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简介和分析了国外质量管理发展的概况,并结合我国企业实际,研究了“领导重视、强化机构和激励机制以及营造好的质量文化氛围”等方面是加快我国企业质量管理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坚持以“人”为本抓质量、促管理、兴科技、创名牌、增效益,走质量效益型发展之路,企业才能直面困难,再铸辉煌。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全球化与市场一体化发展,企业经营空间更大,市场竞争时空变小,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在这之中,企业家能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辩证理念、品牌战略与创新能力,将起到关键作用。研究中外知名企业家们创新思维与品牌战略创新,突出表现在企业市场定位与规模、企业营销战略、技术与售后服务管理、效益增长方式、企业组织管理、领导工作重点等六大创新方面。借鉴这些辩证思维及创新实践,对于我们的企业家们驰聘国际市场是颇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3.
2005年9月20日-21日在京西宾馆召开了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暨全国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表彰交流大会。会议规模空前,郝建秀副主席,袁宝华、林宗棠、陈邦柱、王卿平等领导出席了会议并为获奖企业颁了奖。  相似文献   

4.
《卫星应用》2010,(1):F0003-F0003
《卫星应用》(内刊)创刊于1993年,在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大力支持下,《卫星应用》不断成长,影响日益扩大。编辑部人员秉承“信息交流、服务决策,促进我国卫星应用事业发展”的办刊宗旨,认真履行职责,力争把国内外卫星应用各领域的新政策、新技术、新进展及时呈现给读者,搭建起了业界领导、卫星制造企业、卫星应用企业间信息交流、互动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具有凝聚、导向、激励、约束、协调、提高素质和塑造形象等多种功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二次工作会议提出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并要求我们提高思想认识,加强组织领导,坚持与改革、管理、质量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结合起来,做好宣传发动,重视教育培训,保证物质投入。为了实现我所“专业发展现代化,支柱产品规模化,管理经营科学化,职工生活小康化,建成国内领先的公益型技术基础研究所和航天技术保障基地之一”的“十五”规划,企业文化建设势在必行。为此,制定所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目标,建立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按计…  相似文献   

6.
《中国航天》2000,(12):27
在国防科工委和北京市政府、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的推动下,由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北京微电子研究所和北京自动测试技术研究所等单位共同发起设立的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于11月15日正式揭牌成立。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国防科技工业与地方科技共建的开放式的专业孵化器。国防科工委、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北京市有关领导出席揭牌仪式并讲话。 国防科工委副主任栾恩杰指出。北京微电子设计企业孵化器的建设,是国防科技管理机制创新的成果,是国防科技虚拟园区开始实施的良好开端。他对这一孵化器的成立提出两点希望。一是要在机制创新上有所…  相似文献   

7.
李盼 《航天员》2013,(6):28-29
“本次盛会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航天政府机构、企业、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领导、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知名的现役、退役航天员及相关人员3500多人参会,可谓群英荟萃。人类第一个登上月球的飞行乘组成员巴茨·奥尔德林,欧洲资深航天员托马斯·莱特,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本单位制定企业工作标准的情况 ,强调了企业各级领导重视、建立必要的组织管理机构是顺利完成工作的关键 ,详细介绍了单项工作标准要素的确定和企业工作标准分类及要素的编排形式 ,并对本单位制定企业工作标准的程序和方法也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9月18日,第四届中国国际空间技术及应用展览会在北京展览馆开展。国家航天局局长栾恩杰,总装备部科技委中将李恒星,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张庆伟,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方向明等领导以及来自各国驻华使馆的官员们,出席了本届展览会的开幕式。本届展览是中国国家航天局主办的第六届亚太空间技术与应用多边合作大会附随的展览,同时也是2001年“世界空间周”中国系列活动的内容之一。来自法国、意大利、德国、俄罗斯、乌克兰、韩国以及中国的70余家机构和企业参加了展览,展出的项目包括卫星、运载火箭、空间站、空…  相似文献   

10.
国外航天管理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主要航天国家航天管理的特点1.航天决策集权化由于航天事业涉及国计民生、国家安全和国家主权与地位,世界上主要航天国家对航天事业都高度重视,一般由总统或总理直接统领国家航天活动。在总统或总理之下设立科学技术委员会或航天委员会之类的机构,作为航天最高决策机构,对全国航天活动实行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充分体现了航天决策的集权化。然后由国家航空航天局、国防部等政府部门执行决策,进行宏观管理;最后由有关企业、科研机构、大学等具体实施。例如美国设有以总统任主席的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该委员会是美国航天的最高决…  相似文献   

11.
8月16日至17日,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人才工作会召开,集团公司总经理张庆伟,副总经理胡鸿福、吴卓、马兴瑞、许达哲,党组成员、总经理助理芮晓武,总经理助理张丽辉,总经济师吴艳华,副总工程师杨海成,集团公司总部各部门主要领导,各院、基地、公司、直属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人力资源部门、政工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参加了会议。中组部、国资委、劳动和  相似文献   

12.
简述企业如何厘定质量文化之含义以及领导团队在塑造质量文化中的作用,并以海尔文化形成的实例,探讨塑造企业质量文化的前提条件--执行力,同时对企业质量文化的形成、内涵及其功能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关于进一步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概述企业标准化的概念、作用和现状,从企业领导重视、标准化工作者垂范、国家标准化法和上级标准化主管部门规定贯彻、工作中心确定、全员标准化意识培养、科学考核、标准和制度执行以及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就进一步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东北空管局针对冬雪、大风等季节特点和东北地区空管安全工作实际从五方面入手,认真落实民航总局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一是抓“领导”。坚持行政“一把手”是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原则,认真贯彻“主要领导以主要精力抓安全,分管领导以全部精力抓安全”的要求。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同时要求各级领导在领导决策和生产安排上切实做到统筹兼顾,真正把安全工作放在首位。加强对备生产岗位特别是重点部位、重要环节的巡视检查,对值班情况予以全面把握。二是重“规范”。按照行业管理规范和标准组织生产运行。从领导干部巡视检查,到值班员工岗位操作;从设备日常监视,到应急维护抢修等各项工作必须严格按规范操作、按规定执行。重点强调了管制员在指挥调配、陆空通话、情况通报等重要环节中。一定要严谨规范。气象部门要加强对灾害性、突发性复杂天气的观测和预报,及时准确地发布天气预报和实况。  相似文献   

15.
产品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保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根本,尤其在当前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更是如此,这已被众人共知。但标准化对保证产品质量、经济效益、科技进步等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真正认识的人尚少。因此,要企业在管理中融进标准化就显得困难重重。按理,在改革开放纵横发展,市场经济日趋繁荣的今天,标准化应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越来越会得到各方人员,特别是各级领导的重视;在改革开放巨浪中难免  相似文献   

16.
《中国航天》2009,(1):23-23
由中国第二代卫星导航系统专项管理办公室、中国宇航学会、广东省信息产业厅和广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8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应用论坛”,于2008年11月13~14日在广州隆重举行。论坛由“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孙家栋担任轮值主席。来自国家和地方有关部门,国内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相关企业的领导、专家和代表约200余人参加了会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向论坛致信祝贺。  相似文献   

17.
概述了企业建立的质量体系健康、有效地运转,领导重视是很重要的因素,同时要强化标准的宣贯、买施与监督,依据标准加大质量审核力度以及实行动态管理,适时制定(修订)标准、规范、规程,不断完善标准体系文件。  相似文献   

18.
首都航天机械公司有着悠久的历史。她的前身是1910年清朝政府兴办的中国第一座飞机修造厂。1958年,公司归属航天序列,成为我国第一座运载火箭试制总装企业。50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指导下,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甘于奉献、勇攀高峰,为祖国的7运载火箭研制技术实现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单级到多级、从串联到并联的稳步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截止到今年年初,公司生产总装的9种型号长征火箭,已成功地将中外50余颗卫星和两艘飞船送入预定轨道,使中国的运载火箭在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公司也从昔…  相似文献   

19.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经营思想、管理理念、群体意识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是推动企业发展的力量源泉,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在企业中发挥着融合、渗透、辐射、感召的作用。QC小组是职工参与企业管理的一种组织形式,深入开展QC攻关活动,能够调动全体员工参与质量管理、质量改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20.
俄罗斯的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俄罗斯从事火箭发动机试验技术的企业主要有化工机械科研生产联合体、国家火箭中心试验基地和科尔德什中心三家。这三家企业在俄联邦航天局的统一领导下发挥各自的优势,保持了俄罗斯航天地面试验技术的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