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滋烈  张安 《航空学报》1988,9(8):413-418
 随着航空电子系统、武器性能的不断提高,航空火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适应于各种武器的先进的火控系统不断涌现。例如IFFC原理、快速射击原理、导弹离轴发射原理、头盔瞄准具等。本文叙述了一种新的火力控制方法——空对空导弹的离轴发射。这一新的火控导弹发射技术和以往的发射技术相比,取消了对载机的限制,并预示导弹每个瞬时的最大离轴角,瞄准容易,提高了捕获目标的效率,增加了发射机会,在实战中很有意义。同时这种原理充分发挥了人的因素,有效地利用了导弹的攻击能力,为同时攻击多目标创造了条件,并具有全向攻击能力,使空战的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先进的火控系统发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2.
目前.台湾空军拥有300多架性能相对先进的作战飞机(F-16A/B Block20 “幻影”2000-5型和IDF ),它们与90架F-5E改进型战斗机搭配 .形成了一支第二. 三代共存. 高中低档搭配, 具有较强空中拦截和一定对地攻击能力的空中力量。本文客观而真实地介绍以上几种作战飞机的实际作战能力,供航空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为保证飞机在空战中发挥导弹的最大攻击能力,文中对空-空导弹发射的火控原理进行了分析,针对空-空导弹的发射特点,详细描述了发射瞬间载机、目标和导弹之间相互的运动关系,以及如何运用拦射瞄准矢量方程改善导弹在末制导段的运动条件,以保证复杂空战环境中对空中目标的有效攻击。文章最后讨论了导弹拦射前置角、目标攻击进入角和导弹离轴角的计算方法及其在座舱显示器上的显示。  相似文献   

4.
根据未来战争的作战环境 ,分析了攻击型飞机的三大发展趋势 ,并具体阐述了常规作战飞机的对地攻击能力、无人攻击机的发展以及高超音速空天轰炸机的特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5.
陈松 《洪都科技》2012,(2):31-34
航空火力控制技术是将飞机、目标及武器之间所构成的作战态势与攻击瞄准操纵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人机效能的一种综合技术。本文对航空火控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结合火控系统一线工作的经验,对我国航空火控系统的发展方向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6.
超-7是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的新一代轻型战斗机,将替代现役的歼六、歼七、米格-21、F-5、幻影-Ⅲ/Ⅴ等系列飞机.飞机的设计指导思想是研制适应2000年以后作战环境要求的全天候、多用途轻型战斗机,它能够在白天和夜间执行空-空、空-地双任务,具有发射中程导弹,超视距攻击和精确对地攻击能力,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强5型飞机的作战能力,更有效地攻击和摧毁敌人目标(阵地、舰艇),保存自己,故空军根据我军的作战经验和近期中东、印巴、马岛战争的空战实例,提出了一个新的攻击方式,即在强5型飞机的火力控制系统上编制一个新的攻击程序,使之能对地同一目标实施一次性连续攻击。所谓一次性连续攻击者,乃是在一次进入俯冲攻击中,火控系统和悬挂武器能完成对地同一目标实施多种武器攻击也(先发射火箭,后接着投弹轰炸,并自动转换到航炮对空攻击状态)。本文基于飞机使用武器后的自身安全考虑,对飞机在机装瞄准  相似文献   

8.
多用途化是作战飞机的发展方向。航空科技的飞速发展,已使得强击机与战斗机的设计差异越来越小,在各国装备的作战飞机中已没有多少专门的对地攻击飞机了。战后20年间设计的大多数作战飞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对地攻击能力,这些飞机在不同程度上都安装了装甲,最起码防弹风挡是必不可少的。但是,现役的战术飞机普遍取消了防弹风挡,其它部位的装甲不是取消就是削弱。可以说现代战术飞  相似文献   

9.
Robe.  AM  粟海 《航空电子技术》1994,(2):29-41
本文介绍一个在90年代多目标环境中空一空格斗用的火控系统,包括综合火控算法、软件以及有关的控制显示原理。这个现在正在进行预研的系统,融合来自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随后以简化的方式向驾驶员显示综合的火控信息,以便使驾驶员能更好地了解情况,并减轻其工作负担。这个系统已在一有空军驾驶员参与的飞行模拟器上进行了演示与评价。用Ada语言编写的大控软件是在一采用1750A处理机的宝石柱(PavePillar)型的分布式数据处理系统上实现的。传感器、数据链以及飞机和作战环境是用数学模型加以模拟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根据未来战争的作战环境,分析与之相对应的攻击型飞机的发展趋势,认为对未来攻击型飞机影响最大的几个发展趋势为常规作战飞机对地攻击能力的大幅提升、高超音速空天轰炸机的出现以及无人攻击机发展,并对此进行了具体的阐述。  相似文献   

11.
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控制回路方案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比较分析了航空涡轴发动机动力涡轮转速回路的2种控制方案(单回路控制方案和串级控制方案)。针对单回路控制方案控制性能差、串级控制方案参数整定繁琐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的串级控制方案。试验结果表明,新的串级控制方案性能优于原来的2种控制方案的。  相似文献   

12.
某型弹用涡喷发动机启动加速控制规律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满足某弹用涡喷发动机大空域风车启动加速要求,分析了发动机控制系统原控制方案的局限性,通过引入新的控制输入参数提出了新的控制方案,进行了涡喷发动机新方案控制规律研究和设计。通过地面台架与高空模拟台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新方案控制规律满足发动机大空域风车启动加速要求,新控制方案是切实可行的,某涡喷发动机数字电子控制系统控制规律设计一次成功。  相似文献   

13.
罗恩科  吴琪华 《航空动力学报》1993,8(4):371-374,419
本文针对航空发动机的转速控制系统 ,提出了以模糊控制理论 ,设计比较和积分自适应机构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 ,并对系统进行数字仿真。结果表明 :这种自适应控制方法充分发挥了 PI控制和模糊控制的优点 ,不但使控制算法得到简化 ,而且使控制精度得到提高。因而 ,这种自适应方法对高阶、非线性或缺乏精确数学模型的被控对象提供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抗扰控制算法在发动机加力过渡态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海波  孙健国 《推进技术》2010,31(2):219-225
主要研究了航空发动机加力过渡态控制的新方法。在不改变原有发动机控制结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增广LQR法(Augmented Linear Quadratic regulator-ALQR)综合ADRC(Active Disturbance Rejection Control)干扰补偿控制的算法(简称ALQR+ADRC),该算法除了有原ALQR控制所具备的强的消除静差能力之外,还兼具AD-RC优良的干扰补偿能力。通过模拟快速进入/退出发动机加力过渡态过程,验证了该算法具有理想的控制效果,能够较好地协调加力燃油供给和喷口开张,在整个过渡态过程中对核心机工作有较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仿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屠毅  林贵平 《航空学报》2011,32(1):49-57
大型飞机座舱温度控制系统是一个时变、非线性、大时间常数的复杂控制系统,采用传统的控制方法难以获得满意的控制效果.根据系统控制要求,提出了一种新的座舱温度控制方案,系统分为组件温度控制和区域温度控制两级控制.区域温度控制器计算出各区域供气温度的目标值,并选择各区域供气目标温度中最低值作为组件温度控制的目标温度.使用专家比...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系统鲁棒抗扰控制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了一种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系统鲁棒抗扰控制方法。分别设计了基于线性矩阵不等式(LMI)的鲁棒保性能控制的直升机四通道多变量控制器和涡轴发动机转速控制器;为了进一步提高发动机自由涡轮转速环的抗扰能力,结合自抗扰控制(ADRC)方法,构建了涡轴发动机转速鲁棒保性能控制+扭矩ADRC补偿的控制方案,充分利用了ADRC控制强的干扰补偿能力,避免了鲁棒设计方法的保守性。在UH-60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模型仿真环境下通过模拟直升机大幅急速升降操作,验证了直升机/涡轴发动机综合系统所采用的鲁棒抗扰控制,尤其是涡轴发动机鲁棒自抗扰控制,具有理想的抗扰控制效果,能够抑制直升机机动操作过程中大的扭矩扰动对涡轴发动机造成的不利影响,从而使直升机具有更好的机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一种双变量自校正模糊 PI 控制在发动机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种双变量自校正模糊PI控制算法,构造出一种航空发动机双变量自校正模糊PI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研究了控制器和控制系统的特性,为发动机控制探索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航空学报》2020,33(3):1006-1015
When non-cooperative body attachment occurs in space, the inertia of the new combination and the change of the system’s momentum are unknown. This uncertainty may lead to the instability of the spacecraft’s attitude control. In order to solve this problem, we propose an adaptive control scheme based on the inertia estimation of the new, combined system of non-cooperative body and satellite. This method can allow the new combination of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reach a stable state with a high level of precision and speed. In this paper, the stability of the adaptive control scheme is proven by constructing a Lyapunov function. A simulation environment in which a non-cooperative body attaches to a satellite attaches to is constructed. The simulation shows that the attitude error converges to a small field when using the control scheme, regardless of unfavorable cases, including unknown inertia parameters, added momentum. In addition,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strong robustness of the control scheme for the new combination.  相似文献   

19.
应文江 《航空学报》1987,8(12):643-646
本文通过可控性分析和可观察性分析指出,现有的舱压控制系统不是状态完全可控制的,因而不是好的方法。本文提出一种新的控制测量方案,它的控制系统是压力变化速率控制系统,它的测量系统是压力测量系统。这个新的方案是状态完全可控和状态完全可观察的,因而是一个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20.
吴森堂 《航空学报》1994,15(4):453-457
针对当控制输入为不确知,且测量噪声的统计特性参数也未知的情况,运用将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以及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参数进行联合估计的方法,给出了同时对系统状态和控制输入进行递推滤波,并不断地对未知的噪声统计特性参数进行修正估计的新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