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辐照对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一种碳纤维复合材料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辐照前后力学性能的试验 ,得到了辐照影响该种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变化规律。在试验的基础上 ,讨论分析了空间辐照对碳纤维面板铝蜂窝夹层结构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通过试验和比对 ,从中找出了具有一定普遍性的规律 ,提出了如何提高该蜂窝夹层结构抗空间辐照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本文简述了空间粒子辐射环境及其对合成材料的作用和影响,以及对这类材料的地面环模问题.侧重叙述了我们在这类材料的地面环模试验中所遇到的问题.如,辐射源种类的选择、辐照粒子能量的选择、加速因子的选取等.根据我们的试验,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浅见.  相似文献   

3.
通过γ辐照试验,分析了辐照对铷频标物理部分各项参数的影响。辐照后,振荡回路的电流变化对频标准确度的影响可忽略不计;光电二极管受辐照后会使短期稳定度变差,辐照剂量率小于1 400 rad(Si)/h,不会对频标的短稳性能产生显著影响;控温电路受辐照后会引起控温点移动,从而改变频率准确度。  相似文献   

4.
<正> 一、前言当航天器在空间运行和地面贮存时,空间的粒子辐照和地面的湿热环境是影响航天器性能的两个主要因素,特别是以高分子材料为基础的合成胶粘剂,上述环境的影响往往会更加显著。为了保证航天器的胶接制件,在较长时间的地面贮存和空间运行时,不因胶粘剂的湿热老化而引起产品性能的下降,也不因空间辐照的影响而导致胶接制件的破坏。对一些常用的胶粘剂进行辐照和湿热老化试验是非常必要的。本文的目的是通过对常用胶粘剂耐辐照和耐湿热老化性能的评价,为航天器材料的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本实验均采用加速老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5.
硅太阳能电池和硅橡胶的真空—紫外辐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前言众所周知,硅太阳能电池是空间飞行器的重要光电转换器件,它给飞行器上各种仪器供电。由于空间带电粒子和太阳紫外线辐射损伤电池,使电池效率下降,甚至完全失效,所以通常将防辐照玻璃盖片或其他材料粘贴在表面,以保护电池。国内外对各种电池(包括各种盖片和粘结剂)曾做过大量的粒子、紫外辐照试验,其结果都表明,各种辐照可使电池的光谱响应和转换效率下降。从70年代开始,很多电池的辐照试验都是在卫星或者飞船上进行。如在1974年发射的ATS—6卫星上,硅太阳能电池飞行试验表明,在同步轨道上的2年飞行中,电池的Isc下降约14%,最大功率下降15%以上。而在50天的飞行中,太阳紫外辐照效应引起电池Isc下降约2~3%。  相似文献   

6.
航天器中芯片工作时钟频率的不断提高使得单粒子翻转(single-event-upset,SEU)效应对时序逻辑的影响更加显著。目前已经提出的辐射加固锁存器存在面积和延时较大、功耗较高且抗单粒子翻转能力有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款基于130nm部分耗尽绝缘体上硅(partially-depleted silicon on insulator,PD SOI)工艺的高速单粒子辐射自恢复锁存器。在对电路设计进行介绍的基础上,与其他已经报道的电路进行了对比,并利用节点翻转分析和仿真波形验证了该锁存器具有抗单粒子翻转自恢复的功能。对比结果表明,与其他的抗单粒子翻转自恢复锁存器相比,在牺牲部分功耗的代价下,大幅减小了锁存器的面积和延时。本方案所提出的辐射加固锁存器的综合开销指标APDP较其他辐射加固锁存器平均节省了71.14%,适用于辐射环境下的对速度和可靠性有较高要求的电路,为国产宇航高可靠自研芯片提供了选择。  相似文献   

7.
从光纤陀螺空间应用的角度出发,利用60Co辐照源模拟空间辐照,对光纤陀螺中的主要部件保偏光纤环进行了不同剂量率的辐照实验,得到了保偏光纤的辐照效应.并且利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对保偏光纤环进行了光褪色实验.实验证明,辐照条件下,保偏光纤损耗增加;剂量率越大,损耗增加越快;总剂量越大,损耗越大;采用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对保偏光纤环进行光褪色,可以减缓辐照环境下光纤的损耗增加量,而且激光器功率越大,光褪色效果越明显,可将其用到光纤陀螺中作为其空间应用的抗辐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8.
辐照不均匀性是太阳模拟器的一项主要技术指标.首先通过对国内外辐照不均匀性测量装置进行了充分的调研,决定采用“决门法”设计完成了辐照不均匀性的测量装置.接着通过试验证明了晴空无遮挡的太阳光可以作为该装置的标准光源并进行了该装置的标定.然后,利用该装置对自然光源进行了测试,结果与利用标准表测试一致.最后,利用该装置对脉冲式太阳模拟器的辐照不均匀性进行了现场测试.  相似文献   

9.
环氧共混树脂的光固化及其表面化学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双酚A型环氧树脂与有机硅环氧树脂紫外光辐照共混改性的工艺条件,并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分析手段对树脂改性效果和表面的物理和化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二苯基碘鎓六氟磷酸盐为光引发剂,当质量分数为5%时,随着E-44含量的增加,共混树脂体系的光固化速度加快.当两者质量比为1∶ 2时,经15min的紫外光辐照后,共混树脂体系的凝胶率可达93%.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在光固化的同时,试样的表面被紫外光辐照时产生的臭氧和原子氧部分氧化,转化为一层含C的氧化硅(SiO x )膜.   相似文献   

10.
基于约瑟夫森结的RSJ模型,采用Matlab程序对无微波辐照和微波辐照下约瑟夫森结的特性进行了数值计算求解,并给出了I-V特性曲线,观察到量子化电压台阶。  相似文献   

11.
DEMETER卫星记录到的电离层加热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法国DEMETER卫星运行期间, 地基电离层加热装置SURA和HAARP开展了一系列加热试验, 记录到各类电离层异常信息, 发现电离层加热过程中卫星观测的电离层扰动信号包括HF发射泵波及边带泵波、VLF人工源增强及频谱拓展、ULF/ELF/VLF调制波、ELF电磁扰动、ULF谐振波、等离子体特征参量扰动及高能粒子沉降等. 由于传播及耦合机制的差异, 发射泵波可以穿透电离层直达卫星高度, 其观测概率最高达到68%以上, 其他扰动受发射调制模式及当地电磁环境等影响,观测概率相对较低, 均在40%左右, 有些甚至是某次试验中出现的个别事例. 结合中国地震电磁监测试验卫星飞行轨道设计及载荷配置等,对未来开展加热试验进行了分析论证, 并参考DEMETER卫星试验结果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传播矩阵法计算了均匀半空间电离层的反透射系数, 同时解Booker复系数四次方程得到电离层的复折射指数, 分别研究了电离层反射透射系数及折射指数随VLF频段入射电波频率、入射角和地磁倾角、电离层电子浓度及碰撞频率的变化规律. 计算结果表明, 在VLF频段, 垂直电偶极子辐射的横磁(Traverse Magnetic)波更易透射进入电离层, 而水平电偶极子辐射的横电(Traverse Electric) 波易被限制在地-电离层波导内来回反射. 电离层电子密度较低时 (如夜间), 在高纬度地区, 观测到地震电离层VLF异常的概率更大. 当考虑地磁场 的影响时, 电离层将允许地震辐射的超低频(Ultra Low Frequency ,ULF)/甚低频 (Very Low Frequency, VLF)部分的电磁波透射进入电离层, 这一点已有很多卫星观测事实为证, 但其进一步的物理机制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Using recent improved results on the frequency and polarization dependent opacities in a strong magnetic field we examine the physics of the lower accretion column on a magnetic neutron star to determine the spectrum radiated at infinity. We argue that photon convection by the fast infalling material (free fall velocities c/2) should substantially modify the spectrum radiated through the accretion column due to the frequency dependence of the opacity.  相似文献   

14.
矩形斜口面天线辐射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矩形斜口面天线是把矩形波导管两个窄边同时渐削,宽边尺寸保持不变而形成的开口,口面位于无限大完全导电平面上,被矩形波导中主模H10模激励.简化分析了口面电场和磁场分量以及辐射场表达式,主瓣指向偏离侧射方向,即方向图主波瓣指向偏离口面法线和激励波导轴线.计算了主面方向图,给出了天线输入端电压驻波比(VSWR)随频率的变化曲线,发现VSWR与口面倾角有关,通过采用不同的倾角,可使其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用于核电磁脉冲辐射敏感度试验中的电磁脉冲电场探头的校准方法。采用试验中常用的双指数脉冲波形进行校准。利用瞬态脉冲发生器、横电磁波室产生一个标准场,通过示波器等测量设备,对探头的转换系数进行校准,为电磁脉冲电场的准确测量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针对电磁兼容测试中,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超过标准限值要求问题,首先介绍了发射超标主要原因,继而梳理超标定位方法和常用电磁兼容加固措施。并以某控制组合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制定排查方案,完成电磁发射测试超标问题的干扰定位;并针对干扰源,使用线缆添加屏蔽层、电源端口添加滤波器等加固措施,经验证,措施有效,发射明显降低。同时,本文所述排查方法和加固措施,可为后续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通过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针对电磁兼容测试中,传导发射和辐射发射超过标准限值要求问题,首先介绍了发射超标主要原因,继而梳理超标定位方法和常用电磁兼容加固措施。并以某控制组合为例,应用上述方法制定排查方案,完成电磁发射测试超标问题的干扰定位;并针对干扰源,使用线缆添加屏蔽层、电源端口添加滤波器等加固措施,经验证,措施有效,发射明显降低。同时,本文所述排查方法和加固措施,可为后续电子产品电磁兼容性设计和通过测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Recent observations of SNRs have produced X-ray images with resolution comparable to that routinely achieved at optical wavelengths. There has also been a great improvement in the quality of X-ray spectra. Since most of the energy radiated by SNRs appears as X-rays, these new data are crucial to studies of SNRs, the interaction of SNRs with the interstellar medium, and the SN explosion itself. Images show a variety of shapes ranging from shel-like remnants to those dominated by the influence of central objects which appear both as point sources and as centers of diffuse activity. Once the temperature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X-ray emitting material is known, the mass of ejected material and the energy release of the SN explosion can sometimes be calculated. X-ray images and spectra of several remnants are shown, and some quantitative results are given.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分析了航天材料电导能力对表面电荷积累的重要影响。描述了航天材料表面电导和体电导的测试方法。给出了一些样品的电导与真空的关系并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空间粒子辐射对卫星中集成芯片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文分析了在“风云一号(B)”气象卫星环境中各种粒子辐射在集成芯片临界体积中产生的能量沉积, 即LET(线性能量传输);得到了银河宇宙线1≤Z≤28、银河宇宙线异常成分(C、N、O、Ne、Ar、Fe)、内辐射带质子等产生的LET, 计算了其分别产生的单粒于事件(SEU)翻转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