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邀请,前美国航宇局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偕夫人2006年2月10~14日代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来北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美国航宇局共有四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是其中之一,他是第一位进行太空行走的华裔航天员,也是第一  相似文献   

2.
郭季 《国际太空》2007,(8):27-27
应中国宇航出版社和中关村图书大厦邀请,关籍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博士于2007年6月28日在中关村图书大厦举办了载人航天科普讲座和著名宇宙探险科幻小说《星际迷航》的签名售书活动,并且回答了《国际太空》杂志记者等人提出的有关载人航天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11月2日,NASA发布资料图,纪念人类使用国际空间站15周年。国际空间站指令长、美国资深航天员斯科特·凯利在空间站庆祝15周年,与地面站举行的连线记者会上说:"我们在这里做了很多试验,但我想其中最重要的还是国际空间站作为在轨平台,让人类在太空长时间生存。"凯利是在太空中连续逗留最长时间的美国人,他和俄罗斯航天员科尔尼延科将在国际空间站停留一年,以研究长期太空飞  相似文献   

4.
在北京举行的纪念尤里·加加林太空飞行40周年的大会上,我有幸见到了俄罗斯航天员——托卡列夫。和我想象中的航天员不太一样,站在我面前的托卡列夫显得略微削瘦。但他身体非常好,而且也非常健谈,他对中国能够举行这么一次纪念活动表示非常感动,并向大家介绍了他本人在太空生活的感受。1995年5月27日到6月6日托  相似文献   

5.
松堂 《太空探索》2021,(2):29-32
登月不再是重点? 拜登竞选团队在竞选期间几乎没有提及太空,只是发表了几份声明,祝贺美国宇航局在2020年夏天成功发射载人龙飞船并返回地球.他在其中一份声明中说:"作为总统,我期待着领导一个大胆的太空计划,继续派遣航天员,通过对研究和技术的投资来扩大我们的探索和科学前沿,帮助地球上数以百万计的人."  相似文献   

6.
受中国宇航学会的邀请,前美国航宇局华裔航天员焦立中先生偕夫人2006年2月10~14日代表美国海因莱因基金会来北京进行了短暂的访问.借此难得的机会.我们对他们进行了独家专访.  相似文献   

7.
幻棠 《太空探索》2023,(2):72-73
<正>1961年8月6日,苏联第二艘东方号飞船载人飞行。飞船上的格尔曼·季托夫成为了世界上继加加林之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他在地球轨道上停留了25小时11分钟,共绕地17圈。他第一次手动操纵飞船,手动拍摄了第一批地球照片,第一次在失重状态下吃饭和睡觉……创造了诸多太空第一。另外,他还是飞上太空的航天员中最年轻的一位,飞上太空时未满26岁。此时的他可谓光芒四射,是大众眼中名副其实的“大明星”。  相似文献   

8.
正舌尖上的"萝卜白菜"俗话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每个航天员都有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吃的食物,所以太空餐桌上也是众口难调。为了吃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航天员曾私自携带食品进入太空。1965年3月,在美国的首次双人太空飞行中,当双子星座3号飞船上的航天员维吉尔·格里索姆开玩笑地向自己的同伴索要三明治时,没想到约翰·杨像变戏法似的真的拿出了一个黑麦盐牛肉三明治,但这一行为激怒了美国宇航局,因为他破坏了地球上的营养学家正在进行的一次食谱试验。  相似文献   

9.
<正>"阿波罗"16号登月航天员约翰·扬,是美国航天史上航天员生涯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航天员之一,也是一位颇有传奇色彩的航天员:他曾经六次进入太空,两次去过月球(一次为绕月,一次为登月)。人称约翰·扬工作、睡觉、吃饭、呼吸均与太空飞行息息相  相似文献   

10.
航天员王赣骏 1940年生于上海,1971年在美国获物理博士学位。于1985年4月,乘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绕地球飞行109次,历时7天,行程几百万公里,作了大量太空科学试验,是第一个华裔太空人。他曾特意把一面五星红旗带入太空,并回赠给祖国。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航天员尤金·安德鲁·塞尔南于美国当地时间1月16日逝世,享年82岁。美国航宇局发布推文表达了哀悼之情,"我们为尤金·塞尔南的逝世感到悲伤,他是最后一个在月球上留下脚印的人。"1963年,塞尔南与其他13名航天员一起被美国航宇局选中,此后三次执行太空任务:1966年6月"双子座"9A号,1969年5月"阿波罗"10号的登月舱驾驶员,1972年12月"阿波罗"17号的指令长。他还是"双子座"12号、"阿波罗"7号、"阿波罗"14号三次任务的替补团队成员。塞尔南在太空中工作过566小时15分钟,其中有73小时是在月球表面。  相似文献   

12.
1971年4月19日,即美国阿波罗14号的两名航天员第一次使用手推车在月球上采集岩石标本两个月后,苏联成功发射了礼炮1号空间站,并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个消息,宣称苏联拥有了世界上第一座空间站。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在发射的第二天说,礼炮1号的飞行是"征服太空的重要一步"。他还骄傲地告诉全世界:"我们根本就没打算去月球。我们要另辟蹊径。"他所指的"蹊径"就是发展载人空间站。勃列日涅夫强调指出,苏联科学界认为,建立航天员轮流居住的空间站是人类进入太空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正1969年,人类第一次成功登上月球。航天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的第一个脚印,而另一位航天员巴兹·奥尔德林也紧随其后,踏上了"华丽而苍凉"的月球表面。与性格稍显内向的阿姆斯特朗相比,另一位航天员奥尔德林则显得较为外向,属于霸气外漏的类型。没错,奥尔德林确有一大笔骄傲的资本: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点军校,拥有麻省理工学院太空航空学博士学位;他所研发的技术,比如航天器的对接技巧,是美国  相似文献   

14.
阳光 《太空探索》2005,(6):12-13
4月14日黎明,俄罗斯联盟TMA-6载人飞船从哈萨克斯坦的拜科努尔发射场起飞,赶赴国际空间站。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他们是国际空间站第11宇航组的成员:俄罗斯航天员谢尔盖·克里卡廖夫、美国航天员约翰·菲利普斯以及在站上做短期停留的欧空局意大利籍航天员罗伯特·维托里。三位主人公今年46岁的克里卡廖夫是世界上太空飞行经验最丰富的航天员之一。这次飞行是他第3次前往国际空间站并将出任指令长。在此之前,他曾5度进入过太空,其中前往和平号空间站和国际空间站各两次。2000年10月31日的第5次太空之旅使他成为国际空间站首批3名长期居民…  相似文献   

15.
正2018年1月6日,美宇航局发布消息,航天员约翰·杨去世,享年87岁。杨曾两次飞往月球,并在"阿波罗16"任务中登月。他参加了航天飞机首次飞行任务。在"双子座"、"阿波罗"和航天飞机计划中6次执行过太空飞行任务,是首个六飞太空的航天员,也是唯一历经上述三个计划的航天员。他在美宇航局工作了42年,1974年到1987年担任美宇航局飞行员团队负责人,管  相似文献   

16.
《太空探索》2013,(8):2
在太空怎样洗头?拥有一把长发的美国女航天员卡伦.纽伯格(Karen Nyberg)经常被人问到这问题。7月9日,她将自己洗头的示范视频发表在视频网站和个人微博上,该视频很快就红遍了互联网,在YouTube视频网站上点击量超过百万。很多网友评论这"很酷","我也想去太空",但也有人说:"为什么她不剪短发,节约洗发水和水?"  相似文献   

17.
正在太空中种花,听起来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但正在国际空间站值守的美国航天员斯科特·凯利近日完成了这一创举,他花数月时间栽种的一批百日菊,在今年1月终于开花。凯利近日在其推特上发布照片,向公众展示这棵"太空花"——一棵橙色的百日菊,长出13片花瓣,颜色鲜艳,为国际空间站添上一股暖意。  相似文献   

18.
小花絮     
俄总统的祝福 4月12日,普京总统在莫斯科郊外卫星城参加纪念加加林首次太空飞行40周年庆典时,出人意料地向在场的蒂托祝福并祝他旅途愉快。蒂托受宠若惊。他对记者说:“见过总统后,我感到充满信心。我不仅感受到他的支持,还感受到了全体俄罗斯人民的支持。” 航天员罢练 为反对蒂托登上国际空间站,美国航宇局甚至不允许蒂托在美国休斯敦航天员训练中心进行飞行前的常规训练,惹得两名将与他一同前往的俄罗斯航天员罢练,以示抗议。自载人航天事业创建以来,航天员罢练这还是第一次。  相似文献   

19.
世界空间周活动刚刚落幕,记者便得知首次到中国的年轻的俄罗斯航天员尤里10月13日下午5点从上海回到北京的消息,在俄罗斯驻华使馆二秘罗金的牵线下,晚上7点在西苑饭店18层寻觅到了这位帅气的航天员身影。 本来,我已准备好了采访提纲,但他的“开场白”却执意要打小谈起,客随主便,且听听年仅36岁的尤里道出的太空情怀。  相似文献   

20.
<正>特殊航天员瓦列里·波利亚科夫:在太空连续生活与工作时间最长的航天员至今为止,在太空连续生活与工作时间最长的是俄罗斯航天员波利亚科夫,他于1994年1月8日乘坐"联盟"TM-18飞船进入"和平"号空间站,一直到1995年3月22日才返回地面,在太空连续飞行了437天17小时58分17秒。之前他还于1988年在"和平"号空间站上工作了241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