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对国内外吸气式可重复运载器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后,建立了吸气式重复使用运载器动力学模型、地球模型以及大气模型等数学模型;建立了空天飞行器的弹道仿真系统。并以某吸气式重复使用运载器为研究对象,利用MATLAB编写程序,进行了飞行弹道的模拟仿真。仿真试验表明,计算方法及相应的仿真系统是合理可行的,可应用于吸气式重复使用运载器可行性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Micro-X概念验证机热防护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国外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美国下一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Micro—X概念验证机的热防护材料及设计。  相似文献   

3.
高超声速技术是未来空天领域的技术制高点。为对抗美国的多项空天飞行器与高超声速技术研制计划,俄罗斯提出了“铁锤”高超声速无人运载飞行器项目,旨在利用成熟的航空与火箭技术,研制可重复使用的空天系统超轻型无人运载飞行器。重点介绍了“铁锤”项目第一阶段运载飞机及其动力的研究进展,并通过对运载飞机原型机方案、总体布局,以及带隔道的进气道、冲压发动机等关键技术的解析,初步总结了该项目运载飞机技术的特点和气动特性,可为我国空天入轨飞行器及其动力研究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4.
全世界已有6架航天飞机先后升空,其中5架是美国的。目前,美国一方面改进现役航天飞机,另一方面着力开发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所需技术,准备研制下一代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取代现役航天飞机  相似文献   

5.
三、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 可重复使用的高超声速空天飞行器集飞机、运载器和航天器的众多功能于一身,能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也能进入外层空间在轨运行.这种飞行器的飞行马赫数可以超过20,能快速反应,做到全球"即时到达",既可以作为高速运输工具,又可担负空间武器发射平台和实施侦察预警及对敌攻击的任务,是21世纪进入空间、控制空间和争夺制天权的关键武器装备.  相似文献   

6.
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总体参数统计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得到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结构重量估算公式,并以某可重复使用运载器为例进行了验算,结果验证了结构重量评估公式的合理性和可用性;通过定义无量纲形式的敏感度函数和敏感度因子,使各总体设计参数的敏感性可进行对比评价,并以此分析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结构重量估算公式对单个总体设计参数的敏感度,总结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结构重量随总体参数变化的规律。其结构重量估算公式对我国未来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设计具有直接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回顾了航天运载系统的发展,分析了国外20世纪80~90年代多个空天飞机研究项目的特点,但是由于航天推进系统论证工作的迅速发展,这些曾经被一些空间大国列为国家计划的先进的吸气式推进系统(如英国的HOTOL、美国的NASP、德国的SANGER等方案)相继变得不合适,低成本、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受到了美国及欧空局的重视,并有希望成为下代的运载器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属热防护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述了美国为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的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详细介绍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结构组成及其分析设计和测试。金属热防护系统与传统热防护系统相比,防热层和承力结构一体化,无需气动外壳,可以减轻系统质量,防热面板容易安装和拆卸,可以大大节省维护时间和成本,适合可重复使用运载器降低成本、提高可靠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宋征宇  蔡巧言  韩鹏鑫  王聪  潘豪  张广春  李栩进 《航空学报》2021,42(11):525050-525050
本文对重复使用运载器制导与控制技术进行综述。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对航天运载器重复使用的需求也日益剧增,具备可复用的天地往返运输能力也一直是航天工业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而制导与控制将发挥重要的作用。首先回顾了全球范围内重复使用运载器的研究进展,随后从不同的维度对其发展途径进行分类和分析,并从垂直起飞垂直着陆(VTVL)、垂直起飞水平着陆(VTHL)、水平起飞水平着陆(HTHL)等3个方面对制导与控制的需求进行了梳理。针对不同的起降模式,详细构建了完整的制导与控制模型、约束与目标函数,从而对比在不同场景下制导与控制的特点和挑战。在此基础上,对在VTVL、VTHL、HTHL 3种工作方式下制导与控制理论研究与工程实践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并对各种方法的特点进行了论述和比对。最后对本领域当前亟待突破的技术难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并对推动重复使用运载器应用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归纳和展望。  相似文献   

10.
可重复使用的运载器是 未来航天运输技术的发展方向,美国、欧洲和日本等都在为这种运载器做各种技术准备。欧洲由于欧洲有限的资金大都花在“阿里安”5火箭的研制上,所以,在可复用运载器技术开发方面开展的工作很少。实际上,欧洲也曾提出过多种可复用运载器方案,如欧空局的“使神”号航天飞机、英国的“霍托尔”单级入轨航天飞机和德国的“森格尔”两级入轨空天飞机等,但都因技术和费用等方面的原因没能坚持下来。从1994年起,欧空局曾开展了“未来欧洲航天运输研究计划(FESTIP)”。正在开展的“未来运载器技术计划(F…  相似文献   

11.
重复使用贮箱结构选材及评价标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可重复使用低温贮箱是发展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关键领域之一.本文从国外重复使用贮箱结构材料选用及评价标准、国外贮箱结构设计取值方法及材料体系、贮箱结构材料试验体系三方面综述了重复使用贮箱结构材料选用及评价标准研究进展.系统介绍了泡沫材料、先进铝锂合金材料以及复合材料等在重复使用低温贮箱上的应用情况以及评定上述材料的试验方法.  相似文献   

12.
杨文将  刘宇 《飞行力学》2006,24(2):47-50
针对磁悬浮助推水平起飞运载器这种新型发射概念,采用概念性分析方法,研究地面发射参数对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助推发射水平起飞运载器在降低初始推重比、推进剂和结构质量等方面具有优势,最后得出地面发射参数的一组优化值。  相似文献   

13.
重复使用运载器研制是航天发展的不懈追求,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两级完全重复使用运载器超重-星舰实现首次发射,发射阶段圆满,后续飞行失控后执行自毁程序。本文介绍了超重-星舰的首飞情况与方案演进,根据超重-星舰总体方案反演分析其应用模式,梳理了超重-星舰的核心关键技术,总结了超重-星舰对航天产业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超重-星舰对中国航天产业发展的启示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传统的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制导系统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分开进行的。当运载器出现故障时,需要进行轨迹和控制的重构,故障下气动特性和配平能力的变化使得重构后的制导系统与控制系统难以良好匹配。考虑到控制系统对轨迹设计和优化的影响,通过将三自由度轨迹优化与多舵面控制分配结合,提出一种考虑控制舵面气动力和故障的重复使用运载器轨迹优化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多舵面控制分配算法可以将运载器故障下的配平能力转化为轨迹优化的约束条件,从而避免了传统三自由度轨迹优化方法结果无法被控制系统跟踪的可能性,并为制导与控制一体化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金属热防护系统材料与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综述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国外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美国高温合金热防护系统材料与结构以及钛合金热防护材料与结构的研究概况,并对国内情况作了一些简介。指出金属热防护系统是下一代重复使用运载器大面积表面热防护的第一方案。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运载器发射费用高,为降低发射费用,美国、欧洲、日本和俄罗斯等都在研究可复用的航天运载器。但由于技术难度大,并需要雄厚的资金保障,可复用运载器要最终取代一次性运载器,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17.
温杰 《国际航空》2010,(5):14-16
X-37B轨道试验飞行器(OTV)成功发射升空,标志着美国空军第一种空天飞行验证平台开始了首次太空之旅,并有可能发展成为一种可重复使用的军用空天飞行器。  相似文献   

18.
重复使用金属热防护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金属热防护系统的国外研究最新进展,重点介绍了国内相关研究和试验的最新情况.指出金属热防护系统仍是下一代重复使用运载器大面积表面热防护系统的优选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应用于吸气式重复使用天地往返运载器的RBCC动力,根据动力学和运动学方程及地球物理方程式,利用数值积分方法,计算并比较了采用RBCC动力水平起飞、垂直起飞及纯火箭动力垂直起飞的运载器飞行弹道。计算结果表明,相比于纯火箭动力,RBCC动力有效地降低了运载器的燃料消耗量,但热环境明显要恶劣。  相似文献   

20.
军事动态     
美国缩比复合材料公司正在准备X-37可重复使用无人驾驶运载器的首次飞行测试。X-37由波音公司研制,是未来太空船技术验证机,涵盖热防护系统、复合材料以及先进导航与控制系统等技术领域。NASA也是该项目的合作单位。在飞行测试中,X-37将挂在缩比复合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