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  相似文献   

2.
弹道导弹防御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宗树 《中国航天》2001,(2):40-43
弹道导弹防御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称为国家导弹防御(NMD),用于保护整个国家的领土免遭弹道导弹的攻击;另一类称为战区导弹防御(TMD),主要用于在局部或地区性冲突中拦截来袭的近程弹道导弹。对于一些小国家,特别是那些不愿意出国远征作战的国家,NMD和TMD可以合二为一,如在以色列军队服役的箭2导弹系统,它不仅是一个标准的TMD系统,而且可以保护以色列整个国家。尽管美国的NMD计划闹得沸沸扬扬,引起了各国的普遍关注,但在世界范围内,人们更重视优先发展TMD计划。在诸多的TMD计划中,发展较快的是美以合作研制的箭2系统。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简称《反弹道导弹条约》,ABM)、战区导弹防御(TMD)系统、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与导弹技术控制制度(MTCR)等,已成为美国、俄罗斯等国家制定导弹与军事航天政策、发展战略与规划的核心和重要方面。在此将其主要内容、历史背景、演革历程...  相似文献   

4.
NMD系统进行第12次拦截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俊 《中国航天》2008,(3):36-37
一、NMD系统进行第第12次拦截试验 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9月28日下午4时24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12次导弹拦截试验.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局(MDA)在30分钟后宣布导弹拦截试验在太平洋海域获得成功.这是美国NMD系统在2007年5月导弹拦截试验失败后进行的又一次试验.  相似文献   

5.
一、让火箭摆脱拦截实验飞船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掌握了克制 TMD的王牌——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当飞船进入轨道以后 ,虽然飞船很重 ,但是用一点点推力就可以翻转 ,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美国的 TMD和 NMD,也就是战区导弹防御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还有苏联的白杨 M远程洲际导弹都运用了小动量空间火箭技术。不过 ,这项技术在地面上模拟试验很困难 ,即使模拟了 ,由于失重等原因 ,也会与真实情况相差很大 ,但是如果有人在飞船上 ,就能得到大量实用数据。美国劳拉公司 ,就是在载人宇宙航行中积累了大量数据 ,TMD、NMD…  相似文献   

6.
NMD中导弹预警卫星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的核心——导弹预警卫星系统自1959年以来的发展和未来趋势,详细阐述了国防支援计划(DSP)与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的进展,并探讨了未来美国国家弹道导弹防御计划中导弹预警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相似文献   

7.
布什新一届政府上台伊始,就宣布部署国家导弹防御(NMD)系统,其速度之快,出人预料.回答了美国急忙制造反导盾牌的险恶用心之所在,同时也说明了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事物,NMD系统也不例外,其难点何在?  相似文献   

8.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 ,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 ,在近期内 ,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 ,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 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 ,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 ,先用 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 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的系统组成NMD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  相似文献   

9.
知识资料窗     
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简介由于弹道导弹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广为扩散,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拥有或正在发展弹道导弹。美国认为,在近期内,会有一些所谓的“无赖”国家向美发射少量简单的洲际弹道导弹。如何对付袭击美国的弹道导弹,成了美国人的一块心病。为此美国从1996年开始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反导计划。NMD 计划旨在部署一种可拦截数枚射向美国的洲际弹道导弹的系统。该系统应有较好的费效比,能有效地使用并符合反导条约。按计划,先用3年的时间研制成功 NMD,再用3年的时间进行部署。NMD 的系统组成NMD 系统包括陆基拦截弹,一部陆基 X 波段相控阵雷  相似文献   

10.
袁俊 《中国航天》2005,(6):39-41
美国东部时间2004年12月15日12时45分,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进行了第九次拦截试验,因拦截导弹出现异常而失败。两天后,美国军方宣布推迟启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这意味着布什政府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受挫。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第九次拦截试验是自2002年12月以来进行的第一次全系统飞行试验.也是一次接近实战的拦截试验.目的是通过测量陆基拦截导弹的相关飞行数据,评估外大气层杀伤飞行器(EKV)和固体火箭助推器的技术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能力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信息攻防对抗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2.
美国BMDS网络化作战核心系统C2BMC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化作战的发展,实现弹道导弹防御系统(BMDS)之间及其与信息源之间的互连、互通和互操作将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为此,美国导弹防御局提出了指挥控制、作战管理和通信(C2BMC)系统.主要从整个BMDS网络化作战建设的角度,分析了C2BMC的构成与功能、研制进展、具体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性能及其特点,论述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动向.分析了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未来的防御手段,主要是新型的定向能武器和动能武器.  相似文献   

14.
基于“网络中心战”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中心战是美国21世纪的重大军事革新,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是以网络中心战为思想,建成多层次、一体化、覆盖全球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在分析了网络中心战的内涵和信息流的基础上,分析了美国的网络中心战导弹防御系统。  相似文献   

15.
美国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作战能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随着现代空袭环境的日益复杂化,美国更加注重防空反导系统一体化作战能力的建设.介绍了一体化防空反导系统的特点,分析了其作战能力,最后阐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爱国者”雷达组网对TBM目标的拦截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爱国者"导弹系统对TBM目标的拦截性能,建立了PAC-2的拦截概率模型,依据"爱国者"导弹系统的相关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并给出了典型弹道下的拦截性能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17.
潘科炎 《航天控制》2004,22(1):90-96
本文系根据美国天基激光武器采购能力和结构研究 (A&AS)项目综述的一篇技术报告。文中分析了空军和导弹防御组织 (BMDO)发展天基激光武器 (SBL)所采取的现行技术途径以及为使实战SBL系统投入战场使用所必需的技术需求。A&AS项目确认了需要大力改进当前技术能力的几个重要技术领域 :发展大型展开式光学系统 ,提高波阵面控制和振动控制能力 ,增加激光器功率。最后讨论了还需改进的远程目标捕获、跟踪和指向控制技术 ,空间飞行器的共性技术 ,建模和仿真 ,以及地面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8.
速燃发动机在战略导弹助推段突防技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助推段拦截是美国NMD,TMD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一作战方式对弹导弹的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用速燃发动机降低助推段高度,缩短助推时间是反助推段拦截的有效手段。以一种假定的三级固体助洲际导弹为对象,分析了提高燃速对导弹射程及助推段性能的影响,验证了采用速燃发动机技术提高导弹突防能力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Claudio Maccone   《Acta Astronautica》2004,55(12):991-1006
A system of two space bases housing missiles is proposed to achieve the Planetary Defense of the Earth against dangerous asteroids and comets. We show that the layout of the Earth–Moon system with the five relevant Lagrangian (or libration) points in space leads naturally to only one, unmistakable location of these two space bases within the sphere of influence of the Earth. These locations are at the two Lagrangian points L1 (in between the Earth and the Moon) and L3 (in the direction opposite to the Moon from the Earth).

We show that placing bases of missiles at L1 and L3 would cause those missiles to deflect the trajectory of asteroids by hitting them orthogonally to their impact trajectory toward the Earth, so as to maximize their deflection. We show that the confocal conics are the best class of trajectories fulfilling this orthogonal deflection requirement.

An additional remark is that the theory developed in this paper is just a beginning of a larger set of future research work. In fact, while in this paper we only develop the Keplerian analytical theory of the Optimal Planetary Defense achievable from the Earth–Moon Lagrangian points L1 and L3, much more sophisticated analytical refinements would be needed to:

1. Take into account many perturbation forces of all kinds acting on both the asteroids and missiles shot from L1 and L3;
2. add more (non-optimal) trajectories of missiles shot from either the Lagrangian points L4 and L5 of the Earth–Moon system or from the surface of the Moon itself;
3. encompass the full range of missiles currently available to the US (and possibly other countries) so as to really see “which asteroids could be diverted by which missiles”, even in the very simplified scheme outlined here.

Outlined for the first time in February 2002, our Confocal Planetary Defense concept is a Keplerian Theory that proved simple enough to catch the attention of scholars,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S Military and popular writers. These developments could possibly mark the beginning of an “all embracing” mathematical vision of Planetary Defense beyond all learned activities, dramatic movies and unknown military plans covered by secret.  相似文献   


20.
在提出信息战概念的基础上,结合近期发生的四次战争,将信息战分为三个阶段,并预测了信息战的发展趋势。简要分析了所面临的信息战威胁,提出“积极防御,攻防结合”的信息战策略,最后指出必须大力发展航天信息装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