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远古时人类获得自我意识的时候开始,就对生命自身感到极大的困惑。古人把生命的繁衍看得神秘而神圣,把这归于上帝的领域。西方传说中,地球上的生物都是上帝在第五天创造的;而在第六天,上帝创造了人。  相似文献   

2.
物竞天择     
纪舟 《飞碟探索》2012,(11):19-19
生物历经天择进行演化的基础有两项,一是不同物种间DNA的差异,另一则是相同物种不同个体间的DNA差异。凡是能够适应周遭生存环境的个体,都比较容易生存下来,同时可以将优秀的基因传给更多的后代。经过数代之后,适应力较强的基因就会占大多数。物种演化的条件除了个体的生存之外,还有繁殖能力的竞赛。这种说法似乎暗示天择只挑选具备有利变异的物种,而这些变异是由DNA在复制过程中发生了错误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3.
曾担任“神舟”五号总指挥的黄春平最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神舟”六号准备工作进展非常顺利,与“神五”相比,“神六”的结构没有改变,不同的是轨道舱更重,运载能力更强。“神六”能比“神五”多运200千克左右的物品。此外,将有两位航天员同时升空,并计划首次进入轨道舱生活、试验,这对飞船内部压力的保持、空气温度、保洁程度和废弃物处理的技术要求将更高。  相似文献   

4.
自从1947年人类发现飞碟以后,各国科学家纷纷将目光移向“外星智能生物”。通过大量探索和研究,大多数科学家认为,宇宙星系中“智慧生物”所生存的行星最少应有以下条件:第一,行星与主星(恒星)的距离适中(例如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第二,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近似于圆形,使行星与恒星的运行轨道变化不大;第三,行星的体积大小适中,从而能保持较适中的引力,保持适宜厚度的大气层;第四,行星内部的活动速度适中。活动速度太慢,就不会有火山喷发,这个行星就是一个“死行星”;如果内部活动过快,火山和地震就频繁发生,生命也就很难存在和发展。第五,最…  相似文献   

5.
正在看不见的暗处,有一些外来生物正在悄悄潜伏,只等天时地利,随时引发不利于本地生态的负面连锁反应。你可能不知道,我们熟悉的葡萄、苜蓿、核桃、石榴,其实都是外来物种,沿着丝绸之路进入中原地区。而玉米、马铃薯、夹竹桃,也是历经好几百年才陆续来到中国的外来物种。外来物种会增加当地的生物多样性,丰富人们的物质生活。但是,有害的外来物种入侵也可能危害当地生态平衡,导致本地物种减少甚至灭绝。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媒体报道,科学家在2007年发现了18516个对科学而言全新的物种,它们当中包括体长10.4厘米的小蛇,贝壳可向四面旋转的蜗牛以及开花即死的棕榈树。现在,参与新物种命名工作的康涅狄格州大学教授贾尼尼·凯拉领导的一个国际专家委员会根据最新发现评选出“十大新物种”,用以展现令人惊叹而又十分奇异的地球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7.
类人生物在同我们地球人接触时,能用代表任何一个民族的语言讲话,这一点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同我们“交淡”的并不是类人生物,而是外星人。外星人借助胶子链接收被接触者提出的问题,然后再借助单人胶子链向接触者传送对其所提问题的回答,并通过转换器把答案的胶子链信号转换成能让接触者明白的语言信息。所以,当地球人同类人生物接触并进行交谈时,  相似文献   

8.
人类很早就知道,生物靠繁殖产生下一代。但是在古代,几乎所有的文化中都流传着某些生物,特别是低等的、龌龊的生物,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自发产生的说法。人们普遍相信腐烂的肉会变出苍蝇和蛆,朽木会自己长出蛀虫,汗会生出虱子,海底的烂泥会生出鱼,地里的烂泥会生出青蛙和老鼠……中国古代除了有“肉腐出虫,鱼枯生蠹”这种比较普通的说法外,还有“腐草为萤”的浪漫传说,甚至李时珍在编写《本草纲目》时,还一本正经地把萤火虫是从腐草化生的当成事实来讲。  相似文献   

9.
正一个基因可以影响一个国家的兴衰,一个物种可以左右一个地区的经济命脉。这次滇南之行,张挺博士的运气不错。他不但采到了竹生羊奶子、天胡荽和金腰等一批珍稀植物的标本和种子,还在"行程之中、运气之外"采到报春和兰科的疑似新种标本。种子,是植物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是植物繁衍之源,也是一国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  相似文献   

10.
日月 《太空探索》2005,(4):36-37
有歌唱道:“天上的群星永远向北斗”的确,北斗星是星空中特别醒目的一个“大勺子”.它由七颗相当明亮的星星组成(除天权为3等星外,其余都是2等星).而且每颗星都有各自的名称:天枢(北斗一)、天璇(北斗二),天玑(北斗三)、天权(北斗四)、玉衡(北斗五)、开阳(北斗六)、摇光(北斗七)。在西方.  相似文献   

11.
今天,我们的这个世界无论怎样纷繁复杂,但终究还是一个单纯的人类文明世界。肤色、种族、宗教、文化的差异无论如何巨大,总还是人类这一共同物种下的内部差异。但好景不长,人类文明似乎正面临着“异化”和“重组”的危险。说不定在21世纪或22世纪的某一天,当我们一觉醒来,发现天下已经大乱,除了我们自己理所当然地称为“人”外,还有三种用传统观念看来是非我族类的“人”正活跃在我们中间。他们甚至拥有更高的智力和更大的支配世界的能力,相比之下,我们成了“弱势群体”!这三种“人”分别是:克隆人、机器人、外星人。  相似文献   

12.
众眼看宇宙     
易轩 《太空探索》2009,(12):56-57
色彩斑斓的“斯蒂芬五重星系”,是130年前由天文学家Stephan发现的一个致密星系团,距离地球2.8亿光年。其中有一个星系(紧挨蓝色“桥”右侧的星系)正在高速穿过其它几个星系组成的星系团核心区,并因此而产生激波,加热气体,产生X射线辐射。  相似文献   

13.
季礼 《飞碟探索》2008,(9):54-55
位于乌干达西南部的布恩迪国家公园,处于平原和山区森林的交会处,占地32000公顷,以生物的多样性而闻名。在这里可以找到种类繁多的鸟类和蝴蝶,还有许多濒危物种,包括山地大猩猩。  相似文献   

14.
在巴斯德与普歇就生命能否自发产生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引发了生物学上另一场更为重大的辩论。这场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大辩论也包含了有关自发发生说的辩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许多人认为替自发发生说提供了支持。进化论本身并不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生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个起点,那么,最初的生命要么是神创的,  相似文献   

15.
大规模物种灭绝之谜○贾明舫现在,多数人都认为,恐龙不是逐渐消亡而是在大约6500万年前“轰”的一声就灭绝了。这“轰”的一声指的是一颗小行星撞到了今天的墨西哥南部,产生了1亿个百万吨当量。这次大爆炸及其影响(巨大的冲击浪横扫北美洲,大面积森林失火、烟雾...  相似文献   

16.
每月小抄     
《飞碟探索》2011,(4):6-7
[生命]在菲律宾阿波山国家公园。一只被激怒的菲律宾鹰竖起了头顶的羽毛。菲律宾鹰是世界上第二大鹰,也是菲律宾森林热点地区数种本土物种之一。“保护国际”组织最新报告指出,由于当地大约8000万人口依赖于天然资源。森林采伐和农业用地不断扩展,因此这一热点地区成为了生物多样性最受威胁的地区之一。  相似文献   

17.
对于太空居民的生命保障,不能用载人飞船或航天飞机的生命保障系统,也不能用空间站的生命保障系统,而应该用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所谓“再生式”,就是该系统不需要从地球供应生活必需品,人体废物和生活垃圾可以再生利用;所谓“生物再生”是指系统内包含生物成分,系统通过它的生物成分来再生、净化和合成生活必需品。从某种意义上说,生物再生式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一个小型的生物圈。  相似文献   

18.
邵宾 《飞碟探索》2003,(2):12-12
1997年9月4曰,太空探测船“伽利略”号传回了木星第二卫星“欧罗巴”的照片。在照片上可以看见“欧罗巴”的表面是一堆堆的冰块。美国亚里桑那州大学的地质学家基利博士认为冰块下面可能覆盖着海洋,这跟地球两极的海洋在春天溶雪时的情况差不多。从冰块的形状可以知道冰层不厚,覆盖着水或将要溶解的冰,因浮动而令冰层裂开成块状,这些浮动的冰块就好像地球上的冰山。科学家都相信,在有水、有火山提供的热力和适当的化学物质混合的情况下,“欧罗巴”可能会有生物存在,这与地球最初长出生物的情况相近。新的照片亦引起科学家对“…  相似文献   

19.
认识地球     
人类在地球上繁衍发展,可是在漫长的时间内,对地球只有星星点点的正确认识。直到近代,对于地球的正确认识才逐渐增多,但迄今对地球,特别是对地球内部的认识仍远不如人意。  相似文献   

20.
1929年,美国海军上将、著名的飞行家、探险家理查德·拜德有过一次难忘的南极飞行,并在飞机上做过一次令人难以置信的飞行广播。拜德将军说,他穿过朦胧的光雾后,进入一个布满不冻湖的绿色地带上空,在“草原”上,有一种像美国野牛似的巨兽和一些别的动物和类似“人”的生物。然而,正当听众们津津有味想进一步了解情况时,拜德将军的广播突然中断,此后不久,有关方面声称,拜德将军的广播报告是在将军精神暂时过度疲劳并产生幻觉的情况下进行的,公众对此不应产生别的看法。此后,有关此次南极探险的经历和报道的“内幕”均没有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