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型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有效解决阵列行波管的多热源、高热流散热问题.研制了基于其安装空间尺寸的热管冷板散热装置。热管由8根竖直圆管、冷凝段连通管和蒸发段连通孔组成,其蒸发段嵌入冷板内部,冷凝段伸入冷却水套。试验研究时,在冷板的两个大表面(正反面)各贴上8个电加热片模拟阵列行波管生热,冷板导出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试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热管冷板传热性能和壁面均温性能良好,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
电子设备散热用平板式热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板式热管是一种广泛采用的电子元件散热设备。本文对平板热管的热性能进行了实验研究,用加热电阻来模拟电子设备发热元件,采用热电偶来测量热管表面的温度。对电子设备散热用平板热管的起动响应时间,一定工况下的平板热管温度分布、温度均匀性和传热效果进行了实验研究,并与相同工况的平直肋片固体散热块进行了试验对比,证明平板式热管具有重量轻、起动快、传热效率高,均温性能好等优点。但在低功率时,平板热管的散热性能差于散热块。同时,考察了重力对不同方向热管传热性能的影响,认为具有吸液芯的平板热管可推广运用于航空机载电子设备散热。  相似文献   

3.
热管辐射器热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多数航天器的热控制都是利用空间辐射器作为排热部件。在空间辐射器上,安装热管将极大地提高空间辐射器的散热能力。热管辐射器是一种传热性能极好、运行安全可靠的空间辐射器。文中介绍了典型热管辐射器的结构型式,对平面双组热管辐射器和柱面双组热管辐射器进行了详细的热分析,完成了典型柱面双组热管辐射的性能计算,并计算出流体温度和辐射肋片温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环路热管改善用于电作动器散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利用环路热管改善飞机电作动器的驱动电动机的散热性能。利用环路热管传热效率高,不受空间和方位限制等优点,可以将电机产生的热量传导到飞机上特定的冷源,有效地降低了电动机绕组温度,保证电动机安全的运行。  相似文献   

5.
设计了用于FL-12风洞捕获轨迹试验的三自由度转角头装置,该装置为机电一体化设备。介绍了三自由度转角头装置的结构设计,控制系统设计,驱动元件的选型计算及校核,并对装置进行了静力学与动力学分析以验证设计结果。结果表明,和现有装置相比,该三自由度转角头在俯仰和偏航方向的载荷能力均由100N·m提升至250N·m,可控制精度由0.1°提升至0.05°,在滚转方向的载荷能力由10N·m提升至20N·m,可控制精度由0.1°提升至0.05°。通过对试验装置风洞适用性的研究,在设计中对驱动元件及线缆的结构、整流装置的外形、装置总体尺寸等进行了优化,改善了现有设备线缆外露,外形整流性能较差以及风洞堵塞比较大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提出了一种基于51单片机平台开发的某型主力运输机放大和整流组件试验器设计方案。通过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并经过调试验证,结果表明该试验器能完成对放大和整流组件的所有性能的测试,有方便、快捷等特点,提高了设备的检测效率。  相似文献   

7.
以小型喷气无人机的总体方案研究为背景,建立了一种计算机辅助喷气无人机总体参数优化与分析程序系统。着重对适用于无人机的分析模块,如气动分析模块和重量分析模块的建立进行了较多的探索和尝试。为检验该优化分析系统的正确性,首先以意大利研制成功的喷气无人机(米拉奇-100)为算例进行了验算和比较,然后对两种喷气无人机方案进行了总体参数优化计算,并对优化参数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喷气无人机总体设计参数优化与分析程序系统是可行的,所得结果合理、可信,对正在进行的喷气无人机总体方案研究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依据中国空间太阳能电站建设中远期规划和技术发展水平,预估兆瓦级电站发射天线口径为200 m左右,并根据收发天线口径尺寸的约束关系以与接收天线口径相关的波束收集效率和构建成本之间的矛盾为问题导向,通过研究不同口径的接收天线口面上功率密度分布,分析与之匹配的后端整流电路需求,给出了接收天线口径的优选过程。研究结果表明5 km为较合理的兆瓦级电站接收天线设计建设指标,且在整个接收整流阵列中仅需同一种整流器件,同样整流电路即可实现较高的整流效率,为实现兆瓦级空间太阳能电站(Space solar power satellite,SSPS)的演示验证系统论证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以此为基础研究了整流电路的设计实现,给出了适用于较低输入功率密度下提高整流效率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MEMS微惯性姿态系统温度及载体运动等环境因素对MEMS惯性传感器的影响和姿态系统的关键技术;针对MEMS惯性器件的热环境优化,建立了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的热分析模型,仿真分析了散热设计方案,基于微惯性姿态系统样机,试验验证了散热设计的有效性;针对MEMS惯性传感器误差的强非线性特性,建立了全温范围分段线性误差补偿模型,改进了误差标定方法,有效提高了MEMS惯性器件的精度;分析了微惯性姿态组合算法的适用性条件,优化设计了基于载体飞行状态的微惯性姿态系统姿态滤波的约束条件。转台试验和飞行试验充分验证了环境适应性优化设计方法和结果的有效性,全程飞行条件下姿态误差优于2.5°,稳定飞行阶段姿态误差优于1°,该系统可满足姿态备份和微小型无人飞行器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PAE5000M系列收发信机在中国民航空管行业地空通信中广泛应用。其电源模块对220V交流市电进行变压、整流、滤波、稳压后得到的电压输出,供应给音频和控制模块、合成器、射频放大模块、前面板以及RSE 2设备等。PAE5000M收信机的电源模块有220V交流和24V直流输入,因此其电源模块的设计与其他仅直流或交流输入的设备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1.
用于机载大功率电子设备的新型液冷环控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为了解决我国飞机大功率、高热流密度机载电子设备的冷却问题,本文提出了由制冷、冷却液循环、测量与控制等子系统组成的新型飞机液冷环控系统,阐述了冷却液的配制、系统多参数优化设计、冷板流阻特性曲线的准确模拟、机载电子设备发热模拟装置和建设全系统综合试验台等关键问题。分别完成了冷板换热器Q—p曲线测试、液冷系统流量分配试验、限流环尺寸确定试验和飞行环境下液冷系统性能模拟试验。研究表明,本系统是一种适用于高热流密度下机械电子设备经济的、高效的液冷环控系统。  相似文献   

12.
大型中央空调的普遍使用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 :各用户消耗能量的准确测量、费用的分摊是否合理等 ,直接影响到现代物业管理的水平 ,因此冷热量测量技术的研究迫在眉睫。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影响中央空调系统冷热表测量的相关数据 ,建立了数学模型 ,确定了测量方案 ,解决了测量中存在的问题 ,并完成了冷热表的样机制作工作。通过试验数据 ,反复修正仪表的软件和硬件部分。目前该仪表的测量精度较原理样机有较大的提高。经若干用户使用表明 ,该仪表是具有较高性能的实用测量装置  相似文献   

13.
环形热管砂轮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磨削过程中,在超过临界值的高磨削热流密度下,即使有再多的磨削液进入弧区也无济于事,因为磨削液既已处于成膜沸腾状态,由于工件表面所覆盖的汽膜层的阻挡,磨削液很难真正起到换热作用,如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工件必定很快发生烧伤。本文结合热工领域的换热技术,提出一种基于热管技术强化磨削弧区换热的全新构想,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新型的环型热管砂轮,以大幅提高弧区临界热流密度。最后,分别使用环形热管砂轮和普通砂轮进行磨削测温试验,验证了环形热管砂轮高速疏导磨削热,降低磨削温度,从而提高材料去除率的巨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机载振动与加速度环境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以不同结构形式的普通铜水热管冷板与微热管阵列冷板为研究对象,搭建振动与加速度试验台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表明:Z向振动与加速度较X向与Y向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大,但振动的影响基本可以忽略,微热管阵列冷板受加速度的影响大于双U型普通热管冷板;加速度量级的增加对热管冷板传热性能的影响较小;双U型普通热管冷板在振动与加速度条件下的性能最优。  相似文献   

15.
针对航空发动机热管理系统的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3D打印技术的正八面体类多孔结构换热器,并对其内部的流动传热问题开展研究。通过研究发现,正八面体类多孔结构可以有效提高换热器的效能。但随着结构系数C_e的减小,管外流阻会急速增加。当C_e减小到10后,管外阻力系数增大到光管的18.2倍。为此,本文开展了换热器内部的结构优化,在提高内部换热的情况下,尽可能减小换热器管外空气侧流阻,使得换热阻力综合系数ψ值达到最优。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验研究了一种新型涡轮叶片冷却技术(Thermal driving in high centrifugal field,TDHCF)的换热特性。该技术主要利用高彻体力场下微小封闭循环通道内流体的热驱动运动来达到高效换热的目的。实验中分别采用了液态H2O和氟利昂R12为热驱动介质,分析了离心力场下热驱动运动的流动规律和换热特性,讨论了TDHCF技术的总平均换热效果KH随旋转速度和热流密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离心力场下,采用不同的流体作为热驱动介质所形成的热驱动运动规律相同,温度分布也基本类似,均是随着转速和热流密度的增加,热驱动运动强度提高,平均换热系数随之变大。研究结果表明:旋转速度、热流密度以及热驱动介质的热物性均影响了TDHCF所最终能达到的换热效果,其中旋转速度的影响尤为显著;在热流密度或转速不变的情况下,以液态氟利昂R12为热驱动介质,TDHCF可以达到更高的强化换热效果。与常规的气冷技术相比,采用TDHCF可以有效地提高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esents a cascode configuration synchronous rectifier device based on silicon MOSFET and Schottky diode,which can replace traditional power diode directly. This structure has self-driven ability with simple external circuit,and the conduction characteristic is preferable to a power diode. Static characterization and switching behavior analysis of proposed structure are conducted in this paper. The switching process is illustrated in detail using real model which considers the parasitic inductances and the nonlinearity of junction capacitors. The real time internal voltage and current value during switching transition are deduced with the equivalent circuit. To validate the analysis,two voltage specification rectifiers are built. Finally,double-pulse test results and the practical design example verify th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proposed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8.
飞艇载荷舱电子设备散热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平流层飞艇载荷舱传热特性和高空环境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采用基于开放式二氧化碳制冷和冷板相结合的平流层飞艇载荷舱电子设备冷却方案。所提出的方案能避免单纯采用冷板散热所面临的制冷量不足的问题。同时,通过建立理论计算模型并结合VC++编程软件,获得了飞艇上升过程中所需要携带的二氧化碳的量的理论值,并分析了气瓶内二氧化碳的状态变化及造成制冷量损失的因素。结果表明:通过计算所得的理论量能够满足飞艇上升过程的制冷要求,且在低储存温度、大管径、低背压的情况下制冷量损失较小。该研究结果为平流层飞艇载荷舱电子设备的冷却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