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1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6 毫秒
1.
弓网电弧辐射特性及对机场下滑信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晓嘉  朱峰  邱日强  李冀昆 《航空学报》2018,39(1):321252-321252
为获得弓网电弧辐射特性及从理论上分析其对机场下滑信标的影响。选择典型电气化动车线路,首先基于CISPR16-1标准,利用电磁干扰接收机对电分相和普通点处的弓网电弧电磁辐射进行点频测试,获得了其在下滑信标台频谱内的辐射特性,然后基于电波传播理论,以电气化轨道平行跑道为例,分析了弓网电弧电磁辐射对飞机导航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弧电磁辐射具有一定的随机特性,普通点处产生的电磁辐射场强小于电分相处;普通点的电磁辐射不会对飞机的导航产生干扰;当轨道距跑道中心的距离分别为700、120和60 m时,电分相拉弧点距下滑信标台天线的距离应分别小于3 291、546和249 m时才不会对飞机的导航产生干扰。本结果能够为轨道电气化和民用航空这两大工业体系在机场区域的电磁兼容性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电分相电弧对全向信标电磁辐射特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梁飞  効迎春  鲁楠  朱峰 《航空学报》2020,41(8):323705-323705
为了分析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电分相电弧对机场全向信标(VOR)的影响,研究其电磁发射特性。利用电磁干扰接收机与频谱仪,分别以点频和扫频方式,对电气化铁路电分相点和普通点进行了大量辐射测试。分析测试数据的异方差性,改进回归分析方法,拟合出电弧在全向信标频段的幅频特性曲线,分析弓网电弧电磁辐射对机场全向信标的影响。结果表明:电分相电磁辐射是随机的,在电分相处比普通点大;现代电气化铁路高速列车经过电分相的测试数据异方差性比较明显,普通的最小二乘估计方法不适用;当电气化铁路电分相点与飞机距离小于4.944 km时,可能会对VOR信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3.
针对民用飞机仪表着陆系统(ILS)航向道信标(LOC)接收功能试飞中机载LOC接收功能定量评估存在困难的问题,通过对LOC基本工作原理和机场LOC地面台信号的分析,并结合机场LOC地面台的飞行校验方法和校验结果,将试飞使用跑道LOC地面台本身存在的误差以及飞行校验的设备误差纳入考量,结合民用飞机机载LOC系统试飞科目的试飞方法和试飞内容,以相应系统规范的精度要求为依据,分为“飞机沿航向道飞行”和“飞机与航向道成夹角飞行”两种情况,制定出了一套现实可行的机载LOC接收功能定量评估方法。此外,用实际的试飞数据验证了该套方法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可作为目前国内仅作定性评估的有力补充和支撑,并且可为类似的系统提供定量功能评估思路、方法及验证路径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跑道作为机场的关键设施,是飞机着陆和减速滑行的区域,通过视觉定位方法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可以作为辅助飞机快速平稳着陆的一种思路。视觉传感器所需成本较低,对安装环境要求不高,本文旨在设计一个仅靠视觉传感器对飞机进行定位的辅助着陆系统,运用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两个模型,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首先搭建出等比例微缩的机场跑道模型,视觉传感器产生运动模拟飞机飞行路径,目标检测模型通过机载视觉传感器获取的图像识别出跑道区域,随后视觉定位模型提取图像中跑道区域特征点,计算飞机相对跑道的位置。分别对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两部分的实现原理及难点进行阐述,尝试将目标检测和视觉定位结合起来实现飞机降落时的定位,描述辅助着陆系统设计的整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合理有效地确定机场地面运行容量对于统筹8规划机场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Simmod仿真软件对机场3条平行跑道构型下,现状运行条件、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缩小尾流间隔3种不同运行情况进行了仿真建模,分析了首都机场的正常地面运行容量和跑道起降架次.仿真结果表明,现状运行条件下,首都机场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882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18架次.东跑道夜间正常降落时高峰时段降落架次可提升约8%,缩小尾流间隔有助于提升机场整体运行容量,可满足的年旅客吞吐量约为9000万人次,日起降容量约为1738架次,高峰小时起降容量可提升约3%.  相似文献   

6.
在民用飞机电气线路互联系统(EWIS)设计中,通过物理隔离防止电弧和电磁干扰(EMI)是适航审定的重要内容。以隔离距离为研究对象,基于电磁仿真软件CST,构建多种模型,对不同类型线缆间、不同电信号线路进行了仿真,证明了物理隔离不但是防止电弧产生的有效方式,而且能够极大地降低电磁干扰,同时使用屏蔽线缆和多芯扭绞等防护方法,也是降低电磁干扰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尾流是影响机场容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缩减尾流间隔能增加机场繁忙时刻航空器进离场架次,进而提高机场容量.美国和欧洲提出尾流标准重新分类(RECAT)概念,并在一些机场试运行,取得良好效果.基于国内某机场一周内航空器起降机型架次,将其重新分类,对比在现行ICAO和RECAT标准下的加权尾流间隔,证明在RECAT标准下尾流间隔将会缩减.通过改变不同航空器机型占比,分析机场容量变化,得出机场容量随航空器占比变化明显,对空管安全运行和机场及跑道运行效率提高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由于天气变化,导致进港飞机降落的处理时间不确定的情况经常发生.因此,需要在受到天气影响,进港飞机在跑道的处理时间不确定时提高跑道的利用率,减少飞机的延误成本.以最小化航班总延误成本和跑道总工作量为优化目标,建立降落飞机的处理时间的鲁棒优化模型,设计出Epsilon约束算法对能够快速得出进港飞机降落方案的Pareto前沿.通过实例证明了模型的可行性及有效性,对机场终端在天气变化时对进港航班的合理调度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跑道快速出口优化模型及仿真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飞机着陆过程的分析,建立了跑道快速出口优化模型:采用计算机仿真方法对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确定了特定条件下跑道快速出口的最优位置:通过对影响跑道占用时间各因素的灵敏度分析,确定了快速出口个数、位置以及机型组合变化对机队加权平均跑道占用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飞机拦阻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飞机拦阻系统是机场重要常务保障设施,用来对正常降落和因意外原因冲出跑道的飞机实施安全阻拦,以保障人机安全。本文对飞机拦阻系统的应用发展及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民用飞机在低能见度的机场跑道滑行时,存在发生跑道入侵的风险。国内外民航史记载了数次因跑道入侵事件导致的飞机在机场地面相撞而机毁人亡的严重事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选择飞机作为长途出行的交通工具,使得全球大型国际机场的年吞吐量剧增,导致跑道入侵事件时有发生。各国民用航空管理组织对跑道入侵事件的关注度持续上升,航空公司需要在机上安装一套地面避撞系统,来避免跑道入侵事件的发生。本验证项目基于某大型机场的动态地图建立了一个机载跑道入侵预警系统原型,建立了飞机在机场滑行的平面四向运动模型,设定了不同安全等级的跑道入侵预警算法,定义了多种飞机跑道入侵场景,最终在MATLAB/Simulink和FlightGear中进行二维平面仿真和三维立体仿真,验证了系统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算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