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斗星通公司伴随着2000年我国北斗导航定位卫星的成功发射而成立,以推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产业化发展为己任,经过近九年不懈的创新与努力.紧紧捕捉行业发展的脉搏.抓住快速发展机遇,实现了成为卫星导航定位产业领域国内领先企业的阶段性目标。  相似文献   

2.
《卫星应用》2003,11(1):39-42
简要回顾了我国卫星导航应用的历程,对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简要介绍了海尔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化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3.
“做北斗导航定位产业化领先者”,“北斗导航产业领导企业”,“打造GPS/北斗导航产业链”,“致力于卫星导航产业发展”,参展企业表明了共同的愿望。在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的卫星导航技术成果展览展示会上,24个展位的50余家参展企业和单位代表了致力于“北斗”应用产业化的中坚力量。  相似文献   

4.
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已逐步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高新技术产业。随着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运行,北斗导航产业化渐成规模,但在系统集成、芯片、终端和运营服务等方面与GPS产业和应用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本文介绍了卫星导航系统广阔的应用前景,分析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领域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发展的建议,最后介绍了中国卫星实施北斗导航产业化的体会与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5.
李忠宝 《卫星应用》2009,(2):30-34,38
卫星应用产业已在全球形成了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保持快速发展态势。我国空间基础设施的逐步完善,必将拉动卫星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本文综合分析了我国卫星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以及航天恒星科技有限公司卫星应用的现有基础和能力,提出了航天恒星公司卫星应用产业化发展思路和发展措施。  相似文献   

6.
2011年对于中国的航天来说意义非凡,载人航天工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都实现新的跨越。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和重大航天工程的实施都将拉动卫星制造与应用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完善卫星应用服务体系、扩大卫星应用规模政策支持明朗。2011年,我国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遥感应用及产业发展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7.
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是由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移动通信提供商、终端设备制造商、移动位置内容与服务提供商、公众和行业应用组成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继互联网、移动通信之后全球发展最快的第三大信息产业。卫星导航具有广泛的产业关联度,以及与移动通信和互联网良好的互补性和融合性。通过与互联网、移动通信等融合,卫星导航构建了一个可随时(anytime)随地(anywhere)为所有的人(anybody)和事(anything)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Location-Based Service,LBS)的蓝图,有效地渗透到国民经济诸多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成为高技术产业高成长的助推器。过去10年,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据统计,从2003年至2011年,其产值由40亿元快速增长到500多亿元,年均增长率达50%左右。预计2015年将增至2500亿元,2020年将增至4000亿元。中国高度重视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发展,将其列入"十二五"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并通过国家重大专项等方式予以支持。随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2012年实现区域导航能力,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本文就当前中国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探讨,并就产业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高空气象探测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空气象探测系统是人们获取地球大气层内气象信息的不可缺少的常规手段,由于受到常规手段本身的制约,探测精度、机动能力等重要指标难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发展在常规手段上集成基于卫星导航定位应用模块的空间应用技术,可以极大地改善其探测精度,提高其机动应用效能,同时,也拓展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的新的领域,促进了卫星导航定位应用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概要地介绍了中国卫星遥感和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应用达到的广度和深度,展望了今后5-15年的发展趋势和重点。  相似文献   

10.
一、北斗"百城百联百用"行动计划的发动背景中国北斗卫星系统2012年12月27日正式提供服务,成为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划时代的里程碑,也使得北斗产业变成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的代名词。一直以来,北斗产业都是中国卫星应用领域的热点,也是一张靓丽的中国名片。如果把2013年作为中国北斗应用元年的话,刚刚走过3年,全产业总产值便从1000亿元上升至2000亿元,产业发展已经步入了最佳的黄金机遇期。北斗引领下的卫星导航产业的发展态势,可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研判:  相似文献   

11.
第四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于2012年5月15-17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召开。本届会议由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科学技术部高新技术发展与产业化司、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一司、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教育部科学技术司、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管理中心、中国科学院高技术研究与发展局、中国工程院国际合作局、  相似文献   

12.
《航天器工程》2010,(6):138-138
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China Satellite Navigation Conference,CSNC)是一个开放的学术交流平台。旨在加强学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合作与交流加强技术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系统的工程建设;加强理论创新,促进卫星导航理论进步;加强应用创新,促进卫星导航产业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3.
如今智能手机所具有的导航定位服务已经为移动互联网开通了新的服务渠道,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所形成的每天超过500亿次点击服务请求,显示中国成为了新一轮位置服务产业的最具活力的市场。随着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能力的不断提升、室外信号类型基于性能的细分、位置服务向物联网的渗透,更大一波的产业兴盛指日可待。一、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推动行人导航的发展导航与位置服务科技专项规划于2012年由科技部发布,确定了将卫星导航延伸到行人的最后一  相似文献   

14.
《航天器环境工程》2012,(3):282-282
"两弹一星"元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院士在第三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开幕式上表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迎来最好的应用产业发展期。孙家栋说,十几年来,卫星导航应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互联网信息文明和现代商业模式的快  相似文献   

15.
《卫星应用》2013,(5):1
仲秋的九月,凉风习习,气候宜人。在这美好的季节里,大量与卫星应用相关的研讨会、展览会纷纷召开,吸引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运营商们参会,共商卫星应用产业的未来和发展。9月4-6日,2013年中国卫星应用大会在北京召开。在"跨越从地面到云端的卫星应用"大会主题下,与会代表深入研讨了在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大潮中的卫星应用,发展移动通信、推广Ka频段应用将是卫星通信领域重要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贠敏 《卫星应用》2012,(5):51-53
2012年9月24日~25日,首届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年会及展览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年会由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原"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主办,主题是"举旗卫星导航,亮剑北斗应用;乘风位置服务,扬帆智慧物联"。本届年会得到了科技部、发改委、工信部、国土资源部、民政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的支持,得到了业界数百家参展单位的积极响应,参会专家和代表3000余人。首次亮相的研发及应用项目和新产品多达百余个,评选出优秀技术与产品60余项。会上,"中国全球定位系统技术应用协会"正式更名为"中国卫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中国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促进产业发展的10条具体意见。  相似文献   

18.
中国宇航学会和国际宇航科学院共同主办的“第三届航天技术创新国际会议”于2008年10月29日~31日在上海隆重召开。本届会议以“卫星应用与应用卫星”为主题,并就通信卫星的应用、遥感卫星的应用、导航定位卫星的应用、卫星技术、国际合作与政策、卫星应用的商业化等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参加大会的代表共160余名,分别来自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日本、加拿大、荷兰、韩国、新加坡、  相似文献   

19.
曹冲 《航天》2009,(6):14-19
今年4月15日零点16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第二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据中国卫星导航工程中心有关负责人介绍,2009年前后我国将再发射12颗北斗导航定位卫星,2010年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即可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在此基础上逐步发展到为全球服务,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和欧洲之后自主研制建立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有专家评论说,建立中国自己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不管军用还是民用,不管发展国家的经济还是维护国家安全,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航天器工程》2008,17(6):145-145
2008年10月28日,在合肥举行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科技与产业发展论坛上,国家卫星导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称,2009年前后,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将再发射12颗卫星上天,力争2010年为我国及周边地区提供基本服务。自2000年以来,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已经先后拥有5颗卫星,并于2003年建立北斗导航试验系统,明年前后再发射12颗卫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