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姜广明 《飞碟探索》2006,(12):21-21
最初接触这本杂志,是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现在想想大概是是1989年。当时一见这本杂志,我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很快翻开来看,想知道世界上到底有没有外星人。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我在20世纪80年代的时候见到北方地区出现的不明飞行物事件,因此也想到书中去找一找答案。虽然没有找到,但我从此喜欢上了这本杂志。  相似文献   

2.
世界著名的英国太空画家D.A.哈代(DavidA.Hardy)与天文科普大师英国的P.穆尔(PatrickMoore)曾经在1972年合作出版了一本太空美术画册《TheChal-lengeofthestars(》星球世界的挑战),后来,英国的那家出版社的总编辑J.米契尔(JamesMitchell)先生于1978年来北京参与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的有关工作,因此相识,并把这本书的唯一样本赠送给我,是我初次学习和欣赏哈代的这本画册。如今,人类进入太空时代已50年了,人类在探索太空中有了巨大的变化,因而两位作者在2005年又推出了这本画册的新版,书名为:《FUTURES,50YearsInSpace,TheChalleng…  相似文献   

3.
读者心声     
我原本不知有这样一本很好的《太空探索》杂志,今年初去儿子家才偶然发现。当时我带着新奇的目光浏览了几篇文章后,方知《太空探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识性的资料杂志。其选材之新颖、内容之丰富、插图之精美、印刷之清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于是我同儿子便有了个约定:“杂志来后,先送给爸阅读。”近一年来,每一期《太空探索》都是逐篇、逐句、  相似文献   

4.
9月26日上午,《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会在北京白石桥中礼堂召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太空》杂志理事长李明以及近30家理事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还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科技委常委郭建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部部长黄献龙、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刘静等。会议由《国际太空》杂志社社长原民辉主持。李明副院长向会议致辞并提出期许,杂志理事会秘书长刘豪和执行主编庞之浩分别就第一届理事会的筹备情况及未来工作、《国际太空》杂志的发展现状及设想进行了汇报。大会报告后,李明副院长向理事会成员单位颁发了证书。与会代表和嘉宾就《国际太空》杂志的进一步发展以及未来理事会的建设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和发言。  相似文献   

5.
读者心声     
初识《太空探索》是在一张全国报刊的征订广告上,在密密麻麻的报刊名字中间,“太空探索”四个字深深地吸引了我。于是,当天就去邮局买了一本,只为看看“太空探索”。 没想到,这一看就再也收不住了。一个色彩缤纷、精彩奇妙的太空世界展现在我的眼前,我仿佛从狭小的课堂飞到了广阔的太空世界之中,我的眼睛亮了,心也亮了,我真  相似文献   

6.
在“航展杯”珠澳两地青少年太空青椒的种植活动中,我种植的太空青椒获得了成功。 那是在4月的一天,我有幸得到了两盆太空青椒的小苗,就端回家放在阳台上养了起来,我想让太空青椒在我的精心培育下结出丰硕的果实。 从此,我的心就系在了太空青椒上。每天放学回到家,放下书包,就跑到阳台去看看我的青椒小苗。给嫩绿的小苗浇水,让它喝饱了,快点儿长大。遇到大风天,就把它搬回房里,大风过后,又搬回阳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挖些田野里的肥土带回,施在盆里。  相似文献   

7.
从太空返回地球,我确实出现了一些改变,比如常会被问及,在太空中是否会感到自己非常渺小。还有一些变化是我个人的感受。在太空行走时。我能够从太空看到地球,但当太阳出现时就看不到了。你不能直视太阳,因为在太空中太阳太耀眼了,就是非常明亮的白光,但你能够看星星,有时或许还能够看到月亮。  相似文献   

8.
读者心声     
从小,我就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于我来说,没有任何事情比航天更具有吸引力,也没有任何一本书比《太空探索》更好看。因此每期我都仔细阅读,细心地珍藏,爱不释手。 我希望贵刊开办一个“读者俱乐部”,让《太空探索》的读者在一起探索太空。 最后,我想通过贵刊的一角向为中国航天奋斗的专家表示衷心地感激和敬意,没有他们的努力,就不会有中国航天的辉煌成就。也许,在不久的将来,飞向太空对于人类来说,就像今天坐汽车那样方便,到那时我们就一起飞向宇宙吧!  相似文献   

9.
读者心声     
我是一名高一的学生,从初中以来,我就对太空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与痴想。“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使我树立了我的人生目标,也是从那一刻起,我每遇到关于载人航天的书籍或报刊,就爱不释手,每一样都好好的珍藏。去年,我在邮局旁的邮电书店里无意中发现贵社出版的《太空探索》,那时我被迷住了,书里的内容棒极了,尤其那些彩照,令我兴奋不已。 我想提一些建议:《太空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读后感     
我是一名中学生,看了2002年第8期《太空探索》杂志“探索俱乐部”中发表的康宇立同学写的《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一文后,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刘佳 《国际太空》2014,(11):82-85
9月26日上午,《国际太空》杂志第一届理事会2014年会在北京白石桥中礼堂召开。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国际太空》杂志理事长李明以及近30家理事单位代表共计50余人出席了会议。出席会议的嘉宾还包括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科技委秘书长周晓飞、科技委常委郭建宁、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发部部长黄献龙、国家天文台空间碎片应用中心首席研究员刘静等。会议由《国际太空》杂志社社长原民辉主持。  相似文献   

12.
正《太空探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航天科普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时刊名《航天》),办刊宗旨是: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 2018年, 杂志全新改版,  相似文献   

13.
为了答谢作者长期以来对太空探索杂志社的支持,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并给各位作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社于2012年1月18日召开了“太空探索杂志社作者联谊会”,《太空探索》杂志的新老作者、中国宇航学会领导及杂志社全体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4.
<正>本期《太空探索》是杂志创刊以来的第300期。自1981年由聂荣臻元帅题写刊名的《航天》杂志问世以来,本刊始终坚持"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的办刊宗旨,跟踪世界航天科技前沿,翔实介绍世界航天科技的发展状况,真实反映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融知识性、趣味性、科学性于一体,汇集了人类航天飞行和太空探索的重大实践和发展进程,引领读者到太空世界漫游,为获取航天知识、  相似文献   

15.
读者心声     
我是一名《太空探索》的忠实读者,刚接触《太空探索》,就被其丰富充实的内容、深入浅出的理论阐述以及精美的图片所吸引。“太空”本身是一个内容很广泛的领域,整个宇宙包括地球部包含于其中。而《太空探索》能够全面地把人们普遍关注的这方面的研究理论、最新进  相似文献   

16.
留言板     
贵刊2000年第11期第34面有些内容需要推敲一下,该文说至今已有4位华商宇航员进入太空。根据我积累的资料,应该是5位,少了一个叫陈翔的华商宇航员。 陈翔,英文杂志的名称为尤金·陈(Eugene Trinh),他是继王赣骏、张福林之后,第3个进入太空的华裔宇航员。1992年6月25日至7月9日,他乘哥伦比亚航天飞机上天飞行,完成在失重状态下声波对液滴的控制实验任务。陈翔1949年出生于越南,  相似文献   

17.
正《太空探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航天科普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时刊名《航天》),办刊宗旨是: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017年,杂志全新改版,现面向广大专家、学者、科普作家、航天爱好者、学生等征集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相似文献   

18.
征稿启事     
正《太空探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航天科普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时刊名《航天》),办刊宗旨是: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018年,杂志全新改版,现面向广大专家、学者、科普作家、航天爱好者、学生等征集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相似文献   

19.
正《太空探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航天科普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时刊名《航天》),办刊宗旨是: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017年,杂志全新改版,现面向广大专家、学者、科普作家、航天爱好者、学生等征集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相似文献   

20.
正《太空探索》杂志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宇航学会主办的航天科普月刊,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杂志创刊于1981年(当时刊名《航天》),办刊宗旨是:普及航天知识、宣传中国航天、探索宇宙奥秘。《太空探索》杂志追求知识性和可读性、科学性和趣味性相统一。2017年,杂志全新改版,现面向广大专家、学者、科普作家、航天爱好者、学生等征集稿件。稿件一经采用,即付稿酬,并赠送样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