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据美国1996年10月21日至27日的《空间新闻》报道,在今年10月中旬举行的第二届“国际月球讨论会”上(会址:日本京都),日本月球和行星协会提出了一个计划草案,打算依靠国际合作的方式,在3O年内花29万亿日元(合261亿美元)建立一个有人月球基地,其中包括食品和能源生产工厂。该计划的实施拟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无人探测(1999~2005年)目标:搜集关于月球的信息。用H-2火箭发射5次,发射一颗月球轨道观测卫星、2台月球车、2套生命科学实验系统。经费:1464亿日元。第二阶段:建造并运营无人系统(2006~2016年)目标:在月…  相似文献   

2.
□□美国“阿波罗”登月飞行后30年,全世界的科学家又在考虑重返月球的问题。2002年9月12日,在美国著名的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举行了一次国际学术会议,会议的名称是“2002年以后的月球:月球科学和下一步探索”。会上各国科学家讨论了21世纪人类对月球的开发和利用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菁 《国际太空》2005,(8):22-24
自从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太空探索新构想以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RLEP)。RLEP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研制“月球勘测轨道器”(LRO)。LRO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NASA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将为未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图1为LR0设想图。  相似文献   

4.
20年前,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计划的3名宇航员首次登上月球。到1972年,“阿波罗”登月达到6次,12名宇航员在月球活动80小时,宇航员在月球表面6个不同地点间行走了90公里,将约400公斤岩石和土壤样品带回地球。由于开发月球的费用很高(当时估计25×10~9美元),美国改变了载人登月的空间优先发展政策,因而未能提出建立永久性月球基地的计划。美国国家空间委员会1986年曾提交过一份报告,主要内容之一是在下世纪的第一个10年重新飞上月球,而后于21世纪的第3个10年进行载人火星探险。  相似文献   

5.
1989年美国前总统(老)布什提出要在21世纪的前10年重返月球。2004年1月14日,美国总统(小)布什又宣布美国的新太空计划,提出要在2020年前重新登月.并在月球上建立长期载人基地。2004年1月,我国“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正式立项.预计2007年发射“嫦娥一号”绕月卫星,  相似文献   

6.
欧空局部长级会议于1995年10月18~20日,在法国图卢兹(Toulouse)召开。14个成员国的部长出席了会议。会议主要讨论的问题是:①关于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②关于提高运载能力的“阿里安-5改型”计划;③解决欧空局拖欠意大利“返回”合同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杭仁 《国际太空》2005,(12):24-31
2005年9月14日,美国航空航天局向白宫送交了重返月球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将建造新型载人航天器和运载火箭,在2018年把4名航天员重新送上月球,并在月球上停留7天;9月15日,这项历时13年的庞大计划又呈交给美国国会;9月19日航空航天局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把该计划正式公诸于众.另外,据美国航天专家称,白宫已批准美国航空航天局提出的用新一代航天运载工具--“乘员探索飞行器”(CEV)替代航天飞机的计划,并要求现有航天飞机在2010年前退役.  相似文献   

8.
<正>2019年7月22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和中国科学院主办的第四届月球与深空探测国际会议在珠海举行。来自法国、德国、俄罗斯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参加了大会,会议组委会共收到中外科学家提交的学术报告270余份。会上,我国科学家披露了"嫦娥四号"探测成果和下一步深空探测计划。  相似文献   

9.
2006年7月25日~27日,由中国国家航天局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共同主办,中国宇航学会、中国科学院空间中心、中国航天咨询中心协办的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首次在北京召开.来自中国、美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印度、巴基斯坦等18个国家的240多名航天局和空间机构的官员、专家参加了会议.中国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国家航天局局长孙来燕受中国探月工程领导小组组长、国防科工委主任张云川委托与国际月球探测工作组主席Narendra Bhandari分别为大会致开幕辞,孙来燕局长还做了大会主旨发言,美国航宇局、日本航空宇宙开发机构、意大利航天局以及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等相关负责人也分别发表讲话.中国宇航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杨俊华也出席了大会开幕式.  相似文献   

10.
苏新 《国际太空》1998,(3):16-20
国际空间站近况1巴西正式参加国际空间站计划□□美国航宇局(NASA)局长戈尔丁在1997年10月陪同克林顿总统访问巴西期间,于10月14日同巴西空间局签署了一项美巴国际空间站双边合作协议,从而使巴西成为第16个合伙国,在价值600亿美元的国际空间站计...  相似文献   

11.
<正>2022年11月16日,美国新一代登月火箭“空间发射系统”(SLS)于肯尼迪航天中心(KSC)成功发射,携带“猎户座”(Orion)飞船和10颗立方星,正式开始执行阿尔忒弥斯-1(Artemis-1)任务,这也标志着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主导的“阿尔忒弥斯”月球探索计划第一阶段任务正式启动。美国于2020年正式提出“阿尔忒弥斯”计划,旨在通过实现载人登月,建立常态化月球驻留机制,为未来载人登陆火星任务奠定基础。本文以国际合作和规则文件为着眼点,通过分析美国“阿尔忒弥斯”计划国际合作目的、机制与特点,讨论《阿尔忒弥斯协定》(Artemis Accords)中的焦点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12.
徐菁 《太空探索》2006,(1):40-41
全球已经掀起了探月热,欧洲的SMART-1已进入月球轨道;中国正在研制嫦娥-1号卫星;印度将通过月球初航1号卫星考察月球。而在美国,自从2004年1月布什宣布新太空设想以来,美国航宇局制定出了一系列具体的探测计划,其中包括无人月球探测计划,该计划的第1个项目已经确定,就是美国新型绕月卫星——“月球勘测轨道器”,该卫星计划于2008年10月15日发射,它将是美国重返月球迈出的第一步,向来来人类探索更远的宇宙空间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3.
空间扫描     
小光 《国际太空》2007,(2):31-31
俄罗斯决定独立开发月球据2006年12月28日报道,由于美国未接受联合开发月球的建议,俄罗斯决定独立开发月球,并将于2010年出台开发月球的具体计划。按照目前的设想,俄罗斯将制定2025年之前的月球开发“三步走”计划,其内容是:首先以“国际空间站”为基础建立轨道基地,发射载人飞  相似文献   

14.
焦维新 《国际太空》2009,(12):19-23
1引言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了月球-1月球探测器,月球-1成功飞到月球附近,开创了人类太阳系探索的新纪元。到目前为止,人类已经实现了飞越、环绕、着陆(包括硬着陆、软着陆与巡视车)、取样返回和载人探测(只在月球上实现了)等多种探测方式。50年的太阳系探索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成果,极大地加深了人类对太阳系的认识,同时也推动了空间技术的发展。现在,探索太阳系已经不是少数几个国家的行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了独立探索太阳系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并制定了未来的探索计划。  相似文献   

15.
<正>近年来,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再次将载人月球探测列为重点发展领域,全球迎来新一轮探月热潮。美国加速实施“阿尔忒弥斯”(Artemis)计划,提出从美国本土、利用美国运载火箭、将美国航天员送上月球的计划;欧洲、日本、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积极参与美国主导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俄罗斯也提出了本国的载人月球探测计划。1国际载人月球探测整体情况  相似文献   

16.
2009年6月,美国将发射“月球勘测轨道器”(LRO),对月球进行为期1年的考察。1概述21世纪,月球探测的新一轮热潮在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再次兴起,目标以探测月球资源,试验探测技术,为月球能源与资源的开发作准备为主。2004年1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太空探索新构想”。2005年9月19日,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局长迈克尔·格里芬在华盛顿公布了1040亿美元预算的重返月球计划,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动机有各种说法,如何来正确分析认识这些说法是非常必要的。透过这些分析来比较客观地认识美国载人重返月球的真正动机,对于梳理我国实施月球探测计划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1关于载人重返月球动机的各种说法1.1探寻水冰之说在几次月球探测任务中,如1994年的“克莱门汀”,(Clementine)、1998年的“月球勘探者”(Prospector),美国都对外宣称发现了月球可能存在水冰的证据,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东部时间2024年1月8日2:18(北京时间1月8日15:18),宇宙机器人技术公司(Astrobotic Technology)研制的“游隼”(Peregrine)月球着陆器搭乘“火神半人马座”(Vulcan Centaur)运载火箭于卡纳维拉尔角天军基地41号发射台发射。此次任务作为美国“商业月球有效载荷服务”(CLPS)首次任务,原计划于2024年2月23日在月球着陆。发射数小时后,着陆器推进系统出现故障,推进剂严重泄漏,在太空飞行10天13小时后着陆器再入地球大气层烧毁。“游隼”是美国自“阿波罗”(Apollo)计划以来的第一个月球着陆器,开启了美国商业化月球探测新阶段。  相似文献   

19.
《太空探索》2010,(7):10-16
2010年5月31日-6月3日,由国际宇航联合会和中国宇航学会共同主办的世界月球会议暨第11届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在北京召开,美国、俄罗斯、加拿大、德国、英国、意大利、印度、日本等26个国家和地区的467名航天专家和月球科学家欢聚一堂,与东道主中国的同行们共同出席这一首次在华举办的世界性月球盛会,共商未来探月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20.
1991年10月8日~11日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年会上,发展中国家参加的代表猛增,他们对小型卫星很感兴趣。来自亚洲的中国和台湾省等许多代表参加这次年会尤其引人注目。与会者利用会议空隙参观访问了工厂。这届IAF会议期间,小型卫星和载人月球、火星探测计划的会场超员,有的只好站着听讲,真是盛况空前。IAF各会场大致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