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1990年8月29日龙卷状爆发日珥后期形成的环形结构形状,根据力平衡条件,求得了该环形结构内的运动速度、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随环形弧长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环的衰退期,环内物质由环顶向下运动基本上是一种在太阳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环内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与环的形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1984年2月18日耀斑后环速度场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耀斑后环内物质在太阳重力、磁压力梯度和气体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的下落运动,并在非等温状态及定常假定下计算了环内物质分布。计算结果表明:在环的中上部,下落运动可当作太阳重力作用下的自由下落运动;在环的底部,环内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对物质下落运动影响较显着。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在太阳重力、偶极磁压强梯度和气体压力梯度联合作用下环珥系内物质的下落运动,并在等温、定常假设下用数值方法计算了该环系的二维视向速度场。通过将速度场的理论计算跟文[1]中给出的观测速度场拟合,导出了该环系的有关参数及分布。计算表明环系内物质密度和磁场强度对物质下落运动影响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两冕流间的对称径向膨胀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发生在冕流对之间的1980年5月6日日冕物质抛射事件。提出了一种描述事件外环运动的经验模型,把环的观测外形表达为在运动坐标系中的Cassini函数。环的发展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前一阶段,外环处于冕流对盔状结构之间,事件的发展以角宽度膨胀为主,其对称轴从赤道向北纬方向移动;径向膨胀和上升速度较低,加速效应明显。在后一阶段,外环越过冕流盔状结构所在高度,角膨胀趋于停止;运动接近于等角宽度和纯径向匀速的膨胀和上升运动。当外环向外运动时,其顶部和几何中心的高度均随时间而增加,但其底部高度基本上保持不变。根据上述观测特征,讨论了事件形成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5.
在双极背景场下,光球层反向磁通量的喷发将会在新老磁场之间形成中性电流片.本文从理想磁流体方程组出发,考虑磁场和日冕等离子体的相互作用,对上述电流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数值研究.结果表明,对亚音速喷发,将由里向外形成四个区域:(1)由喷发物质直接形成的低温,高密度日珥,位于最里层;(2)紧挨抛射日珥的低温稀疏区;(3)喷发物质和日冕物质向中性电流片集中形成的高温.高密度物质环;(4)在环的周围,由快磁声波形成的,密度略比日冕背景为高的前鞘区.上述结构与典型的环形日冕瞬变的观测特征相符.由此表明双极背景场下反向磁通量的喷发可能是触发这类瞬变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导出了螺旋结构日珥内螺度的表达式,并利用观测资料计算内螺度.结果表明,内螺度的大小与日珥的稳定性有关;宁静日珥的内螺度较小,爆发日珥的内螺度较大;在日用从宁静-爆发-匀速上升的演化过程中,螺度将不断积累-释放-转移到日冕空间.   相似文献   

7.
本文数值研究了二维磁流体动力学平衡基态下开场区日面冷物质径向喷射所引起的日冕动力学响应。结果表明:(1)在高密度环前方有一弱扰动区近似以Alfvén速度向外传播;(2)高密度环前缘移动速度随着径向距离而增加, 其增加值近似为局地太阳风速度;(3)高密度环中等离子体的最大径向速度约在4个太阳半径处趋于局地逃逸速度;(4)对于强开放场, 环形结构在θ方向上没有明显的扩张。这些结果可以更好地解释伴随有日珥的日冕物质抛射事件。   相似文献   

8.
太阳大气中自发重联的数值模拟(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考虑了热传导、焦耳耗散和反常电阻的情况下,研究了日冕电流片中的自发重联过程。结果表明自发磁重联可通过反常电阻的焦耳耗散加热大气,这种作用与苈值的大小密度相关,这也许可以解释活动区日冕环 的稳态加热和耀斑前的预热相;当考虑电流片位形的下边界为固定边界时,由于系连效应会自然形为盔状结构,并且物质以40km/s的速度沿两“腿”下落,这种下落物质速度将造成谱线红移。  相似文献   

9.
有两位天文学家--齐星宇和伍范德--发展了一套新的方法可以测量星系间的磁场强度.他们是利用康卜吞γ射线天文台的资料和无线电光谱,量出麦哲伦星云内的磁场强度.他们发现在大麦星云内的磁场强度比我们的银河系大3倍以上,即使是小麦星云也比本银河系的磁场强度大一些.  相似文献   

10.
强磁场结构在行星际空间膨胀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研究了强磁场结构在18—240Rs的行星际空间的膨胀效应。模拟结果表明, 强磁场结构的膨胀能够形成典型的磁云剖面结构;膨胀速度明显依赖于磁场强度的大小;强磁场结构运动的速度直接影响到它的动力学特性。   相似文献   

11.
行星的运动,从哲学意义上看包括内部运动和外部运动两种形式。内部运动是指行星内部的物质因温度、密度、压力等的差异而引起的重力分异、化合分解、生成湮灭等一系列物理、化学的机械的变动过程,它从行星的形成开始,就一刻不停地进行着,并且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直到...  相似文献   

12.
考虑横越磁尾不同区域的数密度与离子温度的分布特点,取宁静磁尾温度、密度呈同样形态的非均匀分布,作为模拟计算的初态,对初始By为不同分布的3个算例作模拟计算.数值结果展示了3类磁结构的演化特征.考察磁尾中性片一个给定点的磁场变化,做出3个算例典型事件的磁场矢端图.它们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磁尾通量绳型等离子体团、具有复杂闭合磁力线位形类似于“闭合环”的等离子体团,以及二维“磁岛”型等离子体团的特点.观测表明,多数磁尾等离子体团为具有强核心场的通量绳结构.通过跟踪一个通量绳型等离子体团的发展,作出等离子体团各方向速度与磁场强度随x演化的曲线.其中,vx与磁场强度|B|在近尾至中尾的计算值与Geotail卫星资料统计分析结果大致相符.此外,与Jin等取初始温度为均匀分布的计算结果相比,本文给出的通量绳型等离子体团,其内温度较高、密度较低,与资料分析结果的偏离也随之减小.  相似文献   

13.
利用云南天文台太阳光谱分光照相仪(Hα-SSHG),拍摄了1984年5月21日边缘耀斑环珥的Hα光谱资料,结合Hα色球观测资料给出了该事件的发展过程和色球、光谱的形态特征。定性地探讨了该耀斑环内的宏观物质运动.用提出的双环系模型能较好地解释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高速高压高温/低温工况下动压密封变形问题,以动压密封的典型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动环的支撑和约束,建立热固耦合分析模型,研究热载荷、力载荷和约束对动环端面微变形的影响,并提出动环端面微变形改善方法。结果表明:多载荷共同作用时,温差对动环端面微变形影响最大,其次是转速和压力;在2种情况下,动环端面微变形受温度值的影响很小,主要与温差有关;相比低温,动环端面微变形更易受高温的影响,单位温差的变形变化量为3~4倍;动环形心距旋转中心越远,动环端面微变形受转速影响越大,且呈抛物线关系;动环端面微变形与压差呈线性关系。对高速高压宽温域的动压密封,控制动环端面微变形,首先,应降低动环的温差;其次,若转速够高,应适当增加动环厚度,通过扩大形心变化区域能增加86%的动环端面微变形范围,若转速不够高,通过合理的结构设计约束动环内表面以控制动环翻转,最大能降低65.2%的动环端面微变形;最后,合理设计的轴向压紧力能进一步确保动环端面微变形维持在极小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电动力绳系具有强非线性且运动过程中存在复杂的多场耦合,其磁弹性屈曲问题一直是研究的热点.基于Kirchhoff方程,利用弹性杆模型建立了电动力绳系动力学方程.研究了空间地磁场环境对电动力绳系的影响,分别对电动力绳系的静态和动态稳定性进行深入分析,给出了系统出现分岔的磁场强度临界值.结果表明,随着系统相对角速度的增加,使系统发生分岔的磁场强度临界值逐渐减小.该磁场强度临界值可为电动力绳系电流及其他参数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多环谐振陀螺是目前最具发展前景的MEMS陀螺之一,如何快速对多环谐振陀螺进行参数优化设计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在多环谐振陀螺的基本结构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研究,发现机械灵敏度和机械热噪声的主要结构影响参数为陀螺的谐振频率、有效质量、角度增益以及品质因子。并使用COMSOL 和 MATLAB 等软件搭建了有限元计算平台,实现了对上述性能参数的有限元仿真求解,为研究环形谐振陀螺结构的性能参数和优化设计提供了有力的软件仿真工具,并且可以推广应用到研究其他陀螺器件中。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泡是赤道区电离层常见的密度耗空结构,同时伴随着背景磁场的增强和垂直背景磁场方向上的扰动,这些扰动具有阿尔芬波的特征.本文利用Swarm卫星的标量、矢量磁场以及等离子体观测数据,考察了等离子体泡产生的磁场扰动信号特征,发现磁场强度和平均场向分量的增强均与等离子体泡密度下降有较强的负相关性,说明磁场标量和矢量(平均...  相似文献   

18.
空间对接中差动式缓冲阻尼机构的建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美俄在ASTP计划中“联盟号”飞船的对接机构为背景,首先研究了差动式机电缓冲阻尼系统的结构组成和运动原理,并且建立了由捕获环,传动丝杠和固定机架组成的六自由度并联多环机构的运动简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针对同轴旋转倒置圆台环隙间流体复杂流动问题, 对其环隙间流动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重点进行染色液流动显示实验和PIV流场测速实验, 对实验结果做定性及定量分析, 研究内筒转速和环隙宽度对环隙间流动特性的影响。染色液流动显示实验和PIV流场测速实验分别定性和定量地展现了环隙间螺旋涡的产生及变化过程。对不同内筒转速和环隙宽度下的螺旋涡涡心运动周期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内筒转速升高, 周期减小;环隙宽度增大, 周期增大。运用瞬时流动和时均流场解析了环隙间螺旋涡运动产生机制, 探究内筒转速和环隙宽度对3种雷诺应力大小的影响与分布情况。内筒转速变化, 雷诺径向正应力始终最大;环隙宽度变化, 雷诺切应力始终最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考虑桁架柔性变形对索网平衡态影响的非对称偏馈环形网状天线索网预张力设计方法。该方法将天线整体结构分为内部索网与外部桁架两部分,通过内部索网预张力与外部桁架变形间的不断迭代,寻找满足索网形状及张力要求的天线平衡态,以实现网状天线索网预张力优化配置的目的。相比于常规基于刚性桁架假设的预张力设计,该方法可充分计及环形桁架与柔性索网协调变形,获得高精度反射面,且该方法适用于非对称偏馈天线,可有效避免后期张力调试,节约人力物力。算例分析验证了在进行预张力设计时计及桁架柔性的必要性及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