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于友民 《飞行试验》1995,11(2):33-37
本文比较详细完整地论述了直八运输型直升机(简称直升机)通风加温系统性能验证试飞情况,文中给出了主要试飞数据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直八机通风加温系统工作可靠其性能满足设计要求,试飞方法和测试技术可供其它直升机通风加温系统试飞时参考。但仍需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动升限爬升是直升机动力装置冷却通风系统试飞的一项重要考核内容。测量了涡轴发动机在动升限飞行中的壁面温度和环境温度,通过对比、分析各测点温度值的时间变化历程曲线,从而获得了直升机动升限飞行动力装置冷却通风系统的一般特性,该特性可为后续试飞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直 11型直升机的民用适航取证科目试飞于 1999年 6月开始 ,至 2 0 0 0年 10月 30日完成。考核试飞工作由中国民航总局上海审定中心主持 ,试飞科目包括高原、高寒高风险科目试飞和常规科目的考核验证试飞。在整个试飞过程中 ,直 11型直升机创造了国内直升机飞行史上的多项记录并显示出良好的性能。直升机的最大坡度角达± 65°,俯仰角达 - 4 0°~ +50°,在10 0 0m高空飞行速度达 2 89km/h ;在海拔 360 0m的某高原机场 ,由俄罗斯飞行员顺利完成了高原地区B、C、D点等全部边界科目试飞 ,闯过了飞行禁区 ,一次完成了速度 -高度组合下的…  相似文献   

4.
新机纵横     
直十一武装直升机地面试验顺利完成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院、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技总公司、中国直升机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研制的直十一武装直升机机弹相容地面试验和地面共振试验相继顺利完成。至此,直十一武装直升机地面试验全部顺利完成,可以转入科研调整试飞。机弹相容试验包括结构相容和系统相容,分别验证导弹发射对机身结构和系统的影响。直十一武装直升机机弹相容地面试验的顺利完成,为直十一武装直升机空中靶试和技术鉴定奠定了技术基础。A380首飞成功4月27日,首架A380客机在位于法国图卢兹郊区的布拉尼亚克国际机场顺利起…  相似文献   

5.
作为中国飞行试验研究院试飞总师,您长期从事我国固定翼飞机、直升机试飞技术研究与发展工作,对多种新型飞机和直升机的试飞做出了重要贡献。请您谈谈您所参与完成的重大的试飞项目,以及某型直升机的试飞定型对我国直升机技术的重要意义。齐重阳: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我先后参与完成了加油工程、飞豹、歼8Ⅱ飞机、歼10、直升机等数十个国家重大型号试飞。  相似文献   

6.
《航空科学技术》2005,(3):44-45
由中国直升机设计研究院、昌河飞机工业(集团)公司、中航技总公司、中国直升机公司等4家单位联合研制的直十一武装直升机机弹相容地面试验和地面共振试验相继顺利完成。至此,直十一武装直升机地面试验全部顺利完成,可以转入科研调整试飞。  相似文献   

7.
准确计算直升机在不同飞行状态的有效气动参数对于确定直升机飞行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复杂的旋翼空气动力现象以及直升机状态和环境条件的变化,准确预估气动参数有较大难度。为此,采用无量纲分析法建立直升机悬停状态的数学模型,首先对参数重组,确定了几个悬停状态重要参数,包括气动参数和直升机状态参数;然后,以直-9×型直升机为例,结合实际试飞数据,提出了用最小二乘法对该模型进行参数辨识的方法;最后,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辨识方法的可行性,并将辨识结果有效地用于直升机悬停性能拓展。结果表明,这种利用参数辨识进行性能拓展的方法是可行的,由于辨识结果是利用实际试飞数据确定的,拓展结果具有较高的可信度。这种数据处理方法可有效减少试飞周期,节约试验成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米-8型直升机侧风悬停试飞数据为依据,在涡原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反操纵现象,并做出侧风悬停方向舵曲线,供直升机驾驶员飞行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高原试飞时,直升机接近使用限制边界,试飞风险高,需要研究制定合理安全的试飞方法,在保证安全的同时获得准确的直升机性能参数。本文依据适航规章对直升机高原试飞及数据外推的要求,分析确定高高原试飞所需环境条件及试飞科目,研究高高原试飞方法和数据处理分析方法,并应用确定的试飞方法进行H425-100 型机高高原试飞。结果表...  相似文献   

10.
螺旋模态是直升机前飞状态下的固有模态,是直升机设计定型试飞中必须进行评定的科目,目前对该模态的评定已有相应的试飞方法。随着直升机飞控系统的不断升级和提高、飞行员操纵习惯的改变以及所执行任务的不同等情况,现有试飞方法已不能满足对直升机螺旋模态特性的评定。通过研究直升机的使用背景,针对不同飞控系统、飞行员操纵习惯以及飞行员执行的任务科目,给出了一种全新的试飞评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
针对倾斜尾桨直升机的侧滑-俯仰耦合进行了分析研究。首先描述了倾斜尾桨直升机在横侧静稳定性模拟试飞中出现的侧滑-俯仰耦合现象;进而分析了该耦合产生的机理,给出了该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最后对该耦合的解耦方法和试飞评估方法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可为倾斜尾桨直升机侧滑-俯仰耦合的试飞与评估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遥测技术在飞机飞行试验的应用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出现了,试飞遥测系统对飞机的试飞安全和效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得到重视,航空航天工业的飞速发展,也使得遥测技术作为应用技术发展非常快,特别是近10年来,计算机技术迅猛崛起,促进了遥测技术的发展速度和应用领域,大宽带、高数据容量传输和处理的遥测系统在航空航天、国防工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直升机事业的发展,我们根据直升机试飞测试要求,逐步引入遥测技术,如直升机旋转机械(旋翼系统、尾桨系统、传动系统等)的飞行载荷、振动测量等,但最重要的是在高新工程试飞试验中得到成功应用,本文主要叙述遥测技术在直升机试飞试验监控与指挥系统中的应用,以及对提高试飞安全的保障和加快试飞进度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对未来直升机试飞试验中实时遥测系统的结构体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直升机旋翼动部件飞行载荷实测,由于结构紧凑复杂且高速旋转,给加改装和测试为一一定的难度。本文以直8型直升机为便较详细地介绍了旋翼动部件飞行载荷测试技术和方法,为直升机的强度试飞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针对舰载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试飞验证的标准研究,梳理了国内外现有的与舰载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试飞验证相关的标准,对其中的科目进行了适用性分析,提出了我国舰载无人直升机飞行控制与管理系统试飞验证的完整框架,为促进我国无人机系统标准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提供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前飞状态下直升机动力舱通风冷却性能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某型直升机动力舱通风冷却系统,提出了一种简化的基于旋翼下洗流的动力舱通风冷却性能计算方法,利用商业CFD软件,计算了前飞状态下采用单进口和双进口共9种方案时动力舱流场和温度场分布,分析了不同进口数、进口大小和位置对动力舱通风冷却性能的影响,并与试飞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准确预测直升机动力舱通风冷却系统性能,仿真研究结果可以为动力舱通风冷却系统的设计与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抗旋翼遮挡技术是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的核心技术.根据直升机载卫星通信系统旋翼遮挡的特点,分析研究了直升机无遮挡通信时间比率与直升机航向和卫星波束入射角的关系,以此分析设计了试飞方案.发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重大设计缺陷,并通过试飞中的测试数据对抗旋翼遮挡算法进行了优化改进,有效实现了抗旋翼遮挡技术的有效性验证,达到直升机载卫星通信设备定型试飞的目的,为后续该类型设备的试飞奠定了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具有较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简讯     
U8无人直升机首次成功飞上高原近日,中航工业直升机所自主研制的U8无人直升机圆满完成首次高原试飞试验,这标志着该无人直升机高原性能取得飞越性进步,有效提升了无人直升机高原作业综合保障能力。本次U8无人直升  相似文献   

18.
陈生发 《飞行试验》2000,(4):7-10,13
某型舰载反潜直升机攻潜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设计的以总线为传输方式的航空电子攻潜系统,为了验证该系统是否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分别对攻潜系统与IPS交连关系的正确性与可靠性;鱼雷投放时的入水角;攻潜系统、鱼雷投入控制的正确性、可靠性以及攻潜系统是否具备悬停、前飞和双机协同攻潜功能进行了试飞考虑,经专家评审,所采用的试飞技术及测试技术合理可行并具有一定的先进性。试飞结果表明,该型舰载反潜直长机反潜系统满足战术技术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
从试飞安全的角度出发,对直升机不可逾越速度下降转弯试飞动作进行研究。首先,理论分析了直升机不可逾越速度下降转弯试飞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其次,针对可能存在的风险点,以某型直升机试飞为例,在该机上完成相关飞行状态参数、振动参数,以及载荷参数传感器的加装和校准工作;同时在该科目试飞过程中,对直升机上关键的飞行状态参数、关键振动参数和关键载荷参数进行实时监控,保证了该型直升机不可逾越速度下降转弯试飞的安全,为后续直升机试飞安全进行技术积累。  相似文献   

20.
直11MB1型机热油飞行试验是风险试飞科目,在国内直升机上首次进行。针对适航条款CCAR27.961(燃油系统在热气候条件下的工作)的要求,本文提出了试验的关键及其解决方法,确定了飞行试验的内容,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