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对凝结水及其余热回收的经济效益分析,提出了凝结水回收具有重要的节能作用,并从技术上阐述了凝结水回收的方法及技术措施,以便在实际设计、施工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固体火箭发动机点火过程是一个很复杂和快速的过程,从接受到电信号到产生热能,点火器的热能又传到发动机装药表面,火焰扩散到整个表面,产生热蒸汽充满发动机燃烧室.  相似文献   

3.
锻铸件热处理煤气加热炉排废气温度高达700~1000℃,热能有效利用率只占40~50%,如能将这些高温废气的余热回收利用起来,相当于每年节煤3000吨左右。一九七五年以来,我们积极开展节煤、余热回收利用工作,自行设计制造了余热锅炉,经安装试用,效果良好。其具体结果如右表。搞余热利用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不使加热炉炉温降低。故不在炉膛四周及顶部直接布受热面,吸收辐射热。  相似文献   

4.
蒸汽腔平板微热管仿真及传热性能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板微热管是一种新型的气液两相流传热器件,在空间有限的紧凑器件热控系统中应用更有优势,但是目前性能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首先分析了具有蒸汽腔的平板微热管的工质输运特性,设计并制作了体积为45mm×16mm×1.75mm的蒸汽腔微热管,其中蒸汽腔的深度为200μm。制作了同样尺寸的无蒸汽腔微热管进行传热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仿真分析与试验的温度差异在10%左右,高速图像采集系统采集图像与仿真图像可以较好地吻合。当输入功率为6W时,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为70.4℃,而相同功率下没有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为118℃。在1~6W输入功率下,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要明显低于没有蒸汽腔热管的平衡温度,因此蒸汽腔对于减小气态工质循环阻力,提高微热管传热能力有较大影响。本研究可为平板微热管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空气中逸散水蒸气传热及相变过程的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航母舰载机蒸汽弹射器滑道逸散水蒸气的传热与凝结现象,建立空气/水蒸气/凝结水三流体的流动、传热及相变过程数学模型。其中具有描述水蒸气复杂过程热力学行为的IAPWS模块以自定义程序并入模型中,利用Eulerian-Eulerian模型加入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动量传递方程来实现水蒸气流动过程中传热传质问题的研究;在质量传递模型中加入液滴成核和生长理论模型,研究水蒸气的凝结过程。结果表明:在流动过程中,空气-水蒸气-液态水三流体混合,温度逐渐趋于一致;进气道入口压力越低,发动机对水蒸气的吸入量越大;伴随空气流动的水蒸气温度不断下降,并且会因有凝结现象发生;随着空气来流速度的增加,水蒸气的吸入量也会呈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趋势;随着水蒸气流速的提高,水蒸气进气量上升,空气所占比例有所下降,但仍然是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6.
燃烧与流场在线测量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上海理工大学颗粒与两相流测量研究所近年来在燃烧和流场在线测量诊断技术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改进基于光纤光谱仪的火焰辐射温度测量技术,提高火焰温度的测量精度与范围并反演出火焰辐射率及液体燃料组分;辐射与吸收光谱相结合测量脉冲燃烧火焰温度和水蒸气浓度;基于激光诱导荧光法测量喷雾液滴温度;强烟尘水滴干扰条件下基于差分吸收光谱法(DOAS)测量排放污染气体(SO2和 NOx )浓度;基于饱和蒸汽原理的光谱法研制汞连续排放监测标准系统;光谱法与图像法结合测量高温物体温度场;基于单帧单曝光图像法测量多相流速度场与粒度分布;基于可调谐半导体激光吸收光谱法(TDLAS)同步测量液态纯水水膜蒸发过程中液态参数(水膜厚度及温度)与气态参数(水膜上方水蒸气的温度)等。  相似文献   

7.
C13-1型1t自由锻和仿M213-3.15t型3.15t模锻为保定螺旋桨制造厂大型关键设备。但这两台设备耗能较高,需单独供应压力0.78MPa的大量蒸汽,同时由于运行中存在蒸汽喷溅,凝结水和油垢溢流现象,环境污染相当严重。 为此,该厂投资30余万元,吸收引进了北京理工大学研制的“蒸汽锤换头技术”专利。所谓“换头技术”就是把原有蒸汽驱动的动力头部分拆除,代之以电动液压驱动动力头,而原有蒸汽锤的机架、砧座和基础均予保留。改造后,机械性能和机前操作并不改变。这两台蒸汽锤经改造投入生产后,性能较好,操作灵便,锻造冲力如初,节能效果特别显著,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和较大的效益。  相似文献   

8.
毛根旺  何洪庆 《推进技术》1997,18(3):114-116
1引言微波电热推进(MET)是将微波能直接转化成推进剂(N。、H。或He)的热能和内能,形成等离子体,高温等离子体从拉瓦尔喷管中高速喷出,从而产生推力。据有关文献报道[‘],以H。作为工质,在温度为6000K,压力为IMPa情况下,MET的比冲高达20000N·s/kg。微波能转换成热能的效  相似文献   

9.
针对空间站在航天员长期驻留期间因洗浴等个人卫生活动产生的废水的净化再利用需求,在对航天员洗浴废水处理要求、洗浴废水中污染物特性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由消泡剂预处理、蒸汽压缩蒸馏处理和反渗透膜处理相结合的洗浴废水净化处理方案,并在系统样机上完成了方案的可行性及技术指标的试验测试,其中系统样机的废水处理速度为0.9~1.0 kg/h,水回收率为90%,功耗为300~320 W,回收水的主要水质指标为:总有机碳含量为2~4 mg/L,电导率为1~4μS/cm,总氮含量为1~3 mg/L,p H值为6.5~8。结果表明该方案能耗低、水回收率高、净化水水质好,工程可用性较强。  相似文献   

10.
为直接测定驻室温度,以预混于实验气体中微量四氟四烷CF4在高温下热分解反应的动力学分析为基础,采用一个快速单向进样阀于喉道前部对反射激波后的气体进行采样,通过气相色谱方法检测反应终产物四氟乙烯C2F4的浓度和为温度指示,测量激波风洞中反射激波后驻室的温度。应用于最新研制成功的爆轰驱动激波风洞驻室温度测量的结果显示其采样技术及化学温标方法是适用的。讨论了用氢氧爆轰驱动产生的管壁凝结水对测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水燃比是水冲压发动机的重要工作参数。水燃比过大易造成内流场温度降低,实际工作中低温可能引起水蒸汽液化和金属/水反应停止,以致降低发动机性能。为减少这类情况的出现,针对两次进水的水冲压发动机,提出了试验总水燃比及一、二次水燃比选择方法。该方法以发动机热力计算的最优理论水燃比为基础,考虑试验过程中实际热损失的影响对其进行了修正。针对不同水燃比的影响,对某型试验水冲压发动机进行了地面直连试验研究,结果显示存在最佳总水燃比及一次水燃比使发动机性能达到最优,同时证明了该水燃比选择方法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2.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是利用燃气侧高温吸热和蒸汽侧低温放热来扩大循环平均吸放热温差,促进能源的梯级利用,以提高循环效率。分析了某燃气轮机采用余热锅炉型联合循环后性能改善情况。简述了余热锅炉型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的工作原理,采用能量平衡法分析联合循环机组的热效率及其影响因素,采用Gat eCycle软件搭建联合循环模型,分析给出适合该型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吴坤  冯宇  刘玉娜  秦江  黄洪雁 《推进技术》2022,43(9):226-235
为了获得关键参数对超临界碳氢燃料蒸汽重整化学热沉分布特性的影响,建立了超临界碳氢燃料蒸汽重整非稳态一维计算模型,通过与实验数据的对比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并基于该模型采用RP-3的四组分替代模型对RP-3蒸汽重整过程中入口流速、压力和含水量等关键参数对热沉沿流向分布特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口流速的增加,蒸汽重整反应化学热沉的峰值减小,且出现峰值的位置逐渐向出口移动。随着压力的升高,相同位置处的化学热沉都减少,但是出现峰值的位置不变。在入口含水量由5%增大到12%的过程中,微通道同一位置处的化学热沉增大,且化学热沉的最大值也是增大的,峰值出现的位置向微通道出口移动。  相似文献   

14.
实验研究了方形通道这一重型燃气轮机中常用叶片强制对流冷却通道结构.分析了雷诺数、壁面热流密度以及水雾质量流量比等关键参数对汽雾冷却通道的传热特性的影响,并建立了考虑离散相水雾的流动工况和通道壁面加热条件的实验关联式.结果表明:相对于纯蒸汽,汽雾两相流的传热系数显著提高,且传热性能提高的幅度随热流密度的增大而减小,随雷诺数和水雾质量流量比的增大而增大;通道上壁面平均传热系数低于下壁面,在高热流密度和低水雾质量流量比下,两者相差约13%,而在低热流密度与高水雾质量流量比的情况下,该比值增加到约25%.   相似文献   

15.
催化重整条件下碳氢燃料热裂解与换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碳氢燃料在再生冷却通道内的热裂解和催化重整反应过程,考虑燃料在超临界压力下的热物性,建立了超临界压力下的流动、换热和反应模型,开展了流动换热、热裂解和催化重整反应的耦合数值研究。结果表明:计算结果与实验吻合良好,能较为准确地预测壁面和燃油温度、燃料转化率和换热恶化等现象。催化重整反应能显著提高燃料的吸热能力,降低出口温度,同时还能抑制热裂解反应的发生。增大流量会降低燃料在通道内的停留时间,降低燃料的转化率和化学反应吸热量。   相似文献   

16.
以圆管内壁催化剂薄层内发生甲烷水蒸气重整反应为研究对象,对层流条件下反应及换热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催化剂活性、薄层厚度、入口气体流量、入口压力、入口温度以及反应物组分比对反应和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催化剂薄层内的吸热反应可以有效地增强换热,降低壁面温度;提高催化剂活性和增加薄层厚度,可以增加化学反应吸热量,降低壁面温...  相似文献   

17.
叶片内部蒸汽冷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某燃气轮机第二级导向叶片的基础上,对叶片内部进行了设计并采用内部蒸汽冷却方式.采用非结构化网格和Realizable k-ε紊流模型,对同时带15°,30°和45°肋的叶片内外流场以及叶片本身进行了三维热耦合的定常数值模拟.热耦合采用在流固耦合面的热对流和固体导热来实现.内部冷却介质选用比空气热容大,粘度低的水蒸汽.结果表明:带肋的通道流场非常复杂,扰流肋的存在使各壁面的换热都得到了增强,相对于光滑通道换热显著,有明显的冷却痕迹,冷却效果明显;采用蒸汽冷却比用空气冷却效果要好;压力面温度普遍低于吸力面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