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轨迹的偏转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一个主流径向压力梯度与冷气所受惯性力之比的无量纲数Φ来评价气膜的偏转规律,并通过实验手段验证了这一理论,得出了此无量纲数与气膜偏转角度的关系.实验利用热色液晶测温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并采用无线旋转拍照系统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图像信号加以采集.实验结果表明气膜沿径向偏转角度随Φ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偏转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丁水汀  王伟  杨彬 《推进技术》2010,31(5):599-605
为了预测旋转状态下气膜轨迹偏转趋势,为叶片表面气膜孔的构型设计提供参考,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中气膜轨迹偏转趋势进行了实验研究,对用于预测压力面侧气膜轨迹偏转方向的新无量纲准则数——偏转数Dn与气膜偏转的关系进行验证。实验利用热色液晶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色调场进行测量,并采用无线旋转拍照系统对旋转坐标系中的图像信号加以采集。结果表明,哥氏力和离心力是影响气膜轨迹偏转方向的主要因素,偏转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测旋转状态下平板叶片的冷气出流的偏转方向,但由于径向压力梯度和粘性力的存在,预测结果存在误差。基于实验结果和偏转理论提出修正偏转数Dn*,从而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效率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型发动机高压涡轮转子叶片吸力面腮区气膜孔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发动机状态的模型试验,研究了旋转数、吹风比和主流雷诺数对气膜孔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旋转会导致气膜覆盖区域向高半径方向偏转,且旋转数越大,偏转角度越大,气膜冷却效率越低;同时,旋转会弱化吹风比、主流雷诺数等对气膜冷气效率的影响。研究获得的旋转状态下涡轮转子叶片型面典型区域气膜冷却特性的试验数据,可为发动机转子叶片冷却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换热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彬  徐国强  吴宏伟 《航空学报》2009,30(10):1809-1815
基于一个平板叶片模型对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现象的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得到不同吹风比情况下气膜冷却换热系数随主流雷诺数和旋转数变化的分布规律。实验利用热色液晶(TLC)测温技术对叶片表面的二维温度场进行测量,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模拟不同冷气与主流的密度比,并使用无线遥测技术对旋转系中的温度信号加以采集。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离心力与哥氏力的综合作用,叶片压力面与吸力面上的强化换热区域向高半径处发生偏转,且偏转趋势在吸力面上更为明显;随着主流雷诺数的增大,压力面上的换热系数不断增大,而在吸力面上则先减小后增大;此外,主流雷诺数的变化对压力面和吸力面上强化换热区域的偏转现象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5.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平板叶片模型,测量了静止和旋转状态气膜冷却换热系数(hg)的分布规律,重点研究旋转对气膜冷却换热系数的影响。测试表面气膜孔直径D=4 mm,流向倾角α=30°,展向倾角φ=90°。实验转速ω=0,800 r/min,主流雷诺数ReD=3 191,吹风比M=0.4~2.0,密度比DR=1.02。采用宽幅低温液晶测量叶片表面的温度场。结果表明,旋转使得气膜在展向上发生较明显的偏转,且吸力面上气膜偏转程度要大于压力面;吹风比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大,且这种影响在静止与旋转状态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6.
吹风比对旋转涡轮叶片气膜冷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对1.5级涡轮叶片在旋转状态下不同吹风比时的气膜冷却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中基于动叶弦长的涡轮进口主流雷诺数为1.6451×105,冷却工质采用二氧化碳,对应主流射流密度比为1.57,实验涡轮转速为475 r/min,对应旋转数为1.901,吹风比为0.5~2.0.采用稳态液晶方法测温.结果表明:①压力面上,随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升高,气膜覆盖区域增大,气膜轨迹的偏转程度减弱;②吸力面上,随吹风比的增大,气膜冷却效率先上升后下降,气膜覆盖区域亦先增加后减少,气膜轨迹的偏转程度不明显;③射流流动的曲率半径影响气膜对壁面的附着.   相似文献   

7.
张镜洋  常海萍  徐磊 《推进技术》2011,32(1):125-129,139
为揭示转子叶片径向受限的"冲击-气膜出流"冷却结构流动换热规律,以某型双层壁叶片肋化分割形成的冷却单元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值模拟的方式,对冲击雷诺数Rej,旋转数Ro,无因次温比(Tw-Tf)/Tw等参数变化下流场和换热特性变化规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在哥氏力和离心力作用下,受限空间内存在射流偏转、径向二次流动以及二次冲击等现象;流动的径向受限可抑制射流偏转,强化冲击换热;相同的旋转数Ro下,逆转向冲击(叶背区)换热努赛尔数Nu比顺转向冲击(叶盆区)高8%。在研究的参数范围内,数值模拟和试验结果说明径向受限周向出流结构能有效的抑制旋转对换热的削弱。  相似文献   

8.
旋转状态下曲率对气膜冷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作为广泛应用于航空发动机涡轮叶片上的气膜冷却技术,其效果会受到叶片表面曲率、旋转、密度比等因素的影响。在通过理论分析着重研究了旋转状态下曲面上的气膜出流后,给出了评价曲面气膜出流受旋转速度影响的无量纲量局部旋转数。并且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凸表面上,小局部旋转数会导致气膜趋于脱离壁面;大局部旋转数会使气膜趋于吸附壁面;对于凹表面,局部旋转数的影响正好相反。当局部旋转数很小时,动量流量比成为影响气膜出流脱离壁面与否的重要因素。文中并且给出了数值验证。  相似文献   

9.
旋转状态下气膜冷却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带有气膜孔倾斜角度为30°,60°和90°圆柱形交错孔排的涡轮叶片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平均吹风比、雷诺数和旋转数情况下前缘面侧与后缘面侧的气膜冷却流动与换热特性及各气膜孔流量系数的分配规律。结果表明,冷气受到离心力与哥氏力的共同作用在前缘面侧向高半径处发生偏转,导致壁面冷却效率降低;雷诺数的增大会降低壁面上的气膜冷却效率,高吹风比则不利于紧贴气膜孔下游区域的冷却;各气膜孔的流量系数随着平均吹风比的增大而增大,随旋转数的提高而减小;受哥氏力作用的影响,相同工况下后缘面侧各气膜孔的流量系数明显高于前缘面侧对应气膜孔的值。  相似文献   

10.
旋转状态涡轮叶片吸力面单孔气膜冷却实验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用稳态液晶测温方法,系统研究了1.5级涡轮叶片吸力面在旋转状态下的气膜冷却特性.实验中,主流经加热压缩后冲击涡轮转动,基于动叶弦长的涡轮进口主流雷诺数为8×104.射流分别采用空气和二氧化碳,其对应射流-主流密度比分别为1.03和1.57.实验转速为630,700 r/min和737 r/min,对应旋转数分别为2.092,2.324和2.448.吹风比从0.3到3.0变化.结果表明,吸力面上,气膜冷却效率随吹风比的增大先上升后下降,存在一个最佳吹风比,使冷却效果最好;增大密度比有利于增加气膜覆盖面积;旋转降低了气膜冷却效率;气膜向低半径方向偏转,但并不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1.
借助流变仪和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了双酚F环氧树脂膜的性能,以此为依据先后制备了四个批次铺层方式为[(0,°90°)/(±45°)]s的层合板;利用超声波无损检测和金相显微检查等手段检测了层合板的内部质量;逐步调整、优化RFI工艺的参数,制出了质量较优的层合板;测试了各批次层合板的拉伸、弯曲和层间剪切性能,并对破坏形式和机理进行了探讨。随着RFI工艺参数的优化,制得的层合板的孔隙率逐步降低、层间由疏松变为致密,其破坏形式为不分层的小区域破坏,宏观力学性能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2.
摄影经纬仪胶片简易自动判读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使测量站在日常维护中能够通过数据判定摄影经纬仪设备性能 ,提出了利用扫描仪扫描胶片 ,形成位图文件 ,结合图像处理技术 ,准确读出各项测量数据。文中着重论述了图像的二值化预处理和利用相关法判读脱靶量  相似文献   

13.
马前 《航空计测技术》1999,19(1):23-24,45
根据膜堆的特征矩阵,求出单层膜的光学导纳,在单层膜的基础上,进行层层递推,叠加起来,求出膜块的等交内,计算振幅反射系数,最后求出整个膜系的反射率、透射率。  相似文献   

14.
提出了一种求解挤压油膜阻尼器(SFD)非线性油膜力的近似解析方法。针对Reason 方法不适用非稳态工况的缺点进行了改进,并用典型的Jeffcott转子-轴承系统为具体算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能够适应动载荷下的非线性油膜力分析,为转子-轴承系统的非线性分析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带冲击的两相气膜冷却特性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带冲击的气膜冷却系统的流场结构,示出了气流和冲击腔内的螺旋流动、气膜孔下游的肺状低压区、横截而对称双漩涡以及由双漩涡形成的交叉双锥形水蒸气体积分数等值面。比较了体积分数为0.5的水蒸气膜与纯空气膜的冷却效率,得到水蒸气膜平均冷却效率高于空气膜。在x=3d处高出31.6%。在x=26d处高山19%。水蒸气膜与空气膜相比换热系数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6.
针对新机种对固体膜润滑剂的需求,研制了两种固体膜润滑剂-HR-7201和HR-7101.润滑剂采用国产原材料,具有摩擦系数低,耐高低温及耐介质等优良性能,使用温度HR-7201为-60~300℃,HR-7101为-60~200℃,短期可到250℃.已通过飞机典型零部件试验及长期试车考核,并在飞机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朱兴丹  张靖周  谭晓茗 《推进技术》2016,37(9):1713-1719
为了揭示异型气膜孔在旋转状态下的冷却特性,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了吹风比为0.6时旋转对涡轮叶片异型气膜孔流动及冷却的影响,包括三种气膜孔:圆孔、扇形孔及收敛缝型孔。结果表明:旋转时气膜射流受离心力和哥氏力作用朝叶尖方向偏转,射流涡结构被弱化而变得不明显,气膜射流向主流的穿透得到一定程度的削弱;圆孔和扇形孔冷却效率随旋转雷诺数增大而升高,局部最多可分别提高100%和50%左右,收敛缝型孔冷却效率受旋转雷诺数的影响较小;旋转状态下扇形孔冷却效果与收敛缝型孔相当,仍然优于圆孔。  相似文献   

18.
孙孟英 《航空港》2011,(10):90-91
简介:严珊珊祖籍广东南海(1895—1952年)原名严淑姬,出身豪门,从小养尊处优,天赋聪明,性格豪放很有男人的气度在香港懿德师范学院读书时与中国早期电影之父黎民伟相识,敢于突破封建世俗的羁绊,主演了中国第—部故事片《庄子试妻》,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位女性演员和女明星。此后又主演了《和平之神》、《五女复  相似文献   

19.
利用W型槽提高气膜冷却效率机理   总被引:8,自引:8,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探讨圆柱孔出口开有W型槽结构的气膜冷却机理,数值模拟研究了W型槽与横向槽下游流场、温度场及气膜冷却效率。分析了W型槽深度对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横向槽,W型槽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提高70%~130%。随着W型槽深度增加,气膜孔出口下游的对漩涡减弱,两侧的附加漩涡增强,最终形成一对反向对漩涡。小吹风比0.5时,三种W型槽深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差别小于8%;大吹风比1.5时,槽深0.5D(D为气膜孔孔径)结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高于槽深0.25D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75%~150%。槽深0.5D和0.75D结构的展向平均气膜冷却效率基本相同,差别小于3%。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气膜孔排位置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在涡轮导叶压力面布置了4排单排扩张型气膜孔(分别用PS1~PS4表示)并在跨声速风洞中进行了实验,通过气膜孔排下游的热电偶获得了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叶栅进口雷诺数Re为3.0×105~9.0×105,PS1~PS4的吹风比BR为0.5~2.0,叶栅出口马赫数为0.8。实验结果表明:PS1位置的顺压梯度较大导致下游冷却效率随吹风比增大而升高,PS2下游小于30D (D为气膜孔直径)的区域最佳吹风比为BR=1.2,而大于30D的区域BR=2.0时气膜冷却效率最高。吹风比相同时,PS1由于孔的倾角较大导致其冷却效率低于PS2,而具有相同倾角的PS2,PS3,PS4冷却效率逐渐减小。除了PS2在BR=0.5时的工况,其它工况下冷气射流与主流的掺混导致PS1~PS4下游的换热系数比都大于1,PS2和PS3下游的换热系数比随吹风比增大而增大,PS1和PS4下游的换热系数比受吹风比影响较小。综合考虑气膜冷却效率和换热系数,在相同冷气量时PS2的冷却效果是最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