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月12日,2021年全国民航工作会议、全国民航安全工作会议以视频形式在京召开。会议总结回顾民航"十三五"及2020年工作,系统分析民航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新任务,统筹谋划民航"十四五"总体工作思路,部署2021年重点任务。  相似文献   

2.
<正>创新是中国民航持续向前发展、实施民航强国战略的不竭动力。本文将从努力打造"绿色生态机场"的角度对建设创新型民航提出建议。机场作为民航系统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基础设施,同时也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在"创新型民航"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在民航"十二五"期间,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相似文献   

3.
正改革开放40年以来,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国航机务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本文回顾了国航机务系统从以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实践经验为初衷选择中德合资之路,成立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再到全面资源整合成立新Ameco的产业化发展历程,以期展现国内民航维修业的部分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推进民航维修业的繁荣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回顾了在新中国民航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中,民航"安全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就民航"安全文化"展开论述;就新时期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构建"和谐、体系化、人性化"的民航"安全文化"提出一些认识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程佳俊 《大飞机》2021,(8):66-69
在民航局召开的智慧民航建设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指出,智慧民航建设已成为民航高质量发展的主攻方向,自"十三五"以来,民航局党组高度重视智慧民航的建设工作,坚持把贯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体现在民航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中,充分发挥民航信息技术的应用优势,不断扩展新技术的应用领域.目前,智慧民航建设的内涵不断延伸深化、多方参与格局不断拓展优化、成效不断扩大彰显,全行业以智慧民航建设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氛围已初步形成.  相似文献   

6.
"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加快行业结构调整、转变民航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结构调整是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内涵,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因素之一,民航作为高科技应用密集行业,如何通过科技创新促进行业结构调整,支撑民航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亟待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2013年成为国际社会和国际民航业界协同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时间节点。国际民航业减排将进入"后2013"时代,各国将基于国际民航组织第38届大会决议成果展开博弈,并推动民航减排谈判进程,重塑国际航空地缘气候政治新格局。新形势下如何保持"后2013"的航空公司绿色飞行、机场低碳运营及空管高效服务对于中国民航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6月6日,民航经济运行实验室和民航安全技术鉴定实验室正式挂牌。来自民航总局、民航安全技术中心的领导出席了揭牌仪式。据了解,目前民航业内获得总局批复建设的共有8个科研基地(实验室)。它们是民航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民航组织高水平应用技术研究和管理技术研究、聚集和培养优秀科技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民航科技发展规划,围绕民航发展战略目标,针对航空运输科技发展前言和航空运输安全保障的重大科技问题,开展创新性研究。其目标是获取原始应用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从这期开始,本刊将分两期对这8个科研基地进行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9.
正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回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航维修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推进民航维修业的繁荣发展,我刊现面向行业内人士征稿。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统一部署下,民航局党组带领全国民航干部职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建设民航强国战略为指引,实现中国民航运输生产新突破,中国成为全球增长速度最快、最重要的民航市场之一。未来十年是中国民航实现由"大国"迈向"强国"的黄金机遇期,同时所面临的形势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全球气候变化议题已  相似文献   

11.
文夷 《大飞机》2021,(12):65-71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民航业快速发展,国航机务系统的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大致可以分成三个阶段:从以引进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实践经验为初衷选择中德合资之路,与汉莎航空一道成立原Ameco;再到为了实现国航机务板块的专业化管理而成立国航工程技术分公司;直至全面整合机务资源,成立新Ameco的产业化发展历程中.Ameco不断为国内民航维修业的提供着成功的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推进了民航维修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冯正霖 《大飞机》2021,(6):12-14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谋划长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擘画了波澜壮阔的新图景.民航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战略产业,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是准确把握新的历史阶段民航业发展的新形势、新特征和新任务,理清"十四五"时期民航工作思路,努力在行业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在服务构建国家新发展格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民航企业文化是伴随着民航企业的创业、生存和发展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建设不可能一蹴而就和一劳永逸。中国民航在五十多年的发展历程里,同时也孕育了有中国民航特色的行业文化。然而,现在毕竟是21世纪,科技的迅速发展、社会的不断进步、先进文化因子的大量涌现、天空的逐步开放和航空运输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企业新的发展战略的实施和民航改革的不断深入等新情况、新问题,不但都要求民航企业要进行文化资源的整合、提炼和创新,而且要求在企业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文化因素的作用,用先进文化促进民航生产力的发展。就当前而言,创新民航企业…  相似文献   

14.
"8.24"事故让怀揣从民航大国走向民航强国梦想的中国民航人暂时停下了前进的脚步,社会的关注与热议、公众的质询与期待,把民航安全监管工作再一次推到了交通行业的风口浪尖上。该事故何以在民航安全管理工作日渐深入、安全记录屡创新高、航空安全指标一度赶超西方发达国家水平的情形下发生?对这一问题的作答,成为政府主管部  相似文献   

15.
CCA新中国民航安全文化与新中国民航相伴而生、相伴而行。对我国民航安全文化的起源与发生机制进行研究,更好地把握民航安全文化建设的脉络与规律,对民航安全文化建设大有裨益。一、新中国民航安全文化的起源与萌发新中国民航于1949年11月2日成立后,伴随着民航安全生产的启航,民航安全文化起源并萌发。新中国民航成立初始,底子薄,设备紧缺,物质条件很差,"两航"起义提供了几架活塞式螺旋桨飞机,旧中国遗留下几个设施简陋的机场,欧美国家的经济封锁导致飞机零配件缺乏、油料供给不足,机务维护、交通管制条件也很差。面对落后的物质条件,新中国民航正视困难的客观条件,充分发挥主观可能,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不断加强安全生产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安全工作的物质条件,民航安全物质文化由此发端。  相似文献   

16.
一民航业的飞速发展是本世纪历史的特点之一。新观念与新成果互为动力、不断取代,形成了异军突起的一个先进产业。民航界的各国各种族同行见面方便,交流广泛,通信联网,资料互换,有几乎各国都参加的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公约,有大家都公认的行  相似文献   

17.
我国民用航空运输起步较晚,相对于发达国家滞后十几年或更长时间,因此在企业管理和创新中存有较多弊端,多年来计划经济的色彩还没有完全超脱,市场经济的意识和现代企业制度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这些问题不仅阻碍了民航企业的改革发展,同时也不利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公平竞争。山东航空公司自1994年成立以来,就始终处于激烈的市场竞争前沿,可以说他们是在各大航空公司夹缝中成长并快速壮大的最后一家地方航空公司。开民航之先河的空地勤团体单机作业管理(简称“单机定包管理”),就是山航在创业创新过程中的一项大胆实践,通过四年多的运行,已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不可低估的经济效益,并获得第八届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民航总局领导对此管理创新成果也给予了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40周年。为回顾40年来波澜壮阔的伟大历史进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总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航维修业的成功实践经验与理论创新成果,推进民航维修业的繁荣发展,我刊现面向行业内人士征稿。一、征稿内容1.着眼全行业,回顾中国民航适航维修管理体系与维修技术的发展历程,并与国际民航维修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新时代国际高科技维修水平相对比,探讨未来一段时间内符合中国特色的民航维修之路。  相似文献   

19.
2010年,中国民航确立了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目标:2020年,民航强国逐步形成;2030年,全面建成安全、高效、优质、绿色的现代化民用航空体系,实现从民航大国到民航强国的历史性转变,成为引领世界民航发展的国家。实践证明,这一战略目标的实现,必须得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力支持,而实现民航科技创新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本文重点论述在民航产学研一体化建设过程中,民航科研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  相似文献   

20.
西南航空公司通过招聘、培训和支持有经验的员工,以及员工的力量将"快乐和家庭化"的服务理念和战略的价值充分体现和发挥出来,成为世界民航企业的一个经营管理的标杆。目前,我国民航正在着力于"十二五规划",应该将企业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资产进行投资,建设企业人本文化,把工作变成乐趣,力戒官僚主义,挑战权威与传统,增强民航的创新意识,适当放权,争取员工的人心,通过充分的沟通和宣传,内化民航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