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正>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2019年6月7日推出了一项多管齐下的工作规划,旨在扩大"国际空间站"的商业利用,包括政策上的调整,也包括为商业舱段留出一个对接口。在纽约纳斯达克证交所一场活动上宣布的这项规划是,NASA在鼓励建设最终会接替"国际空间站"的一批商业设施的同时,推动增加"国际空间站"商业利用的又一项举措。NASA主管载人探测与运行的副局长格斯顿梅尔说,"我们需要考虑换一种做事方式""我们不清楚私营行业能展现出怎样的创造性和真正不同凡响的好主意"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NASA网站报道,NASA开发了一个新型激光太空通信系统,能将卫星通信的速率提高到类似于地球上高速光纤网络的水平。"月球激光通信演示验证"(LLCD)的太空终端是NASA首个高数据速率激光通信系统,近期NASA艾姆氏研究中心将其集成到了"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航天器上。  相似文献   

3.
正NASA官网报道,NASA正在"低成本上面级发动机"项目下推动增材制造技术的发展,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大幅降低火箭发动机制造的周期和成本。近期,NASA在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成功对3D打印的火箭发动机燃烧室进行了一系列点火试验。上述燃烧室是由铜合金内壁和镍合金外壁两部分组成。此前,马歇尔航天飞行中心已经利用选择  相似文献   

4.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3,(6):141-142
<正>NASA激光通信系统创地月数据传输新记录据NASA网站10月22日报道,NASA的月球激光通信演示(LLCD)创造了历史,其利用脉冲激光束完成了高达622 Mbit/s速率的地月(相距38.44万千米)数据传输。LLCD是NASA首个利用激光而不是无线电波的双向通信系统。它还演示了从新墨西哥州的主地面站,以20Mbit/s的速率,  相似文献   

5.
<正>根据10月20日在网上发布的一项采购通告,NASA已针对拟用来把一块小行星样品拖至月球空间以由宇航员随后造访的一个航天器平台启动了分两步走的招标程序。该航天器称为"小行星转向机器人任务"(ARRM),属于"小行星转向任务"(ARM)的无人部分。有意为该航天器提供平台的厂家可从NASA申请第一阶段方案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2月11日,据NASA网站报道,来自NASA"奥西里斯·雷克斯"(OSIRIS-REx)任务的数据显示,在小行星"班努"的粘土中发现了水。在2018年8月中旬至12月初的任务接近阶段,探测器从地球出发,飞行了2 200 000km,于12月3日抵达距离"班努"19km的位置。在这段时间里,地球上的科学团队将探测器上的3个仪器对准了"班努",开始对这颗小行星进行首次科学观测。OSIRIS-REx是NASA首个小行星采样返回任务。  相似文献   

7.
栾玥 《航天员》2010,(3):46-47
<正>5月上旬,NASA会同合作商对"阿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进行了最后评估,做出了"飞行准备情况良好,可以按时飞行"的决定。从这一刻起,"亚特兰蒂斯"号便为它的告别之旅开始了倒计时。也许是与航天飞机时代很难割舍,也许是为以后可能出现的变故找铺垫,NASA有的官员曾不止一次地在口头上提到,今后"阿特兰蒂  相似文献   

8.
<正>由于政府今年早些时候宣布要将其砍掉,加之缺乏国会支持,NASA"小行星转向任务"(ARM)项目现已处于"有序收尾"阶段,但其某些关键技术研发工作将得以保留,以便用于其它任务。NASA总部ARM计划主管盖茨6月13日在小天体评估组(SBAG)的一次会议上称,在白宫公布的2018财年预算蓝图文件提出要砍掉这项任务几周之后,该项目于4月份从局领导那里收到了"撤回经费通知"。ARM任务拟把一个无人航天  相似文献   

9.
《航天员》2013,(1):9-10
据NASA网站2012年11月8日报道,利用NASA开发的“中断容错网络传输”(DisruptionTolerantNetworking)协议,NASA与欧空局(ESA)借助一种实验版本的星际互联网,成功地演示了在国际空间站上操纵地面上机器人的技术。这种演示的技术有可能使未来空间飞行器与另一个星球上居住设施之间开展互联网式的通信。  相似文献   

10.
<正>2014年9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将首个太空3D打印机发射上天。2015年7月,该3D打印机的制造者太空制造公司宣布,计划再次与NASA合作,发射第二台3D打印机,用来循环利用NASA发射到太空的10 000个密封塑料袋。据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这台即将在太空飞船上循环利用废弃零部件和垃圾的3D打印机叫做"R3DO",太空制造公司计划在未来一年半的时间内让R3DO在太空"上岗"。  相似文献   

11.
空天瞭望     
<正>NASA要购买私人探月技术数据NASA于10月15日宣布同参与"谷歌月球X奖"竞赛的6支私人队伍签订了为期5年、总价值可达3010万美元的合同,以从这些拟向月球发送自制机器人探测器的参  相似文献   

12.
谢平 《中国航天》1991,(8):10-11
NASA按照美国空间法的规定,设立了技术利用局,以便把NASA的产品和技术扩大应用到国民经济各个领域中去。 为了节省宇航系统的能量,NASA马歇尔中心研制了功率因数控制器(PFC),它能使交流感应电动机的工作电压与它实际需要的电压相一致。把PFC和电动机连接以后,它能通过连续测量电压和电流之间感应相移来确定发动机负载的大小。当负荷变小时,PFC便使电压减到所需的最低限度,这样能节省8%~65%的能量。目前已有200多家公司从NASA得到了利用这项技术的许可证。  相似文献   

13.
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NRC)历经1年分析,于2012年2月1日公布了《NASA太空技术路线图与优先事项:恢复NASA的技术优势,为太空新纪元铺平道路》报告。该报告是对2010年路线图草案的反馈,将帮助NASA排列出研究事项的优先顺序。委员会是按照NASA为新技术投资的"可能"水平约每  相似文献   

14.
当地时间2015年1月31日,"土壤湿度主被动探测"(SMAP)卫星从美国加州范登堡空军基地由德尔塔II运载火箭发射升空。SMAP任务是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专用于全球土壤湿度和冻融监测的项目,属于NASA地球系统科学探路者计划(ESSP)中的一项任务,也是NASA"十年调查"任务之一。SMAP卫星的科学目标是对全球表面土壤湿度与表面冰冻/解冻状态进行频  相似文献   

15.
正NASA 2017年12月20日宣布从12项方案中选出两项,以作为下一项"新边疆"中级行星科学任务的决赛方案。这两项方案一项是要采集一颗彗星的样品并送回地球,另一项则是要对土卫六开展着陆探测。它们将在2018年前利用所获经费做进一步的研究论证。NASA将在2019年春从中选出一项,以开展全面研制,并在2025年发射。此次入围的彗星取样回送方案称为"行生宇宙生物学探测取样回送"(CAESAR,简称"凯撒"),将造访67P/  相似文献   

16.
《航天器工程》2013,(5):73-73
<正>据中国航天网2013年8月2日消息,2013年10月,ESA将在西班牙的天文台使用激光与NASA的月球轨道器通信。NASA的"月球大气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于2013年9月发射,10月开始绕飞月球。LADEE携带一台可以发送和接收激光脉冲的终端。ESA特内里费岛上的光学地面站将得到升级,增加一个辅助单元,并与两台美国地面终端协同工作,将利用红外光束以前所未有的发射速率发送数据,其波长与  相似文献   

17.
空天瞭望     
<正>NASA决定SLS火箭首飞不上人NASA 5月12日宣布了"航天发射系统"(SLS)火箭首飞时将不载人的决定,称虽然让代号为"探测任务"(EM)1的这次飞行上人在技术上可行,但由于存在费用、进度和风险问题,NASA和白宫还是决定维持此飞不载人的现有安排。将携带"猎户座"飞船的这次首飞现已被推到2019年进行。NASA代局长莱特富特说,研究论证发现,  相似文献   

18.
6月19日 NASA 宣布"火星勘测轨道器"(MRO)已经成功地改变了围绕火星运行的轨道高度并使得轨道飞行时间缩短。现在 MRO 所处的任务阶段称为"空气动力制动"阶段,该阶段从3月底开始(当时 MRO 的飞行轨道是一个非常狭长的椭圆),将于9月初结束,之后 MRO 的飞行轨道将是近似圆形。此后 MRO 的  相似文献   

19.
正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NASA启动了在当时来说具有全球首创性的"标准化工程",将标准化工作正式作为NASA的一项工程,与航天飞机、国际空间站、哈勃太空望远镜等几十个工程/项目并列。目前,NASA标准化工程已成为一项长期、永久持续的战略性工程,其所有的技术标准化工作都是在标准化工程的框架下开展并实施,构建起了一套稳定而长效的标准化工作机制。一、NASA标准化工程的由来从20世纪60年代美国和苏联开展太空竞赛以  相似文献   

20.
正为防备商业载人运输项目出现进一步推迟,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将花费超过9000万美元买下俄"联盟"飞船2020年秋天发往"国际空间站"时的一个座位。该局5月12日宣布已完成同俄罗斯航天国家集团(俄航)的谈判,将订购定于10月中旬发射的一艘"联盟"飞船上的一个座位。NASA称,这项交易意在"保证我局能继续信守承诺,通过保持美国在‘国际空间站’上的持续存在来实现安全运行",直至商业载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