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每当触及地外生命探测的话题,总会有几丝激动之情油然而生。 为什么?因为如果能探测到地球之外有生命存在,特别是有不同于地球生命形态的生命存在,则关于“生命是否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的科学争论就可尘埃落定,人类从此不再孤单。不仅如此,它还会大大加深我们对生命现象的本质的认识,进而大大提高地球上生命的素质。 这又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为什么,先要说清楚  相似文献   

2.
如何进一步探测地外文明? 对地外文明进行直接探测是必要的,但迄今没有任何结果。欲速则不达。看来需要从最基本的东西开始做起。 首先要找到存在地外智慧生命的场所。尽管地外智慧生命的形态和特性,很可能与地球人类迥然不同。但他们也不可能在炽热的恒星上繁衍。只有围绕恒星公转的天体,才能具备液态水所需的温度。所以,  相似文献   

3.
在地面上开展了哪些探测地外文明的活动? 迄今在地面上对地外智慧生物开展的直接探测活动,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听”,二是“发”。美国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芒廷维尤的“探索外星情报研究所”(SETL)的科学家们认为,发现外星球生物的最好办法,是探索那些生物所发展的工业技术。如果有地外高级文明存在,他们在日常活动中,一定会有无线电发射出来,正像人类在通信广播和科学活动中会有无线电波飞出  相似文献   

4.
探索俱乐部     
地外到底有没有生命?外星人是否存在?这是许多航天、天文爱好者所关注的问题。前几天收到一封读者来信,信中谈了他对上述问题的一点看法,现摘要刊登出来,供广大爱好者探讨、研究。 现在科学家们的“搜寻”外星人(宇宙生物)的工作,犯了一个主观错误,就是把宇宙间所有生物的起源(维持)都以地球上的生物来看待,但或许只有地球上的生命才以水和空气来维持生命,而其它的宇宙生物则以另一种方式生存。科学家们把  相似文献   

5.
2009年美国东部时间3月6日22:50,美国成功发射了第一个专门探测太阳系外行星的空间望远镜—-“开普勒”(Kepler),从而揭开人类探索地外生命的新篇章。人类为什么要探测太阳系外行星?怎样探测太阳系外类地行星?“开普勒”具有哪些技术特征?下面就这些问题加以介绍。  相似文献   

6.
迄今,科学不无遗憾地告诉我们,只有地球上的生命是真实的。那么,在广袤的宇宙中真的没有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吗?地球上的生命能在太空延续吗?我们现在追求的不是或有或无的结论,重要的是脚踏实地地进行探测和研究。关于地外生命,我们已做过一些探讨,本文只讨论地球生命在太空延续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火星生命探测中一种潜在的生物标志物磷酸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外生命探索是国际上广泛关注的深空探测重要目标之一.中国第一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成功发射,开启了对火星表面形貌、生命迹象等进行科学探索的旅程.作为太阳系中与地球最为相似的星球,火星带给人类无穷的遐想.火星上是否存在生命,未来人类是否可以移民火星,磷作为重要的生命元素,在生命的整个进化过程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磷酸盐可以作为一种潜在的生命标志物,为火星生命探测提供新的思路和线索.   相似文献   

8.
对马力诺标度 由于METI争论双方相持不下,2005年3月,在圣马力诺共和国举办的“第六届宇宙太空和生命探测”国际讨论会上,伊凡·艾尔玛提出了圣马力诺标度,作为评估人类有目的地向可能存在的地外文明发射信号这种行为将会导致的危险程度的试用指标。  相似文献   

9.
二、何处有生命哪里有生命迄今在回答“哪里有生命”这个问题上,还受到很大的制约,因为第一,人们还无法给“什么是生命”下一个准确的定义;第二,我们还囿于太阳系一隅,对太阳系外行星的探测才刚刚起步,谈论那里是否有生命还为时过早。因此,我们只能立足于太阳系。而在太阳系,主要还是以地球为首指,因为地球是迄今已知惟一有生命的星球。1990年,“伽利略”木星探测器在飞行途中经过地球时,探测到地球大陆的表面上有一种绿色覆盖物——吸收阳光的植物,它们在吸收阳光进行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释放具有很强腐蚀性的气体——氧;还探测到一些奇特的…  相似文献   

10.
宇宙是始于一次“大爆炸”吗 ?若如此,这一爆炸是什么样子 ?它是均匀地膨胀还是脉动性地进行 ?星系是如何聚集成形的 ?这些都是天文界有待解决的最基本问题。 20世纪 80年代末,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出一颗天文卫星——“宇宙背景探测者 (COBE)”,对太空进行观测,寻找并记录原始大爆炸所留下的 遗迹。   COBE绘出宇宙的微波背景和红外背景。微波背景辐射被认为是原始大爆炸的残迹,它来自空间的各个方向,几乎是均匀的,其能量相当于 2 7K的温度。 COBE以空前的精度和灵敏性来测量这一辐射。它还寻找天文学家所预言的,但一直…  相似文献   

11.
在宇宙其他星球七是否存在生命,特别是智能生命?人类是否有机会与地外文明取得联系?问题的答案在空间和时间上都离我们极其遥远.地球于银河系只是沧海一粟,银河系又只是百亿光年宇宙某角落里的一粒微尘,在这样广大的空间里难道只有我们在观察、思考、探寻外部世界的规律,为那致命的孤独感到痛苦吗?是否有其他生命体发出的信号--一束电磁波,或者一个宇宙漂流瓶--已经到达我们身边,而我们尚未知晓?  相似文献   

12.
庞之浩 《太空探索》2012,(12):28-33
空间探测器的问世使人类可以近距离探测地外星球,甚至就地考察、取样返回、载人登陆,从而获得了大量有用信息:进一步揭示地球、生命乃至太阳系的起源和演变;掌握太阳系内一些重要地外星球上的生命、地质、气候、重力、环境等。  相似文献   

13.
3.2 载人火星探测□□就人类的空间探测而言 ,2 0世纪的壮举是美国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2 1世纪则将是载人火星探测。但要实现载人火星探测 ,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 :其一是目的和意义 ;其二是技术途径。3.2 .1 载人火星探测的目的和意义载人航天的目的和意义不外乎是对政治、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影响 ,但载人火星探测的目的和意义主要是其科学价值 ,即探明火星上有没有生命。在太阳系的九大行星中 ,除地球以外火星是最可能存在生命的行星。火星有厚的地壳 ,弱的磁场 ,还有稀薄的大气 ,其大气压相当于地球的 1%。火星表面温度极低 ,平均…  相似文献   

14.
中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深空探测承载着人类航天技术发展、探索宇宙奥秘和寻找地外生命及人类宜居地的重任,成为各航天大国关注的热点。我国月球与深空探测虽然起步晚,但起点高,正在追赶并将实现领先。简要回顾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载荷情况、数据结果、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简述了当前在研的自主火星空间环境探测目标以及规划中的未来深空探测任务,并根据当前国际发展态势,及我国在研、规划中的月球及深空探测任务情况,分析了我国月球及深空空间环境探测的关键科学问题、载荷技术发展趋势、理论与模拟的研究需求,最后对深空环境探测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星空探秘     
外太空是否有生命,或者说是否有智慧生命?这已是我们普遍关心的一个问题,几十年来,世界上有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为此进行了许多不懈地探索工作,然而,到目前为止,他们的研究令人失望。地外智慧1997年,美国热热闹闹地庆祝了“罗斯韦尔外星人事件”50周年,恰巧在...  相似文献   

16.
二十、细察丝语如何寻找地外低级生命寻找地球以外的低级生命,是一件开创未来的大事,但却不能好高骛远。首先,我们可以从"家"里作起,探测在地球寒冷的两极冰原上和冰层下、在炙热的火山口旁、在干旱的沙漠中、在压力巨大没有阳光的地层和海洋深处的低级  相似文献   

17.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一些发达国家开始建造一批庞大的射电望远镜起,科学家们就已经意识到,这是搜集地外文明信息的潜在手段。宇宙星体发出的各种自然电波往往是杂乱无章、不规则的,而智能通讯电波则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外星人如在用无线电频率进行星际通讯,我们就能够测出这些信息的方位而探知他们的存在。从60年代到90年代,经过不断改进和发展,射电技术更为先进,灵敏度成倍提高,这也就是美国宇航局制定、实施通过射电遥测探测外星生命计划的由来。从“奥兹玛”到“沙提”利用射电望远镜探测外星生命的活动,早在60年代就已陆…  相似文献   

18.
茫茫宇宙,变幻莫测,魅力无穷……很久以来,人类一直感到很寂寞,好像缺少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朋友”,所以人们心中似乎总有一个问题:在茫茫宇宙中有没有和人类一样的地外生命存在呢?人类一直在等待着这个素未谋面的朋友。由此便揭开了人类寻友的序幕。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05,(9):18-19
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近20年来火星探测的重要发现以及生命、气候和地质3个方面尚未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介绍了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20火星探测任务的科学目标、科学载荷和着陆区选择的工程条件限制,并重点分析了经过3次着陆区选择研讨会,上百位行星科学家投票选取的排名前3的预选着陆区的地质情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2020年火星任务的着陆探测部分的一些思考,并根据不同的任务目标(聚焦生命、气候和地质问题;支持载人火星探测的资源勘察;工程技术验证)提出了3个候选着陆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