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5.真空能真空能是一种存在于空间中的背景能量,即使在没有物质的空间(称为自由空间)依然存在。真空能量导致了多数基本力的存在。它的效应可以在各式各样的实验中观测到,例如光的自发放射、伽马辐射、卡西米尔效应、范德瓦耳斯尔力、兰姆位移等等。另外它也被认为与物理宇宙学中的宇宙常数项有关。这里,另一个名词大家有必要了解:零点能量。  相似文献   

2.
开发月球     
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提出了开发建设月球的设想,利用月球上的资源和特殊的自然环境,把他建设成进行天文观测,物理化学实验和生命科学实验的基地,一旦让月球形成适合人类生活的环境,它将成为人类的另一个故乡开发月球  相似文献   

3.
当地球在大约46亿年之前刚形成时,它没有生命,一片荒凉。10亿年以后,它充满了类似于蓝绿色水藻的生物。这些生物是怎么来的?换句话说,生命是怎样开始的?这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引发了诱人的推测和实验,其中许多推测在能自我复制的RNA(核糖核酸)是通往生命之路的里程碑这个可能性上。在17世纪中叶以前,大多数人相信上帝创造了人类及其他高级生物,而昆虫、青蛙或其他小的生物是自发从泥中或腐烂的物质中产生的。在以后的两个世纪中,这种观念越来越多地受到严厉批判。在19世纪中叶,两个重大的科学进展使有关生命之源的讨论进入了现代化的阶段。其…  相似文献   

4.
刘岩 《飞碟探索》2011,(7):23-23
源于20世纪初的二大理论——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在深层次上是不兼容的,以至于到了20世纪80年代,人们怀疑这二大理论或许只有一个是完备的。是选择相对论,还是量子理论?答案倾向于量子理论,人们相信20世纪80年代关于贝尔不等式的判决性实验结果支持量子理论,但是,采用量子理论描述宏观世界却又是无能为力的,特别是采用量子理论将万有引力量子化。  相似文献   

5.
宇宙在自转     
在物理学中有一个基本原理,叫做宇称宇宙。这个理论认为,一个物理过程与其镜像是无法区分的,或者说,你在右手坐标中做的物理实验,翻到左手坐标中去做,二者是相同的。 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事情有了变化,两位年轻的学者——李政道和杨振宁——宣称宇称守恒可被打破。不久,物理学家在做钴60的放射性β衰变实验中,果然看到了宇称不守恒。李政道和杨振宁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奖。  相似文献   

6.
张健 《飞碟探索》2001,(5):16-17
微晶玻璃,全称超低膨胀微晶玻璃,也有人简称零膨胀玻璃。这种玻璃有膨胀系数极低等重要特性,因此它是制造大型反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镜片的优质材料。   谈到光学天文望远镜,人们会联想到 1609年意大利物理学家兼天文学家伽利略发明的折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 1671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又发明了反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并用于天文观测的历史。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明,是天文观测工具一个划时代的进步,它结束了人类只能依靠肉眼观测天体的历史,反射式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发明还奠定了现代大型光学天文望远镜的基础。   自发明光学天文望远镜以…  相似文献   

7.
在巴斯德与普歇就生命能否自发产生的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的同时,达尔文《物种起源》的发表引发了生物学上另一场更为重大的辩论。这场有关生物是否进化而来的大辩论也包含了有关自发发生说的辩论,达尔文的进化论被许多人认为替自发发生说提供了支持。进化论本身并不解决生命起源的问题,但是如果生命不是一直存在的,而是有个起点,那么,最初的生命要么是神创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史上有过一次著名的“费城实验”,即富兰克林1752年在费城用风筝把雷电收集到莱顿瓶中。在伪科学史上,也有过一次“费城实验”,比前者著名得多,有无数的文章、书籍、电影、电视在介绍、讨论它。这是现代邪教宣传品中经常提到的一个事件。在中文邪教网站上,有一篇《神秘的空间突破实验——美国海军费城实验简介》,提供了一个很常见的说法:  相似文献   

9.
航天简讯     
美空军发表“21世纪空军的航天蓝图”研究报告□□美国空军科学咨询委员会于1998年夏天完成了题为“21世纪空军的航天蓝图”的研究报告。它研究了航天技术在21世纪空军中所起的作用,认为空军将取得革命性进步,新技术有可能使航天任务发生根本性变化。报告强调...  相似文献   

10.
《太空探索》2006,(3):17-19
至今,人类已开展过2次大规模发射彗星探测器的活动,第1次是在20世纪80年代,第2次是从1999年到现在从技术上讲,第2次与第1次相比发生了质的飞跃,对世界范围内的其它空间探测也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些充分表明,当代彗星探测器技术跃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11.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1,(12):62-63
一个流传颇广的对进化论的攻击为:生命是如此复杂,它的产生和进化是一个概率几乎为零的不可能事件。攻击者往往还煞有介事地做一番概率计算,“证明”即使把宇宙的时间全都用完,也无法自发生成一个细胞。但实际上,这是一个早被达尔文用自然选择原理解决了的问题,高度复杂的事物可以分解为更简单的事物一步一步地通过选择形成。突变是偶然的,但是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偶然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2.
刘岩 《飞碟探索》2010,(1):37-37
世界是非线性的,但是,人类对它的认识却是从简单的线性开始的。早在公元前500年左右,古希腊的毕达哥拉斯学派就发现了自然数是按照均匀的线性关系增加的。到了18世纪,法国大数学家拉普拉斯首先认识到,自然界也许不是一个简单的线性世界。他曾说,如果世界是线性的,则一旦初始条件确定,则世界就按简单、均匀的规则发展,那么,这个世界也未免太简单、太单调了。  相似文献   

13.
《太空探索》2004,(7):28
二十一世纪的空间舞台.深空探测已经占据了主要地位。人类早已不满足于仅仅把目光聚焦向神秘的宇宙.而是要用各种方法去更深刻地感知它.认识它。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际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深空探测热潮。美国、欧洲、日本等国的一个个深空探测计划真可以说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进入二十一世纪,我  相似文献   

14.
“黑洞”,自从它在200余年以前被预言存在开始,就让多少人为此振奋不已,浮想联翩,许多科学家为揭开它的神秘面纱而辛勤工作者,相继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新观点、新理论。尤其是在20世纪,爱因斯坦笔下计算出“时间曲率”所衍生的“黑洞奇点”,  相似文献   

15.
空军基地的奇怪事件我叫普赖斯顿·尼古尔兹,专门从事电磁现象的研究。1971年就职于纽约州长岛湾的一个专利承包公司BJM,后取得电子工程的学位,在公司的隔壁设立了独立的研究室,从事电磁现象研究。早在20世纪70年代,我知道所谓的“遥感波”存在,而且得到持有特异功能人们的协助,进行遥感通信实验。实验详细地记录了他们的反应,不久,在继续实验中发生了奇怪的事情。那就是每天一到特定的时刻,就发生这样的现象:他们的精神受到妨碍,思考被干扰。当运用各种装置追查原因时,获知当空中发射410~420兆赫电波时,他们的精神受到干扰。由此推断,有…  相似文献   

16.
对天文界来说,20世纪60年代可说是宇宙学和天文学的大收获时期,不仅观察到了理论预言的中子星、微波背景辐射(它是宇宙创生大爆炸的余晖),而且最重要的是,经科学家的长期努力,终于使大爆炸理论从众多宇宙论中脱颖而出。按照这一理论,140亿年前,空间中的一个极小的点突然大爆发,温度达到无限大,能量和物质井喷而出,空间开始膨胀,之后逐渐冷却到今天的3K,而其可观察的空间跨度约为140亿光年。  相似文献   

17.
苏格兰的利文斯通位于爱丁堡以西20千米。在平缓起伏的丘陵里有一座新城市,这个城市北端有一条从格拉斯哥到爱丁堡的高速公路,20世纪70年代这里曾发生过UFO遭遇事件。事发现场在被砍伐森林中的空地上,尽管距高速公路100米左右,但是从公路上看不见,如果不抄近道或走森林小道的话,是一个轻易不能靠近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太空探索》2005,(1):47
2004年11月13日.SOHO观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本来看起来要喷发的日冕物质抛射(CME)却并没有发生一个巨犬的电离气体的环状扭曲系统从黑子区域向外喷发但当喷射物质离开我们的视线时,它又重新落回到了太阳表面.整个过程大约持续了6个小时。  相似文献   

19.
梦天 《太空探索》2013,(2):24-26
天文观测的三次变革人类的天文观测经历了三次革命性的变革。第一次变革是从肉眼观星进入到利用光学天文望远镜观测天体,它以17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发明天文望远镜为标志。第二次变革是从人类只能观测天体的可见光进入到接收天体的无线电波,它以20世纪30年代射电望远镜的诞生为标志。第三次变革是从人类局限于在地面上观测天体到进入太空开展天文观测,它始  相似文献   

20.
机器人(英文Robot)是捷克作家查培克在20世纪20年代写的剧本《罗莎姆万能机器人公司》中的主角。它的出现给人类大家庭增加了一个全新的家族,它也是科幻作家笔下最感兴趣的题材。那么,对于未来的世界而言,机器人将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