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内主火炬项目主要用于开闭幕式4场仪式的表演,整个系统由主体结构、舞美系统、燃烧系统、燃料供应系统、姿态调节执行机构、地面装置和控制系统等组成,以氢气作为燃料,采用"微火+屏显"创意,普及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2.
《航天员》2014,(2):39-41
捷列什科娃护送索契冬奥会火炬 莫斯科时间2月8日零点,赛事为期16天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开幕。2月7日,奥运会火炬到达索契,俄罗斯航天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和谢尔盖·克里卡廖夫代表东道主俄罗斯分别手持索契冬奥会会旗和俄罗斯国旗,护送火炬一起进入索契的菲什特体育场。  相似文献   

3.
北京冬奥会是一次"科技冬奥",开闭幕式的艺术创意和精彩呈现主要依靠科技手段保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技术保障实施单位和技术总负责单位,借鉴航天型号和重大工程研制管理经验,采取了航天系统工程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圆满完成了承担的地面舞台、火炬系统等11个大项的技术保障工作.这是航...  相似文献   

4.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场外火炬台由燃料供应和燃烧系统、雕塑造型工程和双转台装置构成.场外火炬台项目充分体现了"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以及"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同时满足创意要求.  相似文献   

5.
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中,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负责地面舞台(含中心升降舞台、旗杆、旗杆台)、上空威亚(用于吊五环、火炬和大滑板)、冰立方(含开幕冰晶五环、闭幕梦幻五环)、冰瀑、地屏、主火炬(含场外三地火炬台)等舞台装置项目.  相似文献   

6.
李良勇 《航天》2013,(12):24-25
2014年俄罗斯索契冬奥会火炬11月11日结束了为期4天的太空之旅,乘“联盟”TMA-09M飞船返回地球。这枚火炬将最终被用于点燃索契冬奥会圣火盆。  相似文献   

7.
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火炬式点火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火炬式点火器工作原理进行了介绍,根据氧化剂、燃料的状态对火炬式点火器进行了分类,分析了各类点火器结构特点及热防护措施.设计出使用气氧、酒精的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地面试验用火炬式点火器,采用旋转液膜与酒精再生冷却相结合的办法,有效地加强了点火器的热防护.在冲压发动机试车台上,对该火炬式点火器进行了30余次单独试验,均取得了成功,可持续工作时间不少于20 s.  相似文献   

8.
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简称北京冬奥会)是我国重要历史节点的重大标志性活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科技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冬奥会筹办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简约、安全、精彩"的办赛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展现央企担当,以高度的使命感、责任...  相似文献   

9.
奥运五环标志的展示是历届奥运会开幕式最重要的一个仪式环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从冰立方当中雕刻出来,这一幕惊艳了无数观众.  相似文献   

10.
水客 《航天员》2008,(4):52-52
8月6日8时,奥运圣火内地传递北京站启动仪式在故宫午门广场举行。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郭金龙致辞之后,圣火护卫人员点燃第一棒火炬,交给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刘淇接过熊熊火炬,高举起来,向全场进行一番亮丽的展示后,又交到了第一棒火炬手、"航天英雄"杨利伟手中。奥运火炬在北京传递,自此正  相似文献   

11.
金属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初步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检验金属粉末燃料冲压发动机的点火及燃烧特性,对设计的发动机进行了初步的直连式试验研究。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目前设计的燃料供应系统能将粉末燃料有效输送到发动机燃烧室;在火炬作用下粉末燃料能实现快速点火启动;火炬工作结束粉末燃料可自身维持燃烧;燃烧室壁面沉积较多,主要分为2层,其中表层为白色MgO,内层为Mg、MgO和Mg3N2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6月19日,圆满完成我国月球探测"三步走"任务中第二步任务,渐渐淡出人们视线的嫦娥三号再一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2014年南京青年奥运会吉祥物"砳砳"手持青奥会火炬,进行了一次地球至月球空间的接力旅行,而远在38万公里以外的月球上默默执行探测任务的嫦娥三号着陆器"忙里偷闲",充当了一回火炬手,帮助"砳砳"以网络传递火炬的形式实现了太空之旅。这是圆满完成"嫦娥工程"落月探测任务后,嫦娥三号探测器的又一杰作。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高热流、高压电热管导出的对流冷却关系和结焦极限,讨论了推力空冷却套材料与烃类燃料相容性的实验结果.对氧/烂燃烧技术与氧/氢燃烧技术进行了比较.讨论了将这些技术应用于未来氧/烃助推发动机的途径,包括氢冷的三组元循环、高效稳定燃烧的喷射技术以及用作燃烧稳定装置的声衬.  相似文献   

14.
从晶莹剔透的"冰雪五环"到浪漫唯美的雪花火炬台,从耀眼夺目的冰瀑到创意无限的点火仪式……北京冬奥会开幕式通过科技赋能艺术,实现了理念创新与科技力量的完美融合,为全世界观众献上了一场简约、浪漫、唯美、空灵的视听盛宴,再次惊艳全球.  相似文献   

15.
针对膨胀循环氢氧发动机多次点火需求,采用氢、氧推进剂吸热着火和火炬燃气降温放热的假设,用热力计算方法从理论上分析了推力室采用火炬点火的能量问题。在考虑火炬燃气与推力室内的氧补燃后,富燃低压火炬点火器的点火能量能够满足推力室点火需求。研制了2种低压火炬点火试验系统,对膨胀循环发动机进行了17次点火试验,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相符,验证了补燃点火假设。  相似文献   

16.
杨事民  唐豪  黄玥 《火箭推进》2008,34(1):12-17
对带长深比为10的凹腔结构的燃烧室二维氢燃烧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燃料喷注方式采用凹腔上游喷注加辅加凹腔前壁、底壁、后壁喷注。采用三阶MUSCL格式求解二维含组分守恒N-S方程组,湍流模型采用剪切修正的RNGk-ε湍流模型,对喷氢燃烧工况进行了计算研究,并分别分析了凹腔中不同燃料喷注方式对燃烧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凹腔是火焰驻留的主要区域;凹腔上游喷注氢,可以使燃料在凹腔中混合燃烧,辅加凹腔中喷氢的三种方式对燃烧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凹腔前壁、底面辅加喷氢,没有增强凹腔的稳焰特性,对整个燃烧状态影响不大;在凹腔后壁喷氢,能够增加凹腔中的燃料含量,加强了回流效果,对燃烧状态影响较大。三种喷注方式都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凹腔燃烧流场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结焦是当前烃冷却火箭发动机存在的主要问题,这就可能限制了它的工作范围和性能。甲醇(CH_3OH)能够吸热分解,在催化剂作用下变成一氧化碳和氢,并在催化过程中吸收大量的热量。在温度变化一定的情况下,甲醇吸收的焓值比氢要多,因此甲醇是一种很好的冷却剂。此外,由于甲醇密度比氢大,用来作为驱动涡轮的气体焓值高,因而在只要求用少量的氢作为驱动能源时,甲醇就有可能用于高压、低成本膨胀循环发动机。从地面的操作过程和排气产物上看,这种火箭发动机还具有环境清洁及安全的其它优点。甲醇燃料火箭发动机能够使用烃类燃料发动机的试验设备。另外,要求研制成本低、性能适中的甲醇燃料火箭发动机与烃类燃料发动机一样,技术并不难。采用这种推进技术对于未来运载器的寿命循环成本、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较大改进。开拓者宇航公司(pioneer astronautics)近来出资进行了预先推进系统研究,以检验未来探空火箭、上面级、常规运载火箭可能使用的挤压式循环、膨胀循环和发生器循环液氧/甲醇火箭发动机。作为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开拓者宇航公司凭借丰富的经验,为现有的先进火箭研制甲醇燃料发动机,以评价这些发动机系统方案的可行性。本文讨论这种发动机的优点以及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11月4日,第七届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在珠海隆重开幕,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以新型导弹武器装备、陆海空系列无人装备、科技奥运安保系统与火炬技术。以及重大灾害应急保障装备的强大阵容参展.彰显出"大防务"战略的端倪。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高红卫简要阐述了提出和实施"大防务"战略的背景、内涵和措施。  相似文献   

19.
基于硼氢盐化合物具有高燃速、高燃烧热值等优点,探索了两种十氢十硼酸金属盐化合物(BHM)在富燃料推进剂中应用前景。采用DCAT 21型动态接触角/表面张力仪测量了BHM、AP、Mg、团聚硼、HTPB的接触角,计算了固体组分与HTPB之间的粘合功W和铺展系数S,结果显示几种固体组分与HTPB粘合剂相互作用大小次序为AP/HTPBBH-2/HTPB团聚硼/HTPBMg/HTPBBH-1/HTPB,且SHTPB/BH-1较小,因为BH-1不能充分浸润于HTPB粘合剂,界面间产生排斥作用,导致含硼氢盐BH-1推进剂内部出现裂纹。还研究了含硼氢盐BH-2富燃料推进剂的流变性能、能量性能和燃烧性能。结果表明,用硼氢盐BH-2替代团聚硼粉,能降低推进剂药浆的表观粘度和屈服值,提高推进剂实测热值,其中,BH-2含量30%的B-2配方,推进剂药浆的屈服值为44.5 Pa,表观粘度为188 Pa·s,燃烧效率达到了93.2%。发现硼氢盐使推进剂燃速降低,且产生大量的燃烧残渣,这与燃烧产物中凝聚相碳(C)的大幅增加有关。依据硼氢盐分解和燃烧特点,认为其适应于燃料冲压发动机。  相似文献   

20.
结构是运载火箭的"脊梁",主要承担火箭发动机推力传递、燃料贮存等功能,并为有效载荷、控制、测量等系统及单机设备提供安装和保护。对国外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未来我国运载火箭的研制发展需求,展望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技术发展方向,提出支撑我国下一代运载火箭结构的关键技术,为我国运载火箭结构技术的发展路线探索和战略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