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17年11月28日,NASA向"旅行者1"号发送了一束电波,启动其备用推进设备。在指令发出19小时35分之后,结果传回地面:"备用推进设备启动成功,现在一切运行正常。""旅行者1"号靠一种被称为"推进器"的小型设备进行定位,以与地球通信。这些推进器发出微小的脉冲旋转飞船,使其天线指向地球。"旅行者1"号项目团队最近激活的就是一套四个备用推进器,它们自1980年以来一直处于休眠状态。这些推进器在37年后仍能正常使用,将使"旅行者1"号  相似文献   

2.
"旅行者"2号的发现"旅行者"2号是美国航宇局于1977年8月20日发射的无人星际探测器。它依次拜访了木星、土星和天王星,1989年8月25日到达海王星附近,对被4850千米厚的云层覆盖的海王星进行了考察。"旅行者"2号探测器在飞行期间,不断地将大量星际信息发回到地球,由此扩大了人类对星际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正>日前,美国《时代》周刊评出了2013年十大"太空时刻",不知您感兴趣的有哪些?"旅行者"1号飞到太阳系边缘2013年7月,美国航宇局宣布,1977年9月发射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已经位于太阳系最外围的疆域,即将进入星际空间。"旅行者"1号将成为人类历史上首个离开太阳系的人造物体。"旅行者"1号上带有一张"金色唱片",记录着有关人类以及地球的图像、声音和其他信息。  相似文献   

4.
正自上世纪70年代末从地球出发,到如今双双飞出日球层,旅行者1号和2号已经在太空中工作了40多年,成为人类历史上寿命最长的航天器。虽然在飞行过程中也曾有过一波三折的经历,甚至在发射过程中就遭遇过差点夭折的命运,但航天工程师们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使得两艘旅行者号飞船达成了自己的使命。拒绝执行命令的"旅行者2号"实际上,虽然"旅行者2号"编号靠后,但它的发射时间要早于"旅行者1号"。除了基本的探测  相似文献   

5.
闻新  南英 《太空探索》2012,(11):46-47
人造航天器考察过太阳系气体行星吗?1977年,美国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姊妹探测器。"旅行者"2号的任务是探测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1986年和1989年"旅行者"2号先后飞越天王星和海王星,现在正飞往太阳系边界的"终端激波"区域。2004年"旅行者"1号飞越太阳系"终端激波"区域后失去联系,不知是否被外星人"劫走"?"旅行者"1号和2号航天器都携带着一张金唱片,唱片中载有地球的映像、生命科学资料和一首"地球之声"乐曲,曲中收录了诸如鲸鱼、婴儿哭声、海浪拍打声及不同种类的音乐。  相似文献   

6.
人工神经网络在未来深空探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目前,1977年发射的第一艘无人外太阳系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成为第一个实质意义上进入行星际空间的人造物体。2013年9月美国宇航局宣布"旅行者1"号进入星际空间时,与地球间的距离已经超过了180亿千米,"旅行者1"号发射的无线电信号需要经过17个多小时才能到达地球。控制中心实际上已经无法对"旅行者1"号进行有效的控制。就探索宇宙而言,"旅行者1"  相似文献   

7.
<正>在40年的漫漫征途中,"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探测了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可谓将这些行星"一网打尽"。对几大行星的探测1.木星1979年2月25日,"旅行者1号"发回了大家期待已久的木星的大红斑。它是一个在木星赤道以南22°存在了很久的巨大反气旋风暴,自1830年开始,已经被持续观测了187年,但这次我们看到的是高清!第一位看见大红斑的人一般被认为是罗伯特·虎克,他在1664年描述木星上的这个斑点;然而,虎克所  相似文献   

8.
正2017年9月,有两件太空探索领域的大事。其中一件是在"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射40周年之际,美国航空航天局为它发送了一句由很多网民投票选出的寄语:"We offer friendship across the stars.You are not alone.(友谊跨越繁星,你不是孤身一人。)"另一件是"卡西尼"号探测器完成了它的使命,已于15  相似文献   

9.
美国在1977年8月和9月用大力神-人马座火箭发射了“旅行者2号”和“1号”两个探测器。原计划它们仅是探测木星和土星。“旅行者1号”于1980年11月探测土星后,在土星引力场作用下,它向“上”飞出了黄道平面。一时,美航宇局因其它任务,放弃了继续跟踪“旅行者2号”。幸运的是,仍有一些头脑清醒者发现,“旅行者2号”在土星引力场作用下,能飞向天王星和海王星,他们说服了航宇局人士,继续跟踪“旅行者2号”,并收集它发回的资料。今年1月24日,“旅行者2号”在距天王星81,500公里  相似文献   

10.
Melipal 《飞碟探索》2009,(8):55-55
天王星的乏味外观从来不是学生们的最爱,也使它有了"太阳系中最无趣的行星"的名声.1986年,NASA的"旅行者"号探测器发回的照片显示,天王星是个无特征的蓝绿色球体,拥有窄环--显然无法与土星的壮观和火星带来的好奇相比.  相似文献   

11.
正飞出太阳系的"旅行者1号"北京时间2018年3月30日凌晨2时56分,旅行者1号探测器通过美国宇航局(NASA)的深空探测天线网堪培拉站与地球通信。此时,它已经在宇宙中飞行了40年6个月24天,是目前距离人类最远的航天器,达到211.4亿公里,地球跟它通信需要约19个小时35分钟才能信号抵达,而返回也需要同样的时间。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9月5日是人类首个进入星际空间的探测器"旅行者1号"成功发射升空飞行40周年的日子,它是历史上飞行距离最远、最长寿的航天器,尽管已经距离地球很远,它每天仍与美国宇航局联系,继续探索着人类未知的深空。"孪生兄弟"旅行者1号和2号为了探测太阳系的行星和观测太阳以及更远的深空,美国宇航局先后于1972年3月2日和1973年4月6日,分别发射了先驱者10号和11号探测器。又于1977年8月20日  相似文献   

13.
继去年美旅行者一号探测土星之后,今年八月下旬,旅行者二号又一次飞过土星,传回了大量的具有重要价值的土星照片和科学探测数据。此次土星探测,除了旅行者二号在飞到土星背面不久发生星上扫描平台被卡住故障之外,几乎整个科学探测目标全部达到。从而使得科学家们对土星又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更深刻的了解。奇异的土星旅行者二号的探测进一步说明,土星的大气十分错踪复杂。在土星北半球的照片上发现了一个9600×4800公里的、带有棕褐色的斑点,这一斑点与木星的某些地方上的斑点极为相似。但是,没发现土  相似文献   

14.
正40年前,一个轿车大小的设备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发射升空。35年后,它成为唯一进入星际空间的人造航天器。一路上,"旅行者"号探测器爆出了飞越木星、土星和土卫六的头条新闻。"旅行者"探测器发射时,弗兰·巴格纳尔还是一个学生。那时,她就探测器围绕木星收集的数据写下了博士论文。现在,作为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天体物理学和行星科学教授,以及美国航空航天局外行  相似文献   

15.
正在过去几十年中,天文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从行星磁场研究中获益匪浅,并致力为其他天体绘制磁场分布图。这一领域的发展得益于从"旅行者"号探测到近期的火星大气层和挥发物演化任务(MAVEN)。展望未来,这一研究领域将在太阳系甚至外星系的探索中发挥重要作用。美国航空航天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贾里德·埃斯普利在该局召开的"行星科学愿景2050年"发布  相似文献   

16.
正全国人大代表、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两会"期间向记者透露,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五院"钱学森空间技术实验室"团队已开展太阳能电站具体研究工作,目前正处于研究试验阶段。空间太阳能电站是指在太空中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无线能量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或是直接将太阳光反射到地面、在地面进行发电的系统。该系  相似文献   

17.
简讯     
旅行者1号发现三颗新的土星卫星美国在1977年9月5日发射的宇宙探测器旅行者1号,经过三年零二个月、行程达21亿公里的漫长旅行,已于1980年11月12日到达距土星最近的地方,从离土星云顶十二万四千二百公里的地方疾飞而过。旅行者1号在以每小时72000公里的速度向土星逼近的过程中,发现了三颗新的土星卫星,还证实了以前地面观测所发现的三颗土星卫星,从而使迄今已发现的土星卫星一下子增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避免污染有可能存在原始生命的土卫二或土卫六,美国决定让即将耗尽推进剂的卡西尼号探测器在2017年9月15日主动陨落在土星上,为这次伟大的探测任务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卡西尼号是继先驱者十一号、旅行者二号和旅行者一号之后,第四个  相似文献   

19.
李鉴 《太空探索》2012,(2):38-41
2011年将近尾声的时候,迄今为止人类飞得最远的空间探测器——美国航宇局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再次带来有关太阳系边疆的最新消息。传回的信号表明,它已经进入了太阳系和星际空间的交会区——太阳风层顶(heliopause),在那里,从太阳向外流  相似文献   

20.
先驱者11号探测器在今年2月23日飞越了海王星轨道,成为第4个飞离太阳系的航天器。先驱者11号将与先驱者10号、旅行者1号和2号探测器一起探索太阳系疆域。在太阳系疆域附近,太阳电磁影响同银河系相一致。当先驱者11号飞越海王星轨道时,它与地球的距离达28亿英里。海王星轨道现在已被认作是太阳系广阔空间的边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