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5月5日18时00分,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点火升空,随后将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送入预定轨道,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致电祝贺。5月8日13时49分,我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的返回舱成功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新飞船试验船飞行试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  相似文献   

2.
正2020年5月5日18:00,为我国载人空间站工程研制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五B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和柔性充气式货物返回舱试验舱,在我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488s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首战告捷,拉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任务序幕。此次发射的运载火箭及搭载的试验船和试验舱,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和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第二研究院抓总研制。  相似文献   

3.
正天宫一号全面完成各项在轨试验任务,正式终止了数据服务,目前仍在其设计轨道飞行。天宫一号在轨运行1630天,不但完成了既定使命任务,还超设计寿命飞行、超计划开展多项拓展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设运营和载人航天成果应用推广积累了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4.
根据计划,我国将在今年6月到8月间实施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开展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首次应用性飞行。在这次任务中,包括一名女航天员在内的三名航天员将驾乘飞船与在轨运行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进行载人交会对接。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介绍,此次任务的主要目的有四项:一是为天宫一号在轨运营  相似文献   

5.
正2021年4月29日,"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入轨,取得了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的"开门红"。2010年9月25日,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6月-2017年4月,成功实施了空间实验室阶段4次飞行任务。总目标是:在2022年前后,完成我国空间站在轨建造,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的能力,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之后,发射巡天空间望远镜,与空间站共轨飞行,开展空间天文巡天与精细观测。  相似文献   

6.
<正>北京时间2023年5月22日5:37,美国公理空间公司(Axiom Space)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私人航天员任务。“载人龙”飞船经过约15.5h飞行后,与“国际空间站”和谐号(Harmony)节点舱天顶点对接。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以私人航天员身份在轨开展了为期8天的短期考察任务。5月30日23:05,搭载Ax-2乘组的自由号(Freedom)“载人龙”飞船从“国际空间站”脱离对接,经过12h飞行,“载人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安全溅落。  相似文献   

7.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站时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8年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圆满完成2年在轨飞行和各项试验任务。为进一步发挥空间应用效益,9月20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运营管理委员会会议研究决定,天宫二号在轨飞行至2019年7月,之后将受控离轨。早在20世纪90年代,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就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工程实施20多年来,先后将11名航天员14人次送入太空,全面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空间出舱和空间交会对接等载人航天基本技术,验证了货物运输和推进剂在轨补加、航天员中期驻留等关键技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步入空间  相似文献   

8.
2012年12月15日,对于中国第一颗科普卫星——希望一号卫星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3年前的这一天,希望一号卫星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搭载长征四号丙运载火箭进入太空。卫星原设计寿命1年,目前已超期服役2年多,全部飞行任务和在轨试验项目都取得圆满成功,近期经过卫星研制单位的技术评估,星上设备仍然工作正常,能够继续在轨服务。  相似文献   

9.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0年8月2日14:48,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名为奋进号(Endeavor)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搭载2名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溅落在佛罗里达州以西的墨西哥湾上。这是"载人龙"飞船首次载人再入飞行,也是1975年"阿波罗-联盟"(Apollo-Soyuz)飞行任务后,美国时隔45年再次在海上接回航天员,标志着飞船载人飞行试验正式完成,SpaceX公司后续将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提供正式的商业乘员运输服务。  相似文献   

10.
阳光 《太空探索》2013,(8):30-31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飞船承载着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准确进入轨道。在此后的15天时间里,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实现了"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目标。以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任务圆满成功为标志,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将全面进入载人空间站工程建设阶段。  相似文献   

11.
<正>2016年11月18日13点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安全着陆,航天员景海鹏、陈冬出舱后状态良好。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11月22日下午,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和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举行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开舱仪式。研制单位和搭载单位代表  相似文献   

12.
士元 《国际太空》2016,(1):26-33
“十二五”期间,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果,最突出的表现是先后成功发射了天宫-1目标飞行器、神舟-8无人飞船、神舟-9和10载人飞船,使我国突破和掌握了自控和手控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把我国首位女航天员和首位太空女教师送上太空;开展了应用型飞行和在轨维修、绕飞等技术试验和一些重要的科学实验,顺利完成了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我国还按计划进行了天宫-2空间实验室、神舟-11载人飞船、天舟-1货运飞船、长征-5B和7运载火箭、大型空间机械臂等的研制,为在“十三五”期间进行的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正新闻:5月5日晚,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召开。其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助理季启明介绍了中国空间站研制建设进展情况。解读: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圆满成功,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步"迎来"开门红",拉开了空间站在轨建造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为后续空间站核心舱、实验舱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正空间站整体建造规划:两年11次任务建造空间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自2010年空间站立项以来,经过11年的发展,目前已进入到在轨建造的关键时期。空间站建造将分为关键技术验证和在轨建造两个阶段实施。关键技术验证阶段规划了6次飞行任务,其中,第一次任务即2020年已经实施的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任务取得圆满成功。2021年将陆续实施该阶段的5次飞行任务:已于4月29日发射的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相似文献   

15.
正2021年4月23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 X)在佛罗里达州肯尼迪航天中心39A发射台利用猎鹰-9(Falcon-9)运载火箭成功发射"载人龙"(Crew Dragon)飞船,执行第二次"国际空间站"(ISS)业务化商业乘员运输服务,实现世界首次载人飞船重复使用,以及首次复用火箭和复用飞船组合执行载人发射任务。"载人龙"飞船搭载的4名航天员计划在轨开展为期约6个月的长期考察任务,期间将部署新型太阳电池阵列,继续提升"国际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能力,确保近地轨道持续有人存在。  相似文献   

16.
2002年3月25日,我国向实现载人航天飞行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当天22时15分我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三号飞船送入太空,588秒后飞船进入预定轨道。飞船在轨飞行7天、环绕地球108圈后,于4月1日16时51分在内蒙古中部地区着陆。这是神舟飞船第三次启程,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三次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7.
雨水 《太空探索》2014,(1):64-65
<正>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长征二号F遥十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送入太空。乘员组由聂海胜、张晓光和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飞船在轨飞行15天,飞船与目标飞行器先后进行1次自动交会对接和1次手控交会对接,并开展航天医学实验、技术试验和首次太空授课活动。6月26日8时07分,飞船按计划在内蒙古四子王旗地区安全着陆,航天员自主出舱,神舟十号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神舟十号飞行任务期间,国内航天有关单位和各地航天集邮研究会等组织,根据任务节点制发了多种纪念邮品,可谓琳琅满目,  相似文献   

18.
天宫-2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及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国际太空》2016,(12):18-23
2016年9月15日,我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天宫-2成功发射。天宫-2主要在轨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即在轨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科学实验和应用试验;二是载人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即进行航天员中期驻留、在轨推进剂补加和在轨维修维护等关键技术验证,为未来的载人空间站建造奠定基础。在该空间实验室上安排了14项体现科技前沿的科学研究与应用任务,包括覆盖基础物理、空间天文、微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观测及应用等几大领域的研究项目。现在,有些科学实验已取得初步成果。  相似文献   

19.
将在2005年下半年进行的“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计划由两名航天员进行多天飞行,并在轨道舱里开展空间技术试验。航天员系统负责人介绍说,“神舟”六号飞行对航天员的训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载人航天飞行面临的风险性也增加了许多,为此,正在积极准备“神舟”六号飞船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总装备部航天员大队全体航天员,牢记肩负的使命,注重立足本职岗位强素质、练本领,使载人航天飞行训练取得显著成果。  相似文献   

20.
载人航天着陆场选择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载人航天的任务和特点,结合对着陆场的要求,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对中国载人航天着陆场进行了选择论证,并进行了综合分析;其正确性和可行性在多次无人飞行试验和两次载人飞行任务中得到实际考核和验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