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我国新型高性能战斗机的生保系统将采用囊式代偿抗荷服,而且将以大面积覆盖体表对抗高过载,这将使飞行员个人防护装备的热负荷问题更加突出。因此,研制与囊式代偿抗荷服配套使用的通风服就成为我国航空医学和航空工程部门共同的攻关课题。  相似文献   

2.
蒋凡  杨春信 《航空学报》2004,25(2):97-103
研究建立了飞行员抗荷系统动态模型,包括过载—眼动脉血压子模型、人体正加压呼吸子模型、抗荷阀—抗荷服子模型、面罩子模型、后倾座椅子模型、抗荷动作子模型、抗荷服压力—主动脉输出压子模型等部分。该模型可计算不同过载谱、不同抗荷装备条件下的飞行员过载耐限和耐受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在GOR、ROR、SACM等不同过载谱条件下人体过载耐限值的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符合良好。  相似文献   

3.
随着高性能战斗机的不断发展,高持续+Gz加速度的防护问题显得更加重要。为提高飞行员的抗过载能力,各国学者在抗荷装备方面进行了大量研究工作,并取得了很大进展。国外的研究进展1.抗荷服囊式抗荷服出现在40年代初。美空军二战时广泛使用的是在其基础上改进的五囊式抗荷  相似文献   

4.
载人飞船返回舱气囊缓冲多目标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优化载人飞船气囊缓冲综合性能为目的,建立了载人飞船环形组合气囊缓冲过程的简化模型,以最大过载、终端触地速度、气囊初始充气质量为目标函数建立了多目标优化模型,采用多目标遗传算法进行求解。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有效降低终端触地速度的同时,兼顾最大过载及气囊初始充气质量,从而达到气囊缓冲综合性能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从苏-27一体化防护服看抗高过载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第三代高性能战斗机的问世,飞行员遭遇到了9g以上的高过载。因此,航空工程师和航空生理学家共同研制了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有代表性的是美国海军的先进战术生保系统(ATLSS);美国空军的“空战优势系统”;英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国空军的覆盖胸部及全下身(从肚脐到脚趾)的囊式代偿抗荷服Z瑞典空军的躯干和下身全覆盖囊式代偿抗荷服;俄罗斯空军的BKK—15K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等。上述大面积覆盖的囊式代偿抗荷服,热阻值很大,蒸发散热效能很低,严重的热应激在30分钟左右就可达到人的耐受限…  相似文献   

6.
CCAR25.1447(c)(2)(i)条款明确了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的要求,满足该要求对于民用飞机氧气系统适航取证至关重要。对民用飞机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的适航验证要求进行了研究,从条款解读、机组氧气面罩设计和布置要求、适航验证要求和适航验证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条款中的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要求本质上是为了保证飞行机组在各种可预期的应急情况下能够及时获得必要的缺氧保护,同时不影响对飞机的操作。对于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适航验证要求,试验方法既要能包容多变的人为因素,又能综合体现佩戴试验结果。目前FAA有一份咨询通告指导了该条款的符合性验证要求和详细方法,在研究FAA相关咨询通告的基础上,提炼总结出了开展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的适航验证方法,为国内民用飞机机组氧气面罩快速佩戴的适航验证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1机组氧气系统简介机组氧气系统可以在驾驶舱失压的情况下为机组提供应急供氧,保证机组人员可以正常驾驶航空器,机组氧气系统主要包括几个组成部分:氧气瓶、氧气面罩、压力调节系统、超压释放指示片、氧气管路和勤务接头等。对于波音737NG系列而言,机组氧气储存在一个容量为1850psi的氧气瓶内,它的位置在前货舱,通过移除前盖板可以接近,机组氧气瓶提供气态的高压氧气,经过压力调节器降压后  相似文献   

8.
战斗机机动性是其性能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评估战斗机作战能力和设计方案中经常使用,与传统性能评估指标相比,过载极曲线在一张图上综合反映了飞机的机动特性,因此更加直观和易用,讨论了过载极曲线,稳定盘旋过载包线的原理,计算过程及其在评估,比较飞机机动性方面的应用,并与传统机动性指标进行了对比,计算并比较了一架典型的第二代战斗机和一架典型第三代战斗机的过载极曲线。  相似文献   

9.
文章以战略的高度,综述了欧洲新型战斗机研制与发展的历程,讨论了欧洲新型战斗机给美国飞机市场的竞争带来的影响和威胁,以及美国今后将要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运用充气气囊控制飞机头部大迎角分离涡的思路,通过求解雷诺平均Navier-Stokes方程模拟了不同形状充气气囊作用下的飞机大迎角流场。计算结果表明,通过飞机头部增设充气气囊,可以改变飞机大迎角分离涡的强度和空间涡轨迹,其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通过充气气囊获得希望的某个方向侧向力;另一方面通过充气气囊的变化,可以实现对侧向力大小的控制。这种充气气囊控制分离涡的技术思路具有成本低、不破环飞机外形和实现方便的优点,为飞行器大迎角侧向力的控制探索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囊式代偿抗荷服的热负荷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航空生理学家实验证明,采用代偿服施加对抗压力,协调面罩内余压加压呼吸与抗荷服联合作用时,可以显著提高飞行员的g耐力.从此开始,在高空飞行中代偿服便与抗荷服合在一起使用,称为代偿抗荷服.目前,我国航空医学和航空工程专家们对研制和发展囊式代偿抗荷服的必要性已取得了共识,或许可以说,这就是我国飞行员高空防护救生装备的发展方向.的确,囊式与现行侧管式代偿抗荷眼相比较,具有呼吸省力、发挥作用快、减轻呼吸疲劳、抗g性能好等优点.但是采用囊式代偿抗荷服,必然要增大体表覆盖面积,不仅使人体活动受限制,而且将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2.
折叠球形气囊展开过程仿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球形气囊展开和折叠过程复杂,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展开过程存在诸多不便。建立以单侧内折方式折叠的球形气囊数值分析模型,研究球形气囊折叠后充气展开的动态应用特性,比较相同充气条件不同折叠层数和相同折叠层数不同充气条件下气囊展开动态特性的差异;对影响气囊展开过程中体积和内压曲线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讨论折叠层数、充气速率和充气量对球形气囊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单侧内折折叠次数增多会导致气囊内压最大值增大,应用时设定气囊折叠次数应考虑气囊材料最大内压承受能力;充气速率和充气量均会影响气囊展开的稳定性,充气速率的影响主要在充气及气囊展开初期阶段,而充气量的影响主要在充气完成后的自由展开阶段。  相似文献   

13.
欧洲战略防御计划--未来空战系统(FCAS)是由法、德、西班牙等国家主导的下一代空战体系,项目主要包含对下一代欧洲战斗机发动机(NEFE)、下一代战斗机(NGF)和下一代武器系统(NGWS)等的研制工作。赛峰集团和MTU公司达成合作协议,共同开展欧洲下一代战斗机发动机的研制、生产和服务保障工作。下一代战斗机将于2040年投入使用,以替代当前欧洲的“台风”战斗机和“阵风”战斗机。这一协议是FCAS项目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应用于空战数值仿真的战斗机曲线跟踪的数学模型。首先介绍了机动平面与瞄准平面的概念.给出了它们相重合的条件。导出了战斗机以调整速度进行曲线跟踪时的需用过载,及以最大转弯角速度进行曲线跟踪时的需用过载。根据导引运动学原理,讨论了战斗机为实现武器发射应进行的机动飞行。利用该模型对空战过程进行了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柱状气囊的折叠与充气展开过程复杂,采用实验手段研究其展开过程存在诸多不便。针对柱状气囊提出两种不同的折叠方式并分别建立相对应的数值分析模型,利用非线性动力学软件 LS-DYNA 研究柱状气囊折叠后充气展开的动态应用特性,对影响气囊展开过程中蒙皮应力、体积和内压曲线变化的因素进行分析,分别讨论不同折叠方式和外界环境参数对柱状气囊动态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种折叠方式在收纳空间与材料强度上各有优势;此外,环境参数中的外界压强对气囊展开后的稳定状态有较大影响,而温度对气囊展开的影响相对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用智能气囊缓冲器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抗坠毁座椅是提高直升机安全性的重要措施。本文首次研究了应用于直升机抗坠毁座椅的智能气囊缓冲器,论述了智能气囊缓冲器在直升机上应用的可行性。智能气囊采用了智能材料与结构新概念设计.可提高缓冲器的性能。与其它缓冲器比较,智能气囊能主动控制冲击过载,可使坠撞事故中乘员受到的冲击过载更为平缓,提高缓冲保护的有效性。初步实验结果证实智能气囊缓冲器的原理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7.
对阻力伞、气囊等柔性减速器进行了风洞试验研究。采用高速摄像清晰地记录了阻力伞在M=1.0条件下的开伞过程、气囊在M=6.0条件下充气过程的外形变化,准确地测得了气囊在M=6.0条件下充气过程的阻力时间历程,且气囊充气过程外形变化的时间历程与阻力时间历程相符。此外,对阻力伞高速风洞试验的堵塞度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研究,为柔性减速器的气动特性测试建立了新的试验技术。  相似文献   

18.
1月31日,印度宣布其中型多用途作战飞机(MMRCA)项目最终选择了法国达索航空公司的“阵风”战斗机,而欧洲战斗机公司的“台风”战斗机出局。这次采购不仅给印度带来了大量机会,也拯救了法国的战斗机制造业。  相似文献   

19.
曹栓劳 《飞行试验》2003,19(2):6-11,48
详细介绍了未来战斗机防护救生系统的发展方向及国内外先进防护救生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了新一代战斗机可能出现的过载及过载增长率,以及由此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着重论述了机载分子筛制氧系统的试飞方法及评估技术,高过载引起的人体生理反应,以及如何从人体生理反应评价加压供氧和飞行员抗G动作与抗荷系统的综合防护效果。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中长期空间飞行(30 d以上)后飞船应急返回对机体超重耐力的影响及防护技术,首先选用42只健康雄性成年猕猴,随机分为4组,进行中长期模拟失重再超重的病理生理影响及其机理研究;之后选22名健康被试者,随机平均分为2组,分别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测定各自选定的高低2种压力制度时的下体负压耐力;最后选8名健康志愿者,测试在不穿抗荷服、穿着绳索拉紧式和充气式抗荷服三种状态下承受超重过载时的生理反应。实验表明,高+Gx作用,使猕猴脏器出现病理性损伤,相同G值猕猴头低位卧床后再超重组引起的病理损伤要比单纯超重组严重;绳索拉紧式抗荷服和充气式抗荷服可以提高人体下体负压耐力和超重耐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