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5 毫秒
1.
海底生命     
《飞碟探索》2008,(7):5-5
英国科学家在2008年5月23日,借助海底钻探在纽芬兰岛附近的海床表面以下860米~1620米深、温度达100℃的地方发现了单细胞生物。这是迄今发现的生活在海底最深处的生物。  相似文献   

2.
由于海水对阳光的吸收作用,在2千米~3千米下的深海底是漆黑一片的。过去人们都认为深海底寒冷、黑暗,不可能有生物在那里生存。然而,1977年2月,法国科学家乘坐深海潜艇“阿尔文”号到大洋中脊裂谷地带进行考察时,他们在太平洋的加拉帕戈斯群岛海域的水下2500米深处发现,那里有着许多火山口,火山口附近有着许多热泉,热泉不停地喷涌着热泉水,泉口周围的水温在12℃~17℃,在热泉口周围发现了5个生物群落。这些生物群落中有粉红色的鱼在暖水中游动,紫色的章鱼也在游水,成千上万的直径达1米的大白蛤和棕色的贻贝铺…  相似文献   

3.
萨索沃小镇位于莫斯科东南偏东的方向。1991年4月12日凌晨1时34分,在距离萨索沃镇约800米的地方发生了一起爆炸,许多大楼和私宅震动明显,30千米以内的窗户被震坏。人们在现场发现一个凹坑,直径28米,三四米深,坑口中间有一堆泥土,直径约3.5米。爆炸还把大量冻土高高抛起并砸入泥土里,据专家测算,需要25吨炸药才能产生如此威力。  相似文献   

4.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1,(12):56-58
黑球的地球人造起源说 地球人造起源说有以下三种: 1.黑球是带有内含体的黑曜岩,它是按照前述第一种假说中阐释的机理自然形成的。原始人出于某种宗教祭礼的目的,赋予黑球光滑的表面。原始人将黑球深埋也可解释为出于某种宗教的目的。然而,石器时代的人是怎样在黑球外壳体不透明的情况下加工黑球的呢?  相似文献   

5.
《飞碟探索》2008,(5):15-15
26.青海托素湖白公山的外星人遗址 外星人遗址位于青海柴达木盆地,德令哈西南40多千米的白公山,其山丘下底部有一个岩洞,离地面2米多高,此岩洞深约6米,最高处近8米。白公山北邻克鲁克湖和托素湖,外星人遗址就坐落在咸水的托素湖南岸。远远望去,高出地面五六十米的黄灰色山崖有如一座金字塔。  相似文献   

6.
阿常 《飞碟探索》2003,(3):40-40
位于台湾东北角和日本石垣岛之间的日本于那国岛海底,人们发现了一块巨大的岩石。据进行学术调查的琉球大学所获的初步结论,这块岩石应是经过人为加工的。距离于那国岛南端新川鼻海岸100米的海中,在水深25米的海底,有一个长120米、宽40米、高20米的巨大岩块。岩块上的面都呈垂直或水平状,状似阶梯或道路。这块岩块是1987年在岛上经营水上运动业的新篙喜八郎发现的。由于岩块质地属砂岩,容易形成垂直或水平地层,因此当时有人认为它是大自然的杰作。但经1997年春天琉球大学的周密勘查,发现此岩面平坦,不似天然形成,且有许多似经人工敲击的痕迹…  相似文献   

7.
傅民杰 《飞碟探索》2013,(11):10-13
现在,我们来看看巴西飞碟学家日·乌·佩雷拉对类人生物的分类。第一类类人生物类型:1种。发生接触事件次数:18次。目击类人生物数目:73名。其中65名男性。8名女性。类人生物接触事件发生地:巴西、阿根廷、美国、法国、英国和新西兰。类人生物的身高:1.6米-1.7米。类人生物的服饰:未穿密封服,只穿深蓝色、棕色或灰色职业式连体服。在2起事件中身穿浅褐绿色衣服,在3次事件中发现衣服发光,脚穿短靴。  相似文献   

8.
当今,静谧的太空正面临一场垃圾危机。从宇航员的丢弃物和排泄物到将卫星送入轨道的火箭爆炸后形成的硬币大小的碎片,不仅对航天飞机和卫星构成了很大的威胁,而且使太空成了一个带有放射性物质的废料场。1989年,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们发现在地球表面643千米的上...  相似文献   

9.
元元 《飞碟探索》2014,(8):42-45
在汪洋大海之下数百米深的地层内,隐藏着一块致密的岩石。上面有一些肉眼无法辨认的小孔。它所在的地方与地狱相差无几,漆黑一片,高压高温,没有一丁点儿氧气,只有溶解了金属的液体缓缓流淌……这里可不是什么风水宝地。更难想象无比脆弱的生命能从这里萌生。  相似文献   

10.
1947年7月2日,所谓的新墨西哥罗斯韦尔UFO事件,就是发生在这一天。在7月8日,罗斯韦尔空军基地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发现了坠毁的“圆盘状物”。不过其后一天,他们又开了一个发布会说那实际上只是一个气象气球的残骸。有目击者报告称,在这个时间段,至少有3艘UFO降落或坠毁在新墨西哥——一艘在罗斯韦尔北部,一艘在其西北120千米,另一艘在280千米以西。  相似文献   

11.
1977年,在太平洋加拉伯戈斯群岛海底火山附近,驾潜艇巡游的科学家惊奇地发现.在深度为2400米的海底,在见不到阳光、一片荒芜的地方,有一块真正的生命绿洲.簇拥在火山口旁的有巨蛤、淡黄色的贻贝、白蟹和1.5米长的蠕虫.人们对这项发现非常感兴趣.在没有阳光提供能源并且无法为维持生命提供食物的深海底下,这些生物居然能够生存下来!科学家认为,如果没有太阳,这些深海生物仍旧可以生长,而人类和所有的植物都会死去.  相似文献   

12.
科学家们说,一颗有着大而深的凹坑的小行星,可能是在火星与木星之间围绕太阳运行的成千上万颗小行星的发源地。科学家首次在哈勃太空望远镜最近拍摄的灶神星的照片上,看出一个宽459千米、深13千米的巨大的环形山,这个环形山的宽度与灶神星531千米的直径几乎相...  相似文献   

13.
2011年3月11日,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9.0级的特大地震突然降临日本,大自然在人类面前又一次显示它巨大的神威。震源位于据日本仙台海岸以东130千米的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上,震源深  相似文献   

14.
方舟子 《飞碟探索》2012,(11):36-38
寒武纪开始于5.7亿年前,结束于5.1亿年前,是地质年代古生代的第一个纪。在寒武纪之前的地层中发现的动物化石较少,而在寒武纪的地层中,发现了种类繁多的动物化石,有的古生物学家甚至认为动物各门的祖先在这个时期都已出现,称为“寒武纪物种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寒武纪动物群是1909年在加拿大发现的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1984年,在云南澄江发现的寒武纪动物群,可与布尔吉斯页岩动物群相媲美,引起国际学术界的重视。  相似文献   

15.
李祥 《飞碟探索》2001,(6):37-38
说到天体撞击事件,人们不禁联想到1994年7月“苏梅克-利维9”号彗星与木星相撞时惊天动地的一幕。这颗被木星引力拉开分裂的彗星,首块碎片以每小时20万千米的速度和2000亿吨TNT当量的威力猛撞木星大气层,掀起了高达3000千米的羽状光柱。彗星的21个亚核相继撞击着木星,使得这个大行星伤痕累累,其中的一个创面黑斑直径达数万千米,大大超过了地球。而6500万年前的一颗直径约10千米的天外来客撞击地球后,竟使统治地球生命舞台长达1.6亿年的恐龙及地球上80%的生物遭受了灭顶之灾。足见天体撞击是何等的…  相似文献   

16.
迄今为止,世界各地共记录了几万起与外星类人生物接触的事件。人们见过许多千姿百态、扑朔迷离的类人生物,当人们发现他们时,有的在那儿漫游,有的在那儿采集标本,还有的在往飞碟上搬运什么东西……通常,这些来历不明的类人生物有一个脑袋、两只手和两条腿。然而,大量目击事件和与外星人的近遇事件证实,并非所有类人生物都千篇一律是这个样子,有一部分类人生物是人类,而另一部分类人生物是机器人,还有一部分是生物机器人,亦称“类人机器人”。巴西飞碟专家哈德·贝雷拉对同类人生物接触的事件的研究具有相当充分的依据。他在研究…  相似文献   

17.
1960年,美国天文学家桑德奇用一台5米口径的光学望远镜找到了剑桥射电源第三星表上第48号天体(3C48)的光学对应体。他发现3C48的光谱中,在一个奇怪的位置上有一些又宽又亮的发射线。1963年,美国天文学家马丁·施密特发现在3C273的光谱中具有与3C48类似的现象,通过仔细研究,他发现这些发射线实际上是人们早已熟知的氢的发射线,只不过朝着红光的方向移动了相当长的一段距离,也就是说它们具有非常大的红移。  相似文献   

18.
2014年年初,来自德国下萨克森州遗产局及图宾根大学的一些科学家对德国中北部舍宁根地区的一座露天煤矿进行了考古挖掘。发现了一具剑齿类猫科动物的残骸。这具残骸被埋在远古的地层中,该地层约有30万年的历史。在同一地层。考古学家还发现了一些木质的长矛。这说明原始人也曾在那一地区生活过,当时那里是一个浅水湖的湖滩。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特异极》最近披露了美国“艾尔塔宁”号海洋考察船1964年在南太平洋的深海底发现神秘“铁塔”的部分情况,现摘录如下:1964年8月29日,“艾尔塔宁”号科学考察船航行到智利的合恩角以西7400千米左右时抛锚停泊,按照南极考察计划开始工作。他们把...  相似文献   

20.
鲁益之 《飞碟探索》2011,(12):43-43
科学家发现,地磁北极正以一年近64千米的速度,向俄罗斯西伯利亚方向移动。如果一直以这种速度发展,不出50年北极偏移可达数千千米,地球将形成一个大幅度的磁极摆动。为什么会发生地磁北极偏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