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标准化卫星平台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首先阐述卫星标准化的三种形式——通用化、系列化和组合化的基本概念和卫星平台实现标准化的必要性;其次介绍了国外公用平台的现状,提出建立卫星公用平台的基本原则;最后给出8种公用平台的自重、平台尺寸、可支承的有效载荷重量、总功率、有效栽荷可用功率、姿态控制精度、测控能力、推进剂携带量、设计工作寿命、与运载火箭的兼容性等主要性能参数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国外深空探测器着陆缓冲系统的特点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介绍国外月球和行星探测器的着陆缓冲系统的特点与应用。着陆缓冲系统的基本类型包括软着陆机构、气囊缓冲装置和空中悬吊机结构。其中:软着陆机构由着陆架(腿)、缓冲器和展开锁定机构组成,具有质量较大,结构较简单、可靠的特点,在美国“勘测者”、“阿波罗”、“梦神”和苏联月球号等着陆器中得到了应用;气囊缓冲装置由气体发生器、气囊组件,以及缩回与展开机构组成,具有质量小、包装容积小和着陆稳定性好的特点,在美国“火星探路者”、“火星探测巡视器”,苏联早期月球号着陆器,以及欧洲“贝皮一哥伦布”水星探测器中得到了应用;空中悬吊机结构由空中悬吊机及其推进系统等组成,具有着陆速度低、冲击小和安全可靠的特点,在美国“火星科学实验室”的好奇心号巡视器上得到了应用。  相似文献   

3.
ESA/ESTEC的空间环境试验能力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的空间环境主要指电子、质子、离子、太阳紫外、原子氧、碎片、极端温度、污染等环境,这些环境在航天器中产生总剂量效应、单粒子效应、充放电效应等各种有害效应,甚至会引发航天器故障与异常。鉴于空间环境不利影响的严重性和复杂性,欧洲空间局(ESA)在欧洲空间技术研究中心(ESTEC)的产品保证与安全部门建立了空间环境试验室,目的为ESA航天器的空间环境防护提供先进的试验验证手段。文章介绍ESA/ESTEC的空间环境地面试验能力,包括空间环境模拟设备、测试仪器及其试验相关的标准;介绍ESTEC航天器研制组织体系及其空间环境试验室所在的产品保证与安全部门的职能和作用,分析研究了这些部门及空间环境试验室对ESA航天器质量、可靠性、安全性的基础保证作用;最后就完善我国空间环境试验能力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电镀已经成为MEMS(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技术中的一种重要加工手段,相比于传统意义的表面处理作用,MEMS技术中的电镀主要用于制作微结构.介绍了几种常用的以电镀为核心方法的微结构加工工艺和它们的应用领域.微结构加工工艺包括LIGA/UV-LIGA、EFAB、PolyStrat...  相似文献   

5.
设系统A由K个独立的子系统B_1,B_2,…,B_K并(串)联而成,设第i个子系统B_i又由m_i个相互独立的成败型元件C_(i1),C_(i2),…C_(imi)串(并)联而成,设有多层试验数据: 元件C_(ij)试验N_(ij)次,成功S_(ij)次,失败F_(ij)次(i=1,2,…,K,j=1,2,…,m_i) 子系统B_i有成败型试验数据:试验N_i次,成功S_i次,失败F_i次(i=1,2,…,K) 系统A有成败型试验数据:试验N次,成功S次,失败F次。 本文给出利用此多层成败型试验数据,求系统A的可靠性置信下限的近似解的方法,本文利用一、二阶矩拟合的原则将上述数据折合为原系统A的伪成败型数据:伪试验数N~*,伪成功数S~*,然后从N~*,S~*出发利用单个成败型元件之可靠性的经典精确方法求出原系统A的可靠性置信下限的近似值。本文推导了伪试验数N~*,伪成功数S~*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计算实例。  相似文献   

6.
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固液火箭发动机因其推进剂能量较高、安全性好、易实现推力调节、可实现多次启停、药柱稳定型好、温度敏感性低、环保性佳和经济性好的特点,十分符合下一代航天平台绿色环保、智能随控、快速响应的发展需求,在探空火箭、亚轨道飞行器、靶标、小型运载火箭、助推器、上面级动力系统、姿轨控动力系统、着陆器和其他许多民用商业航天领域中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分析了固液火箭发动机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对国内外固液火箭发动机相关的典型项目、工程应用和关键技术发展情况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固液火箭发动机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有待进一步突破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
空间环境与效应监测数据集成化管理与快速处理是保证航天器在轨安全的重要依据。文章基于航天器空间环境与效应监测数据管理与处理系统的功能要求,给出了系统的组成、架构和数据处理流程。该系统集成了航天器空间环境与效应监测数据的管理、处理、综合分析、参数标定和可视化显示功能,能够实现电子、质子、总剂量、原子氧、温度、表面电位、污染等环境与效应在轨数据的瞬时参数(通量、剂量率、温度变化率、表面电位变化率、污染沉积率)和累积参数(注量、电离总剂量、温度、表面电位、总污染量)的监显,为航天器的在轨健康实时监测、风险快速预报预警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8.
为了进一步提高航天器装配的可靠性,适应航天快速发展的总装要求,文章根据卫星总装的具体特点,提出了一种针对卫星总装工艺的故障模式影响分析方法。这种基于卫星总装工艺的FMEA主要是将故障严酷度、故障发生度、可检测度、风险优序数、产品危害度等5个参数进行量化处理,从卫星分系统、结构舱段、专业测试、关键过程控制等方面展开具体分析,采用表格评估形式对总装过程中潜在失效模式进行量化处理,最终得到相应评估对象的可靠性指标,提出相应的故障预防措施,以达到提高总装工艺可靠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Cosmic Research》2007,45(4):273-286
The complex of scientific pay load installed onboard the research and educational Universitetskii-Tatyana microsatellite of Moscow State University is described. The complex is designed to study charged particles in the near-earth space and ultraviolet emissions of the atmosphere. Data of the measurements of charged particle fluxes in the microsatellite orbit are presented, spectra are calculated, and the dynamics of penetration boundaries for protons of solar cosmic rays (SCR) during geomagnetic disturbances in 2005 is investigated. Intensities of the ultraviolet emission are measured in the entire range of variation of the atmospheric irradiation, as well as intensities of auroras in the polar regions of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hemispheres. The experimental data on flashes of ultraviolet radiation (transient light phenomena in the upper atmosphere) are considered, and some examples of oscillograms of their temporal development and their distribution over geographical coordinates are presented. Original Russian Text ? V.A. Sadovnichy, M.I. Panasyuk, S.Yu. Bobrovnikov, N.N. Vedenkin, N.A. Vlasova, G.K. Garipov, O.R. Grigorian, T.A. Ivanova, V.V. Kalegaev, P.A. Klimov, A.S. Kovtyukh, S.A. Krasotkin, N.V. Kuznetsov, S.N. Kuznetsov, E.A. Muravyeva, I.N. Myagkova, N.N. Pavlov, R.A. Nymmik, V.L. Petrov, M.V. Podzolko, V.V. Radchenko, S.Ya. Reisman, I.A. Rubinshtein, M.O. Riazantseva, E.A. Sigaeva, E.N. Sosnovets, L.I. Starostin, A.V. Sukhanov, V.I. Tulupov, B.A. Khrenov, V.M. Shakhparonov, V.N. Sheveleva, A.V. Shirokov, I.V. Yashin, V.V. Markelov, N.N. Ivanov, V.N. Blinov, O.Yu. Sedykh, V.P. Pinigin, A.P. Papkov, E.S. Levin, V.M. Samkov, N.N. Ignatiev, V.S. Yamnikol, 2007, published in Kosmicheskie Issledovaniya, 2007, vol. 45, No. 4, pp. 291–305.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飞行力学研究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四梅  关世义 《宇航学报》2003,24(3):227-234
介绍了俄罗斯飞行力学的传统定义、分类和发展历史;总结了俄罗斯飞行力学研究的一些特点;以公开发行的飞行力学刊物为依据,分析了俄罗斯当前飞行力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对俄罗斯在该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先进高温材料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综述了高温合金、难熔金属、陶瓷、金属间化合物、金属基复合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C/C复合材料和梯度功能材料等先进高温材料的研究与应用现状,评述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面对商业航天新业态的迅猛发展,围绕高可靠、高效率、高效益的航天发展目标,针对卫星有效载荷的载荷核心——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部分,参考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空间无线电通信体制设计思路,以硬件平台化、功能软件化、软件构件化为特征基础,通过对软硬件体系、载荷时频、重构方式、资源共享等多元化的设计,构建了一种灵活、通用、易扩展、需求适应强的全数字化星载信号处理载荷架构。相比于传统星载信号处理载荷,采用该架构设计的星载信号处理载荷可以广泛适应各类星载信号处理的需求,极大地提升有效载荷的信号处理能力及可靠性,降低载荷的研制周期与成本,为未来卫星有效载荷的软件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遥测信号源需要通用化。文章以现代计算机与信号处理技术为基础,设计具有通用性的遥测信号源,使其具有副载波频率可变(5kHz~512kHz,调节步长小于1Hz)、码速率可变(312.5bit/s~128kbit/s,调节步长小于1bit/s)、遥测帧格式可编程、帧同步码和码型可变(NRZ-L、NRZ-M、NRZ-S、SPL、SPM、SPS)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西法练兵,是甲午战后晚清朝廷上下的一致呼声,袁世凯顺应历史潮流成为改练新军的倡议者和支持者,凭借自己的才能、经历、政治关系,以及不懈的奔走和钻营,终于取得了督练新军的大权。然促成这一事者,当数刘坤一、李鸿藻、荣禄三人出力最多,之所以举荐袁世凯是基于其各自不同的政治立场和目的,但这一事实无疑是顺应当时的发展趋势的,具有一...  相似文献   

15.
VXI总线在FY-2卫星无线测试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亚玲  田华 《上海航天》2005,22(Z1):78-81
介绍了风云二号(FY-2)气象卫星VXI总线无线测试系统的功能、硬/软件结构.给出了设计中采用的VXI总线技术、硬件配置和在LabWindows/CVI环境中的软件模块化设计方案,以及输出功率限制、微波开关初始化控制、系统安全管理控制和仪器控制顺序正确等软件安全性和可靠性设计.该测试系统的测试能力强、体积小、研制成本低,具有测试结果准确、自动化程度高、工作稳定可靠、操作简便,以及转移和维护容易等优点,在FY-2卫星电性星、正样星和发射星测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Space science missions are increasingly challenged today: in ambition, by increasingly sophisticated hypotheses tested; in development, by the increasing complexity of advanced technologies; in budgeting, by the decline of flagship-class mission opportunities; in management, by expectations for breakthrough science despite a risk-averse programmatic climate; and in planning, by increasing competition for scarce resources. How are the space-science missions of tomorrow being formulated? The paper describes the JPL Innovation Foundry, created in 2011, to respond to this evolving context. The Foundry integrates methods, tools, and experts that span the mission concept lifecycle. Grounded in JPL's heritage of missions, flight instruments, mission proposals, and concept innovation, the Foundry seeks to provide continuity of support and cost-effective, on-call access to the right domain experts at the right time, as science definition teams and Principal Investigators mature mission ideas from “cocktail napkin” to PDR. The Foundry blends JPL capabilities in proposal development and concurrent engineering, including Team X, with new approaches for open-ended concept exploration in earlier, cost-constrained phases, and with ongoing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projects. It applies complexity and cost models, project-formulation lessons learned, and strategy analyses appropriate to each level of concept maturity. The Foundry is organizationally integrated with JPL formulation program offices; staffed by JPL's line organizations for engineering, science, and costing; and overseen by senior Laboratory leaders to assure experienced coordination and review. Incubation of each concept is tailored depending on its maturity and proposal history, and its highest-leverage modeling and analysis needs.  相似文献   

17.
综述几种典型的太赫兹雷达前沿探测成像技术。首先,回顾太赫兹雷达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实用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然后,分别从太赫兹雷达增程、前视成像探测以及雷达信号处理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梳理太赫兹单光子探测、里德堡原子探测、孔径编码成像、涡旋目标微动探测以及智能信息处理五种典型的太赫兹雷达探测前沿技术的研究背景、基本原理、技术优势等;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研究成果有望为突破太赫兹雷达在作用距离、探测体制等方面的技术瓶颈提供可行的技术途径,并进一步推动太赫兹探测机理、方法、器件和系统等全面创新发展,为战场侦察、精确打击以及远程预警等应用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8.
分舱耦合体系下的新型卫星热控平台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说明了热控体系、热控平台技术、热控分系统、热控措施之间的关系,然后描述了卫星热控设计体系的构建过程,在此基础上,简述了卫星系统发展对热控体系提出的挑战和一个理想热控设计体系所应具有的特征,同时对当前已有的热控设计体系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提出了满足未来卫星发展需要的分舱耦合热控设计体系,针对在该体系框架内,阐述了基于分舱耦合分布式和分舱耦合集中式的可能应用情况,最后,描述了其应用涉及的关键技术。通过分析认为,分舱耦合体系下的新型热控平台技术,是满足未来卫星发展需要的趋势。  相似文献   

19.
快速部署浮空器通过运载器将部署平台投放到预定空域,经过分离、减速伞减速、空中充气、展开等阶段,快速完成浮空平台在平流层的部署,可以实现突发灾难区域的应急通信、应急观测、应急监控等功能,能有效弥补目前平流层浮空器放飞条件限制多、升空过程风险大和部署时间长的不足。对其系统组成、优势进行了介绍,对总体技术进行了研究设计及初步分析验证,并围绕浮力体形式、浮力体充气气体、浮力体表面材料、浮力体载重能力、浮空器分离过程等关键技术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组合动力水平起飞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开展了上升段轨迹优化模型设计与轨迹优化方法研究。首先,针对跨大空/速域飞行须采用多种动力形式协调工作这一问题,考虑动力/气动/轨迹/指标间的复杂耦合关系,建立了运载器动力和气动模型。其次,为降低轨迹优化问题的求解难度,设计了一种全新的飞行剖面,实现了关键优化参数的提取和攻角约束的自动满足,减少了优化算法需要处理的约束数量。然后,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PSO)算法完成求解;在收敛性分析的基础上,引入强化学习机制对PSO寻优过程进行自主智能控制,从本质上提升了PSO算法的求解效率。最后通过数学仿真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