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6 毫秒
1.
基于角度变化率的机载多普勒直接测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涛 《航空工程进展》2011,2(3):335-338
基于角度变化率与多普勒频差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种机载单基线多普勒测距方法,该方法将前置角的正弦变化率引入多普勒频移方程,借助于微分变形所产生的角速度参量就能获得被测目标的距离。模拟分析验证了所导出公式的正确性,同时还分析证明了基于角度变化率的直接测距方法和基于多普勒频移变化率的直接测距方法等效,并基于频率分辨率,给出了...  相似文献   

2.
根据单位矢量法测轨原理,给出了在测角精度比较低或没有测角资料的情况下,利用测距、测速资料进行初轨和轨道改进的计算方法。工程实践应用表明,在测角精度比较低而测距、测速精度相对高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有效地提高轨道确定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一种不依赖卫星导航的、仅利用地面数传设备所附加的测距功能和机载简易导航设备所提供的磁航向、高度等参量来确定所测控飞行器航迹的单站定位系统已被研究。本文主要研究了用于此种单站定位系统的航迹跟踪方法。作为分析的基础,本文首先分析了由径向距离和直线飞行距离所构成的测距三角形的解;然后分别描述了坐标平移和坐标旋转两种航向估计方法;最后给出了适用的卡尔曼滤波方程组。  相似文献   

4.
基于WLAN、蓝牙等无线信号的室内定位系统在布设与组网阶段需要布设大量的节点,在推广过程中严重受制于布设成本,因而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调频扩频(Chirp Spread Spectrum,CSS)信号的单基站室内定位系统及相关定位算法,结合使用线性调频测距方法与自主角度估计方法,测距精度优于1m,测角精度达1.5°,可为地下停车场等人员相对稀疏、定位精度需求相对较低的应用场景提供低成本的覆盖。经过室内停车场场景试验,该室内定位系统可在仅使用单一基站情况下,在约60m半径内提供1~3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黄普  郭璞  张国雪 《飞行力学》2020,(1):80-83,94
针对我国地面测站对高轨卫星监视能力缺乏的问题,提出一种低轨卫星对高轨卫星仅测角初轨计算方法。该算法引入天基跟踪坐标系,消除测距信息影响,建立仅测角观测方程;引入法向运动,增加摄动因素影响,建立扩展拉普拉斯动力学模型;推导分析观测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关系方程,将初轨计算问题转换为非线性方程求解问题,利用高斯全主元消去法完成方程求解。通过实战和仿真测角数据对方法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利用仅测角数据对非合作目标进行初轨确定,精度在公里量级,可为我国地基监视系统提供补充参考。  相似文献   

6.
张敏  郭福成  周一宇 《航空学报》2014,34(2):378-386
针对以往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采用的多通道干涉仪或阵列测向系统复杂、易受通道间幅相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运动单站单个长基线干涉仪(LBI)直接定位(DPD)方法。该方法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方法获得定位初值,再利用Newton迭代方法得到精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观测器的机动性,可对辐射源实现快速无模糊的定位;定位性能在较高信噪比(SNR)下可接近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在低信噪比下优于多通道干涉仪仅测角(BO)和长基线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于CCD激光经纬仪测量的舰载雷达标校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种利用激光测距仪测距、CCD光学经纬仪测角对动态的舰载雷达天线进行定位的雷达标校方法。探讨了对动态目标的定位原理,给出了真值测量的数学模型,论证了方位标的设计原则,分析了雷达标校的精度。  相似文献   

8.
针对光电系统单站无源定位的可观测性、定位精度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雷达辅助光电系统间歇测距的目标定位方式,克服了单站无源定位的目标可观测型问题并提高了目标的定位精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雷达"暴露"的风险,实现了光电系统与雷达的优势互补,提高了系统的综合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9.
张敏  郭福成  周一宇 《航空学报》2013,34(2):378-386
 针对以往单站无源定位系统中采用的多通道干涉仪或阵列测向系统复杂、易受通道间幅相不一致性影响等缺点,提出了一种基于信号子空间分解的运动单站单个长基线干涉仪(LBI)直接定位(DPD)方法。该方法采用量子粒子群优化(QPSO)方法获得定位初值,再利用Newton迭代方法得到精估计值。仿真结果表明:增加观测器的机动性,可对辐射源实现快速无模糊的定位;定位性能在较高信噪比(SNR)下可接近定位误差的克拉美-罗下限(CRLB),在低信噪比下优于多通道干涉仪仅测角(BO)和长基线相位差变化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0.
SINS/USBL组合导航误差因素主要包括USBL测距精度误差、USBL测角误差、USBL到SINS的安装误差以及应答器的位置误差,且现有USBL设备的普遍特点为:测距精度高而测角精度相对较差。针对上述误差因素和特点,提出一种三应答器SINS/USBL紧耦合导航算法,避免了USBL测角误差以及USBL到SINS的安装角误差等对导航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组合导航定位精度。此外,该算法无需对安装角进行标定,使用更加便捷。  相似文献   

11.
已有的分析表明,通过对多普勒频移变化率方程的近似处理即能实现仅基于多普勒频移测量的机载单站测距。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研究了在机载单站探测平台上,利用一个短基线二单元阵列实现实时测算载机与目标间径向距离的方法,其中所需解决的最主要问题是对时差值的测算。研究表明,只需将路程差看成是基线长度的投影,并等效成是在径向方向上载机以径向速度移动所产生的,即能获得可使测距结果和理论值相吻合的时差值。  相似文献   

12.
在机载站飞行方向前方某一距离处的多普勒频移能够通过递推计算的方法由站点当前位置处的相位测量结果而被直接确定。进一步利用频移和角度之间的变换,由多普勒频移的虚拟递推值即可求得载机飞行路线前方虚拟距离处的目标方位,由此就可在机载单站平台上通过三角定位法,实现仅基于相差测量的无源测距。  相似文献   

13.
郁涛 《航空电子技术》2011,42(1):1-3,13
通过对多普勒频移方程进行角度变换,并利用在下滑视角和坐标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导出了在三个站点的径向距离之间的递推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利用固有的几何关系,即能由任一瞬间所测得的多普勒频移值,得到舰载机-航之间径向距离的解析解.随后进行的误差分析表明基于多普勒频移测距可以实现分米级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高斯白噪声下,使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融合主动站和被动站量测信息,在各类机动状态模型切换,完成对机动目标的定位跟踪。根据主动站到达目标然后到达被动站的距离和以及目标到达主被动站的方位角和俯仰角信息建立量测模型;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的基础上,在常规直线机动模型基础上引入Singer模型,模拟目标机动运动;以几何关系求解得到的目标位置作为目标初始解,相较于其他初始模型,算法具有更好的收敛性。仿真实验表明,在主被动站间距几十千米,目标与主被动站间距几百千米,到达角误差2°左右,到达时间误差20 m左右的情况下,使用交互式多模型算法跟踪目标,收敛误差在百米级别。  相似文献   

15.
基于相位变化率的无源定位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源定位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现有单站无源定位方法的基础上,介绍了相位变化率定位法。该方法利用观测平台上两个相互正交的相位干涉仪接收目标辐射电磁波的相位获取目标的方向信息,利用对应的相位变化率获取目标的径向距离信息,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定位。文中还给出了观测平台飞行姿态变化情况下的定位表达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好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6.
变化姿态角下的相位变化率无源定位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源定位技术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在现有单站无源定位方法的基础上 ,介绍了相位变化率定位法。该方法利用观测平台上两个相互正交的相位干涉仪接收目标辐射电磁波的相位获取目标的方向信息 ,利用对应的相位变化率获取目标的径向距离信息 ,从而实现对目标的实时高精度定位。提出了在空中观测平台发生飞行姿态变化情况下的定位求解思路 ,即利用姿态变化条件下的测量数据直接求出目标在姿态变化前的原始载机坐标系中的位置。文中给出了这一思路下相应的定位表达式并引入修正增益扩展卡尔曼 (MGEKF)算法对原始定位结果进行滤波处理。仿真结果表明 ,该方法是一种发展前途较好的单站无源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7.
We present a new assignment-based algorithm for data association in tracking ground targets employing evasive move-stop-move maneuvers using ground moving target indicator (GMTI) reports obtained from an airborne sensor. To avoid detection by the GMTI sensor, the targets deliberately stop for some time before moving again. The sensor does not detect a target when the latter's radial velocity (along the line-of-sight from the sensor) falls below a certain minimum detectable velocity (MDV). Even in the absence of move-stop-move maneuvers, the detection has a less-than-unity probability (P/sub D/<1) due to obscuration and thresholding. Then, it is of interest, when a target is not detected, to develop a systematic technique that can distinguish between lack of detection due to P/sub D/<1 and lack of detection due to a stop (or a near stop). Previously, this problem was solved using a variable structure interacting multiple model (VS-IMM) estimator with a stopped target model (VS-IMM-ST) without explicitly addressing data association. We develop a novel "two-dummy" assignment approach for move-stop-move targets that considers both the problem of data association as well as filtering. Typically, in assignment-based data association a "dummy" measurement is used to denote the nondetection event. The use of the standard single-dummy assignment, which does not handle move-stop-move motion explicitly, can result in broken tracks. The new algorithm proposed here handles the evasive move-stop-move motion by introducing a second dummy measurement to represent nondetection due to the MDV. We also present a likelihood-ratio-based track deletion scheme for move-stop-move targets. Using this two-dummy data association algorithm, the track corresponding to a move-stop-move target is kept "alive' during missed detections both due to MDV and due to P/sub D/<1. In addition, one can obtain reductions in both rms estimation errors as well as the total number of track breakages.  相似文献   

18.
鱼雷过靶距离测试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模拟被鱼雷攻击目标的状态,提出了四点布阵测距和二点布阵测距的水听器配置方案,利用坐标转换、中心点法、最小距离法进行距离解算,可有效地对鱼雷过靶距离进行测试,同时,可利用深度信息对二点布阵测距的微量误差进行修正.  相似文献   

19.
在固定单站无源定位算法中,基于角度(Direct of Arrival)、角度变化率(Direct of Arrival Rate-of-Change)、多普勒频率(Doppler Frequency)和多普勒频率变化率(Doppler Frequency Rate-of-Change)4个观测信息实现定位(即DDFRC定位)算法仅通过单次观测即可实现对目标辐射源的定位。文中通过转移观测的卡尔曼滤波对定位结果进行平滑,较原有算法拥有更好的跟踪效果。同时,对定位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并将距离信息引入算法的仿真分析之中,详细讨论了各个观测量误差在不同距离时对算法定位性能的影响,根据仿真结果,结合定位误差的定量分析对算法性能做出评价。通过仿真分析,得到了定位算法对不同距离下各参数的精度要求,从而为在实际系统中使用该定位算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