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张慧 《飞碟探索》2012,(5):46-46
在2012年3月,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发现,在大质量星系团碰撞后的残骸中留有暗物质团。这一观测结果挑战了现存有关暗物质的预测理论:即在星系团碰撞过程中,星系与暗物质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2.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8,(3):56-57
作为探寻星系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天文学家正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针对宇宙中某个最大的结构进行仔细研究。哈勃镜能够提供一种间接的证据,证明在这几百个星系组成的超大质量星系团拥挤、混乱的内部充斥着不可见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占据着宇宙大部分质量却又无法观测到的物质。哈勃镜的高级巡天照相仪绘制了超大星系团Abell 901/902中的暗物质分布图,以及植入其中的大量星系的位置。照片中遍布的紫色团块反映了星系团中暗物质的分布情况。该星系团正浸淫在一大丛暗物质的团块中。  相似文献   

3.
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是由两种物质构成的,一种是可见的发光物质,另一种是不可见的暗物质。发光物质是每个人都可以看见的物质,而暗物质则需要通过探测其自身引力存在才能被意识到的物质,如星系或星系族的旋转曲线。辐射是宇宙的一种能量之一,光子辐射穿过宇宙,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暗能量使宇宙加速膨胀。目前天文学家还不了解暗能量,只能通过宇宙  相似文献   

4.
胡德良 《飞碟探索》2012,(11):28-28
星系团是宇宙间的庞然大物,是几百个乃至几千个星系的集合体,诸多星系由引力束缚在一起。然而,星系团也是一个宇宙之谜。炽热的气体流入这些星系团的中心,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冷却下来,这种环境应该能够创造一个多产的新恒星诞生地。但是,天文学家发现的情况大都不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5.
暗物质     
<正>暗物质,既看不见又不发出辐射的物质,占宇宙的90%。它们不可见,但通过它们对星系和银河星团的引力作用结果,可以推断它们确实存在。哈勃光分辨率的照片,也是和"马霍"计划中的暗物质第一次"交锋"。国际著名的《自然》杂志为这些天文学家们记下了一笔。现在天文学家研究这个"马霍"变成可能:它的质量,它与我们之间的距  相似文献   

6.
一个较小的星系团已穿过“后发”星系团,经过其中心,现在可能正返回中心。一组美国天文学家说:“后发”正在消化着它近日的“午餐”。 “后发”星系团位于后发座,是被研究得最透彻的星系团之一,是个极丰富的星团,距地球只有几亿光年,包括至少有1000个星系,最早发表的银河系外的暗物质就是在这里发现的。 新墨西哥国立大学的杰克·伯恩斯及其同事模拟了“后发”和NGC4839——群集着的少数星系,距“后发”几百万光年——彼此碰撞的情况,特别是天文学家们在设法模拟这两个星系团的热气体分布。 90年代,其他天文学家根据X射线卫星的观察,热气体以块状分布。这些天文学家提出NGC4839和“后发”正在彼此靠近,并将相互吞食。 他们的计算机模拟表明NGC4839的经过是如何搅扰“后发”的热气体,使之呈现出所观察到的椭圆形,而不是球形。此星系团如若从未被搅扰,应该为球形。 天文学家们同样也能够解释NGC4839周围的热气体。绝大多数星系团的热气体集中在核心附近,而  相似文献   

7.
正“暗能量巡天”项目由多国天文学家携手进行,主旨是利用可见/近红外波段,对南方天空3亿个星系进行巡天观测,从而厘清宇宙膨胀机制。日前,该团队首次发表了有关暗物质的重要声明:宇宙暗物质的分布或与人们的预期不同。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09,(12):56-57
色彩斑斓的“斯蒂芬五重星系”,是130年前由天文学家Stephan发现的一个致密星系团,距离地球2.8亿光年。其中有一个星系(紧挨蓝色“桥”右侧的星系)正在高速穿过其它几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核心区,并因此而产生激波,加热气体,产生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9.
在神秘的宇宙间有着许多我们人类未知的奥秘,而目前天文学家的一个最棘手的问题就是宇宙中深不可测的东西。他们对宇宙知之并不算少,但有些物质他们怎么也找不到。天文学家认为,他们知道太空中有多少物质,但是用任何一种仪器设备都发现不了它们。这就像是在你自己背的背包中装了一捆书,你都无法看到它们。2002年春天,一队天体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所相信存在而又发现不了的东西,可能是一些宇宙间的“失踪物质”,这些物质构成万物,而且能以好几种形式出现,如液体、气体或等离子体。天文学家曾检测过那些在太空中漂浮着的巨大而又不可见的热氢气…  相似文献   

10.
高峰 《飞碟探索》2008,(4):46-46
天文学家在10年前发现了第一颗太阳系外行星;如今,天文学家称他们将进入行星探索的新阶段——探索遥远世界是否存在类似地球生命的迹象。 截止到目前,天文学家已在太阳系外发现了大约145颗所谓绕恒星轨道运行的太阳系外行星,所有这些太阳系外行星都如同木星一样,是被气体所笼罩的巨大星球,不适合地球生命在上面居住。但一些世界著名的行星寻觅者却表示,这种状况有可能在未来10年内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莫德采·米尔格若姆先生是一个修正牛顿引力理论的人。他的理论修正了牛顿物理学。在牛顿物理学中,暗物质和暗能量是被假设存在的,并且根据标准物理定律来计算引力的话,暗物质和暗能量占据了宇宙总能量的95.1%。当我拜访他在魏茨曼研究所的办公室时,这位70岁的物理学家在以色列炎热的夏天里穿着短裤,兴奋激动的时候也会不知不  相似文献   

12.
宇宙中为什么没有暗物质星球? 现代科学认为,宇宙中的绝大部分物质是暗物质,那么,在宇宙中,由暗物质凝聚成的星球应该比普通物质组成的星球更多。既然如此,我们应该能观测到普通恒星被不明物体掩食,也就是被银河系中的暗物质星球掩食。但天文观测从未发现这种现象。难道暗物质不能凝聚成星球,只能以稀薄气体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3.
许多年以来,天文学家们一直猜测在银河系的中心部位,是否有一个超大规模的黑洞存在。尽管来自银河系中心的一个微弱无线电信号一直在嘲弄着研究者们,但灿烂星光与厚重尘埃的迷惑,始终妨碍着人们对这一理论的最终确认。然而,在最近5年的研究中,洛杉矶加州大学的一个天文学家研究小组,却以一种全新的研究方法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最后宣布的研究结果,为银河系巨大黑洞的存在提供了最有力的证据。银河黑洞本身是不可见的,研究者们只能寻找和发现它的“特征”,这个独特的方法也会涉及到附近的物质(恒星)。他们观测到这一带的恒星…  相似文献   

14.
方天 《飞碟探索》2012,(9):46-46
天文学家观察到一个原来只存在于理论中的天文现象:一个巨大的星系团中正在形成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15.
文德 《飞碟探索》2003,(1):39-40
美国《科学》杂志评选1998年世界十大科学进展,其中一项是中微子有质量的发现。这一发现有可能推翻某些物理学定律,其结果引起了激烈的争论:是否需要建立一个新的粒子理论?中微子是否是形成宇宙大部分质量的“暗物质”的一部分?在烦恼着宇宙论学者的众多难题中,最令他们苦恼的问题就是:宇宙的最终命运会怎样?是一直膨胀上去最后稳定下来呢,还是收缩成一个灾难性的火球而告终?答案取决于宇宙中物质的总量,也就是引力的大小。如果引力不够大,宇宙会无限制地膨胀下去;反之,如果引力过大,宇宙会以一种天体物理学家称为“大坍…  相似文献   

16.
暗物质寻踪顾名思义,暗物质就是看不见的物质。广义的暗物质包括不发可见光的行星、白矮星、黑洞等天体。这里所说的暗物质,是指除各种天体、星际气体、宇宙尘埃以外的,可能广泛地分布在宇宙空间的细小粒子。何以见得存在这种暗物质?我们知道,太阳系的质量98.68%集中在太阳身上,即集中在太阳系的中心。因此,水星、金星等离太阳近的行星,受到太阳的引力比海王星、冥王星等离太阳远的行星更强,它们必须以更高的速度绕太阳运行,以克服更强的引力。可是,我们在银河系和河外星系中却看不到这种现象,尽管星系中心集中了更多的恒星,还有巨大的黑洞,…  相似文献   

17.
NASA网站2020年1月9日报道,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和一种新型观测技术,发现暗物质能够形成比此前已知小得多的团块,证实了被广泛认可的冷暗物质(CDM)理论的基本预言之一。暗物质是一种看不见的物质形式,其占据了宇宙大部分质量,并基于此形成星系的骨架。可以通过测量暗物质的引力如何影响恒星和星系来间接探测其存在。由于嵌入小型暗物质团块内的恒星数量很少,因此通过搜寻恒星来探测最小暗物质团块的形成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18.
钱进 《飞碟探索》2008,(12):54-55
最近几年的发现表明,我们的宇宙越来越像由一个高明的巫婆用暗能量、暗物质和正常物质调制成的鸡尾酒。天文学家发现了一种控制宇宙的神秘能量——暗能量。其最新证据表明这种暗能量可能占宇宙总能量的2/3,它正在把宇宙中的星系及星系中的一切以史无前例的速度相互分离。  相似文献   

19.
搜寻暗物质     
暗物质是人们看不见的物质.虽然看不见,但科学家认为它确实存在,而且其质量大约占宇宙所有质量的90%.这是科学家根据万有引力定律而确认的.由于暗物质不产生光线,由正常的技术手段搞不清到底是什么东西.上个月,两个太空科学家小组通过分别进行的研究工作,得出了类似的结果.他们认为,这种无踪无迹的神秘物质可能是由类似于不燃烧的巨大气态星体那样的物体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从动力学角度来解释天体运动的思想萌发于17世纪。引力理论最重要的发展就是把天上的引力与地面的重力联系起来,从而把引力推到无处不存在的“万有”的地步。首先觉察到引力和重力本质相同的人是英国物理学家胡克,他指出引力随与吸引中心距离的不同而变化。1680年初,胡克在给牛顿的信中提出了引力反比于距离平方的猜想。1679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和伦恩根据开普勒第三定律,利用圆形轨道和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公式,导出了作用于行星的引力与它们到太阳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他们还不能证明行星在椭圆轨道中也是如此。直到1687年,牛顿发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