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下列统计数字表明苏联在某些武器系统方面已超过美国,处于领先地位。 1.目前,苏联已经部署了逆火式轰炸机160架,并且每年至少还要增加30架。而美国自1964年以来,远程轰炸机已从1,300架减少到348架。苏联在生产速度方面领先。 2.苏联拥有1,398枚洲际弹道导弹,而美国仅有1,054枚。  相似文献   

2.
1985年2月《国防》杂志报导。美国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艇发射弹道导弹和携带巡航导弹的轰炸机的战略“三合一”是协同式产物。哪一方面力量薄弱都需其它方面弥补。美国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力量为美国提供了苏联突然进攻美国的基地或城市后攻击苏联目标的报复力量。在海上,美国比苏联部署了更有生命力的弹头,而苏联已把70%的报复力量集中在陆基洲际弹道导弹上。目前,美国31艘海神和3艘三叉戟潜艇的核动力舰队弹道导弹潜艇力量,在受第一次攻击后能发射450枚以上的核弹头,打击苏联目标。12艘海神潜艇已  相似文献   

3.
当国家受到空中攻击的时候,单纯防御弹道导弹的攻击就没有什么意义。在美苏的军事对峙中,苏联拥有1373枚陆基洲际弹道导弹和983枚潜射弹道导弹。美国战略防御计划(SDI)寻求的是一种能抵消这种弹道导弹力量的可行方法。防空新方案(ADI)是SDI的补充,目的是使陆地防御系统现代化,抵御轰炸机和巡航导弹的威胁。巡航导弹对于防御一方来说是一个极难对付的问题,ADI计划正是要开发探测巡航导弹的各种技术。 苏联已用50架熊式H轰炸机装备了部队,从而加强了其空中攻击的力量。熊式H轰炸机装备AS-15巡航导弹后,它的有效作战半径可增加到11000公里。  相似文献   

4.
一、美苏两国为了争夺战略核优势,近几十年来双方均致力于发展各种洲际弹道导弹系统。美国的洲际导弹力量曾一度领先,但以后苏联步步赶上,使两国的战略核力量接近于平衡。目前美国部署了1049枚洲际弹道导弹,其中有49枚大力神Ⅱ导弹(液体发动机),450枚民兵Ⅱ导弹和550枚民兵Ⅲ导  相似文献   

5.
在五角大楼最近公布的一份有关苏联军力的报告中,美国国防部透露,美国的ECM/ECCM优于苏联。但随着苏联加紧技术改造,在今后部署的军事系统中,美苏ECM/ECCM有趋于均衡的迹象。美国处于优势的领域还有:战略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陆军和陆战队攻击型直升机;空军战斗机、攻击机和截击机,空对空  相似文献   

6.
美国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在问题和发展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空军的洲际弹道导弹力量现有作战基地3个,导弹550枚,核弹头2000枚,总当量5.54亿吨,是美国三位一体战略核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核威慑战略的主要支柱之一。为在21世纪头几十年内继续维持这支战略核力量,美国有关专家和部门最近对空军现有的洲际弹道导弹的潜在问题和发展选择,进行了较详细的评估。一、美国洲际弹道导弹潜在的主要问题根据有关评估报告,美空军现有洲际弹道导弹潜在的主要问题可归纳为以下三个:1.导弹作战能力随岁月日趋减弱装备MK-12弹头的200枚民兵3导弹于1970年开始部署,已服役29年2装备MK一12A弹头的30O…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美国面临着苏联第一次核打击的威胁,所以正在执行民兵导弹的改进计划。苏联在改建的SS-11地下井中部署了三百多枚SS-17、SS-19导弹,在改建的SS-9地下井中部署了二百多枚SS-18导弹。苏联装分导式多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至少已有六百枚。每种导弹都备有单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苏联的新型第四代洲际弹道导弹SS-17、SS-18和SS-19,在试验中已显示出对民兵地下井具有单发高杀伤率的能力。因此,战  相似文献   

8.
三位一体战略是60年代末美国从土耳其和北约国撤走大部分中程弹道导弹后提出的。所谓三位一体是指由远程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和导弹核潜艇三种战略核武器组成美国战略威慑力量以与苏联在军事上相抗衡。当时的出发点是苏联可以摧毁三支力量的一支或两支,但不可能将这三支力量全部  相似文献   

9.
《苏联宇航》1983年6月6日报道:据美国参议员詹姆士·麦克卢尔说,苏联目前正在试验两种新型的洲际弹道导弹。这两种导弹比 MX 和“侏儒”还好些,MX 导弹将在1986年部署,绰号为“侏儒”的单弹头小型洲际弹道导弹拟于1993年之前部署。这位参议员说,在美国试验 MX 或开始研制另一种小型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之前,苏联就在进行 PL-4和 PL-5洲际弹道导弹的飞行试验了。他还说,PL-4比 MX 好,苏联已经计划用这种新型的 PL-4取代他们在七十年代中后期部署的相当于 MX 的洲际弹道导弹。PL-5比美国的小型机动导弹“侏儒”好,而“侏儒”  相似文献   

10.
《防御日刊》1982年9月23日报导:从事人道主义研究的美国阿斯宾研究所经过两年时间的研究提出建议:美国应当不再研制新的洲际弹道导弹,而把重点放在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发射的巡航导弹上。这家研究所说,美国的战略性三位一体方案已被技术上的进展和一种新的现实情况所压倒;就是在某些关键性的武器中,技术领先地位已由美国转向苏联。  相似文献   

11.
一、发展初期的一些特点从五十年代后期第一个战略型号开始研制起,到六十年代中期,可以作为美国大型固体火箭发动机的发展初期。美国的固体战略导弹,主要是海军的潜地弹道导弹系统和空军的洲际地地弹道导弹系统(见附录)。它们几乎是同时研制和平行发展的。潜地弹道导弹从北极星A1到A3,洲际弹道导弹从民兵Ⅰ到民兵Ⅱ,这是美国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很重要的一个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美国关于武器研制的争论都涉及到洲际弹道导弹。美国国内有关洲际弹道导弹的争议大多集中在多弹头MX和单弹头侏儒导弹上。支持部署MX导弹的人们认为,要部署100多枚多弹头MX导弹,从政治方面来说已是不可能的了,所以只好接受了部署50枚的方案。而支持部署单弹头侏儒导弹的人们也认为,要很快部署这种  相似文献   

13.
当美国还在怀疑是否需要机动的洲际弹道导弹(ICBM)时,苏联已经部署了这种系统。在过去几年中,苏联的SS—24和SS—25已经在苏联的战略火箭军的团级部队服役。为什么苏联如此快的选择了新的机动武器系统,而美国对此还在进行争  相似文献   

14.
里根政府上台后,为了继续与苏联争夺战略核优势,提出了一个《战略力量现代化计划》。目前,美国正在加紧研制MX高级洲际弹道导弹,全面论证MX导弹部署方案,积极发展弹道导弹防御系统。MX导弹的研  相似文献   

15.
李芳 《中国航天》2010,(4):43-45
<正>2009年5月以来,美俄开始了新一轮的核裁军谈判。美俄已初步确定双方将分别把战略轰炸机、洲际弹道导弹与潜射弹道导弹等运载工具数量削减至500~800件,核弹头数削减至1500~1675个。但双方在削减进  相似文献   

16.
美国防部出版的《苏联军事力量》第六版中报道了苏联军事力量的发展情况。温伯格对此作了简要说明,他说:“去年苏联已部署70多枚单弹头的SS-25机动式洲际弹道导弹。这种导弹像SS-20一样,不要求固定的发射阵地。目前这种导弹的部署数量已达到100枚左右。预计1988年一季度可能要部署铁路机动的SS-X-24。地下井发射的携带10个分导式弹头的SS-X-24部署时间也在即。  相似文献   

17.
本文概述了美国正在进行的洲际弹道导弹现代化计划。主要包括:第一,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突防能力,使其能突破苏联严密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进而摧毁苏联的战略导弹;第二,提高洲际弹道导弹的机动性,采用车载、铁路机动等方式,使其在战争中具有较高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8.
1、国外发展现状 目前,国外拥有战略弹道导弹的国家主要有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等.美国和俄罗斯拥有世界上最先进、规模最庞大的战略弹道导弹.目前,美国大约装备有738枚战略弹道导弹(450枚"民兵"3和288枚"三叉戟>2),共有1652个核弹头.俄罗斯大约装备有491枚战略弹道导弹(陆基型号5种、331枚;潜射型号3种、160枚),共有核弹头1666个.法国与英国则保持有限的战略导弹规模,与美俄相比差一个量级.法国共有潜射战略导弹48枚,弹头数约200个;英国共有潜射战略导弹48枚,弹头数量不到200个.  相似文献   

19.
袁俊 《中国航天》2001,(11):40-42
★前苏联/俄罗斯的国家战略预警系统同美国一样,在冷战时期前苏联出于军备竞赛和威慑牵制美国的需要,十分重视国家战略预警系统的建设,并伴随着战略进攻性武器的发展而逐渐完善起来。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战略预警的重点是亚音速战略轰炸机。60年代,前苏联战略预警的重点是弹道导弹,先后部署了弹道导弹远程预警系统。在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前苏联在里加、科拉半岛、伊尔库茨克和巴尔喀什湖地区部署了4部代号为“鸡笼”的系列巨型远程警戒雷达系统。“鸡笼”远程警戒雷达负责搜索跟踪6000~7000公里范围内的洲际弹…  相似文献   

20.
一、美国美国在集中力量改进现有的洲际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和轰炸机三位一体战略力量,并且继续拨款研制预计在八十年代部署的新武器系统。洲际导弹数目保持不变,民兵Ⅲ550枚(每枚带3个分导式子弹头)、民兵Ⅱ450枚、大力神Ⅱ54枚。正在继续采购37万吨当量 MK12A 分导多弹头和 NS-20制导系统,以改进民兵Ⅲ威力和精度。它们与改进民兵软件工作一起,将提高导弹精度,到七十年代末,大约从0.46公里(0.25海里)提高到0.21公里(700英尺),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