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移动的星带     
《飞碟探索》杂志2003年第2期登载了目击实录《会移动的星带》。我读过后认为描述准确。因为我也在同一时间、不同地点见到了这一现象,因此我可以为这篇目击记作续。顺便声明,本人并不认识《会移动的星带》的作者。  相似文献   

2.
UFO信箱     
山东吕坤:我是一位《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我觉得贵刊对于我们高中生来说很有阅读价值,它能让我们开阔眼界,放眼未来,了解一些高科技知识与未解之谜,这无疑将对我们高中生的生活与学习有很大的帮助。 我读了贵刊 2000年第 5期的《人类史前文明破译》一文,觉得其中有些观点不太科学,我就此文的一个观点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据科学家的研究,地球诞生已经 46亿年了,而人类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300万年之前 (有化石证明 )。以作者的观点来说,生物周期为 140万年,那在这 300万年中已经有一轮回了,也就是说,我们的祖先并不是一些…  相似文献   

3.
赵亮 《飞碟探索》2006,(8):23-23
我第一次看《飞碟探索》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个同学家里,那时我刚上小学二年级,不大识字的我被杂志中美丽的插图所吸引,再加上同学对我说,这是一本探索外星人的杂志,便将我幼小心灵中对宇宙的无限遐想和好奇都激发了出来。于是,《飞碟探索》便成了我最喜欢的读物。  相似文献   

4.
曹公简介:曹公,男,1962年出生,现任北京房山区某民办学校校长。他是一个热衷公益活动的人物。《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北京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政协报》、《京郊日报》等多家报刊报道过曹公的事迹。事发地点:北京市房山区良乡镇曹公所居六楼卧室、秦皇岛市北部一丘陵地带。事发时间:1999年12月12日0时~2时20分,当日北京晴间多云,温度-4℃~6℃。秦皇岛风力三到四级,气温4℃~7℃。事发前社会背景:1999年12月份,中国境内多个城市频繁目击不明飞行物,报刊、杂志、电台、电视台等…  相似文献   

5.
为了答谢作者长期以来对太空探索杂志社的支持,加强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沟通,并给各位作者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我社于2012年1月18日召开了“太空探索杂志社作者联谊会”,《太空探索》杂志的新老作者、中国宇航学会领导及杂志社全体人员共3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第一次知道飞碟这个名字,是在1981年上初中的时候。当时,一位姓季的要好同学同我交换杂志看,我用那个时代很流行的《电影介绍》和《大众电影》换着看他的一本已经破旧的《飞碟探索》,巧的是居然还是创刊号。我之所以被吸引住,开始是因为杂志名称上的“探索”两个字。那个时候刚  相似文献   

7.
众议院     
您好!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忠实读者。现想向您询问一下三件事:①贵杂志在最新一期上刊登有订购《飞碟探索30年》一书之事。请告知通过何种途径汇款订购?是通过邮局汇款向编辑部邮购,还是银行汇款?另请告知汇款具体地址。  相似文献   

8.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0,(7):28-28
<正>黄志丹:我是《飞碟探索》杂志的一名忠实读者,阅读《飞碟探索》已超过10年。当初,我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学生,读高中后进入县城,也知道了书报亭这种新奇的东西,于是书报亭便成为我课余最常逛的地方,虽然每每由于囊中羞涩而只逛不买。也是一次偶然的机会,我翻到了一本叫做《飞碟探索》的杂志,瞬间,我即被里面精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探索宇宙的奥妙,挖掘未知的世界,开启思想的遨游……那天,我一直在书报亭站了好几个小时,最终在老板的一再催促下,我掏钱买下了那期《飞碟探索》。虽然只有少少的几元钱,但那可是我当时近一个星期的生活费啊。正是从那之后,我成为了《飞碟探索》的固定读者,每期必买。这  相似文献   

9.
UFO信箱     
山东品继飞:近日,我看了贵刊2000年第4期上傅民杰先生撰写的《三星状UFO调查实录》一文,有些不同看法,提出来供大家讨论。  作者声称见到三个在空中排列为非对称三角形的三星状UFO,一个大的,两个小的,小的紧挨着大的左右两边,并拖出半环形状的尾迹。而作者又说这个飞行物一直呈直线运动。这点我就不明白了:既然直线飞行,又何以拉出半环形尾迹?作者还称,该物体速度很快,高度却只有80米~100米。我认为:该物体既然会拉线,就必有其道理,它一定是一种喷气飞行物,而不是作者后边说的是靠反重力飞行。即使它靠反重力飞行,飞…  相似文献   

10.
读后感     
我是一名中学生,看了2002年第8期《太空探索》杂志“探索俱乐部”中发表的康宇立同学写的《寻找地球以外的生命存在》一文后,我有些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1.
三次目击UFO     
范伟 《飞碟探索》2005,(3):44-44
我是一名新闻记者,又是《飞碟探索》杂志的热心读者,对宇宙天体学说及这一类的新闻报道有着滩厚的兴趣。我曾在2004年12月和2005年的2月2日,三次亲眼目睹不明飞行物在大连上空飞行。现在我把当时的情况写出来,供大家研究,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12.
我是美国《科学探索杂志》(JSE)的主编伯哈德海兹·弗·德。该杂志是一个评论性和研究性的刊物,其内容是刊载一些学者的有关奇异现象的调查研究性文章,而这些奇异现象往往还不被目前科学界所接受。UFO现象就属于该杂志的研究刊载范畴,或者更确切地说,UFO现象还处在目前主流科学的研究范畴之外。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状况呢?我现在仅借此篇文章对这一问题提供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并希望能在UFO研究者和支持者之间形成一种共识。我自己并非一名UFO研究者,但作为这一非常规性杂志的主编,我已经编辑报道了许多有关UFO的信息并…  相似文献   

13.
《飞碟探索》2010,(8):29-29
备注:我多年来始终对UFO抱有一定兴趣,曾是《飞碟探索》杂志的老读者,并且相信在广袤的宇宙中,地球并不是一枝独秀。让人难以置信的是,我竟然目睹了一次UFO。我在2010年4月的澳大利亚旅行中,乘坐的是北京至悉尼的国航CA173次航班,  相似文献   

14.
带尾的光点     
带尾的光点我现在可算是一个UFO迷了,《飞碟探索》杂志我每年都订阅。可是20多年前我根本不知道有什么飞碟,然而,我确实看到了一次不明飞行物。那是1977年夏天的一个晚上,当时我在湖南省零陵县冷水滩机场工作,部队晚上8点钟在操场上进行工作讲习,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15.
众议院     
《飞碟探索》2011,(5):28-28
胜利之航:最近我购买贵社一本飞碟探索杂志,2011年第2期,其中一篇文章《太阳系十大极端之地》中的一段话是这样叙述的:火星火山奥林帕斯山的高度达到44千米,是地球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3倍。我认为文中数据有问题,请处理!还望您处理后告知我正确数据,谢谢!  相似文献   

16.
正1968年2月24日,英国著名的《自然》杂志上刊登了以休伊什为第一作者的论文,宣布发现了“一种新型射电源”,也就是后来我们称为脉冲星的新天体。脉冲星的发现,开启了天文学的新纪元,而启动这一切的,只是当时的一个研究生——乔瑟琳·贝尔·伯勒尔(Jocelyn Bell Burnell)。  相似文献   

17.
读者心声     
我原本不知有这样一本很好的《太空探索》杂志,今年初去儿子家才偶然发现。当时我带着新奇的目光浏览了几篇文章后,方知《太空探索》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知识性的资料杂志。其选材之新颖、内容之丰富、插图之精美、印刷之清晰,深深地吸引住了我。于是我同儿子便有了个约定:“杂志来后,先送给爸阅读。”近一年来,每一期《太空探索》都是逐篇、逐句、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记者康斯坦丁&#183;帕夫洛夫,曾到中国采访我海军陆战队员。随后,他撰写了关于中国海军陆战队的文章,刊登在俄罗斯《成功的士兵》杂志上,现将此文编译出,为广大读者打开了解我海军陆战队的另外一扇窗口。  相似文献   

19.
UFO信箱     
内蒙古效衡乾:我是《飞碟探索》的热心读者,在读完贵刊2002年第3期董玉华的《它们仍将保持沉默》一文后,我觉得文中有几个观点不妥,下面提出我个人的一些意见:第一,作者写道:“外星人已来到地球,而又不与我们接触,是为了遵循宇宙法则,即不干涉文明的自然进化过程。那么它们没有必要频繁到达地球,可以每过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来一趟。”从这里不难看出,作者犯了一个基础性的错误,那就是作者把所有到达过地球的外星人都说成是一种外星人了,即他们来自同一文明。我认为,既然承认有外星文明存在,那为什么只能是一个,而不是许多个?既然是许多个,这…  相似文献   

20.
步出误区对《走出误区》一文的一点意见汪波《飞碟探索》1997年第4期刊登了雷欧同志的《走出误区》一文。我注意到,在文章的后面作者提出了一个观点:“广义相对论可能仅仅在观测意义上才是正确的。”引力时间膨胀“只是一个物理过程,就像一块磁铁会影响钟表一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