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航天员》2010,(6):8-9
11月2日,国际空间站迎来了载人飞行10周年纪念日,NASA局长查尔斯·博尔登当天在肯尼迪航天中心通过视频连线与空间站航天员共贺这一纪念日。  相似文献   

2.
对话空间站     
《航天员》2012,(3):52-53
2012年3月7日,国际空间站第30长期考察组指令长丹·伯班克(Don Burbank)和飞行工程师唐·佩蒂特(Don Pettit)在空间站通过视频,跟美国圣何塞市华盛顿小学的学生进行了一场有趣的交流活动,为孩子们解答各种关于太空的问题,并与他们分享在空间站上工作和生活的点滴。  相似文献   

3.
沈羡云 《航天》2012,(8):42-45
美国航宇局与美国物理学会启动了一项合作计划,将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视频与全世界的学生、教育工作者和科学迷们共享。  相似文献   

4.
《航天器工程》2011,20(6):49-49
据全球安全网站2011年10月18日报道,俄罗斯载人航天飞行计划负责人Alexei Krasnov表示,“国际空间站”的服务期限可能被延长至2028年。“国际空间站”的服务期限是2015年,  相似文献   

5.
《航天员》2009,(3):45-45
日本航天员若田光-在国际空间站上由日本建造的“希望”号实验舱内试验了毯上飞行以及零重力条件下滴眼药水等。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已将若田5月15日的“飞毯”表演视频公布于众。画面显示.现年45岁的若田站在一块白色布单上,就像单板滑雪一样平稳地滑过国际空间站上的一个实验舱。此外,若田还尝试了零重力条件下叠衣服。这些挑战是若田从民众建议的1597项实验中挑选出16项中的一部分。若田4月还在空间站内尝试过俯卧撑等挑战。  相似文献   

6.
加拿大参加美国国际永久性空间站计划的项目分属两大类,一类是研制空间站的组装、维修和服务所需设备,另一类是发展空间站的加拿大用户,使加拿大得以充分利用空间站所具有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发射短讯     
孙学建  瞭望 《航天器工程》2012,21(3):134-134
美民间企业向"国际空间站"发射人类首艘商业飞船据Spacedaily网站2012年5月22日消息,当天美国东部时间3时44分,猎鹰9号(Falcon-9)火箭成功发射"龙"(Dragon)飞船,并将其送往预定轨道。该飞船装有460kg的物资运往"国际空间站"。"国际空间站"的机械臂于美国东部时间5月25日9时56分成功抓住"龙"飞船的被动通用停泊机构,12时02分实现飞船与"国际空间站"成功对接。猎鹰9号火箭由美国民间企业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研发,这是私营企业首次为"国际空间站"提供物资补给商业服务。到目前为止,只有政府航天机构(包括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成功运送物资到"国际空间站"。除了货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打算2015年发射载人飞船,为空间站提供人员往返服务。  相似文献   

8.
刘苗 《航天员》2012,(3):54-55
近日,第28/29长期考察组成员日本航天员古川聪(Satoshi Furukawa),用图片向公众展示了自己曾在国际空间站上的“创造发明”——“乐高空间站”,这个空间站模型是古川聪模仿国际空间站的构建,用一块块乐高积木拼合而成的。国际空间站是由16个国家参与研制,花费13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大型国际太空项目,而古川聪仅仅在两个小时内。就用积木建造了一座“国际空间站”。  相似文献   

9.
庞统 《航天》2009,(11):20-24
日本时间9月18日凌晨,日本首艘无人航天货运飞船——空间站转运飞行器1号(HTV1)到达国际空间站附近约10米处。国际空间站内的航天员操作机械臂,成功完成了HTV1与空间站的对接。  相似文献   

10.
五年前,“联盟”宇宙号“TM-31”宇宙飞船发射入轨。“联盟”号飞船在此之前已经发射过30次,都是前往“和平”号空间站的。此次飞行是航天飞行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它搭载了第一期长期考察团乘组到达国际空间站并在两天后完成与航天器的对接。航天员Bill Shephard、Yuri gidzenko和Sergei Krikalev通过“联盟”号飞船和国际空间站之间的舱门进入空间站,在太空中建立了长期有人居住的国际前哨。  相似文献   

11.
陈小春 《航天员》2009,(3):60-61
2008年2月14日报道,德国总理默克尔与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进行了天地通话,当时默克尔曾特别关注空间站唯一的女性航天员佩吉·惠特森,并且笑着问她:“现在就老实地说说吧,和一群男人生活在一起,感觉如何?”2009年3月24日,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与国际空间站上的10名航天员也进行了一次视频对话。对话聊的多是生活,也非常有趣,这里不妨与大家共飨。还有,这一次国际空间站上也有一位女性航天员桑德拉·马格努斯,我们不妨也看看,奥巴马所特别关注于她的,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2.
辛田 《航天员》2014,(2):22-24
态度明确的俄、日、加 俄罗斯和美国是国际空间站项目两大主导国,负责建造国际空间站基础设施,在获悉这一消息后俄罗斯联邦航天局主管阿列克谢·克拉斯诺夫立即公开表示,国际空间站能够安全运行至2028年,在这之前完全没有必要退役。他同时透露,俄罗斯正在制定2015-2026年航天计划,制定过程中将考虑把再次延寿的国际空间站融入其中。  相似文献   

13.
回谷 《航天》2010,(9):56-59
现在,美国和俄罗斯的航天器之间的空间交会对接已经不算什么新鲜事了。为了建造国际空间站,1994~1998年,美国航天飞机曾9次与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对接飞行,送美国航天员到“和平”号上工作,以取得航天飞机与空间站交会对接经验以及美国航天员在空间站上长期生活和工作能力,降低建造国际空间站的技术风险。  相似文献   

14.
庞之浩 《航天员》2011,(5):59-62
国际空间站的建造是由美国牵头的,其投入占国际空间站总成本的70%,所以称得上该工程的“龙头老大”。美国为国际空间站提供了实验舱、节点舱、气闸舱等各1个,以及7段桁架结构、4对太阳能电池阵,还用航天飞机完成了许多舱段的运输任务和航天员出舱组装空间站部件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叶子 《航天员》2014,(4):38-39
众所周知。采用波长极短的光波进行空间卫星通信。是实现高码率通信的最佳方案.甚至被认为是唯一手段,尤其是在空间卫星日益拥挤的今天。6月6日,NASA利用激光束把一段高清视频以50Mbps(兆位/秒)的速度从国际空间站传送回地面。  相似文献   

16.
石英 《中国航天》1996,(3):31-34
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的进展按照美国航宇局空间站计划主任特拉夫顿的话说,阿尔法国际空间站计划现在已不再是纸上谈兵了,空间站组件开始发射的日期已越来越近。事实也的确如此。该空间站的各系统现正在紧锣密鼓地抓紧研制。欧空局去年10月的部长级会议作出的参与该计...  相似文献   

17.
迄今已有6年多了,国际空间站成为世界上一些国家进行学生教育的课堂。在美国和它的伙伴国家,从幼儿园到大学,将近有320万的学生,有机会通过空间站的下传线接受到有关航天知识的教育。通过它,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回答学生提出的有关太空生活、工作和进行科学实验的问题。此外,美国有近100万学生亲自参加了空间站的实验,或者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空间站的实验,数千名国际组织的学生也参加了这项活动。  相似文献   

18.
靳力 《航天器工程》2009,18(1):117-117
2008年12月3日,俄罗斯联邦航天局称,已与美国NASA签署一份总价达1.41亿美元的宇航员输送合同。合同规定,俄航天局使用俄“联盟”载人飞船为美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提供服务,美宇航员将于2011年秋季飞往“国际空间站”,并于2012年春季返回地面。合同还规定俄美双方将为“联盟”载人飞船奔赴“国际空间站”提供支持,包括为宇航员提供必要的飞行前培训、制定发生事故时宇航员逃生措施等。此外,合同还就利用上述载人飞船向空间站运输货物及携带空间站垃圾返航等问题做出详细规定。  相似文献   

19.
无线视频系统(WVS)支持国际空间站(ISS)的装配,它可实时地向航天飞机轨道器(SSO)和飞行任务控制中心(MCC)提供航天员舱外活动(EVA)的视频监督信息。功能模块图解如图1所示,图里包括乘员舱、载荷平台以及舱外机动装置射频(RF)摄相机组件(ERCA)。乘员舱组件提供系统性能的控制和监测,此组件包括两个独立的部分,一个是由乘员使用的面板接口(无线视频接口盒-WIB),  相似文献   

20.
航天员在长期飞行中,由于失重等因素的影响使航天员的工作能力下降,为保障航天员的身体健康并提高工作能力,美俄在国际空间站上均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本文主要介绍了国际空间站俄罗斯服务舱内的微重力对抗措施装置及部分训练程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