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盛顿消息:据最新的天文观测结果显示,宇宙的诞生时间应该是在150亿年前,而且恒星与星系的形成速度要超过天文学家的推测——传统的天文学理论可能要重新改写。传统观点认为,宇宙是在50亿年前由暗物质爆发形成的,而且恒星和星系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直到现在仍然没有发展到高  相似文献   

2.
空间技术,特别是地球轨道卫星和深空探测器,为光学提供了平台,这种平台使得对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的研究发生了真正的革命性变化。光学也由此获得新生。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天文观测和地球观测两个方面。 (一)天文观测在天文观测上,光学仪器借助于航天器,穿出了地球大气层的屏障,从一些行星附近通过,有的仪器甚至还在某些行星上着陆。观测的清晰度得到提高,光谱范围也大大扩展。因此可以说,空间光学观测的天文学成就可以和过去的全部成就相匹敌。随着1983年空间望远镜的发射,天文学将进入一个新时代。这部轨道天文设施(ST)将包括一部天文望远镜系统(OT人)和五部能够接收天文望远镜输出图象的仪  相似文献   

3.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提议将2009年定为以"探索我们的宇宙"(The Universe,yours to Discover)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这项提议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并在2007年12月20日由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天文年的历史背景,编辑部和笔者共同策划了这个图说系列连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Catherine Cesarky说:"天文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人类智慧的集中展现,直到今天,天文学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刊载在这里的这些科学图片和历史图片,或许就是对Catherine Cesarky主席这一论述的很好注释。  相似文献   

4.
<正>空间天文学的诞生由于地面天文观测要受到地球大气的各种效应和复杂的地球运动等因素的严重影响,因此,天文观测精度和观测对象受到了许多限制,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天文研究的需要。为了从根本上克服上述不利因素的影响,天文学的一门新的分支学科——"空间天文学",伴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而迅速发展起来。1949年,美国天文学家用缴获的德国V-2导弹搭载一种空间探测器飞出地球大气层外,做了一次短暂的  相似文献   

5.
正天文望远镜是天文学家观测天体的重要工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望远镜的诞生和发展,就没有现代天文学。随着望远镜各方面性能的提高和改进,天文学也正经历着巨大的飞跃,迅速推进着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你是我的眼",这句脍炙人口的歌词准确道出了现代天文望远镜与天文工作者之间的关系。从伽利略磨制的第一架33倍率小型折射望远镜,到2016年在中国贵州省平塘县克度镇落成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  相似文献   

6.
为了给国际天文年增添喜气,欧洲空间局不久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欧洲空间局的"普朗克"和"赫歇尔"两颗天文卫星.其中,"普朗克"卫星将在最高分辨率上观测远红外光谱,考察137亿年前宇宙大爆炸后瞬间充满宇宙的辐射残余--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回答人类最关心的问题:宇宙是如何起源和演变的.  相似文献   

7.
正欧洲南方天文台是欧洲多国的天文学家合作创建的国际性机构,建成于20世纪60年代末,总部位于德国慕尼黑北部的加兴,主要观测设施建在智利圣地亚哥以北600千米处的拉西拉山上。作为天文领域的领导者,欧洲南方天文台的研究领域有恒星、星系、星际物质、星系团、类星体、X射线天文学、伽马射线天文学、射电天文学和天文仪器与技术方法等。对现代天文学来说,天文  相似文献   

8.
为纪念伽利略将望远镜用于天文观测400周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提议将2009年定为以“探索我们的宇宙”(The Universe,yours to Discover)为主题的国际天文年。这项提议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支持,并在2007年12月20日由联合国正式宣布2009年为国际天文年。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天文年的历史背景,编辑部和笔者共同策划了这个图说系列连载。国际天文学联合会主席Catherine Cesarky说:“天文学是历史最悠久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人类智慧的集中展现,直到今天,天文学仍对我们的文化产生着深刻的影响。”刊载在这里的这些科学图片和历史图片,或许就是对Catherine Cesarky主席这一论述的很好注释。  相似文献   

9.
由γ天文卫星COS-B的观测数据及最近的射电天文观测结果的分析表明,2CG036+01、2CG218-00和2CG235-01这三个宇宙γ射线源,可能是一个分子云或沿视线方向若干分子云的迭加形成.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道家古老的天人合一理论出发,对太阳系的结构及其起源作了初步的讨论,基本上解决了困扰当代天文学界多年的关于太阳系结构的九个主要问题,并就宇宙大爆炸理论提出了新的看法.我们认为,太阳系为一圆球,称为太阳宫,并且具有自己的卫星,太阳宫还在自转.现代天文观测中观察到的宇宙膨胀效应是未考虑到太阳宫本身的自转所致,宇宙应为等级式宇宙.最后,我们进一步把天人合一理论推广  相似文献   

11.
日本天文-H卫星升空后不久失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项目背景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就以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下属的宇宙科学研究所(ISAS,原文部省宇宙科学研究所)为核心开始研发和应用以X射线天文卫星为主的天文卫星.1976-2005年,日本共发射了7颗X射线天文卫星,其中5颗发射成功,按预定计划执行了一系列观测任务,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如:利用天文-D于1993年4月5日成功捕获到了刚发现的M81银河系的超新星SN1993放射出的X射线;利用2005年发射的天文-E2卫星配备的软X射线望远镜(SXT)所进行的一系列观测活动,不仅大幅拓展了观测范围(从原来的软X射线拓展到软γ射线),而且发现了距地球较近(8000万光年)处的黑洞,对人类了解宇宙结构、掌握宇宙全貌、厘清宇宙进化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李鉴 《太空探索》2011,(7):60-61
人们常说,天文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从人类有记载的第一幅图示开始,就开始了对宇宙的探索,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伴随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整个进程。但是与简练的牛顿三定律、漂亮的化学方程式和完美的几何学公理相比,天文学留给我们的恐怕更多的是疑惑。没错,斗转星移、四季更迭这些天文现象我们早已耳熟能详,但这就是天文学  相似文献   

13.
徐菁 《太空探索》2007,(7):24-27
2008年7月阿里安-5火箭将从法属圭亚那库鲁发射场发射升空,搭载欧洲空间局的2个先进的空间天文观测台——“赫歇尔”(Herschel)和“普朗克”(Planck)这2颗天文卫星将考察人类以前从未知晓的那一部分宇宙,也就是困扰科学家几十年的、通过远红外光谱才能观测到宇宙物质。  相似文献   

14.
交友台     
我的爱好很多,主要以天文学为主——了解学习天文知识、天文观测、探寻神秘未知的事物及相关科学知识等等。我很希望能通过《太空探索》来结交一些真诚愿与我有共同爱好的青年读者、我的通信地址是:  相似文献   

15.
3 空间天文观测□□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大爆炸的能量是什么?在黑洞的边缘,空间、时间和物质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什么是让宇宙膨胀的暗能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需要进行高水平的空间天文观测。3.1 引力探测器-B 引力探测器-B于2004年4月20日发射,基本目的是验证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  相似文献   

16.
9月20日,美国航宇局的HEAO-3科学卫星(高能天文观测卫星)在肯尼迪空间中心成功地用宇宙神-人马座运载火箭发射入轨。这是高能天文观测卫星系列中的最后一颗星。 HEAO-3的任务与它的两个先驱星稍有不同。HEAO-3和HEAO-2用以测量X-射线和寻找X-射线源,而HEAO-3将用来探测X-射线  相似文献   

17.
3空间天文观测 空间天文观测主要围绕着美国的“寻找行星系统的源”和“宇宙的结构与演变”这两个战略课题进行。前者将观测最早星系的诞生、恒星的形成,发现在太阳系周围的所有行星系统,发现能维持生命的行星,了解在太阳系以外是否存在生命;后者将研究宇宙是怎样开始的?时间有开始和结束吗?  相似文献   

18.
1988年对宇宙学来说也许是一个重要时刻。天文界在观测遥远的超新星时发现宇宙在加速膨胀,这正好与现行理论的预期相反。那么,是什么东西把众星系相互推开呢?答案是暗能量。  相似文献   

19.
中国空间天文40周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过去4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取得了巨大的发展.尤其是近10年内发射了数颗天文卫星,未来几年还将有一些天文卫星计划发射.本文简要回顾了国际空间天文学的发展历程.对中国空间天文学过去4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包括1970年代第一颗天文卫星计划、气球空间天文探测、基于载人航天工程的空间天文实验以及天文卫星等.此外,介绍了中国空间天文项目,并对未来10年中国空间天文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2005年日本世界博览会(The2005WorldExposition,Aichi,Japan,简称EXPO2005)从今年3月25日至9月25日,在日本爱知县濑户市、丰田市和长久手町举行,按召开地的简称为“爱知世博会”,在日本国内的爱称为“爱·地球博”。博览会的主题是“自然的睿智”,副主题之一是“宇宙·生命·信息”。虽然以天文学和宇宙为主题的展馆并不很多,但是如果以天文爱好者的视角,去细细观察,那么就会感受到无时不在的宇宙。现将与天文和宇宙有关的展馆展示汇总在这里,作特写式的介绍,让您也体验一下“爱·地球博”中的宇宙。长久手日本馆在长久手会场日本政府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