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众眼看宇宙     
幽游 《太空探索》2008,(3):56-57
作为探寻星系演化过程的一部分,天文学家正利用哈勃空间望远镜针对宇宙中某个最大的结构进行仔细研究。哈勃镜能够提供一种间接的证据,证明在这几百个星系组成的超大质量星系团拥挤、混乱的内部充斥着不可见的暗物质。暗物质是一种占据着宇宙大部分质量却又无法观测到的物质。哈勃镜的高级巡天照相仪绘制了超大星系团Abell 901/902中的暗物质分布图,以及植入其中的大量星系的位置。照片中遍布的紫色团块反映了星系团中暗物质的分布情况。该星系团正浸淫在一大丛暗物质的团块中。  相似文献   

2.
华盛顿消息:据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显示,宇宙的诞生时间应该是在150亿年前,而且恒星与星系的形成速度要超过天文学家的推测——传统的天文学理论可能要重新改写。传统观点认为,宇宙是在50亿年前由暗物质爆发形成的,而且恒星和星系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发展到高  相似文献   

3.
正宇宙是由什么组成的?物理学家认为宇宙是由两种物质构成的,一种是可见的发光物质,另一种是不可见的暗物质。发光物质是每个人都可以看见的物质,而暗物质则需要通过探测其自身引力存在才能被意识到的物质,如星系或星系族的旋转曲线。辐射是宇宙的一种能量之一,光子辐射穿过宇宙,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暗能量使宇宙加速膨胀。目前天文学家还不了解暗能量,只能通过宇宙  相似文献   

4.
正科学家利用欧洲南方天文台甚大望远镜的观测数据,揭示了恒星在超大质量黑洞的强烈喷流中形成的过程。超大质量黑洞时常会抛射大量物质,而这些物质组成了星系的核心。甚大望远镜的观测首次确认了恒星可以在这种极端环境中形成。利用甚大望远镜上的多目标光谱探测仪和X-shooter仪器,来自欧洲的天文学家团队研究了两个星系正在进行中的碰撞情况。研究团队在这两个星系中位于南部的星系中心处,发现了源自超大质量黑洞的巨大物质喷流。  相似文献   

5.
哈勃星空     
《飞碟探索》2012,(10):64-64
1.哈勃观察到恒星形成活跃的NGC7090星系 这张侧面图向我们展示了NGC7090星系星系的星系盘和其鼓鼓的核心,而通常这些区域是以一大群冷却下来的、衰老的恒星挤在一个紧凑的、球状区域为典型特色的。  相似文献   

6.
《太空探索》2005,(9):18-19
这里只说恒星级黑洞和星系中心巨型黑洞的探测。它们不向外辐射电磁波,因此无法用各种望远镜对其直接进行探测。但它们总是要“进食”的,这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探测机会。  相似文献   

7.
根据常规想法,在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和其他一些河外星系中,像我们太阳系一样的单恒星系统一定是一个经典的模式。实际上,这种观点是错误的。现代天文学告诉我们:巨大的银河星系中,不仅有单恒星的星系,而且有双恒星的星系,甚至还有多恒星的星系。那么,在双恒星或多恒星星系中,会有行星存在吗?答案是肯定的。基于大量的观测事实,在原恒星云形成太阳系的过程中,更大的可能是形成双恒星系统,而不是单恒星系统。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所在的太阳系就是一个流产的双星系统,木星可能就是一颗在演化过程中夭折的恒星。首先,木星在质量上…  相似文献   

8.
众眼看宇宙     
马静 《太空探索》2015,(4):62-63
<正>睡美人星系位于后发座里的"睡美人星系"又名"黑眼星系",编号M64。这个用小型望远镜就可以看到的星系,在天文爱好者中非常有名。乍看之下,M64只是一个普通的漩涡星系,星系中绝大部分的恒星都以顺时针方向绕星系核运动。但是仔细研究之后发现,M64的外层气体的运动方向和内层气体以及恒星的运动方向相反,由于气体间的碰撞、挤压和收缩导致了恒星在其中大量形成。  相似文献   

9.
众眼看宇宙     
正Arp 87影像中,一道由恒星、云气和尘埃所构成的绵延7500光年的宇宙桥将位于影像右侧的正面螺旋星系NGC3808A和影像左侧的侧面星系NGC3808B连接在一起。这两个庞大的恒星系统曾经近距离地通过对方附近,彼此间的引力作用引发了剧烈的潮汐。NGC3808A经历了爆发性的恒星形成活动,并产生了许多泛蓝的年轻星团。  相似文献   

10.
斯皮策和哈勃联手“称量”了几个遥远星系中的恒星质量。这些迄今所见最遥远的星系之中,有一个星系对于它所身处的年轻宇宙来说,似乎重得异乎寻常,也成熟得异乎寻常。这使得天文学家大吃一惊,因为宇宙中最早的星系通常被认为是小恒星的集合,它们逐渐合并,最终才形成了类似银河系的大星系。  相似文献   

11.
我们的太阳是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银河系大约由2000亿颗恒星组成。而在宇宙中像银河系这样的星系超过1000亿个以上。 恒星制造机 星系中最常见的是旋涡星系和椭圆星系。此外还有一些星系长得非常奇怪,有的像昆虫的触角,有的像一根大棒子。天文学家研究表明,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星系的奇妙形状是由星系间的相互作用造成的。我们知道,星系就象一个个“恒星制造机”,在历经100亿年以上的漫长岁月中,从诞生之初的气体中不断地制造恒星。而在这些相互作用的星系中,恒星诞生的速度比普通  相似文献   

12.
正近日,科学家利用地表望远镜,绘制了一份宇宙早期的3D图像,揭露了宇宙初期大量星系的模样。兰卡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借助位于夏威夷的昴星团望远镜和位于加纳利群岛的艾萨克·牛顿望远镜开展了此次研究。领导该研究的戴维·索夫拉尔表示:"这些早期星系中恒星的形成过程似乎呈‘爆发式增长’规律,而不像银河系这样,恒星形成的速度较为稳定。此外,其中还有很多年轻恒星,比如今的恒星温度更高、光谱更蓝、所含金属  相似文献   

13.
田野 《飞碟探索》2011,(6):22-23
这幅罕见的图像显示的是AB7星系,是麦哲伦星云中最活跃的星系之一。大小麦哲伦星云是银河系的二个卫星星系。AB7星系是一个双子恒星:一颗是高度演进的大质量恒星沃尔夫一拉叶星,一颗是中年0型恒星。这二个与众不同的恒星有强烈的能不断放射出高能粒子的星风,类似于太阳的太阳风,但是这种星风要比太阳风强烈107倍~109倍。这些强风能对周围的星际物质施加巨大压力,迫使星云形成“气泡”——图像中可见的有蓝光的区域。  相似文献   

14.
李龙臣 《太空探索》2001,(10):40-41
20世纪60年代初,天文学家发现一种极其遥远和明亮的神秘天体,它们诞生于宇宙早期,其点状特征类似于恒星,所以取名为类星体。但后来用更先进的仪器探测的结果,发现它们周围显示出星云状结构,它们实际上是遥远星系的明亮核心。 归纳起来,类星体有5大特征:与正常星系的相似性、光度变化、质量高度集中、辐射的非热性质和有延伸到很远距离的气体喷流。  相似文献   

15.
黑暗无间     
《飞碟探索》2007,(5):5-5
前段时间,一个跨国研究团队发表了星系演化的计算机仿真结果,指出富含黑暗物质的星系是由一般星系演化而来,而且就藏匿在大质量星系附近。  相似文献   

16.
云英 《太空探索》2014,(5):46-49
<正>在茫茫宇宙中,恒星间相互作用,进行着各种各样有规则的轨道运动。但是,有些运动我们却找不着使其相互作用的物质。因此,人们设想在宇宙中也许存着我们看不见的物质,并将这种物质称之为暗物质。在宇宙学中,暗物质是指那些自身不发射电磁辐射,也不与电磁波相互作用的一种物质。人类无法通过现有的任何观测工具来直接观测到它们,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来得知它们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张慧 《飞碟探索》2012,(5):46-46
在2012年3月,天文学家通过分析哈勃望远镜观测到的数据发现,在大质量星系团碰撞后的残骸中留有暗物质团。这一观测结果挑战了现存有关暗物质的预测理论:即在星系团碰撞过程中,星系与暗物质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8.
王承东 《飞碟探索》2011,(11):44-45
没有宇宙大爆炸初期那几乎超过78%的暗物质,就不可能有今天宇宙中到处以氢为元素的恒星、星系和星云。元素氢只有一个质子与电子,同位素氘则具有一个质子、一个电子和一个不带电的中子。暗物质是拥有很少电子。几乎没有电磁传导性质,电磁势能特别弱的物质。1985年,苏联科学家尤·契科夫认为真空中如果大量存在三个夸克的粒子结构,  相似文献   

19.
□□研究宇宙的起源与演化是天文学的重要任务之一。20世纪中叶,一些著名的天文学家认为,宇宙起源于(137±2)亿年前的一次大爆炸,大爆炸后,整个宇宙不断地膨胀,星系整体退行。各个方向上的星系都在飞快地离地球远去。 由于多普勒效应,地球上接收到离其远去的星系发射的电磁波,频率会降低,也就是发射光谱向长波(红光)方向移动,天文学上称之为“红移”。离地球越远的星系,退行速度越大,产生的红移越大。遥远的、退行中的恒星、星系和类星体等天体发射的光本是可见光和紫外辐射,由于红移,地球上探测接收到的大多是红外辐射。所以,利用红外探测,…  相似文献   

20.
<正>Q:什么是脉冲星?A:宇宙是由星罗棋布的以恒星为核心的小星系组成的。恒星是构成星系的基本单元,是宇宙中最主要的天体。目前,在银河系中已发现的恒星多达3000亿颗左右。恒星并不是永恒的,有诞生也有死亡,死亡后的恒星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或黑洞,然后继续演化,最终又形成了新的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