鲜蔬菜,  相似文献   

20.
《航天》2012,(1):20-25
2011年11月4日,俄罗斯生物医学问题研究所内,“火星500”模拟飞船的舱门缓缓开启,6名身穿蓝色舱内服的实验者鱼贯而出,在“王跃!王跃!”的欢呼中,一名小个子的中国人狡黠地眨了眨眼睛,向人们挥手微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