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
在介绍潜在电路分析(SCA)概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了国外(SCA)技术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SCA技术在国内外航天领域中的应用情况,并对SCA技术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潜在电路分析技术及在航天控制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要介绍潜在电路分析(SCA)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法,以及在我国航天控制系统中的初步研究成果,以期引起重视,推动这项研究在我国的进一步开展。  相似文献   

5.
潜在电路分析中的拓扑模式识别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网络树拓扑识别理论的分析方法与算法基础上 ,推导出网络树特定的五种基本拓扑模式识别的工程算法 ,以解决计算机对电路网络树进行自动拓扑识别问题。  相似文献   

6.
李学锋  邹蓉 《航天控制》2001,19(2):49-55
在电路网络树拓扑模式被识别出来的基础上 ,推导出网络树的基本拓扑模式图形生成算法 ,以便于分析设计人员使用拓扑模式图形的方式对电路系统进行具体的潜在电路分析  相似文献   

7.
软件潜在分析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潜在分析技术的概念及方法在文中作了讨论.对此技术在航天软件中开展和应用前景及具体实施方法作了分析和介绍。  相似文献   

8.
潜在电路计算机辅助拓扑识别应用系统是提高航天控制系统安全性及可靠性的分析工具。它对查询火箭等控制系统潜在路径,保证其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重点介绍基于推导出的网络树拓扑模式识别算法与图形生成算法所设计的具有工程使用功能的计算机辅助拓扑识别应用系统。  相似文献   

9.
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应用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学锋  钱玲 《航天控制》2000,18(1):26-30
潜在分析技术是提高控制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的一项重要的分析工具,它对查询运载火箭或导弹控制系统潜在问题与设计缺陷,保证系统安全性与可靠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对国外潜在分析技术进行比较研究和对国内航天控制系统潜在分析技术的现状进行分析,得出重要结论:在航天领域应开发适合中国国情的人工智能计算机潜在分析技术,以保证火箭或导弹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分析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分析技术是性能与可靠性一体化设计工程中的一项关键技术。文章介绍了面向工程应用的电路功能可靠性仿真技术的概念、技术体系和主要技术,还介绍了国内外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12.
潜在电路计算机辅助网络树生成系统研究与工程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树是规范潜在电路分析(SCA)技术的两大工具之一,而计算机辅助网络树生成系统是对航天等复杂控制系统进行SCA所必备的辅助手段。本文介绍了一个能真正用于实际工程SCA的网络树生成系统。  相似文献   

13.
Geis.  S.  闻亦真 《上海航天》1989,(4):53-55
自从1958年两名美国科学家首先研制成单片电路以来,平均每两年半就要推出新的D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每一代新芯片的容量是前一代的4倍.同时价格亦随着经验的丰富和产量的增加而不断降低.单片电路迅速发展的动力是军事需要和航天活动,其结果导致了许多新型武器及系统,如精密制导导弹;有效的电子战设备;侦察卫星;机载电子设备;计算机化通信设备;电光器件;制导炮弹等.但在许多应用中,暴露了这种硅片电路的局限性,如硅片对温度很敏感,需要散热;对离子辐射也很敏感,为此需要有电磁脉冲屏蔽.但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重力、电磁场等科学探测任务需求的日益增强,对航天器整器的磁洁净度要求日益严格,尤其是光照条件下太阳电池电路的磁洁净度。本文基于国内外重大科学探测型号任务,梳理了国内外磁洁净太阳电池电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实现方式以及型号应用情况,并从正面布局、背面线缆以及基板厚度方向等方面系统分析了实现磁洁净太阳电池电路的关键技术:选用低磁材料、镜像对称布局与自由端线缆控制、补偿电缆,为后续磁洁净太阳电池电路技术的进一步突破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潜在通路的概念、特点、产生原因及基本的分析步骤。并结合案例介绍了潜在通路分析技术在通信系统故障调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论述了CCD相机成像电路的关键技术,包括电源处理接地设计和驱动信号的性能改进,并时滤波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论述了CCD相机成像电路的关键技术 ,包括电源处理接地设计和驱动信号的性能改进 ,并对滤波技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基于神经网络的潜在通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丙杰  胡昌华 《宇航学报》2006,27(3):474-477
针对传统潜在通路分析过程复杂、劳动量大的缺陷,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潜在通路分析。神经网络的输入为系统元件的定性状态组合,输出为预测实现功能组合。利用元件与设计功能之间的关系,形成神经网络训练样本。经过训练后,神经网络预测所有元件状态组合实现的功能,然后通过与设计功能的比较,确定电路的潜在通路。经仿真验证,此方法进行潜在通路分析时的正确率达到了92%,而且分析的工作量比较小。  相似文献   

19.
本文主要介绍了Pspice的组成结构、仿真功能以及它的应用,以便仙大家能够很好的运用通用电路模拟技术,提高电子电路的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