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8 毫秒
1.
日本正在制订在月球上建设科研基地的计划.政府计划在2020年前在月球研究上投资2000亿日元(22亿美元),涉及月面机器人.日本月面探测战略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2015年前向月球发射一台移动机器人,发送表面视频画面,并进行月球成分的地震学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国航天》2010,(6):47-47
《读卖新闻》5月26日报道说,日本正在制订在月球上建设科研基地的计划:日本政府计划在2020年之前在月球研究上投资2000亿日元(22亿美元).包括在月球表面运行的机器人。日本的月面探测战略将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在2015年前向月球发射一台移动机器人.该机器人将发送表面视频画面.  相似文献   

3.
《中国航天》2005,(5):42-42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4月6日向宇宙开发委员会提交了20年宇宙开发长期计划.内容包括日本宇航员在月面进行资源调查和用观测卫星网及早了解地震受灾情况等。长期计划准备用10年时间开发出探月所需的机器人和纳米技术.并设计出能够载运货物和人员的运载火箭和航天飞行器.还计划用20年时间开发出可重复使用的载人航天飞机。2015年前,日本将就是否具体实施载人航天飞行以及是否在月球上建立有人基地进行评审。关于灾害对策.长期计划提出将有效利用观测卫星和通信卫星,如用多颗卫星为调查受灾地区的范围和灾情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航天》2009,(9):46-46
德国正在就是否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进行辩论。德负责航天事务的经济和技术部国务秘书辛茨8月12日表示.德可以尝试在2015年前后发射无人月球探测器。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德国月球着陆探测计划“可以在未来十年内实现,大致在2015年前后”。辛茨说。这项计划5年内将至少需要耗资15亿欧元(22亿美元):尽管德遭遇了60年来最严重的衰退.但科学上的效益将会使这笔投资“物有所值”。  相似文献   

5.
欧空局月球南极考察计划欧空局最近提出了一项价值4亿美元的不载人月球着陆器计划,旨在下世纪初探测月球南极。带有漫游车的着陆器将于2001年前后抵达月球南极。漫游车将在月面上行驶48公里以采集原生冰层样品。该探测计划的一个目标是为今后开展长期国际月球探测...  相似文献   

6.
卫星跟踪卫星应用于月球重力场探测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月球卫星跟踪卫星技术作为月球和行星重力场探测的一种解决方案已经初步研究和讨论。文章引入已有的解析方法在理论上分析卫星间精密测距与月球重力场信号的频率响应关系,并通过模拟计算,以分析月球卫星跟踪卫星方法应用于月球重力场探测的可行性和恢复重力场的能力。由于月球卫星跟踪卫星方法是目前解决远月面重力探测最有潜力的方法之一,且已为一些月球探测计划采用,而我国的月球探测计划也同样面,临远月面探测的难题,文章的研究成果可为我国月球和行星重力场的探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全球各大航天局有可能在年内就联合开展无人月球探测签订一份宪章.以在下个年代中期把着陆探测器送上月面。由美国航空航天局倡议的这份宪章将确立称为“国际探月网”(ILN)的这项无人探测计划的目标。ILN计划可能包括在2013年实施一项试验台技术项目.以研制可能在2017年前送往月球的通信与导航卫星和无人着陆探测器。着陆器将由ILN项目的不同合作伙伴发射,数量可能多达4个。各方将对发射安排进行协调,以确保同时有尽可能多的着陆探测器在月面上工作,  相似文献   

8.
《中国航天》2009,(7):40-40
日本绕月探测卫星“辉夜姬”在结束月球探测使命后.于日本当地时间6月11日3时25分在地面控制下成功地落到月面预定区域.撞击位置在南纬65.5度、东经80.4度的吉尔月坑附近.处于月球正面的东南部分。探测器的两颗子卫星一颗已完成任务,于今年2月落到月面上.另一颗今后将继续开展必要的观测.以用于数据校正。  相似文献   

9.
《中国航天》2008,(5):45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正计划用一个小型轨道器来研究月尘的秘密。称为“月球大气与尘埃环境探测器”(LADEE)的该探测器将耗资8000万美元,拟搭乘发射另一个探测器的火箭飞向月球,发射时间是2011年。此次探测任务将持续100天,研究对象是月球非常稀薄的大气和无处不在的月尘。NASA正在推进重返月球计划,拟在2020年前让宇航员乘“牵牛星”着陆器重返月面。为此,对月球大气及其附着性很强的尘埃有清楚的认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进入21世纪以来,月球再次成为太空探索的焦点,许多国家提出各自的探月计划。区别于在美国60年前完成的阿波罗工程,未来月球探测的重点聚焦月球的长期建设与开发。如何充分利用当前的技术积累,在有限的运载能力和合理的发射运营成本条件下,建设载人月球科研试验站,实现月球极端环境下的长期运行是一个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课题。结合当前国内外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发展情况,提出我国载人月球科研试验站人货分落、分段建设的规划设想。通过对安全性设计、乘组规模、环控生保需求、选址等展开分析,明确初步月球科研试验站建设需求,并提出满足2人长期月面驻留“2+1”构型月球科研试验站方案。  相似文献   

11.
198年3月5日,美宣布勘月者探测器证实月球上确实存在水冰,并初步测算出月面上水的总储量可能在1.1~3.3亿吨之间。这一消息在全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反响。9月4日美国航宇局又宣布,月球两极可能存在10~100亿吨水冰,更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兴趣。月球是地球...  相似文献   

12.
美国一些科学家对3年前由克莱门蒂娜卫星采集的图像数据进行了研究,并于最近发表研究报告,称他们找到了迄今为止能说明月面下存在大量冻结的水的最有说服力的证据。这篇发表在《科学》杂志上的报告说,1994年克莱门蒂娜卫星发出并经月球反射的雷达信号数据表明,在月球南极一  相似文献   

13.
载人月球探测月面活动发展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崇峰  许惟扬  王燕 《上海航天》2021,38(3):109-118
载人月球探测是浩大的系统工程,组成复杂,关键技术多,研制周期长,经费投入高,任务风险大。月面活动是载人月球探测任务体现能力、保障安全、提升效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回答“为什么”“去哪里”“怎么干”等问题。本文从国内外月球探测历程出发,结合当今世界月球探测领域趋势与局势,从月球战略布局、月球科学内涵开展分析。针对月面驻留与活动工程实施,对比Apollo与Artemis计划方案,提出兼顾可行性和工程效益的月面实验室方案。结合未来发展方向,提出载人月球科研站建设发展思路和月球熔洞探测设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载人月面活动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航天》2009,(1):46-46
NASA一份内部报告草案称,该局可在不对2020年前重返月球计划造成很大影响的情况下让航天飞机加飞3次,将其服役时间延至2012年.但需要大约50亿美元的费用。而如让航天飞机飞到2015年,即替换型号投入使用之时,则所需费用将超过110亿美元,且会对月球探测系统研制造成严重影响。NASA局长格里芬是在人们越来越担心2010年航天飞机退役和2015年新一代“奥利安”载人飞船及“战神”1载人火箭投入使用之间会出现5年空白时段的情况下,于去年8月下令开展这项研究的。  相似文献   

15.
崔志 《卫星应用》2005,13(4):42-53
本报告是兰德公司国家安全研究分部撰写的技术分析报告。在简要回顾日本航天前25年(1969~1994年)发展史的基础上,报告重点剖析了最近10年(1994~2004年)日本航天活动事故频发的原因,评述了日本航天组织机构、航天预算、军事航天计划及其航天产业,最后对日本航天未来发展可能选择的4条道路及其后果进行了逐一分析。报告中多次提到日本即将出台的航天政策可能是指2005年4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向日本政府提交的总投资达570亿美元的《2006~2025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长期规划》。这项太空探索规划宣布日本要在2015年前实现机器人探月,2025年前实现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太阳能研究基地的宏伟目标。 本报告虽然是一篇为日本航天“把脉”会诊的研究报告,但报告中所提出的许多观点、结论或经验教训,不仅对我们了解日本航天及其产业有重要参考价值,而且对我国航天的发展也有借鉴意义。[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月球-全球-1着陆器将于2015年发射,主要目的是测试月球着陆器的软着陆技术。月球-全球-2轨道器计划于2016年发射,将先后在距月面500km、150km和50km的高度上飞行。2017年计划发射的月球-资源-1着陆器,将是搭载大量科学载荷和承担相应探测任务的月面科学研究站。与苏联时期所研制的月球车相比,分别在月球-资源-2和月球-资源-3着陆器上搭载的俄罗斯新一代月球车——月球车-3和月球车-4,将携带更加先进的科学仪器,能够精确分析采集样品的化学成分、光谱特征等。其运行模式包括行走、勘察、接近目标、接触目标和样品采集与分析,将对月球极区表面环境进行全面探测。结合对俄罗斯"月球-全球"和"月球-资源"探月任务的介绍,针对中国的探月计划提出如下建议:探月任务的实施,应以科学研究为主要目的,以建立月球基地为目标,借鉴国外探月技术,开展国际合作,为形成独立的月球科学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7.
月面和近月空间环境及其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月球探测器所经历的月面和近月空间环境主要包括:月面低重力、月面温度、近月空间辐射、月壤、月尘、月面地形地貌、月面静电等。文章在对月面和近月空间环境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月球探测器在月球环境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我国月球探测器所经历的月面和近月空间环境特点及其影响效应,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或必要的试验验证,可为月球探测器的研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航天器工程》2010,(5):28-28
据“美国之音”新闻网站2010年7月29日报道,日本一个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在催促政府推动一项价值20亿美元的月球探索计划,内容包括将在未来5年内把轮式机器人送往月球,并在2020年以前在月球建立一个无人太空站。这种轮式机器人将使用太阳电池阵和观测装置,能够收集地质样本。这些样本将会搭乘火箭送返地球。机器人的工作区域定位于月球南极的基地。  相似文献   

19.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7,16(6):81-81
2007年9月24日,印度空间研究组织主席奈尔在第58届国际宇航联合会大会上称,随着印度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太空探索使命已进入第二阶段,未来数十年印度将开展载人航天计划。奈尔说,印度已经制订了独立、完整的太空探索计划,重要着眼点是社会应用。印度科技部称,计划于2008年4月发射印度第一个小型无人绕月探测器月球初航-1,目前正进行最后阶段的测试。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称,月球初航-1将携带NASA的两个科学装置和欧洲的3台科学仪器。除此之外,探测器还将携带大量印度本国的科学仪器,载重量达560kg。  相似文献   

20.
针对地月空间发展的关键工程与技术问题,从地月空间运输、月球和小天体资源、月面机器人、地月空间经济圈等角度开展了研究。地月空间运输分为天地往返、地月转移和月面升降等阶段,需要根据不同阶段的环境特征发展不同的飞行器、运输方式和重复使用方案,并考虑地球空间站与载人月球探测的一体化设计。地球静止轨道是理想的地月空间工业园区,月球空间的真空、低重力、低温以及充足太阳能等条件为发展磁悬浮、太空电梯、天钩等电气化运输提供了便利;面对严酷的月面环境和稀缺的人力资源,月面机器人将发挥先导性和主力军作用,用于基础设施建设、航天员陪伴与辅助、人机协作等。地月空间发展不仅仅是载人登月,而是以建立地月空间经济圈为目标,促使国家利益从地面、海洋延伸至地月空间,推动太空产业从围绕地球向围绕地月空间发展,加速人类社会由地球文明向太阳系文明迈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